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為確定的不發生法律效力
① 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狀態
1、有效是指民事法律行為符合法定要件。
2、無效是指民事法律行回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答的規定。
3、可撤銷或可變更,指民事行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不完全符合法定有效要件的規定。
4、效力待定,指民事行為有效與否,取決於他人追認,經追認後有效。
生效是指發生法律效力。
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撤銷後自始無效。
無效的民事行為,自始無效。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經追認後有效。 1、有效是指民事法律行為符合法定要件。
2、無效是指民事法律行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的規定。
3、可撤銷或可變更,指民事行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不完全符合法定有效要件的規定。
4、效力待定,指民事行為有效與否,取決於他人追認,經追認後有效。
生效是指發生法律效力。
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撤銷後自始無效。
無效的民事行為,自始無效。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經追認後有效。
② 產生法律效果。是什麼意思原句是:法律行為是能夠發生法律效力或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我不懂啊。。。能
我可以簡單跟復你舉例讓你理解一下制,但是這樣會有點不專業,主要是方便你理解,如果你是需要考什麼專業考試你再來問
我打了你一拳,這產生了什麼?侵權,這個產生出來的侵權就是法律效果。
我和你簽了個合同,產生了什麼?合同的效力,這個合同對我們都有約束力,誰不履行誰就要負違約責任。
最後一個例子:
你要和你老婆結婚了,你們雙方見了家長,辦了婚禮酒席,還入了洞房,這產生了什麼?在法律方面來說啥都不產生!但是如果你們兩去民政局花9塊錢領了個證,這產生了什麼?婚姻效力。理解了么?我上面那個例子哪些是法律行為哪些不是法律行為搞清楚了么?
③ 如何理解主法律行為履行完畢並不必然導致從法律行為效力的喪失
主法律行為是指在兩個有聯系的法律行為中,不依賴於他行為而可獨立存在的專法律行為;而屬須依賴於他行為而存在的法律行為,就為從法律行為。
區分主法律行為與從法律行為的主要意義在於:從法律行為的命運決定於主法律行為,主法律行為不存在,從法律行為也不能存在。
根據我的理解,主法律行為的履行完畢並不必然導致從法律行為效力的喪失應當是這樣的:
對於主法律行為履行存在瑕疵的,或者因某種原因實際上不能履行,則從法律行為效力不喪失。例如:為企業的借款提出擔保,但借款企業之後破產,則擔保人應當承擔還款責任。
④ 論述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要件,附條件與附期限行為的無效,可撤銷與可變更效力待定
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要件是指法律行為成立的效力構成要件。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要件主要從3個方面來看:主體,客體,內容。1.主體的適格。主體必須是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2.合適的客體。這里的客體也是法律所規定的,主要有:行為,物,人身權利,智力成果。3.內容的合法。行為的內容必須是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
附條件與附期限行為的無效是指附條件與附期限行為缺乏法律規定的生效要件,因此從行為開始之時,其確定的內容就不產生法律效力,但是並不是不發生法律後果。根據法條精神來看,無效的行為通常是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如果附條件與附期限的行為明顯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話,應屬當然無效;而根據民法相關規定,部分行為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還是有效的。
可撤銷與可變更的法律行為是指因缺乏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而導致法律行為可能不發生效力。這里的可撤銷與可變更的法律行為是只有在當事人請求法院或仲裁機關作出撤銷決定才可能發生的結果。民法里規定了三種可撤銷與可變更的法律行為:1.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行為。2.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3.顯失公平的。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對行為有至關重要影響的內容產生了誤解,使得繼續履行將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的。效力待定主要是無權代理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處分權人所為的行為:一個是代理人所為的超越代理權的行為,一個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作出的超出自身智力,年齡,精神健康狀況的行為,還有一個是無處分權人處分物品的行為
⑤ (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到底包不包括 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為。為什麼
民事法律行為來前提必須是有源自主的意思表示和合法的概念特徵的,換言之,民事法律行為是屬於民事行為中的一種,合法且受到法律保護的,必然是自始有效、當然有效的民事行為。除此以外的其他法律行為,以是否存在法律效力和效力的大小則分為之前你所說的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和效力待定民事行為。同理,如果你要寫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就無需論證它是否有效了。記住,民事法律行為必然是有效力的,無需懷疑。
⑥ 什麼叫附消極延緩條件民事法律行為和附積極延緩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一、積極條件與消極條件:
