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條和借條哪個法律效力長
Ⅰ 欠條和借條哪個法律效力強
法律分析:規范的借條和欠條法律效力是相同的,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五條 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Ⅱ 欠條和借條哪個有法律效力
當然是借條有法律效力
一、欠條和借條的本質區別
1、借款產生的原因不同
借條的錢主要是因借貸而產生;欠條的錢可能是因為買賣、租賃、利息等原因產生
2、訴訟時效不同
約定了還款期限,借條和欠條的訴訟時效是從還款期限屆滿的次日起計算滿3年。
如果沒有約定還款期限,借條訴訟時效從出借人主張返還之日的次日起開始計算滿3年;而欠條,如果供方在訴訟時效中斷後一直未主張權利,訴訟時效期間則應從供方收到需方所寫的欠款條之日的第二天開始重新計算。 所以借款時宜寫「借條」,不宜寫「欠條」
二、借條怎麼寫才能在法律上生效
借條短小精悍,在日常民商事活動中經常使用。比照民事法律關系的三要件(主體、客體、內容),出具借條時應當注意如下事項:
1、主體
要將債權、債務關系的主體表達清楚,即誰是債權人誰是債務人(注意「借」詞的歧意)要明確;自然人為主體時,應核對其身份證上姓名,條件許可時應在借條上抄錄居民身份證號;法人單位為主體時,應蓋上單位公章。
2、客體
數額單位要明確,數額應用中文繁體字書寫,分比應明確百分比、千分比、萬分比。
3、內容
表達清楚,注意避免歧義。應將歸還日期明確,如有利息約定,應寫明,否則依法視為無利息,如有違約金約定,應寫明。如有擔保人,應註明擔保方式,並寫明擔保人。
4、一式兩份
條據最好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
三、正規借條
借條
今借到***人民幣***圓整,於*年*月*日前還清,逾期每年按總金額的*%付給違約金。
借款人:***
*年*月*日
無論是個人和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存在資金借貸等債權關系,較大的單位和公司會使用明確的借貸合同,而個人借貸由於金額相對較小,多使用借條或者借據等作為憑證,所以借條一般是用於民間借貸。
對於民間借貸的利率,法律規定利率最高不得超過36%,超過36%的,屬於高利貸,而高利貸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在民間借貸關系中,借貸雙方最容易發生矛盾的是利息。借貸雙方雖約定了利息,有些出借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即使對方同意,該部分也不受法律保護,所以會產生糾紛。
Ⅲ 欠條和借條哪個具有法律效力
欠條和借條如果都是依法訂立的,二者都有法律效力。欠條和借條都可以作為債權憑證,並且依法訂立的欠條和借條,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間借貸訴訟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
當事人持有的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沒有載明債權人,持有債權憑證的當事人提起民間借貸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告對原告的債權人資格提出有事實依據的抗辯,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告不具有債權人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
Ⅳ 借條和欠條哪個法律效力大。哪個訴訟時效長。
在法律上,兩者是一樣的
Ⅳ 欠條和借條哪個法律效力強,借條和欠條
借條和欠條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它們屬於不同的法律關系。借條對應的法律關系是借貸關系,就是一方借錢給另一方;欠條對應的法律關系比較多,可以是欠貨款、分紅、投資款等各種情況,總的來說是一方拖欠另一方債務。兩者完全不同性質。
」借條「不僅表明在出借人與借款人或借用人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同時還能表明債發生的原因,出借人只需出具「借條」便能證明其對借款人或借用人享有債權,且無須對債發生的原因進行舉證。
」欠條「則是雙方當事人之間具有債權債務關系的憑證,「借」是「欠條」形成的一種原因,但不是「欠條」形成的唯一原因。如果債務人有足夠的理由否認「欠條」形成原因的真實性,「欠條」持有人有義務向法庭提供證據證明「欠條」形成的事實真實存在。
此外,「借條」與「欠條」在適用訴訟時效上也有較大差別。
「借條」不僅是債權債務憑證,而且是雙方當事人之間合同關系的證明。債權人的權利是否受到侵犯,應依「借條」所反映的債務履行期限來確定。如果「借條」明確規定了債務的履行期限,期限屆滿時債務人仍不履行債務,則債權人的權利受到侵犯,訴訟時效應從該履行期滿時計算。如果「借條」規定的債務履行期限不明確,債務履行期從債權人第一次行使權利時計算,訴訟時效也應從債權人第一次行使權利時計算。「欠條」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的憑證,「欠條」形成之時即為當事人之間債權債務確定之日,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債權人的債權處於受侵犯的狀態之中,訴訟時效應從「欠條」形成之日計算。
Ⅵ 借條和欠條哪個更具有法律效力
借條和欠條兩個都具有法律效力。借條和欠條二者之間不存在法律效力強弱的問題,只是兩者者的用途、訴訟時效有一定的區別。借條和欠條的本質區別有如下幾點:
1、借款產生的原因不同,借條的錢主要是因借貸而產生,欠條的錢可能是因為買賣、租賃、利息等原因產生;
2、訴訟時效不同,約定了還款期限,借條和欠條的訴訟時效是從還款期限屆滿的次日起計算滿3年,如果沒有約定還款期限,借條訴訟時效從出借人主張返還之日的次日起開始計算滿3年,而欠條,如果供方在訴訟時效中斷後一直未主張權利,訴訟時效期間則應從供方收到需方所寫的欠款條之日的第二天開始重新計算。
借條和欠條屬於不同的法律關系。出具借條和欠條的注意事項有如下:
1、內容要相對完善,欠條要寫清欠款的數額幣種、清債權人、債務人的准確名稱或者姓名,最後要由債務人署名或者簽章並寫清出具的日期,借條還要寫清借期、利息及逾期不還的罰息等事項;
2、用語要准確,杜絕使用模糊用語;
3、條據最好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
4、主體身份要確認,最好的是雙方互相留下身份證復印件或者是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5、數字一定要有大寫,不容易被修改。
都具有法律效力,它們的性質是不同的,借條對應的法律關系是借貸關系;欠條對應的法律關系比較多,可以是欠貨款、分紅、投資款等各種情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Ⅶ 欠條和借條哪個有效期更長
借條和欠條哪個更好?欠條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基於不同的法律關系和事實而產生。正因為欠條成因的多樣性、不特定性和復雜性,才易於引起對方當事人的異議辯駁而使得當事人雙方糾纏不清,才使得欠條看起來不能夠產生「一錘定音」的效果,因而其「效力」不是那麼的「大」。借條一般是由特定的借款的事實所形成,反映了當事人雙方特定的借款法律關系,並進而反映當事人雙方基於借款的法律關系和事實形成了一方欠另一方款項的債權債務關系的事實。實踐中有人認為借條比欠條更好,主要就是基於這個原因。
Ⅷ 借條和欠條哪個更具有法律效力
一、借條和欠條從生活中一般被視為一種借貸的憑證,而在法律實踐中卻往往充滿很多不確定性。究其實質,在於民間借貸的法律關系要解決兩個法律問題,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1、當事人就借貸的事實達成合意,有書面或其他載體形式證實借貸事實的發生,比如借條或欠條。
2、資金交付的憑證。這個在生活中常常被忽視,使得爭議不斷。特別是涉及到大額資金,出借時先扣除利息等事實時,有時候沒有轉賬支付的有關憑證,是可以否定借貸法律關系的成立的。
二、就借條和欠條哪個更具有法律效力的問題,肯定或否東的回復都是不全面的,如果滿足以上法律要件,兩種載體的形式都是可以得到支持的,其效力就具有同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