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
① 環境法律責任的環境刑事責任
環境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實施了嚴重危害環境的行為,並造成了人身傷亡或公私財產的嚴重損失,已經構成犯罪要承擔刑事制裁的法律責任。 破壞環境的犯罪構成要件,同一般犯罪構成沒有實質上的區別,但也具有一定特點。
1.犯罪主體。根據環境保護法和刑法的規定,關於環境犯罪的主體,已打破了「個人刑罰觀」,除了達到法定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外,還包括法人。
2.犯罪客體。破壞環境資源罪的犯罪客體,是侵害各種環境要素和自然資源從而侵犯財產所有權、人身權和環境權。環境犯罪的客體具有復合客體的特徵。
3.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有污染和破壞環境及自然資源的行為及其社會危害性。環境犯罪造成的危害後果可能特別嚴重,往往會造成重大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未造成嚴重後果的環境違法行為通常是追究其行政責任。危害後果是否嚴重是區別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重要依據。
4.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進行犯罪行為時的故意或過失的主觀心理狀態。一般而言,破壞環境和資源的行為多為故意,而污染環境的行為多為過失。因損害環境的行為可能產生極其嚴重的危害後果,在認定是否構成環境犯罪時,就不能僅僅看社會危害性一個方面,必須強調具備犯罪的故意或過失,這是區別罪與非罪的重要界限。 環境刑事責任的形式同一般的刑事責任的形式沒有區別,主要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型的種類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附加刑可以獨立適用。
② 污染環境罪刑事責任如何追究
行為人構成污染環境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③ 環境刑事責任的定義評述
首先,就定義而言,該定義是當前國內法學界尤其是環境法學界對環境刑事責任最常見的表述,但事實上,這種定義方式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因為依據該定義,不難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即: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實施的嚴重危害環境的行為,只有在造成了人身傷亡或公私財產的嚴重損失,從而構成犯罪的情況下,才可以承擔刑事責任。那麼,假如行為人所故意或過失實施的嚴重危害環境的行為沒有造成了人身傷亡或公私財產的嚴重損失,是否就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呢?假如從該定義的字面意思來理解,答案似乎只能是肯定的。然而,事實上,刑法在規定環境犯罪的刑事責任時,並沒有以「造成了人身傷亡或公私財產的嚴重損失」作為要件,在很多情況下,行為人所實施的嚴重危害環境的行為即便沒有造成人身傷亡或公私財產的嚴重損失,也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例如,刑法規定的「非法處置進口廢物罪」、「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等,都沒有以「造成人身傷亡或公私財產的嚴重損失」為犯罪構成要件。從這一點上來說,該表述對環境刑事責任定義的界定存在比較大的問題,不宜以此來理解和把握環境刑事責任的定義。 其次,就定義而言,該定義盡管看似較為全面,但卻容易給人以混亂的感覺,導致人們對環境刑事責任產生錯誤的認識。因為該定義中內含了五個限定條件,即:「因違反環境保護法律規范」、「嚴重破壞環境資源」、「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構成犯罪」,但該定義卻並沒有明確這五個限定條件的關系如何,是遞進關系呢?還是並列關系?而從法理上來說,這五個限定條件關系如何將直接導致環境刑事責任內涵的不同。例如,假如是並列關系,則環境刑事責任顯然就是指包括單位或個人因違反環境保護法律規范而構成犯罪所應負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責任、單位或個人因嚴重破壞環境資源而構成犯罪所應負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責任、單位或個人因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而構成犯罪所應負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責任、單位或個人因違反環境保護法律規范而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所應負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責任等在內的法律責任。而假如是遞進關系,則環境刑事法律責任就只能是指單位或個人因違反環境保護法律規范,嚴重破壞環境資源,從而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並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以致構成犯罪所應負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責任。顯然,在並列關系與遞進關系的不同情況下,人們根據該定義會對環境刑事責任有不同的理解。基於此,定義有畫蛇添足之嫌,也沒有對環境刑事責任作出相對科學的界定。
再次,就定義而言,該定義充分考慮和權衡了環境犯罪在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上的影響,並且從環境民法、環境刑法及環境行政法三個角度對環境犯罪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進行了全面界定。這種定義方式是較為新穎和有突破精神的。但在具體表述上,該定義也存在明顯問題。例如,該定義將環境刑事責任界定為「對人、單位、國家、社會及環境的補償、懲罰或其他性質的具有強制性的不利刑事法律後果」,但實際上,環境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國家與犯罪行為人(包括單位及個人)之間的關系,並不涉及到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單位、個人與社會或單位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因此,將環境刑事責任表述為「對國家、社會與環境的補償、懲罰或其他性質的具有強制性的不利刑事法律後果」還說得過去,但如將環境刑事責任界定為「對人、單位的補償、懲罰或其他性質的具有強制性的不利刑事法律後果」,則是顯然不正確的。此外,從法理上來說,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公法性的保護性法律關系,其主體一方必須是國家。但定義卻將環境刑事責任界定為「環境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所應承擔的……不利刑事法律後果」,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依此來理解和把握環境刑事責任,則作為環境刑法律關系一方主體的國家也將是這類法律責任的承擔者之一,而國家作為刑事法律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依法理是不可以作為刑事責任承擔者的。從這些方面來分析。定義也沒有很科學地表述環境刑事責任的定義,也不是環境刑事責任的科學定義。
