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法治建設
1. 怎樣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國
1.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建設更高水平法治中國的首要任務。
2. 科學立法是構建法治社會的起始環節,要求法律體系全面系統。
3. 嚴格執法是法治實施的關鍵保障,要求執法機關公正高效。
4. 公正司法是法治的核心要求,強調司法機關獨立公正。
5. 全民守法是法治的基礎,提升公民法律意識和素養至關重要。
6. 法治實踐的創新和完善是重點,結合國際經驗和中國實際。
7. 現代科技的應用能提高法治效率,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運用。
8. 法治理論研究為實踐提供指導,是法治建設的理論支撐。
9. 全社會共同參與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必要條件,需各方形成合力。
10. 實現法治中國目標將為國家和社會穩定提供強有力法律保障。
2. 中國當前法治建設中主要矛盾是什麼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具體表現在:
1、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2、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3、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待與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較高之間的矛盾。
普遍守法是法治社會的當然特徵,嚴厲制裁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和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
但是現實中,在一些方面,由於責任設置過低,特別是查處率不高,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造成「逆向選擇」、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並導致普遍違法。
(2)當前中國法治建設擴展閱讀: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的改善:
1、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當前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
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3. 如何加快建設法治中國
加快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1.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強化憲法實施與監督,為法治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2. 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升立法質量與效率。通過有效的立法引領和推動,注重提高立法質量,持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3.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將法治建設與人民利益緊密相連,加強對人民利益的保護和法律服務,確保人民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建設法治中國的意義:
1. 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法治中國建設有助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更加科學、民主、依法、有效的國家治理。
2.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通過法治建設,確保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合法權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
3. 保障人民民主權利:法治中國建設有利於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擴大人民民主權利,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4. 促進經濟發展:良好的法治環境有助於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5.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法治中國有助於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國家法治文化的影響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6. 引導社會道德風尚:法治中國建設有助於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全社會尊重法律、學習法律、遵守法律、使用法律,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