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法律責任的案例
『壹』 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勞動者要承擔違約責任,分類來講,
1.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2.勞動者違反培訓協議,未滿服務期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或者因勞動者嚴重違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約定服務期的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貳』 員工違反勞動合同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須提前一個月提交書面申請書」的約定違法:勞動者提前一個月遞交版辭職書的,不需要向權單位申請,也不需要單位批准,這是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力而不是用人單位給予的權力,勞動者只要盡到提前通知的義務就行,單位沒有是否批準的權力。這是屬於無效的。
「乙方須承擔合同期限內甲方為乙方繳納的所有社保費用」、「並承擔合同期限內甲方為乙方繳納的所有社保費用」的約定違法:繳納社保本來就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沒有權力將其義務轉嫁到勞動者身上。這是屬於無效的。
「如未徵得甲方書面同意擅自離職的,視為乙方嚴重違約,乙方必須向甲方支付一定的違約金」的約定違法:只要勞動者提前書面通知用人單位辭職的,就不存在單位同意的說法,不需要單位同意。並且違約金的約定也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這是屬於無效的。
「違約金標准按甲方擅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近三個月內甲方付給乙方的平均月薪收入乘以未履行的合同期限計算(以月為准,未履行的合同期限超過三個月的按三個月計算)」的約定違法:一方面違約金的約定本身就違法,另一方面其計算方法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叄』 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勞動合同法第七章規定了違反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第八十條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一條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八十三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第八十六條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二條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三條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四條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五條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違法行使職權,給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肆』 誰能提供一個適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的判決案例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與勞動者勞動合同的案例,重點在於用人單位是否有合法解除的理由,並且經過了合法的解除程序。2者缺一不可,否則用人單位就構成違法解除。具體情況請看下面真實案例。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求支付賠償金的案例
一、案情簡介:
張女士就職於一家世界500強美帝公司,從事該美帝公司在大陸市場的片區銷售經理一職,離職前12個月平均工資為13000元左右。雙方簽訂的最後一份勞動合同期限截止到2018年12月30日.
2015年起,因市場飽和等多種原因,該美帝公司在大陸市場效益下滑,並且該美帝公司大中華區的負責人也進行了調整。2016年1月,該公司南方大區負責人與該公司總部HR找到張女士,表示因為公司效益不好,要求解除雙方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按照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外加1個月的代通知金,一共6.5個月工資(張女士為2010年10月份入職)。並且告知張女士,該條件是最優條件,符合中國法律。如果不接受,美帝公司將對張女士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後仍然會以不勝任為由解除勞動合同。張女士認為公司一方過於強勢,並且也不想背負業績下滑罪魁禍首的黑鍋。所以當場進行了錄音,並且拒絕了該公司的提議。
雙方談話後,張女士一邊咨詢當地律師,一邊通過網路搜索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當地律師一般都主張,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並且額外再支付1個月工資的代通知金屬於可以接受的條件,認為張女士可以接受。但是張女士不甘心,通過網路搜索找到勞動法咨詢師韓飛,看勞動法咨詢師韓飛在網路知道回答了56000多個勞動法相關的問題(網路ID專業仲裁員),並且也有自己的網路。張女士經過咨詢得知該用人單位的行為涉嫌違法解除,如果應對得到有希望拿到賠償金,標准為每工作1年支付2個月工資,也就是11個月工資。張女士決定通過勞動仲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勞動法咨詢師韓飛告知張女士如果想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要求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11個月工資,還是應該先繼續上班,等該美帝公司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後才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因為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前提條件有2個:1、用人單位主動提出解除;2、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所以需要等用人單位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才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在接下來的1周,開始與美帝公司進行鬥智斗勇(美帝公司主要由中國區公司的法務和HR以及廣東區負責人出面)。美帝公司故意安排張女士去進行所謂的培訓,目的就是不讓張女士去工作,借培訓之機不讓張女士去做業務(銷售經理的待遇主要是依靠業績)。張女士明確拒絕了美帝公司的安排,仍然堅持上班,並且每到1個客戶處,就拍照取證。並且讓客戶填寫訪問記錄表。每天堅持去美帝廣州辦公室拍照取證。張女士做好了長期抗戰的准備。沒想到,美帝公司堅持不住,以不服從安排,視為曠工3天為由書面解除了雙方勞動合同。在張女士拿到美帝公司出具的解除通知後,張女士向廣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了勞動仲裁。
二、案件審理
廣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立案後,通知美帝公司進行答辯。
答辯期內,美帝公司提供答辯狀,內容如下:
被申請人不存在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事實。張女士最近2年業績較差,無法勝任崗位。無法完成業績指標。用人單位有權利對勞動者進行業務技能培訓,申請人作為勞動者不服從公司安排,培訓均未到場,屬於曠工行為,依據公司的管理制度和《中國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屬於合法解除。所以不需要支付申請人賠償金。請依法駁回申請人的仲裁請求。
針對美帝公司的答辯意見,張女士在庭審中做如下應對:
1、用人單位提供的電子郵件等證據,真實性不予認可,申請人未看到過;
2、申請人作為勞動者,不存在不勝任工作的情況。有年度先進工作者獎狀等作為證據;
3、申請人不存在曠工,之前收集了大量上班的證據。特別是被申請人說的那3天,申請人均有多份證據證明在崗;
4、被申請人2016年1月提出與申請人解除雙方勞動合同,申請人對於被申請人的突然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沒有任何的心理准備,故拒絕了被申請人的提議。被申請人認為申請人不同意解除勞動合同是故意找事,是不配合被申請人的工作,所以在之後的工作中處處為難申請人,目的是迫使申請人自己辭職,從而達到不支付補償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目的。見申請人不為所動繼續堅持上班,故捏造申請人曠工和擾亂所謂郵箱運行的子虛烏有的罪名違法與申請人解除了雙方勞動合同,作為以標榜法制國家的美資企業作出如此違法的行為,申請人作為中國一名普通勞動者深感震驚和遺憾。本案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請仲裁委依法裁決!
