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未成年和父母法律責任

未成年和父母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28 06:35:11

1. 未成年人犯罪父母有什麼責任

未成年犯罪父母責任如下:
1、民事賠償責任:未成年人犯罪應由其獨立承擔刑事責任,父母不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犯罪行為造成國家、集體、他人經濟損失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監護人承擔全部民事賠償責任。
2、法定監督責任:父母對於未成年人的犯罪負有相應的道德責任及對未成人的成長負有的法定監護責任,如父母怠於行使監護責任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2. 未成年人的家長應該承擔的責任有哪些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針對於未成年人家長的責任有哪些的問題,也是讓很多朋友對此表示非常疑惑的,實際上我們要知道,父母對未成年人要盡到相應的責任,而其中的責任包括有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責任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成年人的義務實際上是包括以上這些的,我們的父母或者是其他的監護人,在現實生活之中,一定要對未成年人起到應有的責任,只有這樣子才能夠更好地幫助未成年人成長,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每位父母必須要明白的。

3. 未成年人犯罪該不該追究父母的刑事責任

律師說app解答:就我國目前的法律來說,未成年人犯罪會由父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不存在刑事責任。但你問的是該不該,這個問題就很難說了。法律也認可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有監管的責任,未成年人在法律上雖然屬於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在實際實踐中,會發現很多「管不了」的例子,現在16、7歲的孩子基本自我意識都很強了,要把他們的行為完全跟父母掛鉤,其實對於父母也是有點不公平的。但總的來說,家庭對於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影響非常大,如果沒有做好教育子女的准備,乾脆別生孩子,對自己、對孩子、對社會都不好。

4. 未成年孩子對父母有哪些責任和義務

法律分析:一、父母必須從物質上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也就是說,父母必須從物質上、經濟上對未成年子女進行養育和照料,使子女身體能夠健康成長。父母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視女性和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這是保障兒童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權利的需要。

二、父母必須保證未成年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父母必須適齡子女入學接受義務教育,不得阻礙其入學或迫使其中途退學、輟學。接受教育,是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一項權利,是其認識世界、認識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未成年人的父母不但無權加以限制和剝奪,相反,保證未成年子女入學接受義力教育是春依法必須履行的職責。

三、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應當加強理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對於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同時應當進行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不得有:(1)曠課、夜不歸宿;(2)攜帶管制刀具;(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6)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8)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及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備的不良行為。對已染上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子女,父母應當和學校互相配合,嚴加管教,並採取有效措施對其不良行為進行矯治,絕不能放任不管,放棄監護職責。

四、父母應當保護子女的人身權不受侵害,包括身體不受傷害、生命不得剝奪以及勝名權、榮譽權及名譽權等不受侵害。未成年子女的人身權受到不法侵害時,父母應當作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以非訟或提起訴訟的方式,要求侵權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五、父母不得允許或迫使未成年人結婚,不得為未成年人術立婚約。

六、父母應當保護未成年子女的繼承權及其他財產權利不受侵犯。父母作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和法定理人,有權排除他人對未成年子女財產的侵害。當未成年子女所進行的處分其財產的民事行為與年齡、智力不相適應時,父母有權否定。這既是其權利,也是其應當履行的職責。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合法財產要精心管理和監護,不得做出有損未成年子女權益的行為。

七、當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財產造成損害時,父母應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父母已盡了監護職責,那麼適當減輕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八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父母作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必須對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財產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權益加以監督和保護。

5. 未成年人的父母對未成年人負有什麼責任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
民法通則
第十八條 【監護人職責】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6. 父母不管未成年觸犯了什麼法律

父母有撫養未成年的義務,婚姻法和未成年保護法都有著有明確的規定的。
法律依據:
1、根據《婚姻法》
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2、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沉迷網路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
第十二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
有關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應當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
第十三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第十四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和智力發展狀況,在作出與未成年人權益有關的決定時告知其本人,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第十五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
第十六條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人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

