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錯誤案例法律責任
❶ 關於輸血錯誤的醫療事故
這屬於醫院嚴重的醫療過錯,如果因此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則可能構成醫療事故。院方違反了醫療護理診療規范。對於發生的民事糾紛,是可以通過協商途徑進行解決的,不僅僅是只有訴訟。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也規定有協商解決的條款。至於章法,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且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都 是允許的。對於發生事故後的處理,當然是本著積極搶救生命及患者健康為原則,做一些應該做的事。比如積極配合患者或所轉的醫院提供一些檢查報告情況及輸血後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便於醫院治療。。如果私了,作為醫院來說,當然是不想把這么大的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即使私了,他也不會承認醫院有過錯,因為如此以來,會大大有損於醫院的名聲。醫院會積極主動賠償並盡力滿足患者的要求,但它可能要求患者一方在取得賠款後對該事故予以保密。也有可能在患者的病歷上作一些手腳,來推卸責任。所以復印原始病歷顯得尤其重要。
❷ 輸血時錯誤的做法是
誤區1:輸血太可怕,後果很嚴重
提到輸血,很多患者和家屬往往有這樣或那樣的擔心,甚至在病情危重的情況下,遲遲不敢簽字,有時還會耽誤了疾病的救治。其實,這種恐懼大可不必。輸血就是一種常規治療手段,當人體缺水,渴了,我們會去喝水;當人體缺血的時候,也得補點血。
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及化驗指標來嚴格把控,在什麼情況下輸什麼樣的血。血液經過兩個人,即手術室護士和麻醉醫生三次核對,八項輸血信息確認無誤後,才會給病人輸注,整個過程規范操作,確保輸進患者體內的血液是干凈安全的。
誤區2:輸血可以補充營養
民間的謠言深入人心,如輸血能大補,讓黑發變白發,立馬容光煥發。對一些沒病也想輸點血的朋友,我想提醒的是,血液不是「大補丸」,對增強人的營養、體質並沒有直接效果。
盲目輸血反而可能增加人的心臟負擔。由於技術限制,輸血不能絕對杜絕所有傳染病感染的風險。因此,我們的原則是能不輸血就不輸。
誤區3:「親上加親」最安全
很多影視劇里,經常會看到一個人急著用血,他的家屬二話不說就擼著袖子為他獻血。然而,實際情況中這種做法是不提倡的。輸親屬的血並非像我們想得那麼安全。甚至很可能會引發體內一場凶險的戰爭。
輸血時,除了有用的血液成分,一些壞蛋間諜也會混入進來,他們企圖侵佔人體大本營。非親屬之間能識別這些間諜,並且拒之門外。但當你們是親屬時,這些間諜就不容易被認出來了。他們悄悄潛伏在人的身體里,一旦條件成熟,反客為主,對人體發動襲擊,引發致命後果。我們專業上稱為「移植物抗宿主病」。盡管此病發生率較低,然而一旦發生,死亡率高達90%,所以別被電視劇錯誤場景忽悠了,輸血並沒有那麼簡單。
❸ 關於輸血的原則,錯誤的是
輸血時主要應考慮供血者的紅細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漿凝集。緊急情況下,交叉配血次側凝集(即供血者的血清與受血者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可進行少量、緩慢輸血。因為供血者少量血清緩慢輸人受血者體內時,其血清中的凝集素被受血者大量血液稀釋,其效價較低而不致引起受血者的紅細胞發生凝集。O型血的紅細胞膜上不含凝集原,但其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的凝集素,當其他型血液輸給O型者時,他們的紅細胞(含A或B或A和B凝集原)將與O型者血清中的凝集素發生凝集反應。故O型血者不能接受其他血型者的血。
❹ 輸血錯誤如何搶救
如何搶救看你犯了什麼樣的錯誤,錯誤不同搶救方案不同,而且和輸的血液種類有關
但是首先一條,就是立刻停止輸血。
❺ 關於輸血錯誤
不要轉院治療就好,要記住。你一轉院,出事方醫院就有很多理由減少賠償了,不過這個問題還是別在這里問,可以資詢下你所在地的律師事務所,或勞動部門的免費法律援助。還是以法律來解決這種醫療糾紛。
❻ 大型醫院無血庫導致無法在搶救時及時輸血,有責任嗎
不要把人為過錯歸咎到法律無情
案例一
2007年4月16日,內蒙古達茂旗村民胡海龍,送妻子李林桃到該旗婦幼保健所待產。入院檢查時,孕婦與胎兒狀況一切正常。但是在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孩子卻沒能生出來。醫生決定實施做剖腹產手術。下午2時左右,胡海龍去交血液費用時,才知道醫院和達茂旗儲血庫都沒有與妻子血型一致的血液,要從包頭市中心血站調運。由於包頭市中心血站距離達茂旗有一定的距離(途中有限速路段最快需要3個小時左右),情況危急,家屬要求抽自己家人的血液,但是醫院以「根據規定不允許私自采血」為由,一直沒有同意。而在產婦處於麻醉狀態,需要輸血卻沒有血源,當包頭市中心血站送來了1000毫升血液輸進產婦體內時,已經是3個小時以後了,即當天下午5時多。輸血後,產婦有了血壓,等到18時左右第二次血液送來時,產婦呼吸心跳已經停止。胡海龍被告知孩子和大人都沒有保住……
