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學生安全事項法律責任

學生安全事項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03 21:34:26

❶ 學校安全事故中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擔負的法律責任有什麼不同

直接負責人負主要責任,第一負責人負連帶責任;
承擔責任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規定,再處理第一責任人。保護學生、學校的合法權益, 嚴肅追究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責任,其他的就不用談了。制定本辦法。 【釋義】本條是關於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的規定。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需要及時糾正:一個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
生產經營單位的負責人應該自覺地承擔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 所謂的安全生產第二責任人。
所以。第一責任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一把手),個人以為是參謀職權的領導者應附有的責任。 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制定本規定。因為食品安全涉及到後勤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就是主要責任人。
先處理直接責任人,直接責任人是直接負有責任的具體部門或者從事該項工作的人。直接責任人是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人員。
直接責任人是第一責任人的「擋箭牌」,一般是領導,《安全生產法》條款釋義 第十三條 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也不一定就是總負責人。但按照事故的大小以及發生事故的原因指向,法律規定他們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第一責任人非法律術語,但適用於各種合同。

❷ 學校對學生安全承擔的法律職責

《民通意見》160條 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

❸ 學生違反學校規章制度,造成傷害事故,學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考生出發前,學校專門向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上午考試結束後,老師又特別強調:吃飯休息,不準私自外出,有事必須請假,尤其是不準出去游泳。但16歲的學生王某不聽安排,乘上廁所之機,私自翻越兩米多高的院牆去院後水灣中游泳,不幸溺水死亡。 對這類傷害事故,《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學生或者其監護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這起案例中,王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就其16歲的年齡、智力而言,他完全應該知道私自下水塘游泳的危險性,學校也告訴了他這樣的危險,並且在學校三令五申的告誡後,還是違反紀律,乘上廁所之機,翻越兩米多高的院牆偷跑出去,導致事故的發生。學校在教育管理上並無過錯,應認定學校不承擔法律責任。 在這類傷害事故處理實踐中,學校是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還要注意兩點: 一是學校的規章制度是否合法合理。如果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或是不合理,學生違反這類規定,引發傷害事故的,學校也必須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這是多數學校管理者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 二是學校的管理是否到位。省教育廳公職律師法學碩士王俊良

❹ 學校安全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什麼

民法典學校承擔責任:

新的《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生效,《侵權責任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害時教育機構的侵權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

(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以上就是學校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十二種情形,最後一條大多數都是兜底條款。一般在中小學或者幼兒園中就讀的都是屬於未成年人,作為學校對他們的人身安全就負有一定的責任,尤其是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學校的責任就更重了。

❺ 學生在校安全事故責任劃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 第 12 號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已於2002年3月26日經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發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據2010年12月13日《教育部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修改。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事故責任

第八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學校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相應的事故責任。

第九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

(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條

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第十一條

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活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第十四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或者因學生、教師及其他個人故意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5)學生安全事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事故處理

第十五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並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採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第十六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情形嚴重的,學校應當及時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屬於重大傷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

學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應學校要求或者認為必要,可以指導、協助學校進行事故的處理工作,盡快恢復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十八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與受傷害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雙方自願,可以書面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

教育行政部門收到調解申請,認為必要的,可以指定專門人員進行調解,並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完成調解。

第二十條

經教育行政部門調解,雙方就事故處理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在調解人員的見證下簽訂調解協議,結束調解;在調解期限內,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或者調解過程中一方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應當終止調解。調解結束或者終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

第二十一條

對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雙方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

事故處理結束,學校應當將事故處理結果書面報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重大傷亡事故的處理結果,學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❻ 學校對學生安全承擔那些法律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受到人身損害是過錯推定責任,限制民事行專為能力在學校屬受到人身損害是過錯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❼ 學生假期出現安全事故班主任應負何法律責任

學生假期出現安全事故,是家長的監護不到位的責任,和班主任無關。

❽ 學生在校期間發生意外學校應該負什麼責任

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學生在校期間發生意外,學校是否應該承擔責任,要根據發生意外的情況確定,具體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2號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執行。
第九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
(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條 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第十一條
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活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第十四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或者因學生、教師及其他個人故意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❾ 學生在校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學生在校應注意的安全問題:

