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醫院對葯物副作用的責任
⑴ 葯物副作用,懂法律的麻煩幫忙下
1、一般葯物的副作用會不會要看各人的體質!每個人的反應都可能不同的!就像有些人對阿匹斯林過敏!有些人不會!
2、醫生的責任主要在,在開這種葯給病人時有沒有,有沒有對病人說明這種葯的副作用,和需要注意的事項,這是醫生的義務!要是沒有說明,醫生就有很大的責任,是不是全責就要看情況了!
⑵ 患者對所服葯物副作用不知情,可以狀告醫生嗎
我來幫你仔細分析:
1.患者可以起訴醫生嗎
如果涉嫌構成醫療事故罪的話是必須先經過醫療事故鑒定,由衛生局組織協調後才交由警方處理的。但是如果單純的民事賠償責任,是可以直接起訴的,具體是到門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時效只有1年,注意及時起訴
2.又怎麼索賠呢
首先得說清楚醫生未對患者說明並對患者造成損害的事實,根據侵權法55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不說明就是違法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其次得說清楚你想要他賠什麼,根據最高院人損解釋17條,你可以要求診所賠償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等項目,但是你必須拿出證據證明以上費用確實發生,比如病情加重後你去別的醫院就醫的發票等等
總之,有明確的被告人、訴訟請求、事實和法律理由還有依據充分的證據,那麼你去起訴要求索賠的話就是肯定勝訴的,另外注意第1點中提示的訴訟時效
好了,預祝你維權成功,也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⑶ 醫生用葯(葯方正確)若出現了葯物正常的副作用,這在法律上怎麼判,責任怎麼說
你好:這和醫生沒有關系,葯品都有副作用。如果醫生知道患者對這種葯過敏並且開了處方讓服用病人了,出現過敏或不良反應這就是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這個醫生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⑷ 醫生誤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件49條規定,不屬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回賠償責任,然而,不屬醫療事故不一定不答存在醫療過錯。據民法通則的過錯責任原則,只有因過錯(過失)所導致的誤診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責任。審判中,衡量醫院是否存在過錯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1)是否具備准確診斷的條件。(2)是考察具體的診斷、治療過程。(3)是醫院的等級及所處的地域間發展不平衡,醫療水平和條件差參不齊。總言之,判斷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關鍵就是審查醫患雙方就醫院履行義務「當」與「不當」。如果醫院履行義務「不當」,即有過錯,就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醫療機構的過失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是醫療機構承擔責任的必要條件。
⑸ 葯物副作用產生其他疾病算醫療事故么,幫鑒定一下謝謝!
葯物出現副作用,在正常的使用范圍之內不算醫療事故,至於您說的這種情況,建議請專業的律師咨詢。
⑹ 醫生開錯葯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醫療機構仍應當對因自己的過錯行為給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不能因為醫療機構的過錯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對受害人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2款規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該條規定並沒有免除其按照《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應當承擔的侵權的民事賠償責任。
(6)法律上醫院對葯物副作用的責任擴展閱讀:
一般醫療事故的賠償
(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四十六條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四十七條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第四十八條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願原則,並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
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第四十九條醫療事故賠償,應當考慮下列因素,確定具體賠償數額:
(一)醫療事故等級;
(二)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
(三)醫療事故損害後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
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條醫療事故賠償,按照下列項目和標准計算:
(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
(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⑺ 廣州一醫院用葯超80倍致患者死亡,醫院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廣州一醫院用葯超80倍致患者死亡,醫院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在廣州一家醫院發生了一起用葯量超80倍導致患者死亡,此醫療事故的發生,主治醫生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再是醫院對此醫療事故的隱瞞維護都會承擔相對應的法律責任,亦會終止自己的醫生職業生涯。對於用葯含量超出80倍導致患者死亡我還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醫療事故事件的經過是這樣的
經調查張女士的母親因為感冒,咳嗽反復發作前往醫院進行住院治療,當時醫生就出現沒有經過家屬同意或者診斷,直接給病人擅自用葯,當時給患者使用的葯物是一個叫甲氨蝶呤的類風濕葯物,難道一個感冒,咳嗽就需要用上類風濕葯物嗎?所以此行為存在違規用葯,在使用完葯物後患者的白細胞幾乎為零。沒多久張女士發現自己的母親在注射一種黃色的葯物,向主治醫生進行詢問,醫生表示這是一種化療葯物,此回答讓人更難以置信,一個感冒竟然將類風濕葯物、化療葯物都用上了,在用葯兩天後的晚上張女士的母親去世了。
⑻ 醫院用過期葯應當對患者夫什麼法律責任
可以是醫療事故罪。
具體的可參見這里:http://ke..com/view/471599.htm
但是這個貌似這個罪的主題是醫務回人員。
也可以申請遠答方的醫療事故賠償標准,http://ke..com/view/438783.htm
但這就涉及一個醫療事故的技術鑒定,需要衛生行政部門鑒定。
這就會開始變得麻煩了……
我想無論想說什麼罪名或者索賠,問題在於取證的難度吧。院方要求過期葯品由院方保留,如果能證明當時確實是葯是來自院方的,在院方專業人員負責,在醫院注射的,確實是葯品造成的結果,並且院方承認這一點並提供了那個葯的話,那估計獲得賠償或者打贏的官司還是有的。
否則這樣不了了之的事情還是不少的……
⑼ 處方葯出現副作用,醫院是否要承擔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版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權承擔賠償責任。根據上述法律規定,醫生開具處方葯如果副作用明顯且對對病情影響較大的,醫生應當告知處方葯的副作用,然後自己選擇是否食用,如果您現在因為處方葯副作用導致身體受到傷害的,那麼醫生是有過錯的,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您是可以去找醫院承擔賠償責任。建議您先和醫院協商賠償事宜,協商不了再去法院起訴。以上建議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