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法律保護責任
1. 少年兒童應該怎樣用法律保護自己
根據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2012年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5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正案),作為未成年人的少年兒童應該用該法律保護自己,具體到少年兒童日常生活、學校、戶外、社會實踐過程中,少年兒童要學會保護自己:
一、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呢?
1.不要輕信陌生人。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禮物,不能跟陌生人走,更不要帶陌生人回家,以免受騙上當。
2.要學會分辨真偽。不要順便在馬路邊購買十分便宜的物品,特別要提防假冒偽劣商品,以免食用後影響我們的健康與安全。
3.避免誤入困境並學會擺脫困境。一個人獨立外出時,應向家裡人或老師說明去向和歸來時間;遇到困難或發生意外時,應保持鎮靜,並積極想辦法向一切能給你提供幫助的人或機構尋求幫助。
二、如何預防壞人勒索呢?
1.放學後應立即和同學結伴回家。
2.離開家時,不要帶過多的錢和貴重物品。
3.天黑時,不要獨自出來玩。
4.在有路燈照明和人多的地方行走。
5.遇到壞人勒索時,應大聲喊叫,並立即向家人或老師報告。如果情況緊急,有生命危險時,應採取一切方法保全自己的生命。
少年兒童上當受騙有以下幾方面的情況:
第一,輕信別人的許諾,比如給什麼樣什麼樣的好處。
第二,現在少年兒童朋友好奇心理比較強,小孩喜歡更新鮮的東西。
第三,少年兒童朋友因為年齡的問題,涉足社會不是很深,很多事情不能辨別是非,所以就容易上當受騙。
第四,跟陌生人打交道,因為對陌生人的情況不了解,輕易跟陌生人交往就容易出現問題。
第五,一般的小孩都比較膽小,禁不住恐嚇。我們接觸的被搶劫的孩子當中就有這樣的,其中三個孩子到麥當勞用餐,當時麥當勞人員很多,這時候過來幾個青年悄悄地對他們講,讓他們把錢和手機拿出來。這幾個青年又跟他們講,如果不拿出來,出去會怎麼怎麼樣。這幾個小孩把錢和手機就拿出來了,後來去報了案。當時他們是可以求助的,因為有那麼多人。從更多的案子來看,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段不是很高明的,就是利用少年兒童的心理比較單純無知,他們花言巧語,再加上有些孩子辨別是非能力和防範意識比較差,使得這些犯罪分子得逞。少年兒童朋友在實際生活當中還要注意網上交友,防止上當受騙。比如有一個學生交了一個網上朋友,在交流當中認為非常好,同時約好見面。網上的朋友又帶了另外一個朋友,三個人一起去吃飯。這個網上朋友跟這個同學藉手機,打了沒兩句話,說手機信號不好,這樣就到外面去了,等到學生發現時,這兩個人已經把他騙了。跟不熟悉的人在一起,這是非常不正確的。防止被騙,不要貪圖便宜,有些人利用少年兒童的心理,設置一些圈套,有的歹徒甚至專門瞄準的就是學生行騙。還有不要和陌生人到偏僻的地方去,如果到偏僻的地方去就容易受到傷害。
三、日常生活應該注意
1.當你獨自在家的時候,堅決不給陌生人開門,警惕「狼外婆」的花招;機智應對陌生人,與陌生人斗爭要巧妙;有事撥打報警電話「110」。
