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有哪些法律責任
❶ 幼兒園老師應承擔什麼責任
看了你的問題,我感到這確實是一個很少有的特例。我的個人意見是這樣的:造成這起幼兒被壓傷的主要責任應該在幼兒園。因為幼兒園地面能滑到教師,說明這所幼兒園的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幼兒園應該對設施的不安全負責,這樣的設施無法保證教職工和在園幼兒的安全。這也是這起事故的主要起因。其次,這是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非主觀因素造成的幼兒傷害,不應列入教師失職這個范疇,幼兒園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具體責任承擔比例,我不太懂,請咨詢律師。
❷ 幼兒教師有哪些法律責任
了解來國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規自,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幼兒園工作規程》等。
了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相關內容;
了解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相關內容。
❸ 幼兒園及其園長教師違反教育法可能承擔哪些形式的法律責任
按照法律條款接受處理。
未成年人保護法 刑法 教育的相關法律
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處理,知法犯法更要嚴格懲罰
❹ 幼兒園承擔教育責任有哪些
1、基礎性、啟蒙性。
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2、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3、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4)幼兒園教師有哪些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❺ 幼兒園教師應知道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一定要了解的《中華人們共和國勞動法》!!! 多學習一點這個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勞動糾紛問題存在大部分的幼兒園,必要是要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
❻ 幼兒園事故應該承擔哪些的法律責任
首先要看發生事故的時候教師是否在場,在場的教師有沒有及時採取處理措施 接著就要分析責任發生的原因。 如果是因為幼兒園的設施等設計考慮欠妥的話,幼兒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如果是在場的教師處理不當導致重大後果的,那麼教師的責任要大一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根據以上規定,在幼兒園發生安全事故首先應該由幼兒園承擔責任,如果幼兒園與幼兒園教師存在僱傭關系,因教師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幼兒園)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幼兒園)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幼兒園教師)追償。
❼ 有關幼兒教師的法律法規
幼師必讀:幼兒園法律法規知識總結大全!
一、「民法」中的有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0條:在園、學 校生活、 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 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
「過錯」是指行為人實施行為的某種主觀意志狀態,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其行為的 損害後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損害後果的發生;過失則指行為人欠缺必要的注意,即沒有足夠的謹慎和勤勉 ,例如,對損害後果應該預見到而沒有預見到,是未合謹慎;預見到了卻沒有採取措施加以避免,是未合勤勉 。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能否注意是受他的年齡、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工作范圍等各種條件制約的。這些 方面也就成為判斷有無過錯及其程度的重要方面。如西方一些國家和地區在確定學校人員責任時,堅持「細心 的」的要求,並以此作為過錯的衡量標准。
過錯原則一般適用於對一般侵權的歸責,一般侵權民事責任的法律要件有四項:即損害事實、違法行為、 因果關系、行為人過錯。這里特別應注意的是,違法行為分為作為的違法行為和不作為的違法行為。實施法律 所禁止的行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就是作為的違法行為;未履行法律規定的行為義務,致他人受損害,便是不作為的違法行為。
不作為的違法行為和過失的主觀意志狀態往往成為幼兒園民事糾紛的爭論焦點,易使園在法律訟爭中 處於不利地位,如按推定過錯原則,則不必由原告方證明其主張,而由被告方證明自己無過錯,若不能證明自 己無過錯則推定為有過錯。
二、「法」中的有關規定
「教育法」第44條:教育、體育、衛生行政部門和學校及其他機構應當完善體育、衛生保健設施,保 護的身心健康。
「法」第73條:明知校舍或者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有關規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學校保護」第5條:學校、 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來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不得對未成年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16條第一款: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在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學設施中活動。
第17條:學校和園安排未成年和兒童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 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19條:園應當做好保育、工作,促進在體質、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諧發展。
第四章「社會保護」第26條:兒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戲設施,不得有害於兒童的安全和健康。
第27條: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
活動的室內吸 煙。
第六章「法律責任」第48條:學校、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對未成年和兒童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 ,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52條:明知校舍有倒塌的危險而不採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傷亡的,依照刑法第187條的規定追究 刑事責任。
四、《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有關規定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實施體、智、德、美 全面發展的,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規程」第三章「幼兒園的衛生保健」第12條:幼兒園必須切實做好生理和心理衛生保健工作。
幼兒園應嚴格執行衛生部頒布的《托兒所《園衛生保健制度》以及其他有關衛生保健制度。
第13~20條,明確規定了幼兒園應當制定有關制度,對在園幼兒的衣、食、住、行全面照管及對進行 安全。這些制度即是幼教工作者必須遵守的法規。
第六章「園的工作人員」第41條是獎懲條款。如果教職工在安全、衛生、保健等方面出現失職,顯然 適用本條的罰則。
第八章「幼兒園與幼兒家庭」第47條規定: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 環境,向宣傳保育、教育的知識,共同擔負的任務。
五、《幼兒園管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3 條:園的保育和工作應當促進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和諧發展。
在幼兒全面發展教育中,幼兒體育始終是第一位的,而體育中首要的內容是安全、衛生、自我保護意 識與能力的與培養。
第三章「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第13條:園應當貫徹保育與相結合的原則,創設與幼兒的教 育和發展相適應的和諧環境,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幼兒園應當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培養幼兒良好生活 衛生習慣,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為。由本條可見,《民法》中雖 未明確規定幼兒園為幼兒的監護人,但園卻承擔著類似監護的職責。
第16、17、18、20、21條都明確具體地強調了幼兒園在安全衛生方面應盡的職責。
第五章,是獎、罰則,幼教工作者也必須了解。
六、國家教委文件中的有關規定
國家教育委員會文件《關於改進和加強學前班管理的意見》(國家教委教基[1991]8 號)中規定:「學 前班應執行國家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法規、規章、制度。」「我委(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擬訂的《 學前班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要求》(試行稿)可做為指導學前班保育與工作的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39號)規定:
所有在幼兒園工 作的園長、老師都必須持證上崗,自2016年3月1日起實行。各地將逐步開展對各園所規范辦園的巡迴檢查!