經過綜合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李林桃母嬰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沒有及時輸血所致。此病例已經構成一級甲等醫療事故,由院方承擔主要責任。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有充足的與產婦血型匹配的血液,李林桃母嬰也就不可能死亡。而直接原因是作為負擔達茂旗供血任務的達茂旗儲血庫沒有與產婦血型匹配的血液。因為達茂旗儲血庫只有儲血和供血功能,儲血庫儲用血需要報送儲用血計劃,由包頭市中心血站採集、配送。在李林桃做手術的前一天,達茂旗醫院實施的一例手術將儲血庫的儲備血用完了,儲備血液還未及時補充。根據相關法律,儲血庫不允許采血,婦幼保健所又沒有采血資質,只能在眼睜睜看著產婦一步步走向死亡期盼著救命的血液盡快到來。
案例二
2007年3月25日午夜,孕婦程桂雲突然感到肚痛,出現臨產症狀,因為丈夫武忠山不在家,鄰居用摩托車將程送到了山東省河曲縣人民醫院,程桂雲下車後自己走進婦產科。值班醫生立即對其進行產前常規檢查。1時30分,程桂雲出現難產和出血症狀,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術前准備後,3時10分,開始對程桂雲實施麻醉。3時40分,武忠山的哥哥武忠雄代表家屬簽字,程桂雲開始進行剖腹產手術。在兩個小時的手術過程中,產婦出血不止,出血量高達4000毫升,在用完兩袋事先准備的B型血漿後,再去醫院技術樓的檢驗科取血,已經沒有血漿了。大夫讓程桂雲在場的小姑子跑到檢驗科取血。而手術正在進行中,由於臨床沒有了血漿,加上手術創口出血不止,醫生只能用代血漿臨時應急維持血壓,並馬上向值班院長做了匯報。臨近早晨6時,值班副院長馬青雲聽到醫生匯報後,才電話通知醫院檢驗副科長李美琴,聯系忻州市中心血站五寨供血點趕快往河曲縣人民醫院運送血漿。救命的血漿在接到調令兩個多小時後趕到了河曲縣人民醫院,可惜已經毫無用處了。
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是由於沒有及時輸血所致。在對產婦實施搶救的兩個多小時里。包括產婦母親在內的家屬在手術室門外哭成了一團,反復央求醫院抽自己的血來搶救親人,全被院方拒絕了,理由是血液採集須依法進行,縣醫院無權采血用於臨床。
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在6月5日,山東忻州市忻府區北義井村36歲的村民張建芳,晚8時30分左右在忻州市中心醫院產下一嬰兒。產後,醫護人員一時無法取出胎盤,出現產後大出血。醫生隨即安排人員與家屬去市中心血庫取血漿,當晚11時左右取來血漿時,產婦已無法救治,於當晚11時30分左右死亡。
案例三
2005年6月8日,產婦阮懷蓮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人民醫院做完剖腹產手術後,出現子宮大出血,需緊急輸血。當時,醫院沒有儲存AB型血,尋找義務獻血者又未果,東川區人民醫院譚忠能院長在電話徵得區衛生局領導同意的情況下,同意主治醫生盧新華義務獻血200毫升,使阮懷蓮轉危為安。對盧醫生的義舉,患者及其家屬感激不已,醫院准備表彰她,盧醫生婉言謝絕了。
然而,8月15日,該醫院接到省衛廳發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該醫院無采供血許可證,采供血行為系違法行為,責令該醫院立即整改,並處以6萬元罰款。另據省衛生廳通報:2004年12月17日到2005年6月16日,這家醫院為7名大出血病人進行臨時應急采血,其中有兩例未上報東川區衛生行政部門備案。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該醫院自采血液6200毫升用於臨床。《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十八條中規定,非法採集血液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此,東川區人民醫院院長譚忠能解釋說,醫院屢次臨時緊急采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2004年9月,東川區依法被撤消采血站後,該區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統一由昆明市血液中心供給。東川區距昆明160公里,取血來回需5~6個小時,可能會耽誤一些危重病人的緊急搶救。昆明市中心血站血源不足,多次無法供給該院請購的血漿。況且,用血計劃難以估計,經常出現缺血現象。
從以上三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因為血液危機直接威脅到產婦與嬰兒的生命安全,前者把國家法律當成擋箭牌,心安理得地看著孕婦與嬰兒坐以待斃,在遵紀守法中讓生命消逝。後者,違背法律受到處罰,卻保全了產婦的生命。如果昆明市東川區人民醫院照章辦事,我們看到的有可能是和前面案例一樣的結果。
