校園事故侵權責任法律分析講座
㈠ 處理校園學生傷害事故時,有哪些現行法律和規章可以依據
如果是義務教育階段校園學生發生傷害事故,可以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安處罰法,如果是高中以上學生發生傷害事故,應該依據刑法第234條對涉嫌故意傷害的被告人進行刑事處罰。供參考。
㈡ 法律案例分析題:學生在校期間因他人的侵權而受到損害
一、超市負有賠償責任;
二、學校補充責任(沒有照看好學生,未成年人,因為圍牆有缺口);
三、劉某承擔部分責任(參加了拉扯氣球);
四、如果氣球有質量問題,廣告公司負有賠償責任(學生和劉某可以選擇向超市或者是廣告公司作為被告);
所以,本案中起訴連帶責任是合理的,因為作為原告這樣起訴對原告有利,但是,法院肯定會內部劃分的,具體比例按照責任大小。
學校是有責任的(以上解釋),承擔責任人由不同的對象按照不同的角度不同。
㈢ 校園意外事故的法律責任類型
你好,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以上回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㈣ 關於法律講座的聽後敢
違法=作死,開玩笑的,看別人的吧
㈤ 校園侵權責任適用的歸責原則有哪些
您好!
對學校歸責時,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為主,兼顧公平原則。
即只有校方對校內園事故發生的確容有過錯時才承擔責任,對事故發生當事人都無過錯時,可按公平原則由當事人適當分擔經濟損失。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㈥ 校園安全事故責任,求懂法律的網友分析一下,謝謝!
學校是有責任的,根據我國的民法通則,以及侵權責任法,學校應當承擔的是付安全義務責任人的責任。你說的案例中,雖然孩子從三樓跳下去看似和學校沒有關系,但是學生在學校里學習,就形同學校對孩子的安全具有義務。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受到傷害後,學校是必須付出一定的責任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學校的責任是有限的,不可能要求學校對每一個學生的安全負完全的責任。而且學校的安全責任不能抵消孩子監護人的安全責任。因此,學校對孩子的責任是部分責任,剩餘責任由孩子監護人,即孩子的父母來承擔。
㈦ 求一個典型的校園法律案例及分析
我們班主任使用暴力毆打,人格辱罵.
上次我們班16個人就遲到了不到1分鍾,班頭就一人20棍,有幾個內女生當場就容哭了.我後背都打出血了.然後我去找校長,我還沒說完,校長竟然問我你在你們班學習成績雜樣,意思你學校不好不要來找我?反正最後校長說給我解決,可只說了一下班頭,班頭回來厚還當著全班的面批評我們,說什麼為我們好之類的話.還有一次上課也遲到了5分鍾,他又當著全班的面扇了我11個耳光做了N個俯卧撐.還有一次同學中午喝了點酒,他也當著全班的面扇了他幾個耳光,嘴都打出血了.還不夠又拉出去收拾.說我們在這學什麼學,.回家讓家長買個棺材躺著的了.在這費錢又費事....總之這樣的事太多了.上個星期數學課正在講三角函數,我頭低了一下又對我人格辱罵.說我..太多了...我還有一張上次我後背打出血的圖片和原來他用尺子打全班,和用棍子打兩個女生一男生的視頻,,
㈧ 什麼情況下學校應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38條規定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即十周歲以下的學生在學校受到人身傷害的法律責任。該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在以往的法律規定當中,學校在學生傷害事故中的歸責原則僅僅是過錯責任,即只有在受傷害的學生和家長證明學校在事故的發生當中具有過錯,學校才承擔責任。而在《侵權責任法》中,將其更改為了過錯推定責任,即在學生傷害事故發生之後,首先推定學校具有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如果希望免責的話,必須要提供相應的證據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就要承擔賠償責任。在這里,學校因為比以前多承擔了舉證的責任,所以在學生傷害事故訴訟中勝訴的難度就相應加大了,承擔賠償責任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
《侵權責任法》第39條規定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即十周歲以上,十八周歲以下學生在學校受到人身傷害的法律責任。該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根據該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為過錯責任,這與以往的法律規定是相同的。在發生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學生的傷害事故之後,受傷害的學生和監護人必須提供相應的證據來證明學校具有過錯,否則就不能要求學校承擔賠償責任,除非學校主動承認自己在學生傷害事故當中具有過錯。
《侵權責任法》第40條規定了校外第三人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該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在該條當中,歸責原則依然為過錯責任,即如果學校在第三人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當中具有過錯,也應根據自己過錯的大小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即在該造成傷害第三人無力全部賠償或者無法找到該第三人的情況下,如果學校在事故當中沒有盡到自己的管理職責,就要由學校根據自己的過錯大小繼續對受傷害的學生進行賠償。學校是否盡到管理職責,要根據傷害事故發生時具體情況判斷。例如學校門衛管理制度欠缺或者門衛管理不善,導致校外人員隨意進入學校打傷學生,學校就應根據過錯責任原則承擔補充賠償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