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帶責任人的追償權的法律規定
A. 連帶責任追償權問題
可以直接向債務人就保證的全部額度追償,不足部分仍可向連帶擔保人追償,但是連帶保證人只 就其保證范圍內的額度承擔責任,概括起來就是說對外無限責任,對內還是有限責任。
B. 連帶責任追償糾紛如何管轄
目前,隨著民事生活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法律文書涉及連帶責任的承擔問題。比如共同侵權人之間的連帶責任、車輛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的連帶責任、僱主與雇員之間的連帶責任等等。當事人在承擔連帶責任後必然會行使追償權,由此引起的連帶責任追償糾紛案件的管轄問題接踵而至。有向原審法院起訴的,有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的,也有依合同法律關系來選擇管轄法院的。各地法院對此類案件的管轄標准不一,由此引發的管轄爭議頗多,當事人反響較大。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生效判決的連帶責任人代償債務後應以何種訴訟程序向債務人追償問題的復函》規定:根據生效的法律文書,連帶責任人代主債務人償還了債務,或者連帶責任人對外承擔的責任超過了自己應承擔的份額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請求行使追償權。原審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主債務人或其他連帶責任人償還。該裁定不允許上訴,但可復議一次。如果生效法律文書中,對各連帶責任人應承擔的份額沒有確定的,連帶責任人對外償還債務後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行使追償權的,應當向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基於上述批復,對連帶責任人代主債務人償還了債務或者連帶責任人對外承擔的責任超過了自己應承擔的份額時,該連帶責任人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請求行使追償權自無異議。但在不區分主債務人與連帶責任人或者未確定各連帶責任人應承擔的份額時,如何理解「向人民法院另行起訴」存在爭議。筆者認為,此時應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管轄的規定來確定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而不是僅把原審人民法院作為唯一選擇。 實踐中又存在以下情況:連帶責任追償糾紛案件經某個法院受理後卻發現原生效法律文書存在錯誤,直接影響到連帶責任人的責任承擔問題,而兩個案件分屬兩個不同的法院管轄。此種情形下法院該如何處理?一種意見認為,受理連帶責任追償糾紛案件的法院應將該案件主動移送給原審人民法院處理。另一種意見認為,受理連帶責任追償糾紛案件的法院應告知當事人向原審法院申訴,待原審法院受理申訴後,中止該連帶責任追償糾紛案件的審理,待原審法院作出處理後再繼續審理。筆者認為,考慮到連帶責任追償案件的特殊性,原審生效法律文書已被執行,有可能出現執行回轉。
C. 交通事故中有哪些連帶責任人,連帶責任追償權
一、交通事故中有哪些連帶責任人
1、交通事故責任者對事故造成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賠償責任的肇事司機暫無力賠償,由司機所在單位或車輛所有人墊付;
2、肇事車輛為單位所有,司機執行職務,即工作或生產過程中履行駕駛職責行為受所在單位或車輛所有人委派或認可,該單位或車輛所有人承擔事故賠償責任;
3、肇事車輛為個體戶、承包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主,僱傭司機從事運輸,車主或僱主應承擔事故賠償責任;
4、肇事車輛承包、租賃期間發生交通事故,車主和承包、承租人共同承擔賠償責任。這是因為承包、租賃經營是經營方式的改變,車輛權屬未改變,車主也是車輛運行受益人。若承包、承租人未經車主同意擅自轉包、轉租或借與第三者發生交通事故,承包、承租人與第三人、車主應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5、委託他人購車,代購人購車後肇事,委託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委託他人維修、保管車輛期間或在停車場停車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維修人、保管人、停車場應承擔賠償責任;
6、肇事車輛司機執行職務過程中,擅自進行與執行職務無關活動而發生交通事故,司機承擔賠償責任,車主承擔連帶責任;
7、肇事車輛掛靠單位收取管理費或分享盈利視為共同車主,由車主承擔賠償責任,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8、車輛合法佔有人經車主同意,將車輛交與第三人發生交通事故,合法佔有人和第三人為共同被告,車主承擔連帶責任;
9、肇事車輛司機非執行職務且未經車主同意,擅自用車,司機應承擔賠償責任,車主負責墊付;
10、被盜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被害人財物損失的肇事人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被盜機動車輛所有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1、肇事司機與肇事車輛不屬同一單位,司機與使用機動車受益單位為被告,由受益單位先行墊付賠償;
12、無償借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由肇事司機與受益人共同負賠償責任;
13、交通事故責任人死亡,其遺產繼承人不放棄繼承,只在所繼承財產額度內承擔責任。遺產繼承人放棄或喪失繼承,因無遺產可供繼承,繼承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14、旅客持票或按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無票旅客乘車,運輸過程中死亡,承運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5、無償同乘即搭便車,原則上不能免除司機責任,應斟酌具體情形,比照過失相抵原則,減少司機賠償責任;
