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制度與創新

民法典制度與創新

發布時間: 2025-07-01 08:28:25

『壹』 什麼是民法典中的居住權

我國《民法典》的創新之處之一,在於增加了「居住權」這一新型的用益物權,並以物權編專章規定了居住權制度。《民法典》第366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設立居住權制度,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政策的貫徹落實,是立法層面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的回應,也是國家對養老問題、住房問題等現實問題的關照。《民法典》之所以專章規定居住權,歸根結底是為了回應我國社會對居住權制度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法治價值。
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對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者部分及其附屬設施,所享有的佔有、使用的權利。該權利來源於古羅馬法,近代以來,歐洲大陸國家的主要民法典,如《法國民法典》《奧地利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義大利民法典》等均明文規定了居住權;英美國家也存在終生地產權等與居住權在功能上相似的制度。在我國《物權法》制定過程中,是否將居住權制度納入,曾是當時最大的爭議點之一,盡管最終未能在法律中作出規定,但在此過程之中,理論和實務界對居住權制度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形成了諸多成果,這些探索也為《民法典》中居住權制度的設計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形式上看,居住權與房屋租賃權存在相似之處,但二者實際上存在明顯區別。第一,居住權為一種獨立的用益物權,租賃權則屬於債權。居住權具有物權對世性、絕對性、直接支配性等所有特徵,居住權人對房屋可以進行專屬的、排他的利用,從根本上有效地保障居住權的穩定與安全。而作為債權的租賃權則具有相對性,租賃權人的權利義務受制於與債務人的預先約定,同時也只能對抗特定的債務人。第二,居住權必須以登記為要件,自登記時才設立,未登記的,不發生設定居住權的效力。而租賃權本質上是一種債權,是否登記一般並不影響租賃關系的成立。第三,取得租賃權,是以支付租金為條件,而居住權原則上是無償的。第四,居住權的設定期限沒有限制,而租賃期限則最長不超過20年。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這就使居住權人有了更為穩定的居住利益。在居住權的期限內,如果沒有法定或約定的事由,不但房屋的所有權人不能要求居住權人搬離,即使該房屋被賣掉或者被繼承,購買或者繼承取得該房屋的人也不能要求居住權人搬離。

『貳』 我國《民法典》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創新點是什麼

1、主要內容: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

2、主要創新點: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在編纂民法典的過程中,合理借鑒世界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外國的民法條文,更不照抄書本上的民法理論,而是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偉大實踐的最新成果。例如,總則編創新法人制度,增設特別法人;物權編落實中央關於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的要求,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規定作了完善。民法典是民事法治實踐的最新成果。

編纂民法典,通過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民法典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需求。例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人格獨立、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尊重和維護人格權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

我國民法典是一部紮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精神的民法典。民法典編纂工作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民法典編纂工作相關匯報。正是因為在編纂工作中貫徹落實黨中央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才確保了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成功。民法典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2)民法典制度與創新擴展閱讀:

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叄』 民法典的意義及制度創新

民法典的意義及制度創新如下:
民法典的意義具有時代氣息、初步滿足實際生活的需要,引出制定具體規則的任務,承認宗教活動場所組織等團體的特別法人資格,將非法人組織作為第三民事主體,專設危難相助的特別制度,在特定情況下民政部門被首選為監護人,這些都立足於中國現實、關注並解決中國問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制度創新,為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公民私權中很重要的物權編也是人們高度關注的內容之一。
如在此次的民法典編纂中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內容做了完善,為落實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制度,解決農村的土地經營權流轉性不夠的問題。
此次民法典草案物權編新增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決定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

