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扣代繳義務人法律責任
Ⅰ 未履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的企業應承擔什麼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Ⅱ 單位哪些人員對代扣代繳義務負法律責任
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義務人)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8條,內容如下:
第八條 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個人所得超過國務院規定數額的,在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或者沒有扣繳義務人的,以及具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的,納稅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納稅申報。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Ⅲ 扣繳義務人違反賬簿、憑證管理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第六十一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賬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Ⅳ 扣繳義務人不履行扣繳義務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回十四次會議修正答)第六十九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Ⅳ 單位未履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應付怎樣的法律責任
未履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的企業,應承擔因個稅漏交而造成損失!
Ⅵ 扣繳義務人有哪些代扣代繳義務
代扣代繳是依照稅法規定負有代扣代繳義務的單位或個人,從納稅人扣取應納稅款並向稅務機關解繳的一種納稅方式。在稅收法律關系中,扣繳義務人介於征稅主體與納稅主體之間,具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代扣稅款時,它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另一方面,在稅款上繳國庫時,又代替履行納稅主體的義務。對納稅人課征的個人所得稅、預提所得稅等採取代扣代繳形式,其目的在於對零星分散、不易管控的稅源實行源泉控制,加強國家稅收管理,穩定國家稅收收入。本文從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資源稅等稅種入手,為讀者總結相關稅收政策中規定的代扣代繳情形,以使扣繳范圍更加明晰。
據現行《稅收征管法》第三十條規定,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那麼,扣繳義務人都有哪些代扣代繳義務呢?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主要涉及單位發放的工資、薪金所得。其他所得是根據稅收征管的實際需要,對零星、難於管控的稅源進行代扣代繳,如個體稅收、房屋租賃等。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1995]65號)的規定,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下列所得,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三)勞務報酬所得;(四)稿酬所得;(五)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十)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時,不論納稅人是否屬於本單位人員,均應代扣代繳其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上述所說支付,包括現金支付、匯撥支付、轉賬支付和有價證券、實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支付。企業所得稅
近年來,《企業所得稅法》對企業發生對外業務時如何代扣代繳稅款的規定進行了修改,同時政府部門出台了相應規定,將境內企業在對外支付款項時如何履行代扣代繳義務進行了明確和細化。
《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稅款由扣繳義務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時,從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中扣繳。
第三十八條規定,對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取得工程作業和勞務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稅務機關可以指定工程價款或者勞務費的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企業所得稅法》對企業對外支付實行源泉扣繳,並規定了兩類源泉扣繳的范圍,即法定扣繳和指定扣繳。
“對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稅法規定以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是指“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取得工程作業和勞務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相關居民企業是否負有代扣代繳義務,視稅務機關指定情形而定。增值稅(“營改增”)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應稅勞務,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境內代理人為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購買方為扣繳義務人。
《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應稅服務,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代理人為增值稅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接受方為增值稅扣繳義務人。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管理問題的通知》(財綜[2013]88號)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廣告服務,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代理人為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廣告服務接受方為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營業稅
《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十一條對營業稅扣繳義務人的規定:(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境內代理人為扣繳義務人;
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受讓方或者購買方為扣繳義務人。(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扣繳義務人。資源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資源稅代扣代繳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1998]49號)第二條規定,收購資源稅未稅礦產品的獨立礦山、聯合企業以及其他單位為資源稅代扣代繳義務人。第四條規定,扣繳義務人履行代扣代繳的適用范圍是:收購的除原油、天然氣、煤炭以外的資源稅未稅礦產品。
綜上所述,代扣代繳稅款義務是一種法定義務,不履行會面臨一定的法律責任。比如《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九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再比如,《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賬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因此,經營者應該關注在交易中哪些情形會成為法定的扣繳義務人,並按照要求履行代扣代繳義務。不過,筆者認為,稅收法律法規屬於義務性規范,我國是成文法國家,依據“下位法不得違反上位法”法律位階原則,面對稅務機關要求的缺少法律、行政法規依據的代扣代繳義務,單位或個人有權予以拒絕。
Ⅶ 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代扣代繳義務人什麼情況下實施繳稅責任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2
Ⅷ 扣繳義務人的主要責任有哪些
扣繳義務人是需要依照我國現行法律進行履行義務的,但是若扣繳義務人沒有履行其義務的話,那麼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而且根據其扣繳義務人的責任類型,可以將其處罰決定分別歸納為經濟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下面就讓問明途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扣繳義務人的主要責任有哪些。
扣繳義務人的經濟責任
扣繳義務人在未履行扣繳義務後需要承擔的補償性法律後果,通常是因為扣繳義務人沒有按時進行納稅申報導致,一般是按其未繳納稅款的萬分之五/日進行收取滯納金。
扣繳義務人的行政責任
扣繳義務人在未履行扣繳義務但其行為並不構成犯罪的,需要其承擔行政處罰的後果,通常是因為扣繳義務人沒有按時進行納稅申報以及代扣代繳和代收代繳,另外也有因其扣繳義務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以及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等,或者是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造成的,需要其承擔補繳稅款以及各種滯納金以及罰款等。
扣繳義務人的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在未履行扣繳義務並且其行為已經違反我國現行刑法時,需要承擔的刑事後果,通常是因為扣繳義務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以及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等,或者是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造成的,其懲罰後果嚴重的將被處於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且將處以相應的罰金。
Ⅸ 求問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不收稅款的,應如何承擔法律責任
扣繳義務人依來法履行扣繳義自務對保證國家稅款的徵收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保證國家的稅收和維持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秩序,《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對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扣繳義務人以及納稅義務人進行處罰。由稅務機關依法向納稅義務人追繳其金額稅款;對扣繳義務人的失職行為進行處罰,處以其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