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違法行為的主要法律責任不包括民事責任
『壹』 教師應承擔什麼責任
1、行政法律責任
是行為人因實施了行政違法行為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簡稱為行政責任。進一步說,就是行為主體違反了屬於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義務,致使國家、社會或公民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在行政上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行政責任特徵在於:(1)行政責任給予違反了行政法律義務而產生。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管理和發展教育事業、實施教育活動中的行政不當行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及社會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等。如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的行政不當或行政遲緩行為,以及行政相對人未經批准或注冊自行辦學、不按規定使用和變更學校名稱、在招生工作中營私舞弊、買賣文憑、不按規定授予學位等行為。應承擔行政法律責任。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行政處分,它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有輕微違法失職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懲罰措施,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另外一種方式是行政處罰,它是享有行政處罰權的主體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但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個人或組織所實施的懲罰措施。在教育領域,教育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頒發、印製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及其他學業證書; 撤銷違法舉辦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 取消頒發學歷、學位和其他學業證書的資格; 撤銷教育資格,停考、停止申請認定資格; 責令停止招生; 吊銷辦學許可證;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教育行政處罰。除此之外,行政法律責任還包括對他人權利的侵權行為的追究,例如行政機關由於行政不當而造成的侵權行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關收取不符合規定的費用即高收費亂收費,對學生處理上的不當以及對學生安全、健康方面的保護失當等,都有可能造成對學生權利的侵害,除了追究民事法律責任之外,行為人可能要負行政法律責任,受到某種行政制裁。(2)行政責任是由有人民法院或有關國家行政機關依照相關行政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予以追究的,其他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無權行使這一權力。(3)追究行政責任,出適用行政訴訟程序外,還可以適用其他行政程序。例如,行政復議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等。
『貳』 為什麼教師違法行為的主要法律責任不包括違憲責任
抄教師違法行為,憲法並沒有進行詳細規定,而由其它的法律法規進行規定,所以教師違法不包括違憲責任。
違憲責任是一種特殊的法律責任,它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各政黨、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的言論或行為違背憲法的原則、精神和具體內容因而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違憲通常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的某種行為與憲法的規定相抵觸。違憲責任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它是一種政治上的、領導上的的責任。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監督憲法實施,認定違憲責任。
違憲責任的種類:
1.以違憲責任主體為標准分為:立法機關違憲責任,司法機關違憲責任,國家重要領導人
違憲責任和政黨違憲責任
2.依據違憲行為方式不同分為:作為違憲責任和不作為違憲責任
3.依據違憲行為性質可分為:抽象違憲責任和具體違憲責任
違憲責任的形式:
1.彈劾
2.罷免
3.撤消
4.宣告無效
5.拒絕使用
6.取締政治組織
『叄』 因教師管教過失致學生傷害,教師該不該承擔法律責任教師管教學生的底線是什麼
您好!是這樣子的。傷害分為輕微傷、輕傷、重傷。 如果是輕微傷,那麼教師不用負刑事責任,如果是輕傷(這個需要做鑒定),那麼需要你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關於民事責任,教師不承擔直接的民事責任,而是由學校承擔民事責任,然後再由學校向教師追償。簡單的說,就是你可以提起民事訴訟,以校方為被告,要求它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當然,如果教師造成輕傷以上後果,你可以向法院提起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部分被告為教師,民事部分被告為校方。
最後,關於教師管教的底線問題,就是不能傷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他的管教方法暴力或者不適當,都構成了過錯。
