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者法律責任
1. 經營者的法律責任是什麼應承擔哪幾種法律責任
經營者的義務是相對消費者的權利而言的,只有經營者履行了義務才能保障消費者權利的實現。《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了10種經營者的義務。
1、履行法律規定或合同的約定義務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的約定,可以是口頭形式,也可以是書面形式,一旦約定生效,經營者應當履行承諾。當然, 約定內容應是法律、 法規許可的事項。如果約定內容違法,比如約定提供毒品,則不受法律保護。
2、聽取意見和接受監督的義務
經營者履行這一義務是與消費者實現監督權相對的。它要求經營者切實把消費者當作上帝, 認真聽取消費者對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在質量、 價格、品種、數量、服務態度、售後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經營作風,提高經營水平,更好地服務於消費者。同時也達到其營利的目的。
3、提供安全商品和安全服務的義務
(1)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2)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3)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嚴重缺陷,即使正確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仍然可能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並採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措施。
4、提供真實情況的義務
(1)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2)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提出的詢問,應當作出真實、明確的答復。 (3)商店提供商品應當明碼標價。
5、標明名稱和標記的義務
(1)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2)租賃他人櫃台或者場地的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6、出具購貨憑證和服務單據的義務
(1)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 (2)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
7、保證質量的義務
(1)經營者應當保證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具有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費者在購買該商品或者接受該服務前已經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2)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
8、承擔「三包」責任及其他責任的義務
(1)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對商品承擔「三包」責任。 (2)經營者應當按照與消費者的約定承擔對商品的「三包」責任。 (3)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承擔對商品的「三包」以外的其他責任。 (4)經營者對以上義務的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
9、不得用格式合同等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1)不得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2)不得作出減輕、 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3)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上述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10、尊重消費者人格的義務
(1)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 (2)經營者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 (3)經營者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
2. 經營者造成他人人身傷害的負什麼法律責任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版療費、治療期權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個體工商戶經營者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
法律分析:個體工商戶不能承擔擔保責任,個體工商戶不是法人,因其是實際經營者的個人財產或家庭財產,由個人或家庭財產承擔無限責任,沒有獨立擔保的民事能力,其不能獨立承擔擔保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十七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4. 經營者如何承擔民事責任
2、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
3、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
4、對國家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
5、對包修、包換、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合理費用。
6、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7、經營者以郵購方式提供商品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貨款;並應當承擔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8、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9、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
5. 哪些情形下經營者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經營者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情形有:
1、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
2、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3、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4、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5、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等。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八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6. 個體戶應當承擔那些法律責任
在民法通則中,對個體工商戶的民事責任做了規定。
對個體工商戶來說,該公民個人是個體經營的民事責任的承擔者,他應該以個人的全部財產承擔經營活動中的民事責任。他的個人財產包括作為投資經營的全部資本和家庭共有財產中的應有份額。清償的順序首先以投資經營的資本清償,不足的部分以共有財產的應有份額清償。
目前我國規范個體工商戶的專門法規是國務院頒布的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和國家工商局制訂城鄉個體工商戶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城鄉個體工商戶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根據條例對於個體工商戶的法律責任作出如下規定:
未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頒發營業執照擅自開業的,屬非法經營,應予取締,沒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
個體工商戶轉借、出賣、出租、塗改營業執照及其副本和臨時營業執照的,沒收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應吊銷其營業執照及其副本或臨時營業執照。
對持假營業執照或假營業執照副本或臨時營業執照經營的,沒收其假照和非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對擅自改變經營者名稱和指定的經營場所,不服從監督管理的,給予警告,或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
對擅自改變經營方式或者超越核準的經營范圍的,沒收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
對擅自經營不準個體工商戶經營的商品的,沒收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及基副本或臨時營業執照。
個體工商戶逾期不辦理驗照手續且無正當理由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收繳其營業執照及其副本。
異地經營的個體工商戶逾期不辦理驗照手續的,由經營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收繳其營業執照及其副本,並退回原登記的縣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注銷。
(6)經營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產品質量法中規定,經營者對於以下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生產銷售不符合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 委託實際管理經營者有什麼法律責任
委託人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1、只要受託人是在委託許可權范圍內、以委託人的名義實施的行為,應由委託人承擔一切責任、享有一切權利。作為受託人,不承擔什麼責任。
2、如受託人有實施委託行為時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委託人在承擔一切責任後,才可以向受託人追究責任。
8. 經營者造成他人人身傷害的負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9. 經營者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消費者與經營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履行。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二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