16、因緊急避險引起交通事故,引起險情人為被告,因緊急避險措施不當或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損害,緊急避險人作為共同被告,車主或司機所在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17、學習駕車發生交通事故負有責任,由教練員承擔部分或全部責任。
二、連帶責任追償權如何行使
對於連帶責任部分追償權的行使,是法律實務中的難點。向連帶責任人進行部分追償時,可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根據公平和利益平衡原則來確定。我國(民法通則)確認了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公平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來調整民事主體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確定當事人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本案乙是甲雇的司機,乙的收益來自於因給甲提供勞動而獲得的工資報酬,而甲的收益是依靠乙履行職務帶來的商業效益。因此,:所受損失可參照雙方的收益比例,合理劃分追償份額。
二是根據過錯程度進行區分。過錯程度分為故意、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在區分過錯程度時,根據責任人的主觀能動性區分故意和過失。在劃分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時,從責任人的崗位責任和選任、管理、監督、轉委託等職權義務及與年齡、知識水平相適宜的常識、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本案甲的過錯表現在雇了沒有駕駛資格的駕駛員和安排超載運輸任務。沒有駕駛資格,不具備駕駛機動車上路的專業技能,是造成此次交通事故的根源;安排超載運輸,又為此次交通事故的發生埋下重大隱患。乙的過錯表現在因交通肇事後逃逸而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造成經濟賠償,二者的過錯責任相當。對各自的過錯程度進行比較,可確定追償份額。
三是根據其他情況確定。比如損失原本可轉嫁由保險公司承擔,但追償人應辦理保險而未辦理保險,對應由保險公司承擔的損失,則由追償人自行承擔。對於教唆、幫助未成年人侵權的,應由教唆、幫助人承擔全部責任,也不產生追償問題。對一些損失較小,被追償入主觀惡性大的賠償,追償人可行使全部的追償權。
連帶責任是共同責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追償權的正確行使,在實現誠信原則、保障債權實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D. 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如何行使追償權
乙無證駕駛無牌農用三輪商品車運輸三輛農用商品車,與行人丙發生交通事故,致丙受傷;車輛受損。造成交通事故後,乙駕車逃逸。交警部門認定,乙由於交通事故後逃逸,應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乙系甲雇的駕駛員,發生事故時,是履行職務行為。丙訴甲、乙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協議甲向丙賠償醫療費,誤工費,傷殘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共計10萬元,乙與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後甲向丙如數支付賠償款。現甲訴至法院向乙追償墊付的賠償款10萬元。乙主張,其作為雇員不應完全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乙在履行職務行為時致人損害,由於交通肇事後逃逸,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屬重大過錯,應當與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甲雇沒有駕駛資格的乙,安排其超數量運送商品車,埋下安全隱患,故對本案交通事故的發生亦存在重大過錯。因此,法院確認,甲乙應承擔同等民事賠償責任,各承擔賠償數額5萬元,判決乙向甲返還賠償款5萬元。 本案爭議的問題是:,即追償權如何劃分連帶責任人的具體責任份額。我國<民法通則》第87條,第89條、《擔保法》第31條,以及《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是在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對其他連帶責任人享有追償權的依據。但是,目前我國法律對連帶責任人可以進行追償的具體條件以及具體追償份額,未作詳盡規定,各地法院司法實務中對此理解不一,追償份額差距較大,這給我們的審判實務帶來不便。 連帶責任的追償權分為完全追償權和部分追償權。完全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其所支付的全部費用,比如保證合同中的保證人向債務人的追償權。部分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一定份額的費用,剩餘份額的費用應當由自己承擔,比如侵權賠償中的共同侵權人、合夥聯營中的共同債務人。不管是連帶責任的完全追償權,還是連帶責任的部分追償權,均具備以下共性:1、連帶責任的追償人與被追償人間是利益共同體,存在於共同責任中。2、追償人與被追償人都負有全部清償的義務,不分責任的先後和大小,都有義務向權利人清償。3、追償人承擔全部責任後,原來的債權債務關系消滅,隨之在共同責任中產生新的按份責任。