對環境刑事責任定義的界定應當把握以下三個要點:首先,環境刑事責任是一種只能夠由單位或個人承擔的刑事法律後果,國家不能夠作為環境刑事責任的主體。其次,環境刑事責任必須是行為人因實施環境犯罪(或因實施嚴重危害環境的行為而構成犯罪)而應承擔的一種否定性法律後果。再次,環境刑事責任還必須是行為人因違反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違法性應當被作為承擔環境刑事責任的一個基本要件。以此為基點,所謂環境刑事責任就是指單位或個人因違反法律規定,實施了嚴重危害環境的行為,從而構成犯罪所應承擔的刑事法律後果;或者表述為:環境刑事責任是指環境違法行為人因實施環境犯罪行為而應當承擔的必須受到刑事制裁的法律責任。
④ 環境刑事責任的承擔
(1)環境犯罪的主體。環境犯罪的主體是指從事污染或破壞環境的行為,具備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定生理和心理條件或資格的單位和個人。
(2)環境犯罪的主觀方面。在破壞環境的犯罪中,多為故意犯罪。
(3)環境犯罪的客體。環境犯罪客體是為環境刑法所保護並為環境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4)環境犯罪的客觀方面。環境犯罪的客觀方面是環境犯罪活動外在表現的總和。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違反國家規定,將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⑤ 環境犯罪會承擔什麼刑事責任
環境刑事責任的犯罪構成是:
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因侵害各種環境要素和自然資源而受到侵犯的財產所有權、人身權和環境權;
2、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污染和破壞環境及自然資源的行為;
3、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自然人和法人;
4、主觀要件,主觀方面是犯罪主體進行犯罪行為時的主觀心理狀態。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等依法確定的重點保護區域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情節特別嚴重情形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⑥ 環境犯罪的構成要件
環境刑事責任的犯罪構成是:
1、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年滿十六周歲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同時還包括單位;
2、客觀方面表現為有污染和破壞環境及自然資源的行為;
3、主觀心態上故意和過失都可以。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等依法確定的重點保護區域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⑦ 環境刑事責任是什麼,環境刑事責任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根據對法律法規的了解,整理出以下內容,供您參考:
一、環境刑事責任的含專義
環境刑事責任的法律根據就屬包括環境犯罪罪過與環境犯罪構成兩方面。
環境犯罪罪過指的是包括犯罪主觀方面的故意、過失與動機和目的之類的心理態度,是環境犯罪的主觀根據,以及環境犯罪主體自身的個性心理特徵,如習慣、興趣、氣質、性格、情感等主體心理特質,此外,還應當包括與環境犯罪構成客觀方面緊密聯系的其他客觀要素等。
二、環境刑事責任的法律特徵
1、強制性特徵,環境刑事責任的強制性特徵指的是作為法律責任的共同特徵,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根本標志。
2、懲罰性特徵,環境刑事責任的懲罰性特徵指的是作為刑事責任的共同特徵。
3、保護對象的特殊性特徵,環境刑事責任保護對象特殊性特徵指的是保護的對象是環境刑法法益,區別於其他刑法規范責任保護的對象是傳統刑法法益。
4、補償性特徵,環境刑事責任的補償性特徵指的是作為環境法領域的環境刑事責任區別於刑法領域其他刑事責任的顯著特徵。
以上列舉若是對您有所幫助,請順手點擊採納!
⑧ 環境刑事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破壞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節 破壞環境保護罪
第三百三十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披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三百三十九條 違反國家規定,將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未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許可,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以原料利用為名,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液態廢物和氣態廢物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三百四十條 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第三百四十一條 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第三百四十二條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三百四十三條 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第三百四十四條 違反國家規定,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或者國家重點保護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珍貴樹木或者國家重點保護的其他植物及其製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三百四十五條 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量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非法收購、運輸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盜伐、濫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四十六條 單位犯本節第三百三十八條至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⑨ 環境犯罪有哪些構成要件
環境刑事責任犯罪有以下構成要件: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財產所有權、人身權和環境權;2、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污染和破壞環境及自然資源的行為;3、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自然人和法人;4、主觀要件,主觀方面是犯罪主體進行犯罪行為時的主觀心理狀態。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第一項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等依法確定的重點保護區域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情節特別嚴重情形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