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假貨中介法律責任

假貨中介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2 04:56:51

❶ 樂視網連續十年造假,中介機構當承擔什麼責任

1、檢驗機構及認證機構的法律責任

(1)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應責令改正,對單位和直接主管人員及責任人員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取消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

一些中介機構為了 自身利益, 公然違反其高度注意義務, 獨自或與上市公司聯手發布虛假或嚴重失實信息, 誤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肆意損害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這嚴重挫傷了廣大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進而危及到我國證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然而, 面對不法行為的侵害, 受害投資者卻無法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濟, 究其原因, 是因為我國證券立法仍不完善, 偏重於強調責任人的行政、 刑事責任, 忽視對投資者的民事救濟; 並且, 規定中介機構在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中應承擔的相應民事責任的條款較少且缺乏可操作性, 造成投資者尋求民事救濟時困難重重, 甚至難以操作。

❷ 中介的法律責任

1、這樣的行為算是中介。

2、中介的法律責任:

  • 提供與訂立合同有關的真實情況的責任。

這是中介最重要的責任。

由於居間人提供的信息是委託人簽訂合同的重要依據,因此居間人應當如實向委託人報告相關事項,如果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委託人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在通常情況下,中介難以對偽造的證件進行判斷,這超出了其能力范圍,中介對其提供的信息並非是一種保證責任,而是一種謹慎、勤勉的責任,盡到合理的注意則可。

中介對他人的信用沒有保證義務。中介只是中間人,與委託人簽訂合同的是中介居間介紹的第三人,第三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如果實施了違約行為,中介不承擔責任。

  • 故意隱瞞重要事實或提供虛假情況時要賠償。

如前所述,如果中介故意隱瞞了真實信息或故意提供了虛假信息,比如明知出售方不是產權人本人,也不是合法的代理人,就介紹給買受人,從而造成買受人的損失的,中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未完成全部委託事項不得要求委託人按成交價1%支付報酬。

(2)假貨中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中介機構是指依法通過專業知識和技術服務,向委託人提供公證性、代理性、信息技術服務性等中介服務的機構。

2、代理性中介機構具體指提供律師、會計、收養服務,以及提供專利、商標、企業注冊、稅務、報關、簽證代理服務等機構。

3、信息技術服務性中介機構具體指提供咨詢、招標、拍賣、職業介紹、婚姻介紹、廣告設計服務等機構。

4、要強化外部公司治理機制的有效性,就必須減少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

5、投資者通過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和其他信息,了解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管理層的經營業績,以此作出投資決策。而以管理層為主導編制的財務報告要取得公眾的信任,就必須接受各類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以及投資銀行等的審核,並出具鑒證意見。

6、因此各類中介機構、尤其是對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進行獨立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在上市公司新股發行中承擔主承銷責任的投資銀行,能否充分履行誠信義務,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對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❸ 房產中介提供虛假信息要負什麼責任

中介公司提供虛假信息,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如果中介公司是故意提供虛假信息的,並且造成委託人損害的,則中介公司不能請求委託人支付報酬,並且委託人有權要求中介公司進行相應的賠償。
法律分析
房屋中介最重要的責任就是提供與訂立合同有關的真實情況。房產中介提供的服務包括咨詢和居間服務,簽訂居間合同。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房產中介在提供居間服務時,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的重要事實有:①房屋的權屬情況;②房屋的抵押、典當等權利限制信息;③預告登記、異議登記等登記信息;④出售人與買受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由於居間人提供的信息是委託人簽訂合同的重要依據,因此居間人應當如實向委託人報告相關事項,如果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委託人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如果中介故意隱瞞了真實信息或故意提供了虛假信息,比如明知出售方不是產權人本人,也不是合法的代理人,就介紹給買受人,從而造成買受人的損失的,中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六十一條 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第九百六十二條 中介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中介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請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百六十三條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對中介人的報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根據中介人的勞務合理確定。因中介人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該合同的當事人平均負擔中介人的報酬。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中介活動的費用,由中介人負擔。

❹ 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銷售假冒商品屬於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的要承擔刑事責任。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4)假貨中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商標法》第六十七條:

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

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❺ 平台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銷售假冒商品屬於違法行為,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一百四十九條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❻ 難道黑中介騙人就不負法律責任么,怎樣才能舉報假中介,我感覺騙人老百姓的錢,不好,是會遭到天譴的

如果認為中介的部分行為侵害自身合法權益,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其進行民事賠償。
如果認為中介的部分行為已經構成犯罪,也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
當然,有時在其未涉嫌犯罪的情況下,也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投訴其違法行為,從而就表求相關部門對其予以處罰。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

❼ 中介給人介紹客戶被騙中介承擔法律責任嗎

是否承擔法律責任這個要看情況。一般來說只有在以下兩種情形下,中介要承擔責任,第一種是中介明知或者應當知道是騙子卻未告知;第二種中介沒有盡到相應的審查義務。
法律分析
中介給人介紹客戶被騙中介是否承擔法律責任需要看中介是否明知是騙子卻未告知,如果明知是騙子而沒有告知可能涉嫌詐騙罪的從犯,是需要承擔責任的。詐騙罪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並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現在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誇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❽ 二手房買賣中,中介作出虛假承諾,後買賣雙方終止合同,責任誰負

二手房屋買賣合同欺詐行為,我們可以不予履行,造成損失的,我們要賣家承擔賠償責任。對方拒絕賠償的話,我們可以通過仲裁或者訴訟方式解決,無論是購房或者租賃房屋買賣合同的民事欺詐還是合同的刑事欺詐都是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不予履行適用於被欺詐方發現已簽訂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規定,對方有欺詐嫌疑,雙方簽訂的合同可能為欺詐性的無效合同的場合。在這種場合,被欺詐方應暫不履行合同規定的內容,如不予付款,以免造成財產無法返還,中止履行適用於被欺騙詐方已經開始履行,但尚未履行完畢,發現合同可能為欺詐性合同,對方有欺詐嫌疑的場合。在這種場合,被欺詐方應當暫時停止履行,如果被欺詐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中發現合同可能為欺詐性的合同,對方有欺詐嫌疑的場合,且雙方在合同中訂有仲裁協議的,可以提請合同管理機關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仲裁委員會對合同進行審查,確認該欺詐性合同為無效合同,所以作為二手房的買家,事先要對所購房屋情況掌握清楚,確保其產權清晰。同時,在訂立合同的時候要認真閱讀合同條款。如果發生二手房屋買賣合同欺詐行為,可以不予履行,造成損失的,要賣家承擔賠償責任。對方拒絕賠償的話,可以通過仲裁或者訴訟方式解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惡意透支的。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後仍不歸還的行為。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❾ 中介公司提供虛假信息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中介公司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為促成交易提供虛假信息,不僅得不到中介報酬,還應賠償因此給買賣雙方造成的損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二條 中介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

中介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請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列印的欠條沒有簽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9 14:27:33 瀏覽:234
刑法中打人 發布:2025-05-19 14:27:21 瀏覽:930
道德結構解釋 發布:2025-05-19 14:26:16 瀏覽:994
快遞新條例 發布:2025-05-19 14:23:27 瀏覽:574
滎陽法院班子 發布:2025-05-19 13:43:54 瀏覽:142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