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相關法律知識普及
① 請好我詢問一下申請勞動仲裁方面的相關法律知識,謝謝
沒有什麼證據,很難維護你的權益,法律是要講證據的,至少你要證明與用人回單位有勞動關系,答證明了有勞動關系後,其他證據可以用「舉證責任倒置」。
「舉證責任倒置」在勞動法領域廣泛存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6、39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3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9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條,《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2條均有這方面的規定。工資支付憑證、社保記錄、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考勤記錄等均可要求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② 急!關於勞動法等相關法律知識 望解答
通過勞動仲裁,勞動監察告死他。
③ 消費維權、勞動維權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有哪些
摘要 如果您想通過12315的形式進行舉報的話您也可以有一下幾種途徑的:( 1) 電話投訴。 撥打 12315熱線,市場監管部門已經實現12315「一號對外」。 ( 2)來人 來信 。 ( 3) 網上投訴。 大家可從互聯網,手機 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寶應用里搜索12315進行投訴舉報,之後根據情況選擇「我要投訴」或者「我要舉報」。
④ 勞動仲裁院招考的「法律專業知識」一般是只考勞動仲裁法相關的法律,還是有別的法律
好像都要考的
⑤ 勞動仲裁申請法律知識
1、申請仲裁的案件必須是勞動爭議案件(勞務爭議不受理),而且要符合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
2、必須在法定申請時效期間(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仲裁委員會提交書面申請書,並按照被申訴人數提交副本;
3、如果申請的勞動爭議屬集體勞動爭議,當事人應推舉代表參加仲裁,申請仲裁時應提交全體爭議當事人簽名的授權委託書;
4、在立案時要有相關的證據材料並在指定的時限內交付仲裁委。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勞動法》第八十條,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
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
《勞動法》第八十一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擔任。
《勞動法》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⑥ 勞動仲裁真的有用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了我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發生爭議的,向法院起訴前應當經勞動仲裁前置程序。
⑦ 勞動仲裁法律小常識有哪些
1、下列勞動爭議屬於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案的范圍: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現實中,對於社會保險的補繳,越來越多的地方的勞動仲裁委和人民法院不再受理,改由勞動監察和社保稽查部門直接受理和處理。勞動監察和社保稽查要麼不查,要查就會查所有員工的用工問題;企業有沒有問題,你懂得!
2、申請勞動仲裁,不需交納任何費用。
3、對於勞動爭議案件,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仲裁委擁有管轄權;事先約定必須在用人單位所在地處理是無效的。意味著處於長期外派的勞動者可在工作地申請勞動仲裁,用人單位的應訴成本大增!
4、收到仲裁應訴資料後,第一時間先看看提交證據的最後期限是哪一天;請務必及時提交證據,逾期提交的證據不被接納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尤其在法院階段!
5、被申請人可以在答辯期間提出反申請,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被申請人反申請之日起五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通知被申請人;決定受理的,仲裁委員會可以將反申請和申請合並處理。
該反申請如果是應當另行申請仲裁的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書面告知被申請人另行申請仲裁;該反申請如果是不屬於本規則規定應當受理的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向被申請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
被申請人在答辯期滿後對申請人提出反申請的,應當另行提出,另案處理。
6、勞動合同履行地為勞動者實際工作場所地,用人單位所在地為用人單位注冊、登記地;用人單位未經注冊、登記的,其出資人、開辦單位或主管部門所在地為用人單位所在地;案件受理後,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發生變化的,不改變爭議仲裁的管轄;多個仲裁委員會都有管轄權的,由先受理的仲裁委員會管轄。
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的,應當在答辯期滿前書面提出。當事人逾期提出的,不影響仲裁程序的進行,當事人因此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申請撤銷。
7、申請人收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回仲裁申請處理,申請人重新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被申請人收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決。現實中,被申請人缺席的往往輸得一塌糊塗!
8、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為共同當事人。現實中,兩個單位承擔連帶責任的概率在50%以上;勞務派遣用工模式能規避法律風險,是忽悠人的!
9、勞動爭議仲裁公開進行,但當事人協議不公開進行或者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意味著其他在職員工很有機會參與旁聽,了解單位的思路與觀點,說不定下一個申請仲裁的就是Ta!
10、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否則承擔不利後果。意味著用人單位在日常管理中應注意保存相關證據,從而增加了用人單位管理者的工作量及心理負擔;而對於違法侵權方面的證據(如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無論用人單位提供與否,都處於極其不利的局面,真是進退兩難!
就舉證責任的承擔,法律法規沒有具體規定的,勞動仲裁委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11、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仲裁委員會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參照《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決定參照《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現實中,仲裁員都特別忙,特別累,很難擠出時間!