以上的法律條文與幼兒園工作緊密相關,每一位園領導都應該熟練地掌握。一旦發生有關民事糾紛,幼兒 園若能證明自己的工作在以上方面無瑕疵,才會被認為是無過錯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司法實踐中,總是認為 幼兒園負有監護義務的,即不管幼兒園對幼兒在屬其照管期間或范圍內發生的事故有無過錯,幼兒園都要作為 臨時監護人,對的人身安全承擔一定責任。
❽ 幼兒園、教師的法律歸責原則是什麼
對學校歸責時,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為主,兼顧公平原則。即只有校方對校園事故發生的確有過錯時才承擔責任,對事故發生當事人都無過錯時,可按公平原則由當事人適當分擔經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❾ 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法規有哪些
1.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
太陽底下最光輝、最神聖的職業!我們教師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要牢牢樹立光榮感、自豪感和責任感。當對事業有了熱愛的時候,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你所有的熱情來從事這個工作。你內心不糾結,你就能夠激發你所有的潛能,才能體會這個工作帶給你無限的快樂!
2.愛護幼兒,尊重幼兒。
首先是要熱愛兒童。兒童正處於發展階段,極需要關心和呵護。我們要愛孩子,首先就要為孩子負責,為他的將來的發展負責。當你真正地愛孩子的時候,你不是說一味地滿足他。沒有原則地滿足他所有的興趣願望。更重要的是要對他提出要求,讓他更好地發展,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的理智的愛。除了愛兒童還要尊重兒童,當你在對他提出要求之前,你一定要先認真地去理解他,尊重他原有的特點。只有當你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特點的時候,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然後他才能夠很好地跟你配合互動,然後我們的教學任務才能夠完成,也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孩子健康發展。
3.尊重家長,與家長合作。
和家長共同合作、共同協作來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家長的一些思想觀念、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學識水平等,也會影響到幼兒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經常性地和家長溝通,在遇到問題是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對家長有以誠相待,以禮相見,互敬互重。尊重家長,虛心傾聽家長意見,不挫傷家長的感情,不訓斥家長。幫助家長確立的教育觀,正確教育孩子。
4.尊重、團結同伴。
教育是一個集體合作的工作,我們一定要尊重、團結我們同伴,形成教育的合力,各科老師共同努力,才能讓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不斷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互相扶持,和同伴學習、交流、努力的培育每一個幼兒。
5.不斷更新新知識,提高修養。
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提高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更好的 幫助幼兒發展。我們確實要「活到老,學到老」。知識結構的單一,勢必會讓自己跟不上形勢,在說話、教學、活動中不能更好的掌握科學,也不能更好的深入幼兒的心靈,所以要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在不斷的進步中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❿ 幼兒教師可能會面臨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侵權責任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幼兒園經營中存在的法律風險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N種情形:
一、幼兒園硬體設施存在的安全隱患,可能導致幼兒人身損害風險。
幼兒園硬體設施致使幼兒人身損害的安全隱患,常見的情形包括:
1、 校舍、教室、辦公樓、游戲設施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
2、 建築物、構築物或其他設施的堆放物發生倒塌;
3、 林木折斷;
4、 地下設施設置不當等;
5、校車安全隱患。
幼兒園管理范圍內的教育、生活設施存在安全問題,或是管理、維護不當,容易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幼兒園在安全管理上存在過錯或隱患,未履行必要的注意義務,未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可能發生的風險。
1、幼兒園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存在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
2、幼兒園向學生提供葯品、食品、飲用水等用品時,未進行必要的審查和檢驗,導致發生食物中毒、集體腹瀉或其它事故;
3、幼兒園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或校外活動時,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體力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
5、對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的未成年人學生,未履行必要的注意義務和保障義務等:
6、發現未成年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
三、幼兒園教職工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涉嫌違法、違規,構成侵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