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中責任和義務的聯系與區別

法律中責任和義務的聯系與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3-02 13:33:56

『壹』 義務和責任的區別

法律分析:責任與義務的區別包括以下幾點:1、義務是應為的行為,責任是必為的行為。2、 法律要求當事人應為的行為,稱為義務。3、義務與權利是相對應的。義務的履行即為權利的實現。義務的違反即發生責任。4、法律責任為違反法律義務的當事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第十四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執行、不配合實施反制措施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第二十四條 產生廚余垃圾的單位、家庭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廚余垃圾源頭減量義務。

『貳』 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責任與法定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
首先,法律責任規范著內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容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
其次,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
再次,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http://www.law-lib.com/law/

『叄』 責任和義務有什麼區別

責任是道義上應該做的 義務是法律上規定應該做的

『肆』 責任與義務的區別是什麼

責任與義務的區別包括以下幾點:
1、義務是應為的行為,責任是必為的行為;
2、法律要求當事人應為的行為,稱為義務;
3、義務與權利是相對應的。義務的履行即為權利的實現。義務的違反即發生責任;
4、法律責任為違反法律義務的當事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
責任是一種職責和任務。身處社會的個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條文,帶有強制性。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有社會就有責任。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指標。責任產生於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在社會的舞台上,每種角色往往意味著一種責任。當我們在承擔一項責任的時候,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也意味著獲得回報的權利。
義務就是個體對他人或社會做自己應當做的事,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履行各種義務,包括政治義務,經濟義務,法律義務。總之是與權利相對的。包括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倫理學中所指的義務主要指道德義務。是指在社會道德生活中,道德主體應盡的義務。應盡的一種道德責任和使命。
法律上的義務與權利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沒有權利就無所謂義務,沒有義務也就沒有權利。在某些法律關系中 ,每一個法律關系的參加者都可能同時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 。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伍』 責任和義務的定義和區別

1、內容不同

義務

義務人為滿足權利人的利益而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必要性,義務具有法律強制性。

義務是情願、志願、應該。

責任

(1)一是指分內應該做好的事,如履行職責、盡到責任、完成任務等。

(2)二是指如果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如擔負責任、承擔後果等。

2、分類不同

義務

(1)又稱「社會責任」、「直接社會義務」。

社會普遍認為的為了滿足一定社會關系參加者享受直接社會權利,其他人應作出的一定作為或不作為,是客觀的社會規律、人們日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以及其他各種條件直接作用的結果,一般為習慣、道德等社會規范所確認。這種意義上的義務是法律義務的直接基礎和社會內容。

(2)「法律權利」的對稱。又稱「法律義務」。

法律規定權利主體應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的責任,是保證法律權利得以實現的條件,是國家對一定的直接社會責任的確認,有鮮明的階級性,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根據憲法和各部門法以及其他標准,可以對法律義務作出不同種類的劃分。

責任

分為法律責任、道義責任、虛擬責任、家庭責任、理性責任、社會責任

3、要求不同

公民的基本義務也稱憲法義務,是指由憲法規定的公民必須遵守和應盡的法律責任。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有:

(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憲法第52條)

(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憲法第53條)

(3)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憲法第54條)

(4)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憲法第55條)

(5)依法納稅。(憲法第56條)

除上述的基本義務以外,我國憲法還規定了勞動的義務、受教育的義務、夫妻雙方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這些義務既具有社會倫理和道德的性質,同時也具有一定形式的法律性質。

責任

(1)價值觀要求

乙方主體必須按照甲方主體的價值觀來處理有關價值事物,而不能按照乙方主體自己的價值觀要求來處理有關價值事物,即乙方主體必須代表甲方主體的利益要求來進行決策和行為,而不能代表乙方主體自身的利益要求進行決策和行為。否則,將受到相應原價值處罰。

(2)最大價值率要求

乙方主體必須按照「最大價值率法則」來處理有關價值事物,即乙方必須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最大聰明才智,來履行責任。

