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二手房買賣房產中介法律責任

二手房買賣房產中介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02 13:40:12

『壹』 房產中介在二手房買賣中有哪些責任和義務

只找到這些,參考一下吧

一、房產中介組織的社會功能與運作機理

中介組織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它是介於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從事溝通、協調、公證、評價、監督、咨詢等活動的機構。它的業務活動以充當不同主體的媒介為核心內容,具有提高社會、經濟運行效率的社會功能。由於房地產市場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使得房產中介組織更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商品房市場特別是住房二級市場的形成,對房產中介組織產生強烈需求。隨著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房地產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商品房供給結構失衡,新開發住房的單套面積越來越大,造成中低級消費群體適用型住房難買的狀況。與此同時,較高級的消費群體普遍存在著對現有住房不滿意,希望賣掉舊房買新房的心理欲求。因為商品房價值巨大,所以賣掉舊房通常為改善居住條件的先決前提。在這種情況下,房屋置換自然地成為了房地產行業的延伸。然而住房二級市場繁榮的最大障礙就是交易信息不通暢,即俗稱的「賣方找不到買方,買方找不到賣方」。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以個人行為去獲取交易信息都是高成本、高風險與低效率的。房產中介組織正是基於市場對房產交易機會的需求,應運而生。

其次,房產中介組織對於解決房地產單筆交易中的不完全信息、非對稱性信息問題必不可少。房地產的自然特性形成了其獨特的「個體間異質性」。不同於其他產品,每一個房地產個體都是不同的,不同的開發商生產的產品是完全不同的,開發商設計建設等均相同的房地產會因地塊、區位不同而相異;相同的區位又因樓層結構朝向等的不一樣而不一樣。這種「異質性」,直接導致房地產價格的差異性,是房地產市場信息問題的根源。另一方面,質量信息是房地產交易中必須解決的又一信息問題。經濟學中從對產品質量了解程度將產品分為三類:購買前能了解其質量的,稱為「搜尋品」,消費後才能了解其質量的,稱為「經驗品」,消費後也很難了解其質量的,稱為「信任品」。房地產是介於經驗品和信任品之間的產品,處於弱勢的消費者,需要藉助某種專業、權威途徑才能了解房產質量信息。房產中介組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房產交易雙方解決掌握了解交易信息方面的困難,如提供相對客觀的交易標的、市場價格和相對權威的交易標的質量評價等。

第三,房地產交易內容復雜,涉及的權利關系復雜,需要藉助於房產中介組織。如房地產交易市場包括買賣市場、租賃市場、典當市場、抵押市場、拍賣市場等,其中買賣市場又包括現房買賣、期房買賣、公房買賣、商品房買賣、經濟適用房買賣等。每一交易行為中又產生估價、合同、公證、稅費等業務。由於房地產不可移動的特點,房地產交易實際上是權利的交易,涉及到政府的權利有:管理權、徵用權、稅收權、注冊登記權、優先購買權等;涉及到持有者的權利有:所有權、使用權、佔有權、收益權、處置權、抵押權、租賃權、贈與權、繼承權、典當權等。要將所有的交易行為、法律關系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等全部掌握非常困難而且成本高。為此,就產生了交易主體對房產中介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的依賴性。

基於上述提供房產交易機會、房產交易信息和房產交易服務的三大功能,房產中介組織在我國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產生,並在此後的十幾年中獲得蓬勃發展。為規范房產中介市場,建設部於1996年1月8日頒布並於2001年8月15日修正了《城市房產中介服務管理辦法》。該《辦法》將房產中介服務定義為,房地產咨詢、房地產價格評估、房地產經紀等活動的總稱。其中,房地產咨詢是指,為房地產活動當事人提供法律法規、政策、信息、技術等方面服務的經營活動;房地產價格評估,是指對房地產進行測算、評定其經濟價值和價格的經營活動;房地產經紀是指,為委託人提供房地產信息和居間代理業務的經營活動。

實踐中,評價房產中介行為和調處房產中介糾紛,普遍存在一種認識上的誤區:把房產中介服務狹隘地理解為房產買賣、租賃居間活動。筆者以為,這有失偏頗。居間是指,雙方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提供、報告訂約機會或為訂立合同的媒介,他方給付報酬的民事活動。房產中介服務顯然不僅僅局限於房產中介為房產交易的買方或賣方提供報告訂約機會。

以一個普通的房產買賣交易為例:賣方到房產中介登記售房時,通常會向其咨詢該房的市場價格,並據此為參考確定售房報價。這裡面涉及到房地產價格評估服務。買方到房產中介尋求房源時,通常也會就其所供房源的市場價格、質量情況、權屬情況作進一步的了解。這時,需要房產中介提供房地產咨詢服務。交易雙方在達成一致意向後進行交易過程中,通常還需由房產中介提供一系列的交易手續方面的協助。物價部門對房產中介收取中介費的核定價格為,交易標的的2%-5%之間。本市房屋價位通常為10萬-50萬之間。以此推算,房產中介每促成一筆交易,收取的中介費至少是2000元-10000元之間。該價格總體是比較高的,應該體現對房產中介提供一系列服務的要求和對房產中介提供相關服務可能產生經營風險的考慮。所以,房產中介的三項服務內容,應存在這樣的關系:房地產咨詢、房地產價格評估可單獨提供;提供房地產經紀服務應一並提供前兩項服務的內容。即買方或賣方與房產中介簽訂的委託售(買)房合同,不單純是個居間合同,而應是確定房產中介負有居間義務、附帶提供房地產咨詢、估價服務義務和享有收取相應報酬權利的合同。