7. 未成年犯法父母要承擔什麼責任

民事賠償責任:未成年人犯罪應由其獨立承擔刑事責任,父母不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犯罪行為造成國家、集體、他人經濟損失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監護人承擔全部民事賠償責任。法定監督責任:父母對於未成年人的犯罪負有相應的道德責任及對未成人的成長負有的法定監護責任。
法律分析
父母對於未成年人的犯罪負有相應的道德責任及對未成人的成長負有的法定監護責任,如父母怠於行使監護責任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酒。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未成年人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發現該團伙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有人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離家出走,放棄監護職責。未成年人離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的,離異雙方對子女都有教育的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因離異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繼父母、養父母對受其撫養教育的未成年繼子女、養子女,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預防犯罪方面的職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十二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8. 你好,未成年自願不上學,父母需要受到法律責任嗎

未成年自願不上學這個父母不需要受法律責任,法律規定父母有扶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義務,孩子不上學是父母沒進到責任和義務,父母應該和孩子說明白不上學以後長大有什麼利害關系,做父母的一定要盡到責任和義務。

9. 論述未成年人父母的義務及其法律責任

一、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法律責任的主要內容
我國對未成年子女的法律責任的規定主要體現《憲法》、《民法通則》、 《婚姻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目前的相關法律規定主要是以監 護制度來規制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法律責任。如《憲法》第四十九條第 三款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責任。《\"民法通則》第十六條 第一款規定:\"未成年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婚姻法》第十五條第 一款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八條 更是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 職責和撫養義務\".
因此,筆者認為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法律責任是監護制度最主要的 內容,監護制度的主體是父母,監護的對象是未成年子女,父母必須具有 民事行為能力,又應有管教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能力。父母對未成年子女 的法律責任是不得自行改變,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法律責任是不附帶任 何條件的,父母如果不履行監護職責就要承擔《民法通則》、《婚姻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所規定的相應的責任.
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法律責任在法學理論上的不足
由於我國現在的法律體系中將實質中的親權制度隱藏在監護制度 之下,沒有獨立的成為一種制度。因此,我國現行法上並無親權的概念, 但法律上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撫養教育或管教保護的規定,實際上卻為 親權的內容。《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收養法》的有關條文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 等若干個司法解釋均有關於父母未成年子女法律責任以及權力義務的 規定,這些規定共同形成了我國目前親權制度的體系。從這個意義上可 以說,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實質意義的親權制度。但是,不難發現,這些規 定過於原則化、抽象化,權利義務要求極不明確,欠缺可操作性,致使法 律規定難以兌現.
三、我國現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規制的弊端
一監護制度與親權制度混為一體 按照親屬法學的一般解釋,親權是父母基於其身份對未成年子女特 有的權利和義務。從外國立法例看,親權起源於羅馬法和日爾曼法中的 親權,大陸法系近現代民法繼其後,將之發展成為父母保護未成年子女 權利義務的一項完整制度。它以保護、撫育未成年子女為中心,不僅表 現為權利,更表現為義務。現代親權制度,是父母基於其身份對未成年 子女在人身和財產方面的管教、保護的權利和義務。但我國目前的民事 立法中的親權制度存在嚴重的缺陷,既無親權概念,也無父母對未成年 子女的權利義務的具體明確規定,而是將親權的內容強行納入監護制度 中,且內容抽象、模糊,缺乏操作性.
二離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法律責任規制的缺失 首先,目前的法律規范規定不僅發現在立法的技術上,更主要表現 在程序上,如在什麼情勢之下可以依法剝奪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 權,范圍規定過於死板、狹小;此項法律操作應通過何種程序下實現,更 無具體程序規定。程序規定的欠缺致使該規定形同虛設。其次,該規制 沒有考慮涉及到離婚父母雙方的意願和協商決定權。按照《婚姻法》規 定,離婚時,必然面臨決定子女隨父母何方生活或撫養的問題。與子女 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所享有的撫養權,實際上就是親權或監護權;不與 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對該子女的親權或監護權事實上處於停止狀 態,只有撫養關系變更或因故重獲與子女共同生活的機會時才復活.