2.避免食物中毒。不吃腐敗變質的食品、小心蔬菜中的毒素、不吃霉變食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3.確保出行安全。 ⑴ 在人行道上行走。⑵ 過馬路走人行橫道。⑶ 不能翻越欄桿、隔離墩。⑷ 不能橫穿猛跑過馬路。⑸ 橫過馬路時看兩頭。⑹ 不在路上玩笑打鬧突變行走路線。⑺ 雨雪天行走多加小心,警惕無蓋下水道。⑻ 不騎快車不猛拐,雙手扶把不玩鬧。
4.謹防看不見的殺手。⑴ 小心死亡殺手——煤氣。⑵ 警惕健康殺手——電子輻射。⑶消除智能殺手——噪音。⑷ 避開沉默殺手——光污染。
5.野外郊遊應注意。 ⑴ 備足必用品。⑵ 選擇安全的交通工具。⑶ 食用衛生食品。⑷在安全地點歇息。⑸ 玩時不做危險事。⑹ 集體出遊守紀律。⑺ 出遊不帶危險品。
四、在接觸社會如何防範
1.如何防範被拐騙、綁架。⑴ 盡量避免與陌生人打交道。⑵ 不要輕信熟人(包括親戚) ⑶ 不炫耀不露富不談論家庭情況。⑷ 注意把自己融入到集體當中。⑸ 有異樣情況及時向家長老師匯報。
2.受到壞孩子欺負怎麼辦。⑴ 勇敢面對現實不怯懦不膽顫。⑵ 惹不起躲得起。⑶ 及時告訴自己家長或老師。⑷ 設法告訴對方家長或老師。⑸ 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保護。⑹ 奮勇反擊給他們點厲害看看。
3.遭遇歹徒千萬要智斗,及時報警,盡量避免直接與歹徒搏鬥。
五、戶外日常活動安全
1.游泳安全。⑴ 切莫在天然水域嬉戲。⑵ 游泳要上游泳池。⑶ 游泳前務必准備充分。
2.發生火災怎麼辦。⑴ 小火及早撲滅。⑵ 立即撥打「119報警。⑶ 盡快逃離火場。⑷樹立安全防火意識。
3.雷雨天應注意什麼。⑴ 關閉一切家用電器。⑵ 盡量不做戶外活動。⑶ 遠離高聳的物體。⑷ 不要貿然涉水過河。⑸下冰雹時要注意護頭。
4.如何做到安全用電。⑴ 不隨便移動家中各類電器。⑵ 嚴格按說明書或家長指導使用電器。⑶ 不能擅自擦洗家用電器。⑷ 突然停電時要關閉一切電器。⑸ 養成「人走電斷」的好習慣。⑹ 遠離一切戶外電線和電力設備。⑺ 觸電急救首先斷電。
5.怎樣從地震中逃生。⑴ 熟悉了解所處的環境。⑵ 做好必要的心理及思想准備。⑶ 備齊一些必要的抗震物資。⑷ 發生地震時切忌跳樓。⑸ 盡快撤到空曠安全處。⑹ 就地緊急躲避。⑺ 注意發生餘震。
六、在學校的安全:
1.課間活動切勿因開玩笑.惡作劇而引起打架.翻臉,損壞公物,造成傷害事故。
2.行走時,不以跑代走,防止跌倒或碰撞。如有急事可快步走,注意來往行人車輛。
3.攜帶勞動工具或用具,應注意誤傷他人。
4.不拿石塊.硬棍丟人,不小心摔.砸.碰傷流血時應迅速報告,及時到衛生室或附近醫院處理。
5.離校沒有家長接著的要結伴回家,途中不隨意逗留,以免受誘騙。不要輕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語,不貪小便宜。不因貪吃.貪玩上當受騙。
6.當路遇他人索要錢財,要留心壞人的特徵,盡量拖延時間,巧設計謀,瞅空溜走報告老師或家長,也可向路人呼救。看到同學被威脅利誘,隨行同學應主動迅速報告。
7.遇到電線斷頭切不可隨意拉拔,不熟悉的電器不亂摸,以免危險。
8.若遇閃電打雷,刮台風,要盡量避開大樹和危險建築物。平時不到建築工地手腳架下或危牆.廣告牌下玩耍。
9.沒有家長帶領,不能擅自游泳。
10.自行參加社會活動,要注意安全,防止被人擠傷踩傷。
11.不在公共場所.校園內放鞭炮,也不圍觀他人放鞭炮。
七、發生突發事件如何應變:
1.有人搶奪你的錢物怎麼辦?
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應當以盡量減少損失.減少皮內痛苦為主進行對付。遭搶之時,要努力掙脫,盡快逃離,一邊跑一邊呼喊:「有壞人搶劫呀!」如果掙脫時有物品帶不走,如帽子掉地下了,書包被拉住了,就不要顧這些,以自身掙脫為主。掙扎,喊叫,跑就代表著你斗爭的勇氣。
2.怎樣預防被偷盜?