『肆』 教師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對於這一點,相信有的老師之前吃過虧,所以一定要謹記:不管學生多頑劣,不管有多生氣,都千千萬萬不可以體罰學生!一旦涉及體罰,性質就變了。原本是出於好心去管教學生,最後卻變成了體罰學生。
有的家長平時忙於工作,基本上把孩子全權託付給了老師。經常對班主任說:「老師,你就把他當成是你自己的孩子,出了錯或者不聽話,你就好好收拾他!我家孩子皮實,抗揍!」
可一旦你把這些話當真了,那你就太天真了。好聽的話誰都會說,可一旦你真的動手打了他的孩子或者對他孩子進行了變相體罰,相信過不了多久,學生家長就會找到學校來鬧事。輕則到校長辦公室鬧一鬧,讓你寫份檢查道個歉,重則鬧到教育局去,到時候你可能連飯碗都保不住了。
二. 侮辱學生
現在的學生不比我們那時候,老師罵我們什麼就聽著,不敢抬頭更不敢還嘴。覺得被老師罵是件丟人的事,回家也不會告訴父母。但現在的孩子可不一樣,你說他一句,他能頂回來十句。即使當時他默不作聲,事後學生回到家告訴家長,他們的父母肯定是不樂意的。
作為老師,即使是被學生氣到想要口吐蓮花,出口之前還是要過一過腦子。想一下這話能不能說,說出去了會不會有什麼後果,自己能否承擔得起這樣的後果。
再者,為人師者,還是要對學生多一點寬容和耐心。孩子犯了錯,耐下性子多給予引導和規勸。不要動不動就怒氣沖天,什麼話都往出說。一則有損自身的良好形象,二則容易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實在是得不償失
三. 侵犯學生財產權
有的老師為了督促學生上學不要遲到,便設立班規要求凡是遲到的學生,每次懲罰五元錢,整合到班費里用來表彰表現好的學生。雖然這樣的方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震懾性作用,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侵犯了學生的財產權。
況且學生又沒有掙錢的能力,繳納的五元罰款還是從家長那裡要的,並未從實質上對學生進行懲罰。學生會覺得反正罰的也不是我的錢,遲到就遲到了。與其這樣,倒不如懲罰一些有意義的。比如多讓遲到的學生寫一點家庭作業或者多背一篇作文等等。
還有的學生上課偷看小說或者偷玩手機,被老師沒收後,就要不回來了。這其實是典型的侵犯學生財產權的案例。學生上課開小差做別的事情是不對,老師將其沒收也沒錯。但不應該將收繳的物品據為己有。可以聯系學生家長,告知情況後讓家長來學校將東西拿回去。
四. 限制學生的人身自由
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差,每次考試都會拖班級後腿,老師被逼無奈,就會強制要求學生放學後不許回家,待在教室或者辦公室里繼續學習或者補作業。這其實是限制了學生的人身自由。
『伍』 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有哪些
您好,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如下:
一、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由於教育法具有行政法的性質,所以,行政法律責任是違反教育法的一種最主要的法律責任形式。
行政處罰是指GJXZ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組織或個人進行的行政制裁。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很多,根據1998年GJ教委發布的《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的規定,教育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有10種:(1)警告;(2)罰款;(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頒發、印製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及其他學業證書;(4)撤消違法舉辦的學校和教育機構;(5)取消頒發學歷、學位和其他學業證書的資格;(6)撤消教師資格;(7)停考、停止申請認定資格;(8)責令停止招生;(9)吊銷辦學許可證;(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行政處分是由GJGG或企事業單位對其所屬人員予以的懲戒措施。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和開除。
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針對的主體不同,行政處罰可以針對所有違反行政法規的公民和組織,而行政處分針對違反行政法規的體制內人員,如學校的直接負責人,學校的教師等。
二、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民事違法行為所承擔的法律後果。
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GJ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是公民和法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約行為和侵權行為。
三、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刑事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追究教育刑事法律責任是國家對違反教育法的行為人最為嚴厲的法律制裁。
以上就是對問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陸』 教師違反《教師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情況不包括
一、教育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了有關的教育法律規定而必須承擔的法定後果。
二、教師不履行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教育法律責任)
《教師法》中規定:「教師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綜合而言,教師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有:
1、行政法律責任: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兩類,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2、民事法律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返還財產等。
3、刑事法律責任: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給予行政處分或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柒』 教職工的安全法律責任主要有哪些種類
教師的責任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說,一是社會責任;二是職業責任;三是法律責任。
一、教師的法律責任
可以把法律規定的教師的安全管理責任歸結為「教育、管理、指導、保護」四個方面。
1.教育責任是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的
教育者教書育人也,這是教師的天職。教師的安全教育責任主要體現在,按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以及學校規定做好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證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安全,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2.管理責任是教師的重要責任
即按照各級教育部門的規定、規范、制度及學校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管理,這也是教師的權利。
3.教師的指導責任涉及范圍廣
不僅僅是對受教育者本人,還包括學生家長教學、管理、指導被公認為是現代普通學校的三大職能。而這些職能要通過教師去實現,體現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
4.教師的保護責任
主要是指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使學生不受非法侵害。
二、承擔法律責任的條件
在安全管理中,如果發生事故,判斷教師是否承擔責任主要看以下因素:
1.責任人(教師)的行為是否違反了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即其行為具有特定違法性
2.有沒有侵害受教育者(學生)合法權益的事實
3.責任人(教師)是否具有主觀過錯
這其中涉及到一個重要概念,即確定責任人(教師)的故意與過失,直接關繫到行為人是否承擔責任和承擔什麼性質的責任等一系列關鍵理由。
4.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
三、關於責任的追究
校園安全事故的結果一般都是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如果發生了學生傷害事故,會通過法律責任的追究的方式對事故進行善後處理。責任人承擔責任的方式有三種: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1.行政法律責任
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承擔的法律後果。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
2.刑事法律責任
一般指違反刑法而承擔的法律後果。教育法律屬於非刑事法律,但教育法律中也有一些條款涉及犯罪和刑罰理由。
3.民事法律責任
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侵犯他人的民事權利,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法上的法律後果。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礙;③消除危險;④返還財產;⑤恢復原狀;⑥修理、重作、更換;⑦賠償損失;⑧支付違約金;⑨消除影響、恢復名譽;⑩賠禮道歉。
四、是否是職務行為的判定
民事責任的承擔涉及一個「職務行為」理由,怎樣判定教師的行為是職務行為?
1.從時間因素上看,教職工的行為是否發生在上班時間
2.從崗位因素看,教職工的行為是否發生在自己的崗位上
3.從職責因素上看,教職工發生在非工作時間和崗位上的行為是否與自己的崗位職責有關
4.從命令因素上看,教職工的行為是否是執行學校命令的行為
一般可以從上述四個因素綜合判斷。教職工在履行職務行為對學生造成傷害時,雖然學校承擔民事責任,但學校賠償後,對於有嚴重過錯的教職工,可以依法進行追償,比如可以通過扣發工資、獎金的辦法對直接責任人進行處罰等。
五、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
民法通則規定的關於承擔責任的原則:①過錯原則;②無過錯原則;③公平原則。處理學生傷害事故適用的是過錯原則。
在學生傷亡事故中,關於學校責任的承擔,有下面三種情況:
1.學校直接責任事故
這是指由校方的理由造成的學生傷亡事故,即事故的發生與校方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對於這類事故,顯然學校要承擔主要甚至全部的責任。
2.學校間接責任事故
這是指事故的直接理由不在學校,而在當事學生之間(如學生打架引起傷害),或在學生本人(如不小心在校受了傷),或者其他一些非學校的因素(如校外春遊活動)等等。
3.學校無責任事故
六、教師在事故發生時的責任
在發生安全管理事故時,教師要履行好以下責任:
1.救助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有條件的,應當採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2.告知
應及時告知學生的監護人。
3.報告
按規定程序及時報告上一級
『捌』 教師違法行為的主要法律責任不包括
違憲責任。
教師違法行為,憲法並沒有進行詳細規定,而由其它的法律法規進行規定,所以教師違法不包括違憲責任。
違憲責任是一種特殊的法律責任,它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各政黨、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的言論或行為違背憲法的原則、精神和具體內容因而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