『肆』 我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制度特色

中共寧夏區委黨校(寧夏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 雷曉萍
民法典第七編是侵權責任編,共10章95條,分別對侵權責任的一般性問題、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各種具體侵權責任等問題作了詳細規定。這些具體規定是在傳承和創新的基礎上形成,所謂傳承就是對我國之前的侵權責任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中符合實際需要的、科學合理的體系結構、規則制度予以保留;所謂創新就是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對既有規則進行了突破,為我國侵權責任法的發展開創了嶄新的發展空間。這種傳承與創新的基礎,形成了我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制度特色。
為生態環境良好發展提供支撐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我國民法典在總則中確立了「綠色原則」,在各分編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作了具體規定,其中侵權責任編設立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綠色專章,從四個方面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進行了制度安排。
首先,對侵害生態環境的加害行為進行了明確,第1229條明確規定「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使得民事法律制度對破壞生態環境的救濟范疇,由原來的「污染環境行為」擴展為現在的「污染環境行為」和「破壞生態行為」,擴大了民法對環境侵權的救濟范圍,進而強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其次,明確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侵權舉證責任。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舉證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而實踐中,受害人提出主張,要求生態環境侵權人進行賠償,但舉證證明侵權人的侵害行為非常困難,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制度方案。其第1230條明確規定,「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判仔含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再次,明確了兩個以上生態環境侵權人的責任分擔問題。實踐中常發生多個主體共同對生態環境造成侵害、責任難以確定的問題,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1231條回應此類問題,明確了兩個以上加害行為造成一個不可分割損害時,「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排放量,破壞生態的方式、范圍、程度,以及行為對損害後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確定按份責任。
最後,規定了生態環境修復責任。明確生態環境侵權者的賠償責任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但在此基礎上,民法典侵權責任編還規定了生態環境的修復責任,明確要求「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生態環境能夠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承擔修復責任。侵權人在期限內未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進行修復,所需費用由侵權人負擔」。這樣的制度設計,對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積極回應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
作為對經濟社會設定秩序框架的最基本法律,民法典是立足於我國現實的經濟發展需要上形成的,其侵權責任編在承繼我國侵權責任法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又有了諸多的制度創新,這些制度創新回應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掘笑實需要。
侵權責任編相關制度的設計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例如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規范,第1185條明確規定「故意侵害他人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戚桐賠償」。民事責任主要體現的是等價補償,也就是按照損失的實際數額進行賠償,只有對特殊的一些需要特別加強保護的領域才規定懲罰性賠償。知識產權侵權因為往往與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交織在一起,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一定破壞,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懲罰性賠償,不僅對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具有積極意義,對維護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同時,民法典所確立的侵權責任制度,為維護社會公共安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規范和行為模式。例如1206條的內容設置,不僅進一步完善了生產者、銷售者召回缺陷產品的責任,而且明確了「依照相關規定採取召回措施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擔被侵權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費用」。缺陷產品通過流通進入千家萬戶,能夠對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以及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危及社會公共安全,侵權責任編的此項規定能夠最大限度減少因產品存在缺陷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的威脅。
保障人民實現美好幸福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完善民事法律制度,為確保人民各項權利的實現提供了基本依據。但隨著政治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日益增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民法典的編纂,形成了規范、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侵權責任編的設置。
侵權責任編是專門針對人民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遭受損失後如何救濟所做的制度安排,其科學的內容設計不僅進一步擴充了對人身以及財產安全保護的范疇,同時豐富了保護路徑。例如,侵權責任編中關於高空拋物墜物的治理規則,一方面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正式從法律層面確立高空拋物為一項違法行為,法律對此行為的否定性評價能起到較為普遍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此類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侵權責任編對高空拋物墜物造成實際損害的救濟途徑作了制度安排,明確要求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同時規定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如果未採取必要措施防止高空拋物墜物的,應承擔未履行義務的侵權責任。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制度設計,形成了對當事人行為的指引,完善了權利保護和救濟的規則,對於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伍』 民法典看點全解讀

1、物權編:明確居住權,破解業主維權與維修難題

草案物權編的一大亮點,是增加規定「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明確居住權原則上無償設立,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的生活居住需要。

重慶索通律師事務所律師韓德雲代表對此表示,這一制度認可和保護民事主體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有助於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養老提供法律保障。此外,在涉及房屋的債務追溯、銀行拍賣等時,居住權的確立也有助於解決現實問題。

2、人格權編:

加強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關注性騷擾與基因科研,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民法典草案的一大亮點。代表委員普遍認為,這是民法典立法的重大創新,有助於強化對人格尊嚴的全面保護。草案規定,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3、婚姻家庭編:

設立離婚冷靜期,明確夫妻共同債務,這項制度適用於夫妻雙方協議離婚,不涉及家庭暴力等適用訴訟離婚的情況。

草案吸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明確夫妻共同債務范圍;將「有其他重大過錯」增加規定為離婚損害賠償的適用情形;增加規定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4、 繼承編:擴大遺贈扶養協議范圍,增加新遺囑形式

草案增加了列印、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增加規定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刪除了現行繼承法關於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新的遺囑形式讓立遺囑人的表達方式盡可能不受客觀條件限制,也是社會民事活動更具活力的體現。

此外,為確保遺產得到妥善管理、順利分割,草案還增加規定了遺產管理人制度,更好維護繼承人、債權人利益。

5、侵權責任編:破解高空拋物墜物難題,防止「自助行為」被濫用

在強化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的同時,草案侵權責任編兼顧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社會生活提供行為規范。

針對高空拋物墜物,草案多管齊下: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針對此類事件處理的主要困難是行為人難以確定的問題,強調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規定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行為的發生。

熱點內容
婚姻法公證 發布:2025-07-01 13:00:10 瀏覽:586
勞動法對兼職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7-01 12:28:14 瀏覽:884
韶關找律師 發布:2025-07-01 12:26:47 瀏覽:251
刑事訴訟法第九 發布:2025-07-01 12:25:59 瀏覽:949
理解合同法解釋二的二十九條 發布:2025-07-01 12:25:59 瀏覽:21
法院司法行政職位 發布:2025-07-01 12:20:55 瀏覽:404
法院防疫暗號 發布:2025-07-01 12:19:23 瀏覽:97
鄭州正言法律咨詢公司 發布:2025-07-01 12:14:30 瀏覽:13
勞動法用人規定 發布:2025-07-01 12:09:19 瀏覽:576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法律 發布:2025-07-01 11:54:04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