我們常說法律無情,的確,法律是不講感情的。從法律角度看,這些醫院在輸血問題上拒絕患者家屬為親人輸血的請求是沒有過錯,可算得院方和以上在執行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但認真思考一下,事情遠不是合法還是不合法這樣簡單。我國《獻血法》規定,為保證應急用血,醫療機構可以臨時採集血液,但應當依照該法規定,確保采血用血安全。衛生部有一個三項統一原則規定:醫療機構在具備以下條件時可以採集血液:1.邊遠地區的醫療機構和所在地無血站(或中心血庫);2.危急病人生命急需輸血,而其他醫療措施所不能替代;3.具備交叉配血及快速診斷方法檢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的條件。這就是說,法律為了公民的生命安全,已經就應對治病救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做出了規定。臨時採集血液並非不可行,在具備三項統一原則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
我這樣說,肯定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他們會認為:如果醫院具備三項統一的條件,他們又怎麼能不進行臨時採集血液搶救病人呢?而實際上矛盾恰恰就在於此,對於醫院來說,難以滿足三項統一條件的是快速診斷方法檢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如果貿然採取臨時採集血液搶救病人,因為血液安全問題會給以後留下太多不確定的隱患和麻煩。這個問題我們能夠理解,但為什麼在對病人實施手術前不把問題都考慮周全呢?如果術前准備充分,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多一些預判,也就不可能發生把產婦肚子劃開才想到用血不足的問題。
據統計,全球每年死亡的孕產婦超過50萬,其中99%在發展中國家,25%的人死於分娩中的大出血,可見產婦分娩過程中發生大出血並不是罕見的。對於醫院來說,首先要想到你們是否有控制和處理產婦突發大出血的能力,不要只為了賺錢而不計後果。如案例一,醫生在決定實施剖腹產手術前對血液准備情況做一下了解,即便是醫院與儲血庫都沒有與產婦匹配的血漿,先請求包頭中心血站緊急調撥也能來得及。這邊都已經對產婦動了刀子,血止不住了才想到血漿,臨時抱佛腳急昏了頭也無濟於事。明明是院方自己的責任問題,面臨著生死抉擇時不想方設法採取補救措施,這個時候倒想起采血資質來了,拿國家法律來掩飾醫生的錯誤。你說這是輸血矛盾造成的嗎?
曾經以救死扶傷為榮的白衣天使,如今也已經是滿身銅臭氣了,對於他們來說,患者是其創造經濟效益的基礎和保障。不用說別的,過去生孩子的費用和今天的消費相比已有天壤之別,經濟利益的驅動讓他們把患者的生命放在首位,不把生孩子當回事,順順當當大家都相安無事,一遇到突發情況就手足無措,這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問題。所以說,討論這個問題不能之看到表面的輸血矛盾來談法律的無情,其實是把太多的人為過錯歸咎到法律的無情,顯然這是不確切的。
❼ 判決書錯誤導致損失的,法院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十八條,規定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相關意義
據了解,這樣做對於法院在執行程序中存在的問題不推諉、不迴避,敢於承擔責任。
同時也用案例的形式,對於如何理解「執行程序終結」「終結本次執行」,以及在執行程序、國家賠償程序銜接過程中,如何有效地保護和規范賠償請求人的求償權利等法律適用問題,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為處理此類糾紛樹立了標桿,也為倒逼和規范法院執行行為,助推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目標,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❽ 輸血時血型輸錯會怎樣
發生溶血現象,就是紅細胞破裂,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人類的紅細胞含有兩種凝集原,分別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類血清中則含有與它們相對抗的兩種凝集素,分別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按照紅細胞所含 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類血液分為四型:凡紅細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兩種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 A、B兩種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所以輸血時,如果受血者和輸血者的血型不合,輸血後會使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
(8)輸血錯誤案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輸血的基本原則:
1、盡量不輸血。在手術可能出血的情況下,盡量用葯物等其他方式減少失血。
全世界的輸血原則是盡量不輸血。不輸血不代表不治療,而是通過更細致的醫療,對貧血的患者進行葯物治療。手術可能出血,醫生會想盡辦法用葯物和其他方式減少失血,綜合措施下來,很多患者不需要輸血。世界衛生組織推崇患者要管理自己的血,少失血,不讓自己貧血。
2、採取自體輸血。
自體輸血——需要的時候輸自己的血液。這樣做首先是安全的,沒有不良反應,再就是節省大量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