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嗎
❶ 電子勞動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電子版的勞動合同有效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10條的規定,內建立勞動關系容,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我國《合同法》第11條明確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合同法》的上述規定,實質上賦予了電子合同與傳統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勞動合同法》與《合同法》是特別法與普通法的關系,在特別法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應適用普通法的規定。
數據電子版的合同具有與傳統紙質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則數據電子版的勞動合同也應具有與傳統紙質勞動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說,只要電子版勞動合同的內容符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那麼它就與傳統紙質形式勞動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❷ 勞動合同用電子合同有效嗎
根據《電子簽名法》第3條規定:民事活動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單證等文書,當事人可以約定使用或者不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
當事人約定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文書,不得僅因為其採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前款規定不適用下列文書:
(一)涉及婚姻、收養、繼承等人身關系的;
(二)涉及停止供水、供熱、供氣等公用事業服務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不適用電子文書的其他情形。
也就是說,除了上述的三種不適用於電子合同的情況,其他情況都是可以使用電子合同的,勞動合同也是其中之一。
根據法律規定,電子合同的保存要滿足以下條件:①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供隨時調取查用;②數據電文的格式與其生成、發送或者接收時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夠准確表現原來生成、發送或者接收的內容;③能夠識別數據電文的發件人、收件人以及發送、接收的時間。
我平台電子合同同時做到了以下三點,保障了其法律效力:① CA機構頒發CA證書/公安部eID認證系統:採用國家機構認證技術,確保電子合同簽署主體真實身份;② 防篡改技術:採用國際通用哈希值技術固化原始電子文件數據,輕松識別文件是否被篡改;③ 第三方取時技術:精確記錄簽約時間。
❸ 電子勞動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電子勞動合同有法律效力《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那所謂的書面勞動合同,是不是必須紙質。其實不然。書面形式包括合同書、信件,也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數據電文形式,它們都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都屬於書面形式。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❹ 企業和員工簽電子勞動合同能保障法律效力嗎
電子簽名技術是電子合同擁有法律效力的基礎。
根據《電子簽名法》對可靠電子簽名的規定,「鎖定簽約主體真實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確記錄簽約時間」的電子簽名才是有法律效力的電子簽名。
一般來說,個人和普通企業很難擁有電子簽名技術,因此可以接入第三方電子簽名服務,由第三方提供技術支持,在保障法律效力的同時,更能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電子勞動合同與傳統紙質合同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目前已進入各個行業,漸漸成為互聯網時代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❺ 企業怎麼簽電子勞動合同才有法律效力
《關於訂立電子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函》對於電子勞動合同的適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即:
(一)採用電子形式訂立勞動合同,應當使用符合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可視為書面形式的數據電文和可靠的電子簽名。
(二)用人單位應保證電子勞動合同的生成、傳遞、儲存等滿足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確保其完整、准確、不被篡改。
(三)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和上述要求的電子勞動合同一經訂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電子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
我國法律及司法解釋對電子簽名、電子數據皆予以認可,而且操作便捷、普遍。當然,在電子簽名及電子數據的使用上,用人單位需要特別關注、確認用戶是否為勞動者本人,即簽署人的身份和簽署意願問題。
首先,要確保勞動者身份真實。在使用常見的電子簽署方式如通過數字簽名、數字證書、第三方平台提供的系統時,需要明確電子簽名類的製作數據,屬於電子簽名人即勞動者本人專有。在適用電子簽名時,一般會通過身份證信息、人臉語音、簡訊驗證碼等多種方式來認證勞動者的主體身份是否合法、真實及有效。
其次,簽署必須出於勞動者本人意願。如能夠證明電文數據和電子簽名所對應的注冊用戶是唯一的,並且其用戶名、賬戶、密碼等信息也具有唯一性,則在認定簽署勞動合同的電子簽名系由勞動者控制的事實時,更有利於確認勞動者的簽署意願。
需要提醒的是,用人單位在選擇簽署或管理電子勞動合同系統時,首先應考量的是保障電子勞動合同簽署的安全性與合規性,即選擇安全、可靠、能被國內司法實踐所認可的平台。如果選擇不被認可的第三方平台,可能導致電子簽名無效。
❻ 電子版勞動合同 具有法律效力嗎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訂立電子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函》(人社廳函〔2020〕33號)。