一、教室內活動

在教室內活動,不應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游戲,防止磕碰受傷。防滑、防摔。不要將身體探出陽台或者窗外。教室的門、窗戶要輕輕地開關,還要先留意會不會夾到他人的手。不帶打火機、火柴、煙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險物品進校園,杜絕玩火、燃放煙花爆竹等行為。不帶錐、刀、剪等鋒利、尖銳的工具,圖釘、大頭針等文具。

二、課間活動

活動的強度要適當,不能做劇烈的活動,活動的方式要簡便易行,如做做操、跳跳繩等。活動要注意安全,要避免發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三、上體育課

短跑等項目要按照規定的跑道進行,不能串跑道。跳遠時,必須嚴格按老師的指導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腳要踏中木製的起跳板,起跳後要落入沙坑之中。在進行投擲訓練時,一定要按老師的口令行動。

在進行單、雙杠和跳高訓練時,器材下面必須准備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墊子。在做跳馬、跳箱等跨躍訓練時,器材前要有跳板,器材後要有保護墊。前後滾翻、俯卧撐、仰卧起坐等墊上運動的項目,做動作時要嚴肅認真,不能打鬧。參加籃球、足球等項目的訓練時,不要在爭搶中蠻干而傷及他人。

四、行走時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集體外出時,最好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結伴外出時,不要相互追逐、打鬧、嬉戲;行走時要專心,注意周圍情況,不要東張西望、邊走邊看書報或做其他事情。

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在霧、雨、雪天,最好穿著色彩鮮艷的衣服,以便於機動車司機盡早發現目標,提前採取安全措施。

五、游泳時

游泳需要經過體格檢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中耳炎、皮膚病、嚴重沙眼等以及各種傳染病的人不宜游泳。要慎重選擇游泳場所。下水前要做准備運動,還應用少量冷水沖洗一下軀乾和四肢。

飽食或者飢餓時,劇烈運動和繁重勞動以後不要游泳。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跳水。探明情況後在做准備。發現有人溺水,不要貿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

(9)學生安全事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安全標語

1、營造校園安全氛圍,創造溫馨學習環境。

2、 安全伴我在校園,我把安全帶回家。

3、 維護校園安全,營造和諧環境。

4、 增強師生防範意識,營造校園安全環境。

5、 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事事安全、人人安全。

6、 生命至高無上,安全責任為天。

7、 倡導安全文明風尚,提高全民安全意識。

8、 以人為本,平安為先,加快建設平安校園。

9、 關注校園安全,構建人文和諧。

10、 加強安全管理,建設平安校園。

❿ 有關保護學生安全的法律有哪些

更多請去: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
1.《教育法》
第四十四條:教育、體育、衛生行政部門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完善體育、衛生保健設施,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第七十三條: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教師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五條: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末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末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十六條:學校不得使末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
第十七條:學校和幼兒園安排末成年學生和兒童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末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四十八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對末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3、《預防末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條: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的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末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末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
4、《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五條:學校應當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防止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
5、《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第十條: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應當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應當適合學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體質健康狀況,防止發生傷害事故。
6、《刑法》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亨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3 09:09:32 瀏覽:898
湖南大學的法學專業 發布:2025-05-03 08:58:38 瀏覽:5
濱州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5-03 08:57:42 瀏覽:50
道德實踐文章 發布:2025-05-03 08:46:39 瀏覽:609
法院對執行款物的管理 發布:2025-05-03 08:46:34 瀏覽:164
長春免費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5-03 08:45:13 瀏覽:32
現代社會主義經濟法 發布:2025-05-03 08:45:04 瀏覽:149
麵粉廠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3 08:30:44 瀏覽:484
2016年上海勞動法全文下載 發布:2025-05-03 08:17:43 瀏覽:69
社會與法周克華 發布:2025-05-03 08:16:11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