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標准法律效力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屬於同一效力位階,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出現沖突的話,由下版面的方式進行權選擇地方性法規或者部門規章:
1.先由國務院裁決,如果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則適用地方性法規的相關規定;
2.但是若國務院認為應適用部門規章,則需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PS:我國法律體系的法律位階共有五級,分別是: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Ⅱ 行業標准與團體標準的異同和法律效力
行業標准與團體標准不同點如下
1、制定標準的主體不同
國家標準是由國家機構通過並公開發布的標准。
團體標準是由團體按照團體確立的標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發布,由社會自願採用的標准。
2、目的不同
政府主導制定的國家標准側重於保基本,市場自主制定的團體標准側重於提高競爭力。
社會團體可在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情況下,制定團體標准,快速響應創新和市場對標準的需求,現有標准空白。
3、應用范圍不同
國家標准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標准,是必須遵守的;團體標准只是對某一團體適用。
4、制定周期不同
政府主導制定的國家標准周期長,而團體標准制定的標准周期短,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創新時代需求。
(2)部門標准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在團體標準的制定章節中,《規定》強調,社會團體應當規范開展團體標准化工作,配備熟悉標准化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建立具有標准化管理協調和標准研製等功能的內部工作部門,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和標准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明確團體標准制定、實施的程序和要求;除吸納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消費者、教育科研機構、檢測及認證機構、政府部門等相關方代表參與標准制定以外,還支持消費者和中小企業代表參與制定;規定了禁止利用團體標准實施妨礙商品。
服務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行為;制定團體標准應當以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為目標,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填補標准空白,國家鼓勵社會團體制定高於推薦性標准相關技術要求的團體標准;鼓勵制定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團體標准。
Ⅲ 部門規章制度如何具有法律效力
寫在合同里,這樣就具備一定的法律效力了。
Ⅳ 部門補充規定與標准管理辦法是否具有同等效力
1、有同等效力。該《釋義》也是有權機關作出、經國務院公布的,解釋者根據立法目的及自己對正義價值的認識,對內容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和補充。這部分解釋滿足了法院實現裁判的基本需要,是立法者與法律適用者的有效粘合劑,在司法實踐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是解釋最具活力的內容,是解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對這部分解釋予以迥避,實質是迴避了法律適用的客觀要求。2、如未經有權機關公布,該釋義就不具主體適格性,也就不具法律效力3、國家目前逐步走向法治化,不經有權機關公布即不具有法律效力,這在《立法法》中第九條有所體現: 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第十條 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范圍。 被授權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授權目的和范圍行使該項權力。 被授權機關不得將該項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第十一條 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即任何據以裁判的條文必經法定授權才得以向外公示,均應當有批准文號或者總理簽名
Ⅳ 國家標準的法律效力有沒有具體的規定
沒有,國家標准不是法律,因為不需要通過人大常委會。其中的國家強制性標準是質量監督回局的答部門規章。標準的取得是需要收費的,而且有規定,它們是有版權的,不得在網上免費供人下載。相反,若是法律,政府機構有普及宣傳的義務,所以國家標準是技術文件而不是法律。
Ⅵ 公司部門章對外有法律效力嗎
單位內部部門公章,因為內部部門不是獨立的法人,不具備法人資格,對外簽署文件顯然是不可能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的。
Ⅶ 部門規章有法律效力嗎
一般情況下,地方規章和部門規章在各自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
《立法法》第八十二版條規定:部門規權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立法法》第八十六條第三項規定: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Ⅷ 部門法規是法律嗎具有法律效應嗎
部門法規屬於行政法規,不屬於法律,但具有法律效力。
《立法法》第專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屬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六十六條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總體工作部署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中的法律項目應當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相銜接。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及時跟蹤了解國務院各部門落實立法計劃的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
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Ⅸ 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具有法律效力嗎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需要分情況來看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具體規定如下:
1、第十四條強制性標准,必須執行;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推薦性標准,國家鼓勵企業自願採用;
2、第十五條企業對有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產品,可以向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部門申請產品質量認證。
(1)認證合格的,由認證部門授予認證證書,准許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使用規定的認證標志。
(2)已經取得認證證書的產品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以及產品未經認證或者認證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認證標志出廠銷售。
(9)部門標准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國家標准分為強制性國家標准和推薦性國家標准。
(1)對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強制性國家標准。
(2)對於滿足基礎通用、與強制性國家標准配套、對各有關行業起引領作用等需要的技術要求,可以制定推薦性國家標准。
2、行業標准由行業標准歸口部門統一管理。行業標準的歸口部門及其所管理的行業標准范圍,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告,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確定,並公布該行業的行業標准代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網路—國家標准、網路—行業標准
Ⅹ 國家標准(GB)和地方性法規那個法律效力高
國家標准(GB)的法律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
國家標準是全國性標准適用於全國范圍,地方性法規適用於各地方,僅在本地區有效。
國家標准分為強制性國家標准和推薦性國家標准,對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強制性國家標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72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綜上所述,國家標准(GB)的法律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
(10)部門標准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國標准按內容劃分有基礎標准(一般包括名詞術語、符號、代號、機械制圖、公差與配合等)、產品標准、輔助產品標准(工具、模具、量具、夾具等)、原材料標准、方法標准(包括工藝要求、過程、要素、工藝說明等);按成熟程度劃分有法定標准、推薦標准、試行標准、標准草案。
截至2003年底,中國共有國家標准20906項(不包括工程建設標准)。中國的國家標准主要由中國標准出版社出版。工程建設國家標準的發布主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