文件明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採用電子形式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採用電子形式訂立勞動合同,應當使用符合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可視為書面形式的數據電文和可靠的電子簽名。用人單位應保證電子勞動合同的生成、傳遞、儲存等滿足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確保其完整、准確、不被篡改。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和上述要求的電子勞動合同一經訂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電子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
從這個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按照各種法律要求簽訂的電子勞動合同,是具有同紙質勞動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的。
結合《電子簽名法》與《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我們總結出有效的電子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數據電文原件,能夠可靠地保持內容完整、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電子簽名,能夠標識簽署人、簽署時間,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有效電子簽名要求;
3、身份經過第三方有效認證,滿足法律規定的認證要求;
但是,由於普通個人或企業用戶實現上述條件過程繁瑣且成本高,與電子化簽署提速降本的初衷相悖,因此,普通用戶只需選擇可靠的第三方電子合同訂立系統即可簽署有效的電子合同。這也符合商務部在《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的規定:「通過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提供商)的電子合同訂立系統中訂立電子合同,才能保證其過程的公正性和結果的有效性」。
❼ 電子簽勞動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電子勞動合同的性質相等於書面合同。所以,電子勞動合同只要符合合同成立的形式和實質要件就具有法律效力。無論是什麼形式的合同,只要依法訂立的,都能受到法律的保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第一百三十六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未經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為。
❽ 電子合同有法律效力嗎簽訂勞動合同支持嗎
電子合同是否合法合規?
首先,從法律規定層面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十一條明確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由此可見,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書面形式,包含多種可有形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而非僅限紙質形式一種。鑒於勞動合同法本身並未對「書面形式」提出特殊的要求,故仍適用合同法對書面形式的規定。因此,無論是以傳真形式、電子郵件形式、抑或是以電子合同形式簽署的勞動合同,均不違反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的規定。
簽訂電子勞動合同
發生仲裁會被認定有效嗎?
在司法實踐層面,近年來支持以包括電子合同形式在內的其他書面形式簽署的勞動合同的案例愈發常見,基本已形成了司法慣例。
在使用眾簽電子合同服務的客戶中,也有因勞動合同糾紛進入司法流程的案例,且最終人民法院認可了眾簽客戶與其員工以電子合同形式簽署的勞動合同。由此可見,在司法實踐中,以電子合同形式簽署的勞動合同,已被法院認可為書面勞動合同的一種。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19修正)》第四條關於數據電文中有規定,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書面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14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電子簽名的有效性如何確認?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19修正)》第十三條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HR操作中的特別注意事項
要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體現協商一致同意電子合同的證據,企業可以在電子合同文本里註明經企業與員工協商一致採用電子勞動合同的形式之類的表述。
選擇規范的第三方平台,目前做電子簽業務的平台非常多,HR可以多考察一些供應商後慎重選擇。
要確保簽字的真實性。企業可以要求勞動者在簽字時進行視頻錄制等形式,同時保存好相關材料。
做好簽訂的電子勞動合同的材料備份,避免因平台問題而帶來的數據丟失的風險。
❾ 電子勞動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電子勞動合同具有法律效應。
《合同法》第11條明確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其實質上賦予了電子合同與傳統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勞動合同法與合同法是特別法與普通法的關系,在特別法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應適用普通法的規定。也就是說,數據電子版的一般合同具有與傳統紙質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那麼數據電子版的勞動合同也理應具有與傳統紙質勞動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簡而言之,只要電子勞動合同的內容符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那麼它就與傳統書面形式合同書一樣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❿ 電子版勞動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電子版勞動合同有效。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