三、勞動仲裁裁決結果:
庭審之後,美帝公司認為自己證據充分感覺勝訴希望較大,即使調解,也要在之前6.5個月工資的基礎上降低一些。張女士認為,自己本身就是作為公司業績下滑的替罪羊,那麼美帝公司應該在經濟補償金的基礎上,至少再增加3到4個月工資。雙方要求差距過大,調解失敗。廣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據雙方證據及庭審情況作出了裁決。
廣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支持了張女士的申請,依據《勞動合同法》四十八、八十七條的規定裁決如下:
美帝公司支付張女士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13萬余元。
四、小結
勞動者即使無法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可以對其進行培訓或調換崗位,培訓或調換崗位後仍然無法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提前1個月通知該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但是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即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如果沒有提前1個月通知的,還應該支付1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但是,用人單位需要提供證據來證明,勞動者確實不勝任工作。並且,用人單位應該有一套客觀公正的考核體系,對於勞動者的工作進行客觀的評價。而不能認為,只要給勞動者經濟補償金,那麼就可以合法的去解除勞動合同。否則,即使是標榜遵紀守法,尊重人權,法務團隊牛氣沖天的美帝跨國500強企業,在中國的法律面前,也一樣敗訴。
無論是申請勞動仲裁,還是去法院起訴,勞動爭議案件,都可以自己處理。是否請當地律師代理主要根據勞動者是否可以找到對於此類案件專業的律師等情況決定,並且請律師不是必須的。只所以要請律師,主要是因為法律是門技術活,隔行如隔山。所以如果有專業人士進行遠程指導,自己完全可以處理。
『伍』 違反勞動合同法案例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典型案例
【案情介紹】
宋某是一名2012年畢業的大學生,經過應聘於2012年10月13日來到石家莊贏弗外語培訓學校做課程顧問工作。宋某在該學校經歷了半個月的學校所謂的培訓期,之後,學校只是以口頭的形式約定了一個月的試用期,工資1000元,沒有與宋某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也未繳納各種社會保險。該學校還向所有員工索要工作服的保證金600元,並且與員工簽訂了一份有關培訓費的協議書,其中約定了培訓費用1000元,服務期限6個月,然而宋某隻是接受的崗前培訓。宋某上班期間,幾乎每天都會延長下班時間,少則半個小時,多則兩三個小時。一天,宋某因家中有事,向部門經理請假一天,部門經理卻一反常態,在11月29日向宋某下達通告,要麼再延長一個月試用期,要麼於11月30日提前結束試用期辭退宋某。對於部門經理的無理要求,宋某氣憤離開學校,並求助於律師,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案件評析】
本案例中,用人單位石家莊贏弗外語培訓學校違反勞動合同法,侵害了其員工宋某的合法權益,有證據證明,學校存在以下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行為:自用工之日起不與員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與員工約定和實際所發工資均低於石家莊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勒令員工延長試用期;在試用期內,沒有對員工說明理由,提前無故辭退;要求員工繳納保證金;與員工簽訂實為崗前培訓而名為專項培訓的培訓費協議;經常要求員工加班,但不支付加班費。
第一,學校自用工之日起,不與員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10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與員工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二,學校與員工約定和實際發的工資均低於石家莊月工資最低標准。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0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2011年7月1日河北省人社廳下發《關於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石家莊市區及郊區,月最低工資1100元。很顯然,學校與員工約定的工資僅為1000元,明顯低於石家莊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應當責令用人單位限期補發差額;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拒不改正的,處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學校違反約定試用期。根據《勞動合同法》第19條之規定,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學校與宋某口頭約定試用期為一個月,而在試用期即將結束時,提出延長一個月的試用期,明顯違反勞動合同法中有關試用期規定。
第四,學校違反勞動合同法,在試用期內,沒有正當理由辭退員工。試用期是指用人單位對新招錄的員工進行各方年的考察期限,是一個雙方互相了解的過程,在試用期內,一方面可以維護用人單位的利益,給單位考察勞動者是否與錄用要求相一致的時間,另一方面可以維護員工的利益,使員工了解一下單位是否符合勞動合同的規定。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第1項,在試用期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員工,用人單位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關系。依據法律,學校需要舉證證明員工不符合錄用條件,且錄用條件需要在招聘員工時書面告知,然而,學校不給任何理由,不進行任何說明,任意辭退員工,嚴重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學校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五,學校違反勞動合同法,要求員工繳納保證金。依據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禁止以各種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然而有證據證明,學校要求員工繳納600元保證金,以擔保員工工裝費,這顯然是違反法律的。
第六,學校與員工約定無效的培訓費。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2條第二款規定的培訓費用,包括用人單位為了對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而支付的有憑證的培訓費用、培訓期間的差旅費用以及因培訓產生的用於該勞動者的其他直接費用。然而,宋某在學校接受的是崗前培訓,這是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學校卻移花接木,以崗前必要培訓當做是法律規定的專項培訓,這些做法都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
第七,學校經常讓員工加班,但不支付加班費。學校已經明確約定了具體工作時間,然而學校不嚴格遵守已經制定的時間制度,經常延長工作時間,員工加班後還不支付加班費,違反了勞動合同法,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陸』 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1.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2.勞動者違反培訓協議,未滿服務期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或者因勞動者嚴重違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約定服務期的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柒』 違反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責任(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責任)。1、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補償金。2、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50%,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100%3、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表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個月4、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5、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由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6、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按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勞動者的月工資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標准支付。除雙方協商、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之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六條經濟補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