首先,要注意對家庭財產的保密。家中的貴重物品.現金.債券及股票等,不能輕易露底,包括對某些親友.鄰居。不要將家中鑰匙隨便交給他人使用,防止居心不良的人從中偷配鑰匙,尋機行竊;如果鑰匙丟失,要馬上換鎖;不能與萍水相逢.不明底細的人交往,更不能帶到家中來做客,防止「引狼入室」……外出時,盡量不要帶大量現金;當人多擁擠時,千萬不要只顧搶購物品.車票而忽視提包安全,要用手.身體護住財物,並時刻警惕身邊舉止不正常。
3.有人拉攏你去偷盜怎麼辦?
偷盜是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不能參與。當有人拉攏你參與偷盜時,你應該用以下辦法來處理。⑴ 嚴辭拒絕。「偷盜是違法的,傷天害理。你別想讓我跟著你們去干。」⑵ 好言相勸。⑶ 借故推辭。「真不巧,我家(學校)有急事,我必須馬上去辦。」故意躲開拉攏你去干壞事的人。⑷ 及時報告。偷別人或公家財物,遲早會受到法律制裁的。為了真正挽救對方,要將其作案的時間.地點.手段.參與人員等情況,及時報告有關人員。
4.獨自在家時有人叫門怎麼辦?
自己在家遇到有人敲門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⑴ 平時一人在家,要鎖好院門.房門.防盜門.防護欄等。出去玩耍要關好門窗,千萬別忘記鎖門,防止盜賊潛入。
⑵ 鑰匙要保管好,要注意把鑰匙放在衣服里,不要放在外面,以防壞人跟蹤入室
⑶ 當有人敲門時,一定要問清來意,對不熟悉或不認識的人,堅決不要開門。特別是遇到有陌生人以修理工.推銷員的身份要求開門時,說明家裡不需要,請其走開,或可尋找其他借口,請其不要打擾您。
⑷ 當壞人慾強行闖入,可到窗口.陽台等處高聲喊叫鄰居或去打報警電話嚇跑壞人。
5.被人毆打以後怎麼辦?
⑴ 設法與老師或家長取得聯系。以便盡快得到救助。
⑵ 及時治療。妥善保管包看病治療的醫院單據和診斷書,以備後用。
⑶ 及時報案,要報清出事的時間.地點.打人兇手的特徵。
6.有人拉你參與打架怎麼辦?
⑴ 自己堅決不去。⑵設法勸阻。⑶ 及時報告
2. 少年兒童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現行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主要有;
一、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版。包括《未成年人保護法權》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前者是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國建國以來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性法律;後者是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專門性法律。
二、涉及未成年人保護內容的有關法律。這些法律雖然不是專門的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但其中有些內容涉及到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比如《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在其規定的原則性條款中,有兩條直接涉及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培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該法第46條第2款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第49條第1款規定;「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
3. 有哪些法律法規是少年兒童的保護傘
1、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關於未成年人各項權利的規定,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據。比如憲法第四十九條關於"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的規定,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的各項合法權利的根據;憲法第四十六條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是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權利的根據。
2、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9月4日通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部對未成年人的各項合法權利進行專門保護的法律。它具體規定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指導思想、保護內容、保護工作的原則,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予以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方法與內容,以及各種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法律責任,是一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基本法。
3、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通過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體規定了如何通過各種教育措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未成年人如何對犯罪自我防範,對已經犯罪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等內容。
此外,婚姻法、收養法、刑法、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都有若干規定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具體條款。在開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工作中,必須依照上述憲法和各種法律的規定進行,以便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各項合法權益。
4. 少年兒童受法律保護的合法權益主要有()()()()()等
給你資料,自己答答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第四條 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三)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四)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第五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年成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 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未年成人保護工作。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需要,採取組織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及其他有關的社會團體,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保護未成年人有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二章 家庭保護
第八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年成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第九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第十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年成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賣淫。
第十一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
第十二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有前款所列行為,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照民法通則第十六的規定,另行確定監護人。
第三章 學校保護
第十三條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
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
第十四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十五條 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十六條 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擾亂教學秩序,不得侵佔、破壞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
第十七條 學校和幼兒園安排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十八條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送工讀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讀學校應當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
工讀學校的教職員應當關心、愛護、尊重學生,不得歧視、厭棄。
第十九條 幼兒園應當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進幼兒在體質、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諧發展。
第四章 社會保護
第二十條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組織及公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活動。
第二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條件,建立和改善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
第二十二條 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文化館、影劇院、體育場(館)、動物園、公園等場所,應當對中小學生優惠開放。
