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字文件法律效力嗎
『壹』 簽字、蓋章、捺印哪個最有用不懂可能要吃大虧!
簽字、蓋章、捺印在法律效力上是一樣的。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簽字、蓋章、捺印的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490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合同在當事人均簽字、蓋章或者捺印時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之日時生效。在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法律法規沒有其他規定的情況下,不管是簽名、蓋章還是捺印,三者的效力是一樣的,都能讓合同成立。
二、簽字、蓋章、捺印的具體分析
簽字
名字是公民的代表符號,可以直接體現一個人的身份。
簽字元合人們日常習慣,也可以通過筆跡鑒定來確定簽字人,能夠保證簽名人的真實意願。
但簽字也存在代簽、仿冒、故意簽錯字等糾紛,舉證難度較大。
蓋章
印章是一件信物,對於公司來說,如果在某一文件上加蓋公司真實有效的印章,即對公司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
蓋章簡單省力,但存在人章分離的情況,很難證明所蓋印章是本人真實意思表示。
與簽字相比,單獨使用蓋章使合同生效的法律風險更大。
私章沒有經過備案登記的,不具有公信力。
用章管理不善,容易出現持有多枚印章、他人偽造、私刻公章等情形。
捺印
在合同協議上捺印,具有與簽字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指印雖然易識別,成本也較低,但容易發生以「被騙或被迫按手印」為由違約的情況。
因此一般不建議單獨使用。
三、簽字、蓋章、捺印的使用建議
簽名要正確
在簽訂合同時,應要求現場簽名,盡量使用硬筆書寫,簽名應工整易於識別。
拒絕簽小名、簽外號或者藝術簽名的形式。
最好附上雙方身份證件,並留存復印件,對相關信息進行對比,以便確認簽名者的真實身份及簽字為法定姓名。
印章保管好
在簽訂合同時,應保持審慎注意力,履行必要的審查義務,核實、辨別印章的真偽。
對印章的刻制、登記、保管、使用、登記、審核、審批、注銷等進行嚴格管控,防止損毀、遺失和被盜。
最好是由專人保管,並明確保管人員責任,確保印章使用唯一性,做到專章專用,嚴禁在空白紙張上用印。
搭配使用更佳
簽字和蓋章搭配更保險。約定「簽字蓋章」的生效條件,通常理解為「簽字或者蓋章」,滿足其一即可;約定「簽字、蓋章」的生效條件,通常理解為「簽字且蓋章」,必須同時具備合同才能成立、生效。
簽字和捺印搭配更慎重。簽字能確保行為人真實意思表示,捺印能確保行為人真實身份,兩者配合使用,可以互補,在關鍵位置簽字並按上手印,可以最大程度規避法律風險。
四、電子簽章的使用
- 簽訂合同前,一定要看清合同內容,做好條款審查,再行簽章。
- 使用電子簽章簽訂電子合同,用印便捷更安全,使用前可控制、使用中可監督、使用後可追溯,避免印章盜用、亂用現象。
綜上所述,簽字、蓋章、捺印在法律效力上是一樣的,但具體使用哪種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來選擇。在簽訂合同時,應謹慎對待,確保簽字、蓋章或捺印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以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