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專家的法律責任
1. 評審專家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享有什麼權利
依法對投標文件進行評審和比較,出具個人評審意見,同時也是其主要義務,即依法按照招標文件確定的評標標准和方法,運用個人相關的能力、知識和信息,對投標文件進行全面評審和比較。
在評標工作中發表並出具個人評審意見,行使評審表決權。個人參加評標承擔相應的工作和責任,有權依法接受勞務報酬。
(1)政府采購專家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評審專家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廉潔自律,遵紀守法,無行賄、受賄、欺詐等不良信用記錄;
(二)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稱或同等專業水平且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8年,或者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同等專業水平;
(三)熟悉政府采購相關政策法規;
(四)承諾以獨立身份參加評審工作,依法履行評審專家工作職責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中國公民;
(五)不滿70周歲,身體健康,能夠承擔評審工作;
(六)申請成為評審專家前三年內,無本辦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不良行為記錄。
2. 政府采購專家收取評審費有什麼法律依據
2016年11月18日財政部印發的《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財庫[2016]198號)
第二十三條 集中采購目錄內的項目,由集中采購機構支付評審專家勞務報酬;集中采購目錄外的項目,由采購人支付評審專家勞務報酬。
第二十四條 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評審專家勞務報酬標准。中央預算單位參照本單位所在地或評審活動所在地標准支付評審專家勞務報酬。
第二十五條 評審專家參加異地評審的,其往返的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等實際發生的費用,可參照采購人執行的差旅費管理辦法相應標准向采購人或集中采購機構憑據報銷。
第二十六條 評審專家未完成評審工作擅自離開評審現場,或者在評審活動中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不得獲取勞務報酬和報銷異地評審差旅費。評審專家以外的其他人員不得獲取評審勞務報酬。
(2)政府采購專家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
關於調整政府采購項目專家評審費支付標準的通知
各區縣財政局,各政府采購代理機構:
本市政府采購項目專家評審費目前執行的支付標准為2010年底制定,鑒於近年來本市居民收入和物價水平均出現一定幅度增長,經參考其他省市專家評審費支付標准並結合本市實際,現調整本市專家評審費支付標准如下:
一、政府集中采購項目專家評審費支付標准調整為500元/半天/人,800元/天/人。
二、市集中采購機構應按此標准執行,各社會中介代理機構可參照此標准執行。各區縣財政局可按上述標准指導本級集中采購機構。
三、各區縣財政局、各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可根據評審項目的復雜性、工作量以及評審區域偏遠等情況適當上浮專家評審費。
四、該支付標准自2015年9月1日起執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財政局
2015年8月5日
3. 評標委員會成員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評標委員會是指在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活動中,依法由招標人(采購人)代表和有關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專家組建,負責對投標文件進行評審並提出評審意見的臨時性權威機構。關於評標委員會的成員可以來自同一單位嗎?評標委員會在評標期間是否有義務核實投標信息真偽?以及評標委員會成員哪些行為是違規操作以及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評標委員會的成員可以來自同一單位嗎?
答:根據現行的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2名專家來自同一單位並沒有違背相關規定。從實際操作而言,只要判斷評審專家在「評審過程中不受任何干擾,獨立、負責地提出評審意見」,就不會影響評審專家的評審資格和評審結果。
二、評標委員會在評標期間是否有義務核實投標信息真偽?
評標委員會在評標期間沒有義務核實投標信息真偽,但是有權要求投標人對投標文件中含義不明確的內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說明。
《招標投標法》第40條第1款規定:「評標委員會應當按照招標文件確定的評標標准和方法,對投標文件進行評審和比較」。因此評標委員會只應當對照招標文件的要求和投標文件的響應進行客觀評審。評標委員會沒有司法鑒定職責和能力,所以沒有義務核實投標信息真偽。但是如果招標文件約定評標委員會對投標人的投標文件保留查證的權利,則評標委員會基於對投標信息的合理懷疑可以進一步查證,這屬於權利,而不是義務。
此外,根據《招標投標法》第39條之規定,評標委員會有權要求投標人對投標文件中含義不明確的內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說明,但是澄清或者說明不得超出投標文件的范圍或者改變投標文件的實質性內容。
評標結束後,如果其他投標人依法對中標候選人的投標信息的真實性提出異議,招標人可以組織原評標委員會進行進一步核查;如果投標人進一步提出投訴,行政監督部門在受理投訴後可以另行進行調查。
三、評標委員會成員哪些行為是違規操作?
