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戶算違法嗎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① 一般來說,違法行為屬於哪類違法范圍,就承擔哪類法律責任.對嗎
這種說法不是十分准確。
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通常包括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經濟法等部門。一般來說,違反了相應的法律規定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有的行為具有雙重違法性。最典型的就是刑法中的法定犯。比如,法定犯中就有違反經濟法規從而違反刑法規范的經濟犯。該類罪犯最後承擔的法律責任是刑事責任,而非經濟法規規定的法律責任。
② 是不是所有的違法行為都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抄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襲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這里的法律是廣義的法律。行為人既包括個人,也包括單位。所謂違反法律規定,是指違反法律規定中的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不包括授權性規范。法律是由許多法律規范構成的,是法律規范的總和。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行為規范。按照法律規範本身的性質,可將法律規范分為禁止性規范、義務性規范和授權性規范。禁止性規范是指禁止人們作出一定行為的規范,它規定不得作出一定行為,若作出一定行為則違法。如《審計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關於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會計憑證等的規定就是禁止性規范。義務性規范是指人們必須作出一定行為的規范,它規定必須作出一定行為,若不作出一定行為則違法。如《審計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關於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機關工作的規定就是義務性規范。
授權性規范是指人們有權作出一定行為的規范,它規定可以作出一定行為,也可以不作出一定行為,都不違法。如《審計法》第十條關於審計機關可以派出審計特派員的規定就是授權性規范。
③ 雙重戶口違法嗎
雙重戶口現象的出現,如果是公安機關工作中的失誤,與個人無關,談不上違法。如果是個人通過非正常手段所致,並造成嚴重後果的,觸動法律,一經公安機關發現,是要追究民事或刑事責任的。
《根據中華人民戶口登記條例》第六條:「公民應當在經常居住的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一個公民只能在一個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及其他戶政規定以及地方的相關規定。
第一:一人只能一個戶口,出現一人兩個戶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戶籍管理亂。
第二:不用承擔法律責任,沒有規定要承擔什麼責任,況且,給你登記第二個戶口時,戶口登記管理部門本身就有過失。除非你欺詐。
第三:你可以選擇一個,然後在公安機關出具戶籍證明之後,到另外一處的公安機關去申請注銷。
(3)重戶算違法嗎要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雙重戶口的最新規定
1、根據公安部門的規定,應注銷多餘的戶口,一般按照戶口登記時間先後順序,注銷其後登記的重復戶口。
《公安機關戶籍身份信息核查工作規范》
對歷史政策原因造成一人多戶,出生日期不一致的,分類處理:
2、屬久居,且找不到原始資料、已經無法查證原因的重復戶口,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在群眾承諾不再申請更正出生日期和姓名的前提下,可按群眾意願提出申請,保留其中一個戶口,注銷另一個未發現有違法行為的戶口;
④ 我要不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不能減輕。 醫學證明,醉酒並不會喪失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 法律有規專定: 《刑法》第十屬八條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犯罪後主動承擔葯費可以作為處罰或者量刑時的酌定情節,但不是法定情節.
⑤ 違法的法律後果、法律責任
內容提要: 《侵權責任法》第2條採用了概括式加開放式列舉的矛盾模式,根本原因在於立法者無法界定侵權。義務是法律規定的行為強制資格。債務是特定人的義務,是因特定行為發生的行為強制資格。過錯是對行為人意志的間接否定,即導致欠缺必要注意的心理狀態,可分為加害人過錯和非加害人過錯。必要注意是法律對變動稀缺資源歸屬關系的行為的要求,只能由法律直接規定,或法官依法認定;或為義務,或非義務。行為人過錯發生法律上的約束,包括發生義務,義務不消滅,喪失權利,不取得權利等。不履行意定發生之義務不存在過錯問題。責任是違法之法律後果,即因欠缺必要注意而發生之債務。侵權是違法和責任之唯一根據。違約發生債務,不發生責任。
一、《侵權責任法》第2條的模式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1款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第2款規定:「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2條規定了《侵權責任法》的適用范圍。第1款實際上是全稱判斷:侵害任何民事權益,均須承擔侵權責任,沒有例外。眾所周知,違約行為侵害合同債權,當然侵害民事權益,但通常情況下,違約並不侵權。因此,立法必須限制第1款的適用范圍,即必須加上「但書」。第2條的通常模式應是:「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但侵害某類權利除外。」如分立兩款,就是:第1款是全稱條款,第2款是除外條款。
第2條第2款列舉了侵權適用的權利,多達18類。立法者顯然希望第2款發生「但書」的作用。然而,採用列舉模式限制第1款,必須窮盡侵權的適用范圍。第2 款採用列舉加「等」的模式,成為開放條款,無法限制第1款的適用范圍,實屬多餘。當然,一旦窮盡了侵權的適用范圍,第1款又多餘了。
那麼,為什麼不採用「但書」模式呢?只
⑥ 違法而不是犯罪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違法指的是來違反法律規定的源情況,犯罪則是指違反刑法規定的情況,也就是「罪刑法定」。違法和犯罪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只是程度不同。犯罪是一種特殊的違法行為,觸犯了刑法,會受到刑罰處罰,這也是一種法律責任。參與傳銷組織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只是和犯罪有所區別,不用承擔刑罰,只是接受教育或罰款等等。
⑦ 違法要承擔法律責任,承擔法律責任就是違法,這一觀點合法嗎,請說明理由
前半句正確,後半句不正確
違法,顧名思義,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必然要承擔法律責任。
但法律責任內涵非常廣泛,既包括刑事責任也包括民事責任。普通自然人之間的民事糾紛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不能說都違法。(比如普通的借貸關系,借款人要承擔還款的法律責任,但肯定不違法等等……)
⑧ 一般違法行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顯然是錯的。違法行為就是違反法律的行為,既然違反了法律規定,那肯定要承擔違反的後果,即法律責任,至於法律上對這一違反行為的後果是否有明確規定,並不影響其責任的承擔,有規定的可按規定承擔,無規定的根據法律原則確定所承擔的責任。因此,任何違法行為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