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簽字蓋章不同法律效力依據

簽字蓋章不同法律效力依據

發布時間: 2022-03-05 03:20:30

⑴ 雙方簽字和蓋章的法律效力相同嗎

合同簽字和蓋章的效力相同。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合同書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成立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⑵ 公司不同印章有什麼法律效力

公司印章主要包括公章、法人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發票專用章、部版門章。

(1)公章在權所有印章中效力最高,凡以公司名義發出的信函、公文、合同、證明或其他材料均可使用。

(2)法人章是「法定代表人章」的簡稱,相當於法定代表人簽字。其通常只在規定的有限用途內使用,如合同中約定在同時加蓋合同專用章及法人章時該合同才生效,就需蓋此章。

(3)財務專用章是辦理企業會計核算和銀行結算業務時使用。

(4)合同專用章是企業對外簽訂合同時使用。

(5)發票專用章是企業開具發票時使用。

(6)部門章僅限於公司內部使用,對外使用是無效的。

(2)簽字蓋章不同法律效力依據擴展閱讀:

公章的刻制

1、 公司印章的刻制均須報總經理批准,由辦公室開具介紹信,到公安機關相關部門辦理刻制手續。

2、 公章的形體和規格,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公章的啟用

1、 新印章啟用前要做好戳記,並留樣保存,以便備查。

2、 公章啟用應報總經理批准,並下發啟用通知,註明啟用日期、發放單位和使用范圍。

網路-公章

⑶ 合同只簽字不蓋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只簽字不蓋章的合同符合以下條件的應認定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蓋章只是一形式,對方認可或者實際履行或者法定代表人簽字等均表明合同有效。依據法律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⑷ 簽字蓋章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協議書就甲乙雙方簽字蓋章法律上生效,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四十四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⑸ 簽字和手印不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第(二)款第五條規定,簽定合同時簽字、蓋章、捺手印都具有專同等法律屬效力。
只要是當事人的親筆簽名,按不按手印都是具有法律效率的,如果一旦對方反悔,不承認,可以起訴到法院,到時候會有專業筆跡鑒定人員對簽名筆跡進行鑒定。

⑹ 只蓋章不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如果沒有特殊文字約定,一般來說,合同是以蓋上合同章或是公司章即可生效,簽約代表可以不簽字,但如果可以,還是建議簽字比較好,以免後期產生糾紛。實踐中,很多合同都有這樣的條款:合同經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後生效。從字面解釋一般應解釋為簽字或者蓋章後生效,除非當事人特別約定協議經當事人簽字並且蓋章後生效。簽字與蓋章是有同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⑺ 蓋章和簽字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當事人採用合同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所以簽字和蓋章的效力是一樣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簽字或蓋章是選擇關系,意味著要麼簽字,要麼蓋章,要麼簽字蓋章同時具備,這三種情況對於合同成立的意義是相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熱點內容
合同法房屋租賃賠償 發布:2025-05-19 22:22:12 瀏覽:353
法治方式的內容 發布:2025-05-19 22:20:57 瀏覽:790
道德經孩子 發布:2025-05-19 22:16:33 瀏覽:24
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黨 發布:2025-05-19 22:15:51 瀏覽:780
論法律責任的規則與免責 發布:2025-05-19 22:12:21 瀏覽:830
新行政訴訟法規范性文件民事 發布:2025-05-19 22:12:09 瀏覽:896
2017期貨法規 發布:2025-05-19 22:10:25 瀏覽:907
刑法第二百九十條 發布:2025-05-19 22:02:23 瀏覽:176
婚姻法2016 發布:2025-05-19 21:58:32 瀏覽:355
勞動法的加班怎麼區分 發布:2025-05-19 21:58:25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