此時,追償人變成新的債權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請求償還各自的份額。4,「法定」與「約定」是構成產生連帶責任的前提。連帶責任的完全追償權與連帶責任的部分追償權區別在於,完全追償人在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全部的費用,而部分追償人只能追償部分的費用。 對於連帶責任部分追償權的行使,是審判實務中的難點。法官在裁量向連帶責任人進行部分追償時,可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根據公平和利益平衡原則來確定。我國(民法通則)確認了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公平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來調整民事主體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確定當事人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本案乙是甲雇的司機,乙的收益來自於因給甲提供勞動而獲得的工資報酬,而甲的收益是依靠乙履行職務帶來的商業效益。因此,:所受損失可參照雙方的收益比例,合理劃分追償份額。 二是根據過錯程度進行區分。過錯程度分為故意、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在區分過錯程度時,根據責任人的主觀能動性區分故意和過失。在劃分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時,從責任人的崗位責任和選任、管理、監督、轉委託等職權義務及與年齡、知識水平相適宜的常識、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本案甲的過錯表現在雇了沒有駕駛資格的駕駛員和安排超載運輸任務。沒有駕駛資格,不具備駕駛機動車上路的專業技能,是造成此次交通事故的根源;安排超載運輸,又為此次交通事故的發生埋下重大隱患。乙的過錯表現在因交通肇事後逃逸而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造成經濟賠償,二者的過錯責任相當。對各自的過錯程度進行比較,可確定追償份額。 三是根據其他情況確定。比如損失原本可轉嫁由保險公司承擔,但追償人應辦理保險而未辦理保險,對應由保險公司承擔的損失,則由追償人自行承擔。對於教唆、幫助未成年人侵權的,應由教唆、幫助人承擔全部責任,也不產生追償問題。對一些損失較小,被追償入主觀惡性大的賠償,追償人可行使全部的追償權。 連帶責任是共同責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追償權的正確行使,在實現誠信原則、保障債權實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E. 連帶保證人承擔責任後如何行使追償權
鄭州市孫女士來電咨詢: 我朋友向銀行借款,我為其承擔了連帶保證責任。請問,我該如內何向主債務人行使追償權容?是直接申請強制執行還是另行起訴? 河南國基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文鳳解答:你作為連帶保證人承擔責任後,有權向主債務人追償,至於是直接申請強制執行還是另行起訴,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 我國《擔保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因此,無論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保證,如果保證人承擔了保證責任,都有權向主債務人追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判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或者賠償責任的,應當在判決書主文中明確保證人享有《擔保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權利。判決書中未予明確追償權的,保證人只能按照承擔責任的事實,另行提起訴訟。保證人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訴訟時效,自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因此,如果判決書中明確保證人的追償權,在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則可以依據生效判決,直接進入執行程序,要求債務人承擔責任。
F. 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後如何行使追償權
1.連帶責來任的追償權分為完全源追償權和部分追償權。完全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其所支付的全部費用;
2.部分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一定份額的費用,剩餘份額的費用應當由自己承擔。
G. 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如何行使追償權