依據《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一條規定,評標委員會成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行政監督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內參加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的評標;情節特別嚴重的,取消其擔任評標委員會成員的資格:
(一)應當迴避而不迴避;
(二)擅離職守;
(三)不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評標標准和方法評標;
(四)私下接觸投標人;
(五)向招標人征詢確定中標人的意向或者接受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明示或者暗示提出的傾向或者排斥特定投標人的要求;
(六)對依法應當否決的投標不提出否決意見;
(七)暗示或者誘導投標人作出澄清、說明或者接受投標人主動提出的澄清、說明;
(八)其他不客觀、不公正履行職務的行為。
以上違規操作評標委員會成員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
第一、責令改正,評標委員會成員出現上述違法行為時,應及時予以糾正、以保證評標客觀性和公正性。
第二、暫停、取消評標資格。對於出現上述違法行為的評標委員會成員,將根據情節輕重,由有關行政監督部門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內參加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的評標,直至取消擔任評標委員會成員的資格。
同時,依據《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評標委員會成員收受投標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好處的,沒收收受的財物,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取消擔任評標委員會成員的資格,不得再參加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的評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 政府采購法律責任主體包括()
您好:來
政府采購是政府參加民事源行為的活動,雙方具有平等的法律主體地位,即民事合同當事人,有
一方違反合同,另一方便可以主張對方的違約責任。
祝好!
深圳 劉律師
5. 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的法律責任
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認定、延續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的回,省級以上人民答政府財政部門應當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資格認定、延續,並給予警告。
申請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的,由認定其資格的財政部門予以撤銷,並收回《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證書》。
政府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情節不嚴重的,取消其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收回《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證書》:
(一)超出授予資格的業務范圍承攬政府采購代理業務的;
(二)向負責監督檢查的財政部門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財政部門監督檢查的。
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出借、出租、轉讓或者塗改《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證書》的,取消其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收回《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證書》。
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對財政部門的行政處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6. 政府采購哪種情況需要法律專家
摘要 采購需求是政府采購活動的源頭,采購需求編制是否「根正」,直接關繫到政府采購結果能否實現「苗紅」。為促進采購需求編制完整、明確,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鼓勵采購人編制采購需求時藉助專業力量。《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需求和履約驗收管理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需求復雜的采購項目可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和專家,吸納社會力量參與采購需求編制及論證。《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第二款更是明確規定,如有必要,采購人編制采購需求時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徵求相關專家的意見。
7. 政府采購有關法律對同一單位的評標專家有何規定
你好,這個是沒有規定的。評審專家資格是由財政部門管理,採取公開徵集、推薦與自我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在抽取使用專家時,都是由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在財政部門監督下隨機抽取的。
8. 《政府采購法》規定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七十一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給予處分,並予通報:
(一)應當採用公開招標方式而擅自採用其他方式采購的;
(二)擅自提高采購標準的;
(三)委託不具備政府采購業務代理資格的機構辦理采購事務的;
(四)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的;
(五)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與投標人進行協商談判的;
(六)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後不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的;
(七)拒絕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監督檢查的。
第七十二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屬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與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的;
(二)在采購過程中接受賄賂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三)在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中提供虛假情況的;
(四)開標前泄露標底的。
第七十三條 有前兩條違法行為之一影響中標、成交結果或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按下列情況分別處理:
(一)未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的,終止采購活動;
(二)中標、成交供應商已經確定但采購合同尚未履行的,撤銷合同,從合格的中標、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
(三)采購合同已經履行的,給采購人、供應商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十四條
采購人對應當實行集中采購的政府采購項目,不委託集中采購機構實行集中采購的,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停止按預算向其支付資金,由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依法給予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分。
第七十五條 采購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准和采購結果的,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十六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違反本法規定隱匿、銷毀應當保存的采購文件或者偽造、變造采購文件的,由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七條
供應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以采購金額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一至三年內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的;
(二)採取不正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的;
(三)與采購人、其他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的;
(四)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五)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與采購人進行協商談判的;
(六)拒絕有關部門監督檢查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的。
供應商有前款第(一)至(五)項情形之一的,中標、成交無效。
第七十八條
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中有違法行為的,按照有關法律規定處以罰款,可以依法取消其進行相關業務的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九條
政府采購當事人有本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七條違法行為之一,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並應依照有關民事法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第八十條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檢查中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一條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的投訴逾期未作處理的,給予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第八十二條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業績的考核,有虛假陳述,隱瞞真實情況的,或者不作定期考核和公布考核結果的,應當及時糾正,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對其負責人進行通報,並對直接負責的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集中采購機構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考核中,虛報業績,隱瞞真實情況的,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通報;情節嚴重的,取消其代理采購的資格。
第八十三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阻撓和限制供應商進入本地區或者本行業政府采購市場的,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該單位、個人的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給予單位責任人或者個人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