12、用人單位違法侵權後,勞動者申請仲裁的時效為1年(2008年4月30日前為2個月);對於在職期間被拖欠的全部勞動報酬,勞動者可在離職後1年內追討。意味著用人單位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的習慣做法將被有效制止,對於以壓榨勞動者加班費生存和發展的用人單位將面臨極大的挑戰!但是,過去幾年來不少地方的勞動仲裁委和人民法院往往支持申請仲裁前2年內的加班費訴求。這可能是平衡勞資雙方利益的一個體現吧!
13、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有權進行質證和辯論。質證和辯論終結時,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應當征詢當事人的最後意見。現實中,個別仲裁員和法官非常自信,稱「我心中有數,你們雙方都不需要發表任何辯論意見,等結果吧。休庭!」
14、仲裁庭對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決先予執行,移送人民法院執行。仲裁庭裁決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
(2)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現實中,符合這些條件的案件是有的,但是真正裁決先予執行的少得可憐!
15、對於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金額分別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12個月的爭議案件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爭議案件,一裁終結。意味著勞動仲裁裁決後立即生效,用人單位無法以起訴、上訴的方式來拖時間,無法把敗訴的負面影響往後拖!
16、勞動者對「一裁終局」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一裁終局」的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1)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2)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無管轄權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5)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現實中,被中級法院撤銷的勞動仲裁裁決結果不到1%。
⑧ 關於勞動仲裁問題
你說的工商局查詢單是不是告單位的時候要到工商局去列印那個工商信息單啊。救市起訴的時候證明被告適格用的。這個是要錢的,在深圳打一張60,別的地方不知道多少錢。
你之前的績效工資單位是怎麼算的,找到那個計算方法就可以了。可以找單位的同事作證也可以,還有就是看單位的規章,單位印的員工手冊裡面有沒有相關的績效規定規定。這些都可以作為證據。
⑨ 勞動仲裁贏了,公司上訴到中院我又輸了,我要怎樣申訴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相關法律知識及規定:
勞動仲裁中不是一裁終局情形的,當事人或法人對勞動仲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勞動糾紛發生地基層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勞動糾紛當事人認為勞動仲裁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無管轄權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 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9)勞動仲裁相關法律知識普及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申訴立案大廳是涉訴群眾依法反映訴求、主張申訴和申請再審權利、參與訴訟活動的公共場所。為了維護良好的接待秩序,保持整潔衛生的接待環境,保障公共安全,請自覺遵守以下規定:
一、按順序排隊,自覺服從值班法警管理,聽從工作人員指導和引導。
二、不得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亂扔雜物,不得在大廳內吸煙。
三、禁止攜帶管制性刀具、槍械、易燃、易爆、易腐蝕等危險物品進入大廳;禁止十八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進入大廳。
四、自覺接受體溫檢測和安全檢查,體溫超出正常標準的,應立即到醫院診斷治療;不適合帶入接待場所的物品,應自行妥善處理。
五、安檢後憑身份證明、授權委託書、裁判文書到第十一、十二號窗口領取登記表,一案一表;一人多案的,應主動向登記人員說明;一人代理多案的,應分別出具每一案件的授權委託書。
六、填寫登記表應清楚規范,填好後按照案件的不同類型,分別到第一至第十窗口遞交登記表。不得有償代書登記表。登記表三十日內有效,月初月末填寫不受限制。
七、遞交登記表應逐人進行,等候人員應自覺在黃線外排隊。遞交登記表後按照登記人員的指示,分別到樓上對應的區域等候接談。
八、案件經過中級人民法院終審,並經高級人民法院駁回的,到第五至第八窗口遞交登記表。民商事案件經過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或再審改判,當事人不服申請再審的,到九、十號窗口遞交登記表。
九、初次來訪人員遞交登記表後不得隨意離開,否則,經三次呼叫無人回應的,視為自動放棄接談,三個月內不予登記。
十、對於不服縣市區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應當由所在地法院解決,最高人民法院只作登記,不收材料、不對下交辦,請來訪人回當地解決問題。
十一、對於經過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兩級法院駁回的案件,按照《人民法院立案工作暫行規定》,最高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當事人確有生產生活困難的,應依靠當地黨委政府解決。
十二、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以及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不予登記接談。
十三、對於已經最高人民法院再審審理,裁定駁回或者審查程序終結、下發不予受理通知書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不再登記、不再接談、不再審查處理。
十四、對於下級人民法院正在審理程序當中的案件,當事人應向原審法院反映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