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精神病拒絕做鑒定負法律責任嗎
『壹』 如果是疑似精神病犯罪,是不是要家屬才能領出來啊
精神病鑒定是要花費資源的,一般不是重罪的話,看看是不是構成輕微傷以上,如果對方的法醫鑒定傷為輕傷以上,那麼一般立案,對方要求調解賠償或刑拘他的話,就要去精神病鑒定的,無論怎麼樣都要賠償的,只不過在法律責任上對他本人輕判或不判,但他本人或他的監護人家屬都要原額賠款給對方受害人的。所以我建議你們和對方進行賠償調解好了,反正都要賠償的,看看具體的傷,輕微傷的話就不必去做精神鑒定了
而且一段時間內要其家屬對其加強看管,其實精神不精神的,他們家人最清楚了
『貳』 打官司對方說有精神病,我要求做精神鑒定,對方不做,我有權利要求對方做嗎
你沒有權利要求對方做精神病鑒定,也無需要求對方做。根據法律規定的舉證責任原則,對方主張有精神病,則對方有責任提供是精神病的證據,比如精神病鑒定意見,如果對方不能證明的,對方的主張不成立。
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
1、《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1款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
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第4款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條規定: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以上法律法規闡明了我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同時也確立了法官在審判中對舉證責任進行分配的權利。
『叄』 在精神病司法鑒定中故意弄虛作假,徇私舞弊 會被追究什麼法律罪名
原則上,司法鑒定機構的司法鑒定是不能夠作假的,因為我國有相應的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責制度,根據該項制度的規定,司法鑒定作假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但是不排除有人違反相關規定,導致司法鑒定的結果不真實。 參考法律條文: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1、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責制度。鑒定人應當獨立進行鑒定,對鑒定意見負責並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多人參加的鑒定,對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註明。 2、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尊重科學,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3、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有違反本決定規定行為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 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情節嚴重的,撤銷登記: (1)因嚴重不負責任給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的; (2)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騙取登記的; (3)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絕出庭作證的;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二十三條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應當對鑒定過程進行實時記錄並簽名。記錄可以採取筆記、錄音、錄像、拍照等方式。記錄的內容應當真實、客觀、准確、完整、清晰,記錄的文本或者音像載體應當妥善保存。 對司法鑒定結果有爭議的,主要有以下情況①原司法鑒定人不具有從事原委託事項鑒定執業資格的②原司法鑒定機構超出登記的業務范圍組織鑒定的 ③原司法鑒定人按規定應當迴避沒有迴避的 ④委託人或者其他訴訟當事人對原鑒定意見有意義,並能提出合法依據和理由的。⑤法律規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其他情形。 首先如果懷疑司法鑒定機構做假鑒定,要有合法依據和理由。委託人一般是法院等,法院審查理由准許了可以做重新鑒定。 如果鑒定機構有違反《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中的規定行為的課給予警告、責令改正的行政處罰,如果有嚴重違法情形的則可以給予在一定期限內停止從業、撤銷登記的處罰。
『肆』 在沒有鑒定有精神病之前做的事還負法律責任嗎
負不負責不是做精神病鑒定的時間,是看這個人做事的時候是否為精神病發作期間。也就是說,如果某人是在精神病發作期間做了某事,即使沒做鑒定,也不用承擔刑事責任。他的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伍』 家屬能要求派出所強制將疑似精神病人送往檢查嗎
對拒不就醫的病人,家屬可用一些強制手段,送入醫院。或在醫院的協助下強行接入醫院。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實施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經法定程序鑒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可以予以強制醫療如對精神病人所實施的暴力行為,如何判斷其行為已經危害了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了公民人身安全 認定的具體標准對精神病人實施的行為按照什麼證據標准進行實體審查 對鑒定結論為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在兩份或者多份鑒定意見結論出現不一致的情形下,如何進行綜合性審查和判斷 對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狀態由誰來評估 等,都困擾著強制醫療案件的辦理。家屬強行將疑似精神病人送去住院治療可以有兩種途徑,一方面可以通過民事訴訟途徑將其確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然後家人以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的身份將其送往精神病院住院治療。疑似精神病人近親屬或者其利害關系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認定疑似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申請,由法院委託有資質的鑒定機構對疑似精神病人進行司法鑒定或者對申請人已提供的鑒定意見進行審查,法院經審理認定申請有事實根據的,判決宣告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經過法院判決宣告該公民為患有精神疾病的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後,該公民的近親屬等監護人可以將其強行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
法律依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一百一十、 增加一章,作為第五編第四章:「第四章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第二百八十四條實施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經法定程序鑒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可以予以強制醫療。「第二百八十五條根據本章規定對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的,由人民法院決定。「公安機關發現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寫出強制醫療意見書,移送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的或者在審查起訴過程中發現的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醫療的申請。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可以作出強制醫療的決定。「對實施暴力行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決定強制醫療前,公安機關可以採取臨時的保護性約束措施。「第二百八十六條人民法院受理強制醫療的申請後,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人民法院審理強制醫療案件,應當通知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第二百八十七條人民法院經審理,對於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強制醫療的決定。「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強制醫療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第二百八十八條強制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被強制醫療的人進行診斷評估。對於已不具有人身危險性,不需要繼續強制醫療的,應當及時提出解除意見,報決定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批准。「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有權申請解除強制醫療。「第二百八十九條人民檢察院對強制醫療的決定和執行實行監督。」
『陸』 疑似(只是疑似)精神病犯法,是關入派出所,還是關入精神病院
如果只是涉及民事法律,是不需要精神病鑒定的,精神病鑒定要到省級指定醫院進行;
派出所不會對涉及民事法律方面的當事人進行關押或處理,但是他們會協助或者指導如何處置;
一般來說,對於間歇性精神病人的過錯,監護人應該承擔賠償責任。最好是由監護人送到精神病醫院診治,病情好轉後,當然仍然需要監護人領回。
『柒』 精神病患者傷人需要負責法律責任么
精神病人因為自身原因他的行為是不受自己的意識的控制的,在法律上是無行為能力人,就像未成年人一樣。所以對他的行為不用負責任,也負不了責任。但是他的監護人是正常人,所以精神病人殺人的話他的監護人會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捌』 法醫鑒定為輕傷但對方疑似精神病派出所怎麼處理如果對方說他有精神
可以提出對其精神病做鑒定,是否有刑事責任能力。這個費用是公安機關出的。
『玖』 犯罪嫌疑人不配合精神病鑒定 可以批捕嗎
精神病人當然會被逮捕,根據病情輕重可以減輕或者免除刑事責任,即使免除刑事責任也會被管制或者強制送往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