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陪酒死亡法律責任

陪酒死亡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21 00:47:46

Ⅰ 喝酒死亡一起喝酒的人需要承擔多大責任

喝酒死亡一起喝酒的人需要承擔多大責任,需要看是否具有過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知道飲酒過量會使身體受到損害,甚至會發生酒精中毒致人死亡,但如果仍對自己的飲酒不加以控制,那麼,死者應對自己因過量飲酒而死的後果承擔主要責任。其他陪同人員一同飲酒,雖然沒有惡意,但明知過量飲酒會使人身體受到損害,應當對同飲者的過量飲酒行為予以控制,以確保安全。
如有充足的證據證實同飲者對死者有勸酒行為,且確實知道死者具有可能的潛在身體問題,則同飲者對死者的過量飲酒具有放任行為,需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
有以下四種情況下勸酒者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1、帶有強迫性質的勸酒,比如用「不喝就不是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然勸酒的行為;
2、在知道受害人不能喝酒的情況下勸酒的,比如知道受害人身體有疾病不能飲酒,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3、沒有把醉酒的人安全護送回家,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未勸阻酒後駕車並且出現損害的。在醉酒者神志不清下不勸阻開車的,也應負法律責任。
並不是只要勸酒或者一起喝酒導致受害人死亡就一定要負民事責任,這里主要的評判標准在於被害人是不是知道受害人不能喝酒的情況,是不是因為未在受害人喝酒後導致出現意外。事實上只要到了18歲就算是完全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基於公平原則,受害人如果是自己要喝酒而導致意外身亡,是不用負任何責任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Ⅱ 陪同喝酒導致人死亡應承擔民事賠贘為多少

這種情況對方並不承擔責任,具體分析如下:
1、在這種情況下摔倒橋下導致死亡與其他人沒有直接關系,而且當事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導致其摔下主要是個人判斷失誤所致。
2、雖然當事人從橋上摔下與喝酒有一定關系,但在當事人和其他人分手時,當事人已經上計程車,其他人已經盡到安全防範義務,計程車有義務將當事人安全送到指定地點。
(2)陪酒死亡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酒友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
一、強迫性勸酒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二、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
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清醒酒友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酒後駕車、洗澡、劇烈運動未勸阻
對於醉酒的酒友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

Ⅲ 朋友喝酒喝死了人在什麼情況下有法律責任

醉酒的人之間有互相扶助的義務。在喝酒的過程中是不是給其灌酒,醉酒的原因是不是勸酒者造成的,醉酒之後誰去扶助他,經醉酒死亡後陪酒的人承擔賠償責任。

四種情況勸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2、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拓展材料

勸酒人應當能夠合理地預見到其勸酒行為可能對其它飲酒人造成人身或財產上的損害,在多數情況下該勸酒人應對可能受其影響的人負有注意義務。

注意義務是指行為人應採取合理的注意而避免給他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義務。沒有盡到注意義務,則推定行為人主觀存在過失。此時,勸酒人一般應對因共同飲酒而引發的損害後果承擔次要或補充責任。

當然,如果勸酒人對損害後果的發生確實盡到了注意義務,沒有過錯。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在該種情況下如果飲酒人發生意外致死,所有聚會的參與者都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Ⅳ 一起喝酒的人死了,法律規定最高賠償多少

一起喝酒的人死了,需根據各自的過錯承擔法律責任,死亡按一級傷殘賠償,具體的賠償金額要根據當地經濟水平、死者生前的平均工資等情況而定,協商不成的,到法院起訴解決。

Ⅳ 同桌喝酒死亡究竟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起喝酒喝死人了的,同桌人如果具有先行義務行為,如勸酒、灌酒等,是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的。反之,若是同桌人無上述行為,並且盡到了安全注意義務的,是不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的,由喝酒者自行承擔後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熱點內容
合同法中賠償金的范圍 發布:2025-05-10 18:52:27 瀏覽:280
卡租借他人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18:46:11 瀏覽:438
今天與林法官 發布:2025-05-10 18:44:46 瀏覽:620
現代司法理念 發布:2025-05-10 18:44:41 瀏覽:404
金融中國網法治 發布:2025-05-10 18:44:39 瀏覽:951
楊雪元律師 發布:2025-05-10 18:29:47 瀏覽:167
通知函有什麼樣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0 18:29:46 瀏覽:464
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範本 發布:2025-05-10 18:24:01 瀏覽:849
法律法規辨識 發布:2025-05-10 18:19:28 瀏覽:602
律師非訴收費 發布:2025-05-10 18:18:02 瀏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