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群主有哪些法律責任

群主有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13 06:30:40

㈠ 群主的責任很大嗎

群成員"犯事"群主擔責系誤讀 需承擔管理責任。




「群主對群成員言行擔責」純屬誤讀

《管理規定》中所稱「互聯網群組」是指互聯網用戶通過互聯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等平台建立的,用於群體在線交流信息的網路空間,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貼吧群、陌陌群、支付寶群聊等都屬於互聯網群組。北京的張女士屬於網路活躍人物,在微信、QQ、微博都建了很多群,她向記者表示,群太多了,管理風險太大,感覺《管理規定》10月8日施行後,自己可能隨時有「進去」的可能,所以准備退出或解散一些群。據記者調查,和張女士持相同想法的群主不在少數。

對這種退群的想法,王衛國對記者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一些網友對《管理規定》出現了誤讀。有人將「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理解為「一旦群成員違法違規,就要追究群主的法律責任」,這其實是對《管理規定》的錯誤理解。王衛國認為,這個規定主要是要求群主對群中發布的信息承擔起必要的管理責任。「群主應該監督群內上傳的信息,防止有人利用你管理下的互聯網群組傳播危害國家安全、誹謗他人、危害公共秩序的言論或者從事傳銷等違法活動。」群主的管理責任不同於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群主的管理責任既包括服務群內成員的義務,也包括維護公共秩序的義務。一般來說,在違反後一種義務的情況下,例如對群內成員的違法信息沒有及時清除,則可能被行政主管部門要求整改,或者因整改不力而被叫停群組服務。根據我國的法律,群主只有在群內違法信息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後果並且自己有故意或者過失的情況下,才會被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有的網友表示,有時候群里信息太多,難以逐條查看,如果群成員言論不當,群主很可能因為沒有及時發現而制止。楊小軍對此表示,群主既然建立了群組,就應當盡到相應的管理責任,如果感到缺乏精力、管理困難時,應該交由他人來管理。當然,如果僅僅是個別人發布了不適當信息或用了不妥語言,沒有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也不是很嚴重,群主沒有及時發現制止,也不應當屬於不履行管理責任。

對「觸法」群主如何處罰

《管理規定》中,網友們特別關心的就是其第10條中提到的「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聯網群組傳播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什麼情況下群主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將受到哪些處罰?

其實在《管理規定》出台後,朋友圈中就不斷有人傳播公安機關、法院處理過的一些有問題的群主被拘留或作出其他處罰的案件信息,一些群主坦言「很有壓力」。王衛國對記者表示,把這些案件信息與《管理規定》聯系在一起發布,給人一種《管理規定》已經發揮作用、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後果」的印象,其實這是對《管理規定》的法律效力不了解而產生的誤解,是對廣大互聯網用戶,尤其是廣大群主們的誤導。《管理規定》10月8日才施行,所以不可能根據《管理規定》對群主的行為進行懲罰。王衛國認為,利用群組發布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暴力、淫穢等非法內容以及虛假恐怖信息,損害他人聲譽、散布他人隱私甚至用來實施各類刑事犯罪的事情並不少見,對這樣的違法犯罪活動予以懲罰,根據的是《管理規定》出台之前法律法規早就有的規定,不能和《管理規定》混淆。也就是說,即使不出台《管理規定》,群主如果有上述行為,也同樣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王衛國認為,群主對於群內發布、傳播信息的行為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有兩個判斷標准:一是疏於管理造成的損害後果,二是管理過程中有沒有主觀過錯。如果主觀上有故意或者過失,就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及刑事責任,如果造成損害後果,也要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在群主發現群成員違法違規而沒有採取措施造成一定後果的情況下,群主才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群主將首先受到來自平台方的處罰:「由平台方依法依約採取降低信用等級、暫停管理許可權、取消建群資格等管理措施。同時,平台方要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對違法違約情節嚴重的群組及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員納入黑名單管理。」


對於一些網友列舉出群主需要對群成員的信息發布和傳播行為而承擔的諸多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責任。楊小軍明確表示了反對:「這個觀點實際上是讓群主一人負擔所有人的責任,甚至把管理部門的責任都歸到群主身上。這既不客觀,也不可能。」實際上,個人的責任還是個人承擔,群主要承擔法律責任也是因為群主自己的行為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楊小軍還認為,對於因傳播虛假信息而違法違規的群主,應該盡量寬容,處罰操作標准應該更加細化。如果群主明知是謠言卻仍然傳播,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群主不知道或者難以判斷所傳播信息是虛假消息,則不能追究其法律責任。

㈡ 群主的責任和義務

《規定》明確,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主體責任,版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權員和技術能力,建立健全用戶注冊、信息審核、應急處置、安全防護等管理制度。

《規定》強調,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使用者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建立信用等級管理體系,合理設定群組規模,實施分級分類管理,並採取必要措施保護使用者個人信息安全。

《規定》要求,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互聯網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熱點內容
安徽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 發布:2025-07-01 09:00:24 瀏覽:944
山西省職工勞動權益保障條例 發布:2025-07-01 09:00:16 瀏覽:772
吉林省律師網 發布:2025-07-01 08:55:17 瀏覽:75
司法考試商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7-01 08:46:11 瀏覽:335
打架自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1 08:43:33 瀏覽:669
法學院領導 發布:2025-07-01 08:43:29 瀏覽:508
設港國安立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1 08:42:51 瀏覽:159
河北省行政處罰條例 發布:2025-07-01 08:42:37 瀏覽:253
五金一費合同法 發布:2025-07-01 08:33:29 瀏覽:333
民法典制度與創新 發布:2025-07-01 08:28:25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