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重要性
① 對於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反思
人性問來題啊!
其實還自有今年的麥道夫事件也涉及到了,麥道夫幾十億的資產的審計,那個帶上合夥人僅有三名成員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敢承接,審計過程中,凡是重要的資料麥道夫也都不讓看,著明顯不是能力問題,是人品問題
雖說是人品問題吧,也不能全用人品來說問題,以後還是要加強機構、甚或是社會監管力度(鄙人覺得還是社會監管效果大點,但效率小了點)
②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的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出於故意未按專業標准出具合格報告,致使審計報告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按照應該承擔責任的內容不同,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三種責任可以同時追究,也可以單獨追究。
(一)注冊會計師過錯歸責原則:
1.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責任人的過錯,而是根據損害的客觀存在、行為人的活動以及行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的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點是不管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只要其他侵權條件成立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
2.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在過錯責任原則下,無過錯即無責任,即使造成了事實上的侵權行為,只要當事人沒有過錯就不必承擔民事責任。過錯責任原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般的過錯責任原則,另一種是過錯推定原則。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舉證責任的不同:在一般的過錯原則下,舉證責任在原告一方,奉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過錯推定原則下,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若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被法律推定其有過錯。
補充:本回答引用網路http://ke..com/link?url=kORKk2U6VH75YJdyq2_S8G6dEU5UojhJTJdO3YaG4nf_
③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存在的問題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我覺得主要的問題就是對自己所被審計的單位和所出具的報告進行負責,但有的時候有可能被審計單位故意隱瞞欺騙,所以就很難說全部依靠會計吃的能力去覆蓋的。
④ 如何認識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的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出於故意未按專業標准出具合格報告,致使審計報告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按照應該承擔責任的內容不同,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三種責任可以同時追究,也可以單獨追究。
注冊會計師須掌握防範法律責任的方法和技巧.作為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
避免法律風險的具體措施.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
1.嚴格遵循職業道德和專業標準的要求。注冊會計師的道德水平如何,是關繫到整個行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大事。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首先應遵循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其次還必須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不但要熟悉會計、審計、法律、稅務、企業管理的標准與實務,還應具備高水平的職業判斷能力。第三要遵守獨立審計准則等審計職業規范,合理運用會計准則及國家其他相關技術規范。第四要嚴格遵循專業標准要求,可以使注冊會計師通過實質性測試把檢查風險控制在理想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審計風險,從而避免法律訴訟或在涉及的訴訟中保護注冊會計師。
2.增強執業獨立性。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工作的生命。在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注冊會計師能夠始終如一地遵循獨立原則。但也有少數注冊會計師為一些灰色的收入或人情關系等等忽視了獨立性,並幫助被審計單位掩飾舞弊,做出虛假的各種證明報告。這種行為足最危險,導致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法律責任的風險是極大的。
3.保持職業謹慎。在所有注冊會計師的執業過失中,最主要的是由幹缺乏認真而謹慎的職業態度引起的。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守獨立審計准則,沒有執行適當的工作程序,對有關被審計單位的問題未能堅持應有的職業謹慎,而是接受過多的被審計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或為節省時間而縮小工作范圍和簡化工作程序,都會導致會計報表中的重大錯誤不被發現。
4.強化執業監督。注冊會計師許多工作的差錯,是因為工作失察或未能對助理人員或其他人員進行切實的監督而發生的。對於業務復雜且風險重大的委託單位來說,執業工作應由多個注冊會計師及許多助理人員共同配合來完成的。如果他們之間的分工存在重疊或間隙,又缺乏嚴密的執業監督,發生過失是不可避免的。
5.保持對職業懷疑態度.了解客戶以及審計事項有關的個方面情況是發現風險避免法律訴訟的第一步重要環節。注冊會計師至少要對一下環境事項保持職業懷疑態度:①現有的政策,法律對客戶的經營管理產生的影響及程度,客戶經營前景如何。②客戶的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經理管理人員內部變動及外部流向,客戶整體風氣,精神狀況。③客戶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情況,採用換算體系。在保持對審計環境敏感的同時,注冊會計師面臨的是謹慎選擇客戶及業務,即客戶品質和業務的選擇,以免陷入客戶設定的圈套,或受到客戶已有訴訟的牽連。
6.必須建立健全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跟一般的公司,企業不同.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質量管理。若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管理不嚴,可能會因某一注冊會計師或某一部門導致事務所遭受法律訴訟,因為很多委託項目都是由多名注冊會計師及助理人員共同完成的。所以,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建立健全一整套嚴密、科學的客戶風險等級評價和管理制度,評價被審單位制度、例外或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質量考核評價與懲罰制度、技術支持與咨詢制度。
⑤ 注冊會計師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關鍵是
注冊會計師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取決於注冊會計師是否存在過失或欺詐行為。對注冊會計師最嚴厲的處罰是承擔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故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資、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能的中介組織成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前款所列人員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第一款所列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嚴重失實,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審計報告有哪些類型?審計報告中的意見有四種基本類型:
1、無保留意見。財務報表已根據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列報。這種審計報告在形式上沒有保留意見,其作用是證明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都是公允的。
2、保留。錯報對財務報表個別或整體具有重大影響,但不具有普遍性。或者,注冊會計師不能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作為發表審計意見的基礎,但認為未發現的錯報(如有)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但不具有普遍性。這種審計報告在主體中增加了保留意見段,用於證明財務報表除保留意見所涵蓋的內容外,在所有重大方面都是公允的。
3、負面意見。在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後,是否認為該錯報單獨或集體對財務報表具有重大和廣泛的影響。這種審計報告在主體中增加了否定意見部分,以證明財務報表受否定意見段所述內容的影響,不能公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4、無法表達意見。無法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作為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但是,我們認為未發現的錯報(如有)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這種審計報告的目的是證明注冊會計師受報表段所述內容的影響,無法對財務報表的公允性發表審計意見。
強調段落。是指審計報告中的一段,該段是指已經在財務報表中適當列報或披露的事項。根據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這對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至關重要。
其他物品。指審計報告中的一段,指財務報表中未報告或未披露的事項。根據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該事項涉及財務報表使用者對審計工作的理解、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或審計報告。
⑥ 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有哪些
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 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應當按照審計准則的要求審慎執業,保證執業質量,控制審計風險。否則,一旦出現審計失敗,就有可能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經營失敗:是指企業由於經濟或經營條件的變化,而無法滿足投資者的預期。經營失敗的極端情況是申請破產。
(二)審計失敗:是指注冊會計師由於沒有遵守審計准則的要求而發表了錯誤的審計意見。例如,注冊會計師可能指派了不合格的助理人員去執行審計任務,未能發現應當發現的財務報表中存在的重大錯報。
(三)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中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注意: 第一,經營失敗不等於審計失敗,但在經營失敗的同時,很可能會追究注冊會計師是否存在審計失敗;
第二,審計失敗是注冊會計師沒有執行好審計准則造成的,只要存在審計失敗,就意味著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有過失,有過失就有責任,因此,在發生審計失敗的情況下,很可能審計風險就變為實際的損失,進而被追究法律責任。
第三,由於審計中的固有限制影響注冊會計師發現重大錯報的能力,注冊會計師不能對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絕對保證。特別是,如果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精心策劃和掩蓋舞弊行為,注冊會計師盡管完全按照審計准則執業,有時還是不能發現某些重大舞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