(1)積極條件又稱肯定條件,積極條件是以所設事實發生為內容的條件。易言之,在積極條件,以設定事實的發生為條件成就。停止條件與解除條件,均可設定積極條件。肯定條件是以一定客觀事實的發生為條件成就,而以所附事實不發生為條件不成就。例如甲乙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出租人甲考慮到其女兒如不調到外地工作還需居住此房的情況,在合同中附上「如其女兒調到外地工作,該租賃合同方生效」的條件;再如,甲、乙簽訂房屋租賃合同,但考慮甲外地工作的兒子可能調回到本市工作需要住房,於是附上「如其兒子調回到本地工作,則租賃合同終止」的條件。上述兩租賃合同都是附條積極條件的民事行為。
(2)消極條件又稱否定條件,是指以不發生某種事實為條件的內容。否定條件於肯定條件相反,它以一定事實的不發生為條件成就,而以一定事實的發生為條件不成就。它又可以分為否定的延緩條件和否定的解除條件。例如、甲、乙簽訂煤炭供應合同,在合同中附有「如甲本月不發生意外事故即供給乙煤炭若干」,該買賣行為即屬於付否定條件的延緩條件。再如,甲、乙簽訂種子供應合同,乙考慮到種子尚未通過有關部門的鑒定,故在合同中附上「如未通過鑒定合同終止」的條款,該行為即屬於附否定的解除條件。
二、延緩條件與解除條件。這是根據條件的效力為標准而區分的,同時也是最基本的分類。
(1)延緩條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發生,使法律行為只有當約定的事實出現時,才發生效力的條件。延緩條件的作用在於使民事法律行為暫時不生效,因此,也稱停止條件。附延緩條件的民事行為,在條件成就之前已經成立,但效力處於停止狀態。也就是說,在延緩條件成就以前,行為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已經確定,但是權利人尚不能主張權利,義務人還無須履行義務,即雙方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法律效力尚處於停止狀態。例如,甲、乙協商約定,待甲遷移北京時以2500元價格將其冰箱出售給乙。這里的「甲遷移北京」便是該買賣行為所附的延緩條件,當延緩條件成就(甲遷移北京),民事行為就發生法律效力,甲應將冰箱交給乙;如果延緩條件不成就(甲未遷移北京),則該買賣行為就不發生法律效力。由此可見,延緩條件的作用,是推遲民事行為所確定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發生法律效力的時間。
(2)解除條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存續,使已發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條件實現時終止的條件。附解除條件的民事行為,在所附條件成就以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已經開始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當條件成就時,權利和義務則失去法律效力。例如,甲有閑置房間兩間,甲、乙雙方在房屋租賃合同中附加了條件:如果甲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回家工作,乙立即將該房退還給甲。這里「甲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回家工作」便是該房屋租賃行為所附的解除條件,在解除條件成就以前,租賃房屋的當事人之間所確定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由此可見,解除條件的作用,是使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失去法律效力。
⑦ 如何確定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行為成立時其是有效還是無效尚不確定,內有待其後一定事實的發生容確定效力的民事法律行為。
主要特徵:1、效力待定行為是已經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2、效力待定行為成立時有效還是無效處於不確定狀態;3、可因其後的一定事實而發生效力。
⑧ 無效民事行為的含義是
我認為應該選A
無效民事行為只是指不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力的民事行為,但並專不意味著這個行為就屬不產生其他法律效力。民事行為最核心的是「意思自治」,也就是說行為的結果是當事人所追求的,並且在其預期之內。法律雖然保護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但前提是必須符合生效要件,否則,主體的預期使得不到保護的。
⑨ 可撤銷法律行為與效力待定法律行為的區別
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又稱相對無效的民事行為,是指當事人在從事民事行為時,因意思表示不真實,法律允許撤銷權人通過行使撤銷權而使該已經生效的法律行為歸於無效。
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具有以下特點:1、在撤銷前,其效力已發生,而且未撤銷,其效力不消滅。2、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效力消滅,以撤銷行為為條件。3、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撤銷,應由撤銷權人為之,非撤銷權人不得主張其效力消滅;4、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撤銷權人,對權利的行使擁有選擇的自由,撤銷權人可以撤銷其行為,也可以通過承認的表示使撤銷歸於消滅。5、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一經撤銷,其效力溯及於行為的開始,即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時無效。
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主要有3種:1、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2、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3、另外我國合同法規定了一方以脅迫、欺詐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之下訂立的合同,受害方也可以撤銷。
效力待定民事行為是指行為成立時,其是有效還是無效尚不能確定,還待其後一定事實的發生來確定其效力的民事行為。效力待定民事行為具有如下特徵:
(一)效力待定民事行為於其行為成立時是否有效還處於不能確定狀態。
(二)效力待定民事行為既可能成為有效民事行為,也可能成為無效民事行為。
效力待定民事行為主要以下4種:
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雙方行為(即合同行為)。
2、無權代理行為。
3、無權處分行為
4、債權同意欠缺的債務轉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