『貳』 二手房買賣房產中介的服務內容,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提供與訂立合同有關的真實情況的責任這是中介最重要的責任。房產中介提供的服務包括咨詢和居間服務,簽訂居間合同。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二)故意隱瞞重要事實或提供虛假情況時要賠償如前所述,如果中介故意隱瞞了真實信息或故意提供了虛假信息,比如明知出售方不是產權人本人,也不是合法的代理人,就介紹給買受人,從而造成買受人的損失的,中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三)未完成全部委託事項不得要求委託人按成交價1%支付報酬如果居間協議中約定按成交價1%支付中介費的,中介提供的服務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權籍調查:向房地產交易中心調查、征詢所交易房屋權利的來源、現狀、有無抵押、有無權利限制等,做好書面記錄; 調查、征詢涉及權利人的處分要求和條件;核實處分資格、權利人和相關人的身份及權利等。
2、使用狀況調查:收集、調查、征詢房屋座落環境、使用年限、有否隱瞞缺陷、房屋內的頂、牆、地、門、窗及設備等是否需要檢測或修復,設備轉讓價格及有關費用的結清情況等; 向物業管理單位查詢有無租賃、違章搭建、相鄰關系侵權,以及維修基金的繳納和使用情況等。
3、行情調查:收集、調查、征詢買賣價格的行情比較、稅費結算、房屋戶型比較、買賣雙方的心理價格比較、有關政策變動的影響等; 進行各種形式的信息發布活動等。
4、確定成交意向,訂立交易合同:陪同雙方當事人實地踏勘房屋、設備、環境; 約定洽談時間、溝通買賣雙方的成交意向;出示和認定權籍資料、確定當事人身份等;為成交雙方選擇合同文本,進行簽約指導、見證,如實告知成交雙方買賣合同的約定條款和注意事項、履行方式、支付房款的方式等。
5、辦理產權過戶:雙方當事人過戶手續資料收集、報告、確認、確權時間約定,代收代付應由客戶支付的稅、費,完成所有交易過戶、戶口遷移、房屋入住手續。

『叄』 二手房買賣過程中中介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中介需要確保合同簽訂真實有效的責任合同真實有效包括房屋的權屬情況。

中介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在現實生活中二手房的買賣一般是通過房屋中介進行的,中介公司在二手房交易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所以對於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職責也要明確,中介有義務到房地產交易中心調查所售房屋的產權狀況登記信息。

(3)二手房買賣房產中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禁止房地產經紀事項:

1、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或者與房地產開發經營單位串通捂盤惜售、炒賣房號,操縱市場價格。

2、對交易當事人隱瞞真實的房屋交易信息,低價收進高價賣(租)出房屋賺取差價。

3、以隱瞞、欺詐、脅迫、賄賂等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誘騙消費者交易或者強制交易。

4、泄露或者不當使用委託人的個人信息或者商業秘密,謀取不正當利益。

5、為交易當事人規避房屋交易稅費等非法目的,就同一房屋簽訂不同交易價款的合同提供便利。

6、改變房屋內部結構分割出租。

7、侵佔、挪用房地產交易資金,承購、承租自己提供經紀服務的房屋,為不符合交易條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經紀服務,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肆』 買二手房逃稅後果有多嚴重中介也要承擔責任

買賣二手房時簽訂「陰陽」合同達到逃稅避稅的目的,一經查出,參與房產交易的房產中介也會被追責。
例:
市民趙先生委託某房產經紀公司購置一套總價為430萬元的商品房,各類交易稅費總計達到20餘萬元。
在交易時,中介公司提出可以做低合同價,從而達到避稅的目的。在與趙先生簽訂傭金合同後,雙方做低合同交易價至230萬元,成功逃避稅款約10萬元。之後,趙先生因被查到偷逃稅款,被稅務部門處罰。隨後,趙先生隨後起訴了該房產經紀公司,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分析認為,房產經紀公司與趙先生簽訂了二手房交易傭金確認書,並代其辦理了審稅等手續,該行為系居間服務工作的內容且事實上為房產經紀公司帶來了收益,應屬職務行為,作為僱主的房產經紀公司應就其員工的違法行為承擔責任。
在具體責任分配方面,房產經紀公司作為專業的居間服務機構應相對承擔更大比例的責任。
國浩律師太原所律師李寧表示,趙先生與房產經紀公司工作人員聯合通過做低合同房價偷逃稅款,房屋購買方對其損失存在過錯;工作人員實施了虛假納稅申報,房產經紀公司對趙先生的損失亦存在過錯。綜合考慮雙方當事人的過錯程度,趙先生的經濟損失,應由雙方各承擔一半的責任。

