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行政登記的法律效力研究

行政登記的法律效力研究

發布時間: 2022-03-02 19:05:22

㈠ 行政指導具有怎樣的法律效力

行政指導雖然沒有法律上的強制約束力,但是在實際中也是具有決定作用的.比如你是公安民警,有人要求你處理一起民事糾紛,對這超越職權的事你拒絕了,這人就投訴你態度不好不作為.好長時間你不得安寧,本人和單位抽時間處理這事又得不償失,於是領導說了,找這個人的當地領導或單位領導教育他一下不要再無理取鬧了,於是事情解決了.領導的話具有法律效力么?沒有.你聽么?聽了,別人聽了么?聽了,有效果么?太有了!呵呵

㈡ 行政行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有效:兩人以上,同時出示證件,盡管沒有穿制服,也足以表明行政機關身份,依法作出的行政行為有效。還沒處罰通知還不能表明有處罰行為。如果你覺得扣留晶元有誤,你可以就扣留晶元行為提起行政訴訟或復議。

㈢ 行政行為有什麼法律效力

通常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法律效力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行專政主體所有行為中屬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全部。行政行為的效力主要表現為:

(1)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

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為,具有不可變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隨意變更或撤銷和不可爭辯力。

(2)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

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為成立後,其內容對有關人員或組織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有關人員或組織必須遵守、服從。主要表現為對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拘束力。

(3)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

所謂「公定力」是指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不論合法還是違法,都推定為合法有效,相關的當事人都應當先加以遵守或服從。這是行政效率原則的要求。

惠州律師:網頁鏈接

(4)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

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生效後,行政主體依法有權採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為的內容得以實現的效力。

㈣ 土地登記有何法律效力在何種情況下產生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登記規則》的規定,土地登記是一種版以國家強制力為保權障的行政法律登記措施,依法登記的土地使用權、所有權和土地他項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當土地權利申請人依法獲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證書時,即對該地的權屬產生法律效力。

㈤ 行政行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包括確定力和執行力

行政行為作出之後便具有拘束力,履行期限屆滿具有執行力,行政復議以及行政訴訟期限屆滿之後該具體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一條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㈥ 行政行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專業人士解答:

一、首先,行政行為分為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管理對象實施的制定法規規章和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行政規則的行為,其行為形式體現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規範文件和非規範文件。
具體行政行為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就特定事項單方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作出的影響其權利義務的行政職權行為。具體行政行為主要包括:行政給付、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徵收、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裁決等。

二、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一下方面:
1、對象的普遍性。抽象行政行為以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事為行政對象,即它針對的是某 一 類人或事,而非特定的人或事。
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續性。首先,抽象行政行為具有普遍的效力,它對某一類人或事具有 約 束力;其次,抽象行政行為具有後及力,它不僅適用於當時的行為或事件,而且適用於以後 將要發生的同類行為或事件。
3、准立法性。抽象行政行為在性質上屬於行政行為,但它具有普遍性、規范性和強制性的法律特徵,並須經過起草、徵求意見、審查、審議、通過、簽署、發布等一系列程序。
4、不可訴性。抽象行政行為不能成為行政訴訟的直接對象。如果相對方對抽象行政行為有異議,認為它們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通常所講的行政行為的效力指的是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確定力:具體行政行為一旦作出,任何人和任何機構不得隨意更改。
2、拘束力 :具體行政行為生效後,相對人必須按照已經確定的內容實施行為,即相對人必須遵守和履行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
3、執行力:當事人若不實際履行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國家有權強制其履行行政行為所要求的義務。

㈦ 行政法規的法律效力

看管理辦法是哪個層級部門制定的,按說應該是屬於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其效內力明顯是低於憲法和法律的容,但是高於其他部門制定的地方性或者部門性的法規,行政法規可以設置除了人身自由意外的其他的行政處罰或者是處分,所以你按照你所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來解決對方的 質詢時可以的。

㈧ 行政行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包括確定力

行政行為效力一般可分為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四個方面。
(一)公定力
公定力是指行政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所為的行為,一經形成,在原則的上即應推定為合法,在未經法定機關通過法定程序撤銷或宣布為無效之前,任何人不得否定其效力。
(二)確定力
確定力,也稱為不可變更力,是指行政行為已經作出,其內容非以法律程序不得隨意變更的效力。表現在兩個方面:(1)對行政相對人的確定力。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後,行政相對人必須服從。行政相對人如果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內,向特定的行政機關申請撤銷或變更,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依法申請復議或起訴,期間過後該行為即取得合法效力。(2)對行政主體的確定力。行政主體對自己所作的行政行為,也不得隨意撤銷或變更。如果發現該行為確有法定的撤銷變更理由,必須由有權的行政機關以法定程序撤銷或變更,並向行政性對人說明。
(三)拘束力
拘束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其內容必須得到遵從、不得違反的效力。拘束力也表現的兩方面:(1)對行政相對人的拘束力。行政行為一經作出,行政相對人負有服從和遵守行為內容的義務。(2)對行政主體的拘束力。行政主體本身也必須受到行政行為的拘束。行政主體的上級機關,也必須服從該行政行為的拘束,否則就構成越權或侵權。
(四)執行力
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其內容必須完全地,實際地得到履行,當事人不得延誤或抗拒的效力。我國行政法學界習慣上認為,執行力是針對行政相對人的,即相對人如不履行法定義務,行政主體即可依法採取強制措施,促使相對人履行義務,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實際上,執行力也可針對行政主體,如果根據行政行為的內容,行政主題負有某種義務而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相對人也可以通過法定方式敦促行政主體履行其義務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婚姻法講座 發布:2025-05-21 04:43:37 瀏覽:523
法院舉證改革 發布:2025-05-21 04:29:58 瀏覽:414
什麼不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21 03:58:16 瀏覽:578
司法拍賣房交付 發布:2025-05-21 03:45:17 瀏覽:93
勞動法10年工齡保險 發布:2025-05-21 03:44:35 瀏覽:405
法院胸針 發布:2025-05-21 03:38:49 瀏覽:438
和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3:21:31 瀏覽:729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鍾育周 發布:2025-05-21 03:12:18 瀏覽:277
司法認知范圍 發布:2025-05-21 03:03:15 瀏覽:912
法律援助中心財務管理制度 發布:2025-05-21 03:01:47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