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工傷就業補助未付法律責任

工傷就業補助未付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23 11:12:39

⑴ 工傷就業補助金怎麼算

在工作中受到傷害,是要得到工傷補貼的,具體怎樣補和補多少,這要看是受到多大傷害,也就是幾級傷殘,根據幾級的傷殘進行補貼,國家是有明文規定的,按規定執行就行了。

⑵ 工傷保險單位未繳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職工在工作期間發生意外造成工傷由用人單位承擔一切治療費用。

《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

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

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追償。

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2)工傷就業補助未付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本人在工作中傷亡的,不認定為工傷: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

(三)自殘或者自殺;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九)勞動能力鑒定費。

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四十條 工傷職工符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補足差額。

⑶ 找原來的單位賠償工傷就業補助金

《陝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二十四條 七級至十級工傷職工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用人單位向職工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本人自願解除勞動關系的;
(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解除勞動關系的;
(三)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勞動關系的。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時所在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標准分別為:七級15個月,八級12個月,九級9個月,十級6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標准分別為:七級15個月,八級12個月,九級9個月,十級6個月。
第二十五條 工傷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按每減少1年遞減20%的標准支付。但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按全額的10%支付。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根據法律規定,每個省或直轄市的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不一樣,以上內容供你參考,你可以查詢本省或市的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

⑷ 一次性工傷就業補助金單位不給怎麼辦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應當支付給勞動者,用人單位扣發不給,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應得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

⑸ 員工工傷,企業支付傷殘就業補助金和工傷醫療補助金後,企業還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1、好像還有補助什麼的,錢不多,解除勞動合同,無責了(工傷是職業病除外,工傷如果是1-4級,不得解除合同,就談不支付費用 ;5-6級,職工願意解除合同,你才可以支付以上費用解除合同;7-10級,你可以支付以上費用),如果要談責任,那就是上級主管部門查處你們的安全管理不力的責任。
2、如果員工繼續參保,則只有工傷舊傷復發繼續醫療報帳的責任,不參保,則無責!
所有這些,前提是你參保了,也進行工傷認定 了,還做了工傷鑒定!
工傷保險條例
補充回答:
在公司的角度上來說:
職工在未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是無權要求這么做的!支付傷殘就業補助金和工傷醫療補助金的先決條件就是解除合同!當然,是人才,公司有錢,員工的人品也好,工傷級別不高,可以這么干 。
時間上不要隔這么短,間隔一年最好,所有的保險什麼的,公司可以 出錢,讓職工以自己個體參保的形式續保,現在暫時看來沒得錯!
以上做法不過是前幾年國營企業改制,工齡一次買斷,重新返聘的翻版!
那時候出問題了,國家有政策支持企業,你出問題了,呵呵自己支持自己!
不過很多公司都 不會干,會有潛在的風險的!

⑹ 工傷一次性就業補助金如果公司不給,會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工傷一次性就業補助金如果公司不給,不會對公司有影響,協商不成,到 公司所在地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申請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⑺ 一次性工傷就業補助金單位不給怎麼辦

用人單位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建議勞動者申請勞動仲裁解決。
申請勞動仲裁,需提交勞動仲裁申請書(A4紙列印),內容包括當事人基本情況(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住所、聯系電話、通訊地址;用人單位的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職務、住所和聯系電話、具體的仲裁請求事項及金額、所根據的事實和理由;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申請書及證據除提交正本外,還應按被申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
仲裁申請書由申請人本人簽名(如有代筆人需註明,並由本人加蓋指模)。
此外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如果是勞動者提出仲裁申請,還應提交
(1)本人《居民身份證》復印件1份;
(2)如委託代理人代為仲裁,需提交申請人、委託代理人身份證原件和《授權委託書》;
(3)如果是用人單位提出仲裁申請,還應提交
①《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②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書;
③授權委託書。
法條鏈接:
《社會保險法》 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⑻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單位一直拖著不給怎麼辦

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可以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舉報,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依法對工傷保險費的征繳和工傷保險基金的支付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財政部門和審計機關依法對工傷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情況進行監督。

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有關工傷保險的違法行為,有權舉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調查,按照規定處理,並為舉報人保密。

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工會組織依法維護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工作實行監督。

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8)工傷就業補助未付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⑼ 工傷職工辭職後公司不給傷殘補助金和就業補助金怎麼辦

勞動者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關系,然後再到工傷保險賠償窗口申請領取工傷保險的其他一次性待遇。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三條 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事實,遵循合法、公正、及時、著重調解的原則,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⑽ 被判定不具備勞動關系,但要承擔用工主體責任,一次性工傷醫療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需要賠償嗎

既然官司到二審,直接看判決書就好。不服也不能上訴了。

熱點內容
公司聘請法律顧問會議紀要 發布:2025-09-10 03:34:00 瀏覽:449
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9-10 03:06:30 瀏覽:968
勞動法中關於計件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9-10 03:06:22 瀏覽:870
拘留通知書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9-10 02:59:58 瀏覽:425
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校 發布:2025-09-10 02:49:42 瀏覽:645
民法紀要九 發布:2025-09-10 02:44:13 瀏覽:699
民事訴訟法什麼時間生效 發布:2025-09-10 02:44:12 瀏覽:736
地方性條例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0 02:39:39 瀏覽:849
社會收入法頒布時間是 發布:2025-09-10 02:20:04 瀏覽:858
中國證監會的規定是不是行政法規 發布:2025-09-10 02:15:10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