乙無證駕駛無牌農用三輪商品運輸車,與行人丙發生交通事故 ,致丙受傷,車輛受損。造成交通事故後,乙駕車逃逸。交警部門認定,乙由於交通事故後逃逸,應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乙系甲雇的駕駛員,發生事故時,是履行職務行為。丙訴甲、乙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 ,協議甲向丙賠償醫療費,誤工費,傷殘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共計10萬元,乙與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後甲向丙如數支付賠償款。現甲向乙追償墊付的賠償款10萬元。乙主張,其作為雇員不應完全承擔賠償責任。 解釋兩個術語:這里有兩個相關的法律術語連帶責任與僱傭活動,為了便於聽眾朋友理解,我首先解釋一下這兩個法律術語。 本律師認為:乙在履行職務行為時致人損害,由於交通肇事後逃逸,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屬重大過錯,應當與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甲雇沒有駕駛資格的乙,安排其駕駛運送商品車,埋下安全隱患,故對本案交通事故的發生亦存在重大過錯。因此,甲乙均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所以乙應當向甲返還其應承擔的相應數額的賠償款。 本案爭議的問題是:,即追償權如何劃分連帶責任人的具體責任份額。我國<民法通則》第87條,第89條、《擔保法》第31條,以及《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是在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對其他連帶責任人享有追償權的依據。但是,目前我國法律對連帶責任人可以進行追償的具體條件以及具體追償份額,未作詳盡規定,各地法院司法實務中對此理解不一,追償份額差距較大,這給審判實務帶來不便。 連帶責任的追償權分為完全追償權和部分追償權。完全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其所支付的全部費用,比如保證合同中的保證人向債務人的追償權。部分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一定份額的費用,剩餘份額的費用應當由自己承擔,比如侵權賠償中的共同侵權人、合夥聯營中的共同債務人。不管是連帶責任的完全追償權,還是連帶責任的部分追償權,均具備以下共性:1、連帶責任的追償人與被追償人間是利益共同體,存在於共同責任中。2、追償人與被追償人都負有全部清償的義務,不分責任的先後和大小,都有義務向權利人清償。3、追償人承擔全部責任後,原來的債權債務關系消滅,隨之在共同責任中產生新的按份責任。此時,追償人變成新的債權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請求償還各自的份額。4,法定與約定是構成產生連帶責任的前提。連帶責任的完全追償權與連帶責任的部分追償權區別在於,完全追償人在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全部的費用,而部分追償人只能追償部分的費用。 對於連帶責任部分追償權的行使,是法律實務中的難點。向連帶責任人進行部分追償時,可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根據公平和利益平衡原則來確定。我國(民法通則)確認了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公平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來調整民事主體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確定當事人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本案乙是甲雇的司機,乙的收益來自於因給甲提供勞動而獲得的工資報酬,而甲的收益是依靠乙履行職務帶來的商業效益。因此,:所受損失可參照雙方的收益比例,合理劃分追償份額。 二是根據過錯程度進行區分。過錯程度分為故意、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在區分過錯程度時,根據責任人的主觀能動性區分故意和過失。在劃分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時,從責任人的崗位責任和選任、管理、監督、轉委託等職權義務及與年齡、知識水平相適宜的常識、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本案甲的過錯表現在雇了沒有駕駛資格的駕駛員和安排超載運輸任務。沒有駕駛資格,不具備駕駛機動車上路的專業技能,是造成此次交通事故的根源;安排超載運輸,又為此次交通事故的發生埋下重大隱患。乙的過錯表現在因交通肇事後逃逸而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造成經濟賠償,二者的過錯責任相當。對各自的過錯程度進行比較,可確定追償份額。 三是根據其他情況確定。比如損失原本可轉嫁由保險公司承擔,但追償人應辦理保險而未辦理保險,對應由保險公司承擔的損失,則由追償人自行承擔。對於教唆、幫助未成年人侵權的,應由教唆、幫助人承擔全部責任,也不產生追償問題。對一些損失較小,被追償入主觀惡性大的賠償,追償人可行使全部的追償權。 連帶責任是共同責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追償權的正確行使,在實現誠信原則、保障債權實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H. 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你混了兩個概念:
(1)保證人和債權人沒約定份額:連帶責任
但若有2個保證回人,答2個保證人與債權人都無約定份額:連帶責任(找他們誰都可以承擔全部)
(2)而保證人之間可能約定了份額,保證人A承擔40%B承擔60%,他們之前怎麼約定都沒關系,只要債權人沒同意,就是對債權人連帶責任;但對AB兩個人而言,他們之間的合同對他們有效;A承擔了百分百後,可以找B追償60%;若N個保證人之間沒有約定具體份額,就是平攤的,一個人對債權人承擔了全部後,回頭可以找其他保證人追償
I. 連帶責任保證人的追償權與債權人的債權其法律效力相等嗎
1、連帶責任保證人對債務人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債權人可以向連帶責任保證人和債務人要求清償債務;
2、連帶責任保證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債務義務後,可以就清償的債務向債務人追償。
關注我了解更多法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