三法律規定和法律制度的相互矛盾 法律規定之間存在明顯不協調。例如現行的《婚姻法》規定父母對 子女的撫養權利義務,內涵不甚明確。該法第15條第2款規定,\"父母 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 撫養費的權利\"。這里,\"撫養\"僅指經濟供養。但是該法第30條第1款 規定,\"離婚後,一方撫養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 一部或全部\"。這里\"撫養\"一詞則指父母對子女的日常照料與養育。有 時,撫養一詞則兼指上述兩種含義。如該法第29條第2款規定,\"離婚 後,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四、親權制度對未成年子女權益的規制
按照親屬法學的一般解釋,親權是父母基於其身份對未成年子女特 有的權利和義務。現代國家的親權制度一般繼受日耳曼法。它以保護 教育未成年子女為中心,不僅為權利,同時亦為義務。誠如日本著名法 學家我妻榮先生所言:\"人由於有父母子女的關系,從而發生各種法律上 的效力,但是父母子女關系最重要的效力,而且是與其他親屬關系有本 質不同的父母子女關系的特有效力,恐怕是父母應該處於對未成年子女 進行哺育、監護、教育的地位\".
現代各國的民法中親權一般包括對未成年子女身上的權利義務與 對未成年子女的財產的權利義務,即身上照護權、財產照護權。身體上 照護權。身上照護權在我國婚姻法上,往往以\"撫養教養\"\"管教保護\"等 表述。其表現為居住指定權,子女交還請求權,懲戒權,子女身份行為及 身上事項的同意權和代理權等權利。財產照護權具體包括財產代理權 和同意權,財產行為同意權,財產管理權,財產使用權等權利.
五、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權利和義務規制的完善
一借鑒和引入親權制度 從上述的分析得知,在立法的角度,我國立法沒有出現親權制度的 概念。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將親權制度與監護制度相互獨立,各自成 章,完善父母對子女的權利與義務的法律規制體例。在此過程中須借鑒 國外立法例,結合我國立法、司法實際,以便建立起健全的父母保護教養 未成年子女的法律制度(即親權制度)的法律系統。特別注意的是須借鑒 移植該制度成功的日本、及我國台灣的親權立法來構建我國的親權制 度。而親權制度的建議必須要以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合法利益和男女平 等為原則.
二完善離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法律責任的規定 父母離婚後未成年子女的法律責任規制一直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 題,有關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權行使的原則,從現代國外立法 來看,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單方行使的原則,雙方行使的原則。兼采單 方與雙方行使的原則即雙軌制原則,我國現行所採用的為雙方行使的原 則,根據以上分析,對離婚後未成年子女監護權的行使,以兼采單方行使 原則和雙方行使原則為宜。因此,筆者認為應借鑒英美國家的\"兒童最 佳利益原則\",應堅持在最大限度地保護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前提下,作出 如下規定:
1、離婚時,在符合未成年子女利益原則下,依父母協商決定監護權 由父母一方單獨或雙方共同行使.
2、協商決定由父母雙方共同行使監護權,應以書面形式約定,子女 分居的父母一方以何種方式參與行使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
3、如果協議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據符合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原則判 決,判決時應考慮如下因素:子女的年齡及人數;18周歲以上有識別能力 子女的意願及子女生活、學習環境;父母在親權行使上的願望,及其思想 品德、經濟條件、能力、與子女的感情、健康狀況等;其他有優先行使監護 權的情形等.

10. 父母違反義務教育法第四條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三條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未成年人保護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的權利
義務教育法:保障未成年人上學讀書、接受教育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婚姻法:保障公民的婚姻家庭權益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民法通則: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刑法:保障公民的財產權、債權、知識產權、人身權等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民事訴訟法:保障公民參與民事訴訟的權利不受違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熱點內容
行政法上的原則 發布:2025-05-06 15:21:27 瀏覽:561
交通法規逆向 發布:2025-05-06 15:16:17 瀏覽:944
法治政府五種意識 發布:2025-05-06 15:16:10 瀏覽:171
泌陽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6 15:13:43 瀏覽:961
供電職業道德 發布:2025-05-06 15:00:11 瀏覽:494
國際都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6 14:58:35 瀏覽:676
對經濟法的體會和理解3000字 發布:2025-05-06 14:53:35 瀏覽:206
行政法學第四版胡建淼電子版 發布:2025-05-06 14:44:42 瀏覽:208
南漳縣律師 發布:2025-05-06 14:32:17 瀏覽:980
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 發布:2025-05-06 14:30:06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