『陸』 責任和義務的區別

責任與義務的區別:
1、義務是應為的行為,責任是必為的行為;
2、法律要求當事人應為的行為,稱為義務;
3、義務與權利是相對應的,義務的履行即為權利的實現,義務的違反即發生責任;
4、法律責任為違反法律義務的當事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5、義務是針對所有人,責任則明確相關的人員;
法律更多講的是義務,並不會涉及到責任(此『責任』非出了事以後要承擔的『責任』)
而對於現代社會來說,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責任;對於社會而言,是因為義務。
責任是一種職責和任務。身處社會的個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條文,帶有強制性,有社會就有責任:
1、從給付義務可以獨立訴請履行,而附隨義務不能獨立訴請履行;
2、從給付義務是典型的合同義務,而附隨義務實質上是借侵權的手段來保護當事人利益的義務,形成法律上的侵權與違約的競合狀態;
3、從給付義務旨在使主給付義務得以滿足,而附隨義務的價值在於實現合同利益的最大化。
義務是「權利」的對稱:
1、又稱「社會責任」、「直接社會義務」;
社會普遍認為的為了滿足一定社會關系參加者享受直接社會權利,其他人道應作出的一定作為或不作為,是客觀的社會規律、人們曰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以及其他各種條件直接作用的結果,一般為習慣、道德等社會規范所確認。
2、「法律權利」的對稱、又稱「法律義務」。
法律規定權利主體應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的責任,是保證法律權利得以實現的條件,是國家對一定的直接社會責任的確認,有鮮明的階級性,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條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第六條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第八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柒』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基本權來利與基本義務的辨證統一關系自
關於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個一般原理,為現代人權觀念所公認。正如《世界人權宣言》所強調的:"人人對社會負有義務",人人在行使他的權利和自由的時候,只受法律所確定的限制,而確定該限制的唯一目的就在於保證對他人的權利和自由給予應有的承認和尊重。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由公民基本權利的社會屬性所決定。因為人的權利只能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存在。在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個人與群體及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之中,某一主體享有某項權利,就意味著要求其他主體有尊重並不得侵犯這項權利的義務。否則,任何人的權利都無法實現和得到保障。但是,權利和義務又有可分性的一面。因為權利和義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與范疇。在實際行使當中,有的主體可能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有的主體則可能只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

『捌』 責任和義務 真正的區別是什麼

義務是指法律義務,它與法律權利是相對應的概念。權利和義務是一切法律規范都必須具有的核心內容:法律規范運轉的整個過程,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法律評價等都離不開權利和義務。
責任是指份內應作的事,如沒有做好份內應做的事是沒有盡好責而不負責任的表現,應當承當過失;責任可有報酬也可無報酬;責任集責權利於一體,帶有強制性。道德義務一般不受特定角色的制約,盡義務是無條件的,是以犧牲為前提的,靠自覺自願,沒有約束力,盡義務是高層次的道德行為,可以說「責任是行為主體對特定社會關系中定在任務的自由認識和自覺的服從」。「義務是主體在道德理想支配下自由選擇為善的應然行為」。

『玖』 責任和義務的區別,在法律上

責任是指一種不利的法律後果,而義務是指公民法律規定的應當作為或不作為的情形回。責任一般是公答民違法了法律規定的義務所應承擔的不利的法律後果,是指公民已經為法律所禁止為或者沒有為法律規定必須為的行為後所應承擔的不利的法律後果,帶有懲罰的色彩。而義務是一種尚未發生的事情。例如:法律規定公民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不贍養時就應當承擔不贍養的法律責任。

『拾』 責任與義務有什麼區別

義務和責任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與「法律語言」中的概念是有一定差別的,在法理學中:

1、義務是指法律義務,它與法律權利是相對應的概念。權利和義務是一切法律規范都必須具有的核心內容:法律規范運轉的整個過程,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法律評價等都離不開權利和義務。

(1)法律上的義務指:人們必須實施的、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必要尺度。法律上的權利指:法律規定的、法律主體可以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許可和保障。

(2)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法律上的義務是要強制履行的,即:權利可以放棄,但義務必須履行。

(3)在封建專制時代,法律一般比較重視義務而輕視權利。在現在的法治社會,普遍認為法律權利才是第一位的、義務是第二的,法律為人們設定義務的目的只是為了使人們更好地實現法律權利。

2、關於法律責任:指人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其他組織)由於違反法律、違反約定、或雖然沒有違反法律和約定但法律有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後果。其特點是:承擔法律上的責任是依據是法律、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責任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違反憲責任、國家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法官你好 發布:2025-05-21 08:59:04 瀏覽:224
市民法概念 發布:2025-05-21 08:54:58 瀏覽:230
法官偽造事實是否違法 發布:2025-05-21 08:54:12 瀏覽:774
生產車間員工守則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1 08:49:45 瀏覽:716
企業物業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1 08:49:37 瀏覽:746
行政法民法刑法的區別 發布:2025-05-21 08:49:35 瀏覽:450
殺枉法法官 發布:2025-05-21 08:37:44 瀏覽:179
高校法學教師 發布:2025-05-21 08:22:05 瀏覽:590
經濟法的謙抑性 發布:2025-05-21 08:20:38 瀏覽:540
司法援助熱線 發布:2025-05-21 08:20:34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