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強行要求登錄別人微信號回造成法律責任嗎

強行要求登錄別人微信號回造成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2-03-31 14:54:52

⑴ 盜別人微信號犯法嗎

盜取他人的微信是屬於一種違法的情況,因為微信是一種社交軟體,並且也能夠作為支付工具。如果騙子盜用其他人的微信,並且做出了一些違法的行為,那麼不僅會受到很嚴重的處罰,同時也會有牢獄之災。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不要輕信騙子的任何語言,不要隨意的點開他人發過來的鏈接。


如何防止電信詐騙?

現在電信詐騙的花樣越來越多,只要是打過來的人自稱是警察或者是其餘的政府官員,讓你將金錢全部轉入另一個賬戶,這些都是屬於電信詐騙的常用手段。千萬不要輕信他們的謊言,因為警察和政府官員是不存在安全賬戶的。

⑵ 盜去別人微信號是不是犯法

如果引起了非常惡劣的後果,或者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就可以是犯罪。

微信作為一種交際工具,網友對它也會被騙子所利用的情況卻知之不多,其實騙子通過微信作案正越來越多起來,並且也出現了盜取微信號騙錢的情況。

日前,菏澤市民王某與生意夥伴劉某通過微信聊天時,劉某聲稱最近資金周轉不開,希望從王某處借1萬元周轉,並保證兩天內歸還。由於兩人做了多年生意,也相互拆借過多次,沒有絲毫懷疑的王某當即向對方指定賬號匯了款。

匯款成功後,王某打電話提醒劉某查收銀行余額時才得知,劉某已好幾天沒登錄過微信,更沒向王某借過錢。

「這是菏澤接報的第一例通過盜取微信號進行詐騙的案子。」菏澤市公安局經濟偵查支隊丁警官說,現在很多人都通過手機號開通微信賬戶,微信的快速普及也讓很多騙子把心思用到了這上面,但多數網民在使用微信時對個人信息安全重視不夠。

丁警官介紹,此類詐騙手法是詐騙者聲稱由於某種原因,原存儲號碼全部丟失,需重新保存,要求受害人將號碼發過來,一般情況下受害人都沒有防備,認為是熟人或朋友,就隨手將號碼發了過去。

之後,詐騙者又提出重新加入微信好友需要輸入驗證碼,要求受害人再將驗證碼發過去,這樣詐騙者就可以利用受害人的手機號碼和驗證碼登錄受害人的微信平台,不但可以運用受害人上面的好友開展詐騙活動,甚至可以用受害人的微信網上銀行進行支付套取現金。

(2)強行要求登錄別人微信號回造成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識破微信詐騙五大伎倆,別入坑

伎倆一:冒充微信好友實施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發送帶有木馬病毒的鏈接進行廣泛撒網,尤其對QQ、微信進行密碼攻擊,一旦受害人的手機或電腦中毒,犯罪分子即可通過侵入受害人QQ、微信等,將受害人從家裡的小群或者企業的大群中踢出;

拉入全是犯罪分子同夥但是頭像、昵稱、狀態都與原來相同的群里,犯罪團伙在群里聊天取得受害人信任後,最終要求受害人轉賬到指定賬戶。

伎倆二:網路交友賭博實施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交友網站查找受害人信息後,主動添加受害人為好友,並以交朋友、談戀愛等名義與受害人交往,待取得受害人信任後,以請求受害人幫助其提高工作業績為由,要求受害人在其提供的網站上注冊用戶;

並以投資理財為借口引導受害人在網站充值,購買彩票、猜大小、理財等產品,實際上,犯罪分子操縱該網站後台程序,運營虛假賭博網站,將受害人的錢財騙入自己的銀行賬戶。

伎倆三:網路刷單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微信群發布招募兼職人員信息,待受害人添加其為好友後,以為網店刷單、提高網店信譽、向受害人支付傭金為由,要求受害人購買其指定的商品,有的犯罪分子直接發給受害人二維碼要求掃碼後付款。

伎倆四:網路招嫖詐騙

犯罪分子以美女圖片為頭像,主動添加微信「附近的人」為好友,在雙方聊天中,透露提供小姐、色情服務等信息並發送露骨照片,引誘好色之徒上鉤後,以收取定金、安全費、服裝費、車輛費等名義,要求受害人發送多個200元紅包。

在受害人等待小姐上門服務時,已被犯罪分子拉黑。此類詐騙受害人往往不願意報警,甚至在民警核實其受騙情況時,極易表現出不配合調查的情緒。

伎倆五:網路薦股類詐騙

犯罪分子主動添加受害人微信,利用話術與受害人聊天並取得受害人信任後,將受害人拉入微信群,再由所謂的「薦股大師」通過網路直播平台吹噓薦股,群內其他「股友」當托輔助誘騙受害人將資金注入虛假證券交易平台;

實際上,資金進入了犯罪分子的私人賬戶,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操盤漲跌的手段,先讓受害人盈利,鼓勵其繼續投資,再通過製造虧損的局面騙走受害人資金,並以大盤不穩,扳回本金為由,勸說受害人繼續投資,在受害人提出質疑後,犯罪分子以關閉直播間、拉黑受害人、解散微信群等方式切斷受害人與其聯系方式。

⑶ 未經容許翻看別人微信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未經別人允許,翻看別人的手機,不管發沒發生後果,都屬於侵害別人的隱私權,如果追究,是要承擔法律的處罰

⑷ 泄露別人微信號算不算犯罪

不是犯罪,但微信賬號屬於個人信息,泄露出去應當採取補救措施,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⑸ 帶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強行登錄當事人微信號並且支付款算不算侵權

這屬盜竊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利用他人微信賬號密碼私自轉賬的刑法評價( 中國法院網 )

⑹ 私自登錄別人的微信犯法嗎

私自登錄別人微信是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是一般的民事違法行為。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⑺ 如果一個人登錄另一個人的微信,發布信息算犯法嗎

⑻ 微信號隨便就被封了,微信付法律責任嗎

你好,原因可能是別人針對你故意申請很多號來投訴你 第二就是你涉及了微信禁止的語言 不過微信還不穩定也可能誤封 你可以去申訴

熱點內容
國浩濟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5 09:55:17 瀏覽:486
法學家王寵惠 發布:2025-05-05 09:48:09 瀏覽:796
法學院壓力 發布:2025-05-05 09:41:13 瀏覽:141
法學cssci 發布:2025-05-05 09:13:26 瀏覽:473
安徽省保險條例 發布:2025-05-05 09:01:00 瀏覽:665
大餐飲法規 發布:2025-05-05 09:00:08 瀏覽:797
依法治區的 發布:2025-05-05 09:00:05 瀏覽:762
建築工程設計責任險適用法律 發布:2025-05-05 08:59:31 瀏覽:184
南開大學法律碩士導師 發布:2025-05-05 08:56:18 瀏覽:320
黨內監督條例規定黨的各級 發布:2025-05-05 08:44:03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