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假傳法律責任

假傳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15 01:14:15

1. 造謠者和傳謠者分別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假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搜集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許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成心在信息搜集或許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搗亂社會次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許管束;形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假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搜集或其他媒體上傳播,要承當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司法義務。

(1)假傳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謠言受害者可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精神損害賠償范圍,一般來說,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的情況如下:

1、侵害他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給他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2、侵犯監護身份權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給監護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權或非法利用、侵害遺體、遺骨給死者近親屬造成精神損害的;

4、滅失或毀損他人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損害。

謠言受害一方如果是受到他人通過發布謠言的行為貶損受害人的人格,破壞了受害人的名譽,嚴重的影響了受害人的生活和工作,給受害人的精神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的話,可以找相關證據要索賠精神損害賠償。

2. 製造傳播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以及刑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故意傳播虛假恐怖疫情信息,不構成犯罪的,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3. 疫情傳謠者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疫情傳謠者可能會承擔這樣的法律責任:編造虛假的疫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 虛假宣傳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虛假宣傳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構成虛假廣告罪的,一般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虛假廣告罪,是指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廣告經營的管理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
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5. 造謠,傳謠,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關於造謠、傳謠的罪名有哪些來源: 新傳奇 2019年第27期6月26日晚,網傳貴州畢節、凱里等地「疑似幼兒園、孤兒院被重金賄賂養成幼兒滿足獸欲」,疑似有兒童被成人性侵,手段情節十分惡劣。6月27日,貴州省公安廳新聞發言人辦公室發布官方通報,稱網上傳播的「畢節、凱里有未成年兒童被性侵」照片,均為趙某某從網上收集,信息系其編造。對於在網上造謠的人,法律將如何對其進行嚴懲呢?北京市中永律師事務所的王亮律師表示:如果該事件確系謠言,造謠者必須為此承擔法律責任,最高可判處七年有期徒刑。「我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這個罪名主要是指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並在信息網上傳播,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仍故意傳播的行為。」在我國刑法中,涉及「造謠、傳謠」的罪名也遠不止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這一條,不同犯罪對虛假信息范圍的界定各不相同。常見的關於「造謠、傳謠」的罪名有:一、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二、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三、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四、投放虛假危險物

6. 虛假宣傳的法律責任

虛假宣傳的法律責任:
1、經營者(廣告主)的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回正當競爭法》第答21條第1款規定,經營者利用廣告和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並可根據情節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2、廣告經營者的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廣告經營者在明知或應知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處以罰款。廣告法第37條規定的罰款,指廣告費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停止其廣告業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連帶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38條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廣告主應負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由下級機關制發的規章 發布:2025-05-15 04:09:15 瀏覽:766
介入法治療甲亢 發布:2025-05-15 03:55:40 瀏覽:6
法院房屋過戶手續 發布:2025-05-15 03:43:03 瀏覽:195
司考經濟法筆記 發布:2025-05-15 03:42:18 瀏覽:763
2016年司法考試三大本 發布:2025-05-15 03:42:11 瀏覽:231
公司法股東的責任 發布:2025-05-15 03:40:41 瀏覽:241
歷年司法考試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05-15 03:32:42 瀏覽:964
看守所律師會見 發布:2025-05-15 03:30:44 瀏覽:111
信用證商法 發布:2025-05-15 03:30:01 瀏覽:357
道德經虎撲 發布:2025-05-15 03:16:10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