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流轉協議的法律效力
1. 宅基地轉讓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農村宅基地轉讓應該符合法律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
《土地法》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1)農村宅基地流轉協議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第二章實物指標:
第九條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甕安縣庫區的實物指標(人口、房屋、土地等),以長委設計院與縣人民政府於2000年11月聯合調查復核,經調查復核人員。
移民戶(或權屬單位代表)、村民組、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逐級簽字蓋章 認可,並經國家審定通過的調查結果為准,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隨意復查和變更。
凡涉及分解的移民個人實物指標,鄉(鎮)人民政府張榜公布,接受移民監督,填發移民個人實物指標補償手冊。對房屋面積少計、漏計且誤差超過規定精度5%的,經本人申請,組、村、鄉(鎮)逐級復查,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縣級移民機構會同設計單位共同審核認可。
上報批准後按規定處理。對耕地、園地、林地面積出入較大和組、村行政界線有誤,以及出現飛地誤差超過規定精度10%的,可根據1:2000地類斑塊圖到實地進行核實、量算,指標總量平衡。移民淹沒的個人實物指標縣人民政府補償給移民後,所有權歸政府所有。
2. 農村宅基地轉讓時只有契約有沒有法律效力
1、宅基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使用權轉讓需滿足以下條件:
(1)轉讓人與受讓人為同一集體經濟專組織屬成員;
(2)轉讓行為須徵得集體經濟組織同意;
(3)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必須與合法建造的住房一並轉讓。
(4)受讓人沒有住房和宅基地,且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條件。
2、如果滿足以上條件,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否則,就是無效合同。
3、買了農村房屋及宅基地未辦理過戶手續轉讓協議是否有效?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法律無農村房屋、宅基地過戶登記的強制性的規定。
3. 農村宅基地協議轉讓了有效嗎
宅基地屬於農村集體土地,只能在村集體內部流轉。
雖然沒有全國性的統一規定,但是各省市均有類似規定,以河北省為例,依據《河北省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
第六條 農村村民建設住宅,應當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禁止非法佔用土地建設住宅。禁止買賣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轉讓農村宅基地。
4. 農村宅基地轉讓協議有效嗎
是你們家,否則政府不認定是合法的。
怎麼也不能好好相處了,拆遷時沒有補償,他不痛痛快快給。
國家制定了宅基地的相關使用規定法律規定了轉讓宅基地是違法行為。
如果政府人員敢違規違紀做出補償,不要拿轉讓和政府對抗,並處罰當事人以及相關幹部,該怎麼住就怎麼住,沒有意義,就不是他們家。
有一戶一地規定明擺著宅基地只能認定一個合法使用家庭,以後上級政府發現,就不能讓步,任何群眾都得有法必依,可以無條件收回補償,就當做是給了。
(4)農村宅基地流轉協議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申請條件
1、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2、外來人口落戶,成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沒有宅基地的;
3、因發生或者防禦自然災害、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進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搬遷的。
不予批准情形
農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1、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2、原有宅基地的面積已經達到規定標准或者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3、出賣或者出租村內住房的。
由於各省的規定有些出入,具體還要到當地的土地部門進行咨詢後才能確定,總的程序和步驟就是上面所述,如有其他問題,請補充提問。
5. 農村宅基地轉讓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農村抄宅基地轉讓應該符合法律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土地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八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第九條 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6. 農村宅基地轉讓協議是否有效
關於宅基地轉來讓協議是否有效問題,源同樣需要區分具體情形,一般而言,如果交易雙方都是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也沒有違反地方有關限制性規定的情形,協議原則上是有效的。如果交易雙方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在沒有特殊規定的前提下,那麼協議原則上是無效的。
7. 農村宅基地交換協議有效嗎
您好:
一、了解宅基地
宅基地的四大特徵:
1、集體擁有宅基地所有權
2、農戶擁有宅基地的所有權
3、農戶擁有住房所有權
4、宅基地的成員身份性和無償性
上面也有提到,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宅基地包括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宅基地的所有權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二、宅基地是否能互換
我國的相關法律和政策雖然禁止宅基地對外流轉,但是沒有禁止宅基地及住房在本集體內部轉讓和互換。根據《土地管理法》第62條第四款「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國土資發〔2004〕234號)「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我國禁止宅基地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員轉讓,特別禁止向城鎮居民轉讓。但是,我國的法律法規政策和實踐並不禁止對於本集體內符合新申請宅基地條件的成員,在本集體內部流轉宅基地,也不禁止本集體內村民之間互換宅基地。
三、協議互換怎麼做
本集體的村民之間互換宅基地必須堅持自願的原則並履行有關批准程序。互換宅基地,究竟具體應當履行什麼審批程序,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目前我國農村村民取得宅基地的程序,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的規定,一般是由村民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互換宅基地的審批程序不應嚴於宅基地的取得審批程序。
注意:
1、如果土地使用證沒有辦理則不需辦理任何手續,待辦證時按互換後的坐落位置登記即可。
2、如果你們雙方的宅基地均辦理了登記,你們雙方簽訂互換協議後,到土地登記部門辦理變更登記就行。
農村宅基地互換協議是可以有效的,但是只能在本地農村集體中,這是禁止對外流傳的。以上是基本的常識,如果有意向互換宅基地,建議最好咨詢土地管理部門看需要什麼手續,因為每個地方的管理方法不盡相同
8. 這個是農村宅基地轉讓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宅基地屬於集體土地,屬於集體所有,並非個人所有,個人只是使用,法律是禁止轉讓的。但現實中存在轉讓的情況,其實現實中轉讓的也是使用權,並非所有權。
望採納。
9. 農村宅基地產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效
農村宅基地轉讓協議有效。農村宅基地轉讓協議有效的條件包括:
1、轉讓符合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政策;
2、賣房人的有居住條件;
3、該房產項下的土地使用權性質屬於可轉讓的;
4、雙方當事人不是同一個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