『伍』 請問房產中介一般都涉及到哪些法律責任

買二手房免不了找房產中介,並簽訂《居間合同(定金合同)》或《傭金確認書》等法律文件。由於《居間合同》大多都由中介公司自己制訂,因此在這些法律文件里,對委託人的約束很多,對房產中介的約束很少。
盡管居間合同中沒有約定中介的義務,根據法律規定中介仍然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這些責任主要有:
一、提供與訂立合同有關的真實情況的責任
這是中介最重要的責任。房產中介提供的服務包括咨詢和居間服務,簽訂居間合同。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由於居間人提供的信息是委託人簽訂合同的重要依據,因此居間人應當如實向委託人報告相關事項,如果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委託人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房產中介在提供二手房居間服務時,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的重要事實有:
1、房屋的權屬情況;
2、房屋的抵押、典當等權利限制信息;
3、預告登記、異議登記等登記信息;
4、出售人與買受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
在本人最近辦理的中介公司訴委託人要求支付中介費的案件中,法院認定中介公司作為具有房地產居間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機構,理當恪守守執業規則,對委託事項進行必要的調查、核實,盡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情況,據實、公正地向委託人報告,以促成合同成立,從而獲得報酬,但由於中介公司未核實權屬情況和抵押情況,造成委託人解除合同
,因此其無權要求委託人支付中介費,從而駁回了中介公司的訴訟請求。由此可見法院認為中介如實披露信息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義務。
另外,要澄清兩個認識上的誤區:
1、中介應當僅在其自身能力范圍內提供真實信息。比如,中介公司可要求出售方提供產證原件以便和復印件核對,也應當到房產交易中心了解房屋的權利情況,但如果出售方偽造了權利人的身份證和產權證進行交易而造成買受方的損失,則買受方不能認為中介方提供了虛假信息。因為在通常情況下,中介難以對偽造的證件進行判斷,這超出了其能力范圍,中介對其提供的信息並非是一種保證責任,而是一種謹慎、勤勉的責任,盡到合理的注意則可。
2、中介對他人的信用沒有保證義務。中介只是中間人,與委託人簽訂合同的是中介居間介紹的第三人,第三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如果實施了違約行為,中介不承擔責任。
二、故意隱瞞重要事實或提供虛假情況時要賠償
如前所述,如果中介故意隱瞞了真實信息或故意提供了虛假信息,比如明知出售方不是產權人本人,也不是合法的代理人,就介紹給買受人,從而造成買受人的損失的,中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三、未完成全部委託事項不得要求委託人按成交價1%支付報酬
如果居間協議中約定按成交價1%支付中介費的,中介提供的服務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權籍調查:向房地產交易中心調查、征詢所交易房屋權利的來源、現狀、有無抵押、有無權利限制等,做好書面記錄;調查、征詢涉及權利人的處分要求和條件;核實處分資格、權利人和相關人的身份及權利等。
2、使用狀況調查:收集、調查、征詢房屋座落環境、使用年限、有否隱瞞缺陷、房屋內的頂、牆、地、門、窗及設備等是否需要檢測或修復,設備轉讓價格及有關費用的結清情況等;向物業管理單位查詢有無租賃、違章搭建、相鄰關系侵權,以及維修基金的繳納和使用情況等。
3、行情調查:收集、調查、征詢買賣價格的行情比較、稅費結算、房屋戶型比較、買賣雙方的心理價格比較、有關政策變動的影響等;進行各種形式的信息發布活動等。
3、確定成交意向,訂立交易合同:陪同雙方當事人實地踏勘房屋、設備、環境;約定洽談時間、溝通買賣雙方的成交意向;出示和認定權籍資料、確定當事人身份等;為成交雙方選擇合同文本,進行簽約指導、見證,如實告知成交雙方買賣合同的約定條款和注意事項、履行方式、支付房款的方式等。4、辦理產權過戶:雙方當事人過戶手續資料收集、報告、確認、確權時間約定,代收代付應由客戶支付的稅、費,完成所有交易過戶、戶口遷移、房屋入住手續。

熱點內容
行政法民法刑法的區別 發布:2025-05-21 08:49:35 瀏覽:450
殺枉法法官 發布:2025-05-21 08:37:44 瀏覽:179
高校法學教師 發布:2025-05-21 08:22:05 瀏覽:590
經濟法的謙抑性 發布:2025-05-21 08:20:38 瀏覽:540
司法援助熱線 發布:2025-05-21 08:20:34 瀏覽:347
房產出資證明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1 08:09:14 瀏覽:87
公司法歷年司考真題 發布:2025-05-21 08:07:03 瀏覽:215
趙孟頫書道德經 發布:2025-05-21 07:53:20 瀏覽:330
國際經濟法app 發布:2025-05-21 07:49:30 瀏覽:584
司法處罰法 發布:2025-05-21 07:42:19 瀏覽: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