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病人能負法律責任么
Ⅰ 患有癔症性精神障礙的人故意殺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
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對其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處於間歇期,沒有發病,精神是正常的,具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所以他們在間歇期間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構成犯罪,應負完全的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情況、他們是介於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他們犯了罪應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Ⅱ 抑鬱症患者違法負法律責任嗎
當然要,不能因為患有抑鬱症就為所以為,拿抑鬱症當擋箭牌就無恥了
Ⅲ 法律上如何定義癔症
你如何判決專業非專業?
癔症說俗了就是歇斯底里!這個詞不必解釋了吧?
這其實就是精神病的一種,不管是具體哪一類,只要證明不了他犯罪的當時處於發病期,那他是要負刑事責任的! 並且,所謂的證明必須是專業的司法鑒定!此人涉案了,就不是你們親友幾個自己委託的鑒定就能作數的!
並不等於查出來了\有病歷在\有左鄰右舍證明他有病什麼的,他就可以不負責任!必須是犯罪"當時",而不是前\後;而且,是處在"發病期".也就是說,他在沒有發病的時候犯罪了,也得負責任!並且沒有什麼從輕減輕的好事.因為他不在發病期,其思維各方面跟正常人是一樣的!
十分的懸賞,看來這個問題對你不是很重要!
Ⅳ 癔症在法律上受保護嗎
癔症屬於神經症,或者說屬於心理疾病;
而不屬於神經病,或者精神病。
其實,即使是神經病,也受法律保護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會受到一些限制。
至於神經症,心理疾病之類,更是享有法律權益的。
Ⅳ 抑鬱症患者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在觸犯「復憲法」的制情況下,單純的抑鬱症是完全民事行為人,但大部分的抑鬱患者會同時伴有精神分裂,強迫症等精神病,在這種情況下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18周歲以上。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於16周歲以上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18周歲以上,也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Ⅵ 得了癔症的人違法是否該接受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應當給予處罰
Ⅶ 抑鬱症患者犯罪一定要負法律責任么
抑鬱症患者故意殺人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具體情節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實害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就應當立案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Ⅷ 打架打出癔症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防衛過當罪
下面的請認真看:
正當防衛的意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規定,正當防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五個要件:
1、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這種不法侵害可能是針對國家、集體的,也可能是針對自然人的;可能是對本人的,也可能是針對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權利,也可能是侵害財產或其他權利,只要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行為,即符合本要件。
2、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所謂「不法侵害」,指對某種權利或利益的侵害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其違法的侵害行為。
3、必須是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結果發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須是正在進行的,而不是尚未開始,或者已實施完畢,或者實施者確已自動停止。否則,就是防衛不適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4、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即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屬)造成損害。
5、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正當防衛是有益於社會的合法行為,應受一定限度的制約,即正當防衛應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為限。另一方面,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襲擊,防衛人往往沒有防備,驟然臨之,情況緊急,精神高度緊張。一般在實施防衛行為的當時很難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確實意圖的危險程度,也沒有條件准確選擇一種恰當的防衛方式、工具和強度來進行防衛。因此,只要不是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都應當屬於正當防衛。
關於防衛過當刑事責任的規定,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因為正當防衛行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體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所以「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哪些是非正當防衛呢?
既有正當防衛,那麼就有非正當防衛。如果非正當防衛造成了損害,則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非正當防衛主要有以下幾種:
1、防衛過當。它是指行為人的實施正當防衛時,超過了正當防衛所需要的必要限度,並造成了不應有的危害行為。
2、防衛挑撥。它是指行為人故意挑逗對方,使對方對自己進行不法侵害,接著借口加害於對方。
3、防衛侵害了第三人,也叫局外防衛。它是指防衛者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以外的人實施的侵害行為。
4、假想防衛。它是指不法侵害行為根本不存在,由於行為人猜想、估計、推斷不法侵害行為存在,而對其實施侵襲的一種不法侵害行為。
5、事前防衛,也叫提前防衛。它是指行為人在不法侵害尚未發生或者說還未到來的時候,而對准備進行不法侵害的人採取了所謂的防衛行為。
6、事後防衛。它是指在不法侵害終止後,而對不法侵害者進行的所謂防衛行為
很顯然,你朋友是防衛過當,但是,看你的陳述,你朋友好象沒動手,是你朋友的三個同事動手的,這要看法官怎麼判了,可以判防衛過當,可以判故意傷害,但也可以自己咬死了,就是防衛過當,你朋友的同事是在使用相應的方式,阻止那人對你朋友造成傷害,只是防衛過當而已。
這樣子,找找人,基本給點醫葯費就沒什麼事了。
Ⅸ 精神病人可負法律責任
1.間歇性精神病人是復有的時候精神制正常,有的時候病情發作,對在精神正常期間的行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對在病情發作期間的行為才不負法律責任。
2.只有對方有證據證明你打她加重了對方的病情,才需要你負責賠償,否則就不需要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