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網路評論承擔法律責任

網路評論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06 16:53:26

A. 在大眾點評網上惡意評價負法律責任

在大眾點評網上惡意評價,如果沒的評價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將付刑事責任。

如果你的回答造成太大的影響,對社會,對其他人造成影響,你將會付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2009修正)》

第一百零一條 名譽權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1)網路評論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2009修正)》

第一百零一條 名譽權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六章民事責任

第一百零六條 歸責原則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B. 網路謠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在網路上造謠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違反治安管理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構成侮辱、誹謗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C. 在網上的言論或評論要付法律責任嗎他們能抓住嗎

在網上的言論或評論要付法律責任,刻意的在網路上攻擊他人,沒有正回當理由的,對他人答產生心理傷害是要付出法律責任的,現在關於互聯網的法律正在完善中。所以最好不好刻意的無理由的攻擊他人
這個是絕對能抓到的,因為每台電腦上網都有一獨立IP,你在網上發貼,公安部門可以通過你的IP查到你的所在地~~~和你的一切相關信息~~
《計算機信息網路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互聯網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第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製作、復制、查閱和傳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信息。

D. 哪一個主體要對網路謠言承擔法律責任

單位和個人。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條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E. 在網上評論一個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第一,我國並沒有什麼"造謠罪「刑法中是根本不存在這個罪名的。如果要構成」誹版謗罪「的話,則權必須有捏造並散布某種事實這一行為,而且這一行為要達到足以敗壞他人名譽,並且情節嚴重的才構成誹謗罪。

第二,在網上評論一個人若涉及到個人隱私,比如公開他人信息,對他人造成一定影響的,則會構成侵權,而這只是普通的民事案件不是刑事犯罪。
綜上所述,在網上評論一個人若對一個人的名譽和隱私造成一定影響的,他人認為構成對其人格權侵害的,可以到法院起訴。

F. 網友發表網路評論是否需要負法律責任

在網路上發來表言論跟平時自生活中的言論一樣,如果對他人進行攻擊、侮辱同樣可以追求其法律責任。此類情況一般需要由原告起訴後法院才受理。
發表反動言論更是違法行為,一經發現,即可進入刑事程序進行查處。
網站有責任對站內發表的言論進行審核控制,並不能通過類似「不代表本站觀點」的申明而免責。

G. 網上評論違法么

不違法。

文化部 《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第五條 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應當遵守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播有益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第十七條 互聯網文化單位不得提供載有以下內容的文化產品:

(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五)宣揚邪教、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十八條 互聯網文化單位提供的文化產品,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7)網路評論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國務院關於授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跟帖評論服務,應當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跟帖評論服務,是指互聯網站、應用程序、互動傳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聞輿論屬性和社會動員功能的傳播平台,以發帖、回復、留言、「彈幕」等方式,為用戶提供發表文字、符號、表情、圖片、音視頻等信息的服務。

第三條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全國跟帖評論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跟帖評論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各級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應當建立健全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監督管理制度,依法規范各類傳播平台的跟帖評論服務行為。

第四條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相關的跟帖評論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的,應當報國家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進行安全評估。

第五條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應當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依法履行以下義務:

(一)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原則,對注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不得向未認證真實身份信息的用戶提供跟帖評論服務。

(二)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三)對新聞信息提供跟帖評論服務的,應當建立先審後發制度。

(四)提供「彈幕」方式跟帖評論服務的,應當在同一平台和頁面同時提供與之對應的靜態版信息內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評論審核管理、實時巡查、應急處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置違法信息,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六)開發跟帖評論信息安全保護和管理技術,創新跟帖評論管理方式,研發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統,提升垃圾信息處置能力;及時發現跟帖評論服務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採取補救措施,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七)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審核編輯隊伍,提高審核編輯人員專業素養。

(八)配合有關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料和數據。

第六條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應當與注冊用戶簽訂服務協議,明確跟帖評論的服務與管理細則,履行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告知義務,有針對性地開展文明上網教育。

跟帖評論服務使用者應當嚴格自律,承諾遵守法律法規、尊重公序良俗,不得發布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