第二十三條 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有關主管部門和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第二十四條 國家鼓勵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文藝等單位和作家、科學家、藝術家及其他公民,創作或者提供有益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作品。出版專門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圖書、報刊、音像製品等出版物,國家給予扶持。
第二十五條 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音像製品。
第二十六條 兒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不得有害於兒童的安全和健康。
第二十七條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室內吸煙。
第二十八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任何組織和個人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招收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第二十九條 對流浪乞討或者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負責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暫時無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由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收容撫養。
第三十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的個人隱私。
第三十一條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
第三十二條 衛生部門和學校應當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衛生保健條件,做好預防疾病工作。
第三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發展托幼事業,努力辦好托兒所、幼兒園,鼓勵和支持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興辦哺乳室、托兒所、幼兒園,提倡和支持舉辦家庭托兒所。
第三十四條 衛生部門應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積極防治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加強對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和對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的業務指導。
第三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培養和訓練幼兒園、托兒所的保教人員,加強對他們的政治思想和業務教育。
第三十六條 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榮譽權不受侵犯。
對有特殊天賦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應當為他們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第三十七條 未成年人已經受完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不再升學的,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職業技術培訓,為他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
第五章 司法保護
第三十八條 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第三十九條 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四十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應當照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並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應當尊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第四十一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審前羈押的未成年人,應當與羈押的成年人分別看管。
對經人民法院判決服刑的未成年人,應當與服刑的成年人分別關押、管理。
第四十二條 十四周歲以上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決前,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年成人的資料。
第四十三條 家庭和學校及其他有關單位,應當配合違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年犯管教所等單位,共同做好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免予起訴、人民法院免除刑事處罰或者宣告緩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養或者服刑期滿釋放的未成年人,復學、升學、就業不受歧視。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離婚雙方因撫養未成年子女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應當根據保障子女權益的原則和雙方具體情況判決。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監護人有權要求主管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四十七條 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對其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賠償或者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 企業事業組織、個體工商戶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由勞動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執照。
第五十條 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
第五十一條 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的圖書、報刊、音像製品等出版物的,依法從重處罰。
第五十二條 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或者其他合法權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司法工作人員違反監管法規,對被監管的未成年人實行體罰虐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對未成年人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溺嬰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明知校舍有倒塌的危險而不採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傷亡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 教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依法從重處罰。
引誘、教唆或者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賣淫的,依法從重處罰。
第五十四條 當事人對依照本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五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根據本法制定有關條例,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第五十六條 本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5. 少年兒童受法律保護的合法權益主要有()、()、()、()、()等
1接受義務教育權、2接受父母撫養權、3保守個人隱私權、4享受勞動保護權、5維護人格尊嚴權、6人身安全、財產繼承權。
6. 少年兒童受法律保護的合法權益有
少年兒童受法律保護的合法權益主要有:1接受義務教育權、2接受父母撫養權、3保守個人隱私權、4享受勞動保護權、5維護人格尊嚴權、6人身安全、財產繼承權。
7. 保護少年兒童的法律法規
1、《未成年人保護法》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的法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4、《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為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在校學生傷害事故,保護學生、學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5、《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是為了加強校車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車學生的人身安全制定。按照確保安全、切合實際的總體思路,規定了保障校車安全的基本制度。
(1)要求地方政府依法保障學生就近入學或在寄宿制學校或託管入學,減少學生交通風險。對確實難以保障就近入學且公共交通不能滿足需要的農村地區,要採取措施保障學生獲得校車服務。
(2)明確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校車安全管理職責。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校車安全管理工作負總責。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校車安全管理履行統一指導、督促等職責。
(3)規定了學校和校車服務提供者保障校車安全的義務和責任。建立健全校車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安全管理人員,指派照管人員隨車照管學生。
8. 少年兒童受法律保護的合法權益主要有哪些
少年兒童受法律保護的合法權益主要有:1接受義務教育權、2接受父母撫養權、3保護個人隱私權、維護人格尊嚴權、4享受勞動保護權、5人身安全、財產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