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經濟法上要約產生法律效力

經濟法上要約產生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3-02 15:56:36

A. 經濟法中的要約和承若

招標復人發出的招標公告制和招標文件沒有價格要素,屬於要約邀請,投標人向招標人遞交的投標文件屬於要約,招標人向中標人發出的中標通知書屬於承諾。招標投標各方通過公平競爭、公正評價的規范程序完成了合同主體、客體的選擇和合同權利、義務、責任的約定;合同既是招標的決策結果和項目實施的控制依據,也是檢驗、評價合同各方全面履行權利、義務、承擔相應責任的標准。

B. 經濟法合同要約

被告人沒有違約,9日,被告發電報給原告表示,在10日內答復,如同意10天後簽約,12月5日交貨,也就是說還沒有簽約啊,就不受原告的約束啊

C. 經濟法中要約的生效要件

不會吧?一個餡餅在兩個問題中個佔一半都給吃完了哈,現在怎麼又一個半個的餡餅?
你也是學法律的同學么?怎麼都問這些問題呢?
你這個問題是否正確啊?我怎麼就只記得合同法裡面有要約沒見過經濟法中的要約?(你說的要是經濟法概論的話)
要是正確的話我就不知道怎麼樣回答了哦...

D. 經濟法方面關於要約的

問題:1、乙方的主張是否合法,為什麼?
答:不合法,實際上已經進行了追認冰親自接受了邀約。

2、假定丙方在5月5日做出承諾,並按要求將所需大米交到乙方的營業地。乙方對大米驗收入庫,但事後未付款。在丙方一再主張下,乙方聲稱要約是甲方擅自所為,與乙方無關,合同未成立,要求丙方把大米拿走,未付款。試問:乙方的主張是否合法?為什麼?
答:不合法,接受貨物屬於履約行為。

E. 《經濟法》里要約的名詞解釋

確切的說是經濟法律中的《合同法》里的規定

《合同法》關於「要約」的規定

一、什麼是要約?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二、什麼是要約邀請?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三、要約何時生效?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四、要約如何撤回?

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五、要約如何撤銷?

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六、什麼情況下,要約不得撤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七、什麼情況下,要約失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

(一)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二)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三)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四)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另外,可以定義為:要約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訂立合同的條件。希望對方能完全接受此條件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為要約人,受領要約的一方稱為受要約人。

F. 經濟法中的邀約與要約的區別

首先,這個屬於民法的內容
其次,兩者如果嚴格說來的話,應該叫做要約,邀約不是一個法律術語
再次,如果非得說有人在用這個詞的話,那我覺得,說的就是要約的意思
最後,如果需要查找要約的意思的話,網上好多...粘過來的話實在沒有意思...

G. 列舉經濟法要約的例子

案例: 買房前,一般情況下,往往是在看到商家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後,覺內得條件適合才會實地查看。容到銷售地點後,會進一步考慮孩子就學是否便利、是否能採用住房公積金貸款、居住小區綠化容積率、周邊環境等輔助考慮房子的優劣。如果開發商打出
經濟法,要約,例子
案例: 買房前,一般情況下,往往是在看到商家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後,覺得條件適合才會實地查看。到銷售地點後,會進一步考慮孩子就學是否便利、是否能採用住房公積金貸款、居住小區綠化容積率、周邊環境等輔助考慮房子的優劣。如果開發商打出

H. 經濟法里要約的構成條件是什麼

要約,是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當事人提出合同條件,希望對方當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要約的主要構成要件有:
(一)要約必須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我國法律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因此要約人慾以訂立某種合同為目的而發出某項要約,應當具有訂立該合同的行為能力,這樣才能使其要約產生效力。
(二)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
要約人發出要約的目的在於訂立合同,而這種訂約的意圖一定要由要約人通過其發出的要約充分表達出來,才能在受要約人承諾的情況下產生合同。
(三)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受要約的人發出。
要約必須向特定人發出,向不特定人發出的的建議即為要約邀請,只有向特定人發出要約,一旦受要約人發出承諾,即能夠成立合同。
(四)要約內容必須確定和完整
(五)要約必須送達受要約人。
要約只有在送達到受要約人以後才能為受要約人所知悉,才能對受要約人產生實際的拘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四條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 內容具體確定;
(二) 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六條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I. 經濟法概論里的要約是什麼意思

這其實是合同法裡面的離歌概念就是希望和對方簽訂合同或者協議的意思表示,比如回我發一個合同答文本給你,希望你簽訂,這個過程就是我向你發出要約了.
如果對回答滿意,請採納,鼓勵鼓勵,助人為樂也不容易啊~~~·

J. 經濟法,全面要約的問題,誰幫忙解答下,謝謝了

全面要約,是指向所有股東要約,不是要收購全部股份…
部分要約是指向部分股東或者指定股東要約,在超過30%以後,我國好像不允許部分要約,不超過30%的時候,在協議收購中,存在部分要約

熱點內容
紹興法院管轄 發布:2025-05-21 09:38:07 瀏覽:721
泉州勞動糾紛律師 發布:2025-05-21 09:24:30 瀏覽:840
立法應該應 發布:2025-05-21 09:10:16 瀏覽:307
司法解散之訴 發布:2025-05-21 09:09:29 瀏覽:462
法官你好 發布:2025-05-21 08:59:04 瀏覽:224
市民法概念 發布:2025-05-21 08:54:58 瀏覽:230
法官偽造事實是否違法 發布:2025-05-21 08:54:12 瀏覽:774
生產車間員工守則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1 08:49:45 瀏覽:716
企業物業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1 08:49:37 瀏覽:746
行政法民法刑法的區別 發布:2025-05-21 08:49:35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