第七條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不得為謀取不正當利益或基於錯誤價值取向,採取有選擇地刪除、推薦跟帖評論等方式干預輿論。

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和用戶不得利用軟體、僱傭商業機構及人員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擾跟帖評論正常秩序,誤導公眾輿論。

第八條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對發布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信息內容的,應當及時採取警示、拒絕發布、刪除信息、限制功能、暫停更新直至關閉賬號等措施,並保存相關記錄。

第九條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用戶分級管理制度,對用戶的跟帖評論行為開展信用評估,根據信用等級確定服務范圍及功能,對嚴重失信的用戶應列入黑名單。

停止對列入黑名單的用戶提供服務,並禁止其通過重新注冊等方式使用跟帖評論服務。

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應當建立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的信用檔案和失信黑名單管理制度,並定期對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進行信用評估。

第十條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違法信息公眾投訴舉報制度,設置便捷投訴舉報入口,及時受理和處置公眾投訴舉報。國家和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對舉報受理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一條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存在較大安全風險或者發生安全事件的,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應當及時約談;跟帖管理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要求採取措施,進行整改,消除隱患。

第十二條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規定的,由有關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_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網路_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

人民網_法律界定網路謠言犯罪行為值得期待

H. 在網路上侮辱誹謗他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名譽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維護自己名譽並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所謂名譽是對特定民事主體的品德、才幹、信譽、商譽、資歷、聲望、形象等方面的社會性評價。要准確判斷他人是否對自己的名譽構成了侵權,您需要了解以下知識:1.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方式包括侮辱和誹謗。侮辱,即通過文字、語言、圖片公然辱罵、羞辱他人;誹謗,即故意散布虛假事實貶損他人名譽。2.造成他人社會評價降低,這是名譽侵權的結果要件,必須存在這一損害後果。因此,只有導致這種評價降低,才構成侵害名譽權。3.是否造成他人社會評價降低的判斷標准,只要針對他人的誹謗和侮辱性內容已經為第三人知道或者可能知道,即已經公開或者可能被公眾所知,就可以推定出他人的名譽權因此遭受到了損害。這里的可能被公眾所知是指雖然無法證明該誹謗和侮辱性內容已經被第三人知曉但根據其所發布平台、發生場合的開放性、傳播性足以使第三人知道。因此,在網上發布侮辱他人的言論構成名譽侵權。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七條問:侵害名譽權責任應如何認定?答: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

I. 網路暴力讓人自殺身亡,這些發言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法律體系的完善是個漫長的過程,即便是已經成熟的法律,在不同的時期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才需要結合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的加以修改,目前的法律體系中,針對網路暴力而導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行為並沒有明確法律責任,雖然從情感和道德層面讓人難以接受,但是在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只要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予以定罪,嚴格來說就不是違法犯罪行為,所以說為了遭受的網路暴力而自殺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顯而易見,網路暴力在未來的現實生活中會已然存在,在相關的法律條款出台之前恐怕難以震懾諸如此類的惡劣行徑,但是在釀成慘劇之前如果能夠及時調整心態,並且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付出生命的代價,畢竟網路作為虛擬的空間沒有必要作為生活的全部,只有懂得自我保護才能在網路和生活中避免遭受各種形式的霸凌和傷害。

熱點內容
貴陽白雲區律師事務所排名 發布:2024-05-19 04:16:28 瀏覽:833
日本書法學校 發布:2024-05-19 03:50:37 瀏覽:511
公司法47 發布:2024-05-19 03:40:58 瀏覽:939
企業法律顧問實務各章節考點指導 發布:2024-05-19 02:09:22 瀏覽:147
司法投訴案例 發布:2024-05-19 00:26:13 瀏覽:993
法律行政法規定 發布:2024-05-19 00:00:36 瀏覽:47
叉車安全使用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4-05-18 23:20:59 瀏覽:967
司法廳幹部處 發布:2024-05-18 23:10:45 瀏覽:291
普法司法考試 發布:2024-05-18 23:01:31 瀏覽:989
法學35歲 發布:2024-05-18 22:37:10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