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份審計報告不一致法律效力
Ⅰ 同一工程允許兩份不一樣的審計報告嗎
同一工程是否允許兩份不一樣的審計報告,由報告使用者或者管理部門決定,沒有任何法規規定,不允許有兩份審計報告。法無禁止即可為。
Ⅱ 上市公司披露的審計報告與公司製作的審計報告不一致以哪份審計報告為准
上市公司披露的審計報告與公司製作的審計報告不一致以披露的審計報告為准。
Ⅲ 同一公司在同一年能不能找不同的事務所出具兩份不同的審計報告
首先我認為是可以的,而且是非常非常常見的。我之前所在的某公司就是。所以企業有可能會出具多份審計報告,不過是按不同會計准則編制的。最常見的國際集團下的子公司都會出具兩份審計報告,一份是按中國會計准則編制的審計報告,一份是按他們母公司國家要求的准則下編制的審計報告。當然如果出於其他目的,也會出具不同准則下的審計報告。也有可能在一個會計准則下出具不同的會計報告,是出於不同目的的,不一定是對全部的資產負債表審計。舉個栗子,國內某高鐵相關公司拿了國家的專項資金,國家要求對這些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非常薄,輕松愉快。
大多數上市公司完成審計後,審計師的行為發生了變化,使得公司粉飾報告的意圖過於明顯。通常情況下,地方監管部門一定會把重點放在檢查上,這完全超出了損失。因此上市公司極少有干這種事情的。就算真要換所,也會提前做。
Ⅳ 兩個不同結果的審計報告,你怎麼看待
那得看什麼性質的審計報告。出於什麼目的。不同的審計目的以及不同的受託方都會導致審計結果的不同。
Ⅳ 所有審計的審計報告對外是否均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執行
不是的。
審計報告時出具審計意見的,所謂的審計意見,是一個結論,主要就說明你的做法是否合合規等。審計報告不能代替審計決定的法律效力。
《審計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
第四十一條規定,「審計機關按照審計署規定的程序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進行審議,並對被審計對象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提出的意見一並研究後,提出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5)兩份審計報告不一致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審計報告是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行為的一種評價,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行為,則必須依法作出審計決定或向相關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也就是說,如果審計機關沒有作出審計決定或向相關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只出具審計報告,則說明被審計單位不存在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或者被審計單位即使存在上述行為,但審計機關認為無需進行處理、處罰。
因此,即使審計報告中針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提出了具體的處理、處罰意見,如調整帳目、調減投資額等,如果沒有作出審計決定,那麼被審計單位只需認可報告內容,無須按照報告要求作出改正行為的義務。
Ⅵ 公司報表與審計報告不一致怎樣解釋
不一致的原因只有一個:
會計報表是公司按自己的理解和資料編制的財務報告;而審計報告是審計師按國家有關規定和職業判斷編制的會計報告。
兩個報告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審計調整的地方。
公司應按審計報告調整和計稅。
如果有爭議,還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進一步溝通,畢竟公司是委託方和出錢的。
Ⅶ 公司報表與審計報告不一致 怎樣解釋
看報告和報表的截止時間點是否相同?
報表調整是否有客觀理由?
報表是否存在明顯錯誤?
報告是否存在明顯錯誤?
你看從以上節點是否能夠解釋。
Ⅷ 審計報告與實際執行制度不一致是否可以
你好,不可以的,審計報告必須要真實客觀准確反映實際情況。
Ⅸ 兩年的審計報表的利潤數據不一致,兩個會計事務所做的。
很有可能是12的審計報告沒有參照11年的審計報告,一般來說,12年的審計報告要參照11年的審定數作為年初數。但因為是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可能這一家又發現一些未調整事項,所以重新確認了。
Ⅹ 稅審報告和審計報告不一致,怎麼辦
審計報告中的所得稅費用與匯算清繳中的繳納所得稅不一致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國稅收和會計本來就存在一些差異。比如稅法有一些加計扣除的規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費加計扣除50%等),這就會造成稅法金額跟會計金額的不一致。
稅審報告有問題,就讓給你們出稅審的事務所改正啊,前提是你確認是真的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