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教育孩子法律責任

教育孩子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3 10:57:25

1. 看護班 孩子受傷 法律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8條至第40條明確規定: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了人身損害的,適用過錯推定原則。

對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對於第三人的行為造成學生受到損害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確定學校過錯的標准,就是對履行《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是否盡到了必要的注意義務。對這種注意義務的違反就是存在過錯。認定學校在學生傷害事故中的過錯,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 學校對學生是否具有注意義務

無義務無過失。這種注意義務既包括基於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等規定而產生的法定注意義務,也包括基於有關部門頒布的教育教學管理規章、操作規程等規定而產生的一般性的注意義務,以及學校與學生家長簽訂合同約定的注意義務。

2.學校對學生人身健康安全是否盡到了合理的、謹慎的注意義務

需要指出的是注意要求的標准和范圍因環境和對象的不同而不同。如小學教師對小學生的人身健康安全的注意要求比高中教師對高中生的人身健康安全的注意要求要高,因為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防範風險的能力較低,發生人身傷害的幾率就高。

3.學校能否對學生人身健康安全是否盡到合理的、謹慎的注意義務

如果學校不具有預見能力而無法預見,學校就無法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並採取合理行為避免損害結果的發生,因而主觀上也就沒有過失。

(1)教育孩子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處理學生傷害事故主要的法律依據:

  1. 《教育法》

  2. 《侵權責任法》

  3.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4. 最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5. 《上海市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

2. 關於父母的撫養教育義務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撫養是指父母從物質上、生活上對子女的養育和照顧,如負擔子女的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教育是指父母在思想、品德等方面對子女的全面培養,使子女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成長。
父母不履行撫養教育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 「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1)撫養是指父母從物質上、經濟上對子女的養育和照料,如負擔子女的生活費、教育費,在生活上照管子女等。
(2)教育是指思想、品德、學業等方面對子女的全面培養。
(3)父母的撫養教育義務,對未成年子女來說是無條件的,不得任意推卸責任。對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是有條件的。
(4)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是父母雙方的義務,應雙方共同承擔,不應把責任推給一方。
(5)父母不履行撫養教育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6)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開始於子女出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1)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管教和保護,既是權利也是義務。

3. 後媽在法律上有沒有教育子女的權力和義務

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二十七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法律關系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適用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換言之,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法律關系,視同親生父母子女間的法律關系,是一種具有擬制血親性質的父母子女關系。

與收養所建立的擬制血親關系不同的是,繼子女在與繼父母建立具有擬制血親性質的父母子女關系的同時,繼子女與生父母之間的父母子女關系仍然存在。在生父母離異的情況下,受繼父或繼母撫養教育的繼子女,存在雙重父或雙重母的權利義務關系。

此時的繼子女,同時受繼父或繼母及生父母3人撫養,對繼父或繼母及生父母3人均有贍養義務,均是繼父或繼母及生父母3人的第一順序繼承人。

(3)教育孩子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這十幾年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她(指阿麗)從來沒出過一分錢的撫養費,根本就沒盡到母親的責任……」面對阿麗的訴求,阿萍堅決反對。阿萍還認為,阿麗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太好,還有兩個孩子要撫養,並不利於監護撫養小海。

兩個媽媽都想照顧撫養小海,哪個媽媽更適合養育小海?法院委託家事調查員,對小海的撫養情況進行了調查。家事調查員通過走訪、調查發現,阿萍說的基本屬實。阿麗現已結婚,且生育有一子一女。

小海對此怎麼看?為了表明自己的意見,正在上學的小海給法官寫了一封信。小海在信中說,從4歲開始他就一直和父親、繼母一起生活,是他們撫養了他,給他零花錢,供他從幼兒園、小學、初中,一直讀到現在的職高。

他從小就知道親生母親是阿麗,他並不怪她,畢竟是她給了自己生命。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他更願意與阿萍媽媽一起生活。他的這個願望,是經過反復考慮的,「請親媽原諒」。小海還表示,他會經常去看阿麗,認這個親媽……

鑒於阿萍長期與小海生活,雙方建立了深厚的母子感情。小海的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均由阿廣和阿萍承擔,而阿麗沒有支付過小海的任何費用,且小海也表示願意繼續跟隨阿萍生活,阿萍也願意繼續撫養小海,也具備撫養小海的條件。

而阿麗雖然是小海的生母,但這十幾年來未盡到撫養義務。近日,一審法院判定,對阿麗要求變更小海撫養關系的訴請不予支持。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繼母帶大孩子生母來爭撫養權 法院判定孩子跟繼母

4. 規定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的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了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4)教育孩子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5. 父母違反了義務教育法、不讓孩子上學、受到的處罰有什麼

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第一款和《實施細則》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送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這是家庭所承擔的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我國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其他監護人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父母以外的其他近親屬,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等。

不履行這項義務的,依據《實施細則》第四十條的規定,城市由市、市轄區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機構,農村由鄉級人民政府,進行批評教育;經教育仍拒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就學的,可視具體情況處以罰款,並採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就學。」

(5)教育孩子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適齡兒童、少年就學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四)項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應當在該地區或者該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學的」,對有關責任人員應給予行政處分。任何負責組織、實施義務教育的單位和個人,負有接收和保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責任。

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校長以及教師,如果拒絕接受應當在本地區或本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學,就是侵犯了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是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行為,應根據具體情況,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或給予行政處分。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6. 老師體罰學生違反了哪些法律要承擔什麼責任

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關法律的規定,並且情節嚴重,構成刑事犯罪。

體罰是指教師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脅,或以其他強制性的手段,侵害學生的身體健康的侵權行為,如毆打、罰站、下蹲、超過身體極限的運動、刮臉、打嘴巴等行為。變相體罰,是指採取其它間接手段,對學生肉體和精神實施懲戒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勞動懲罰、抄過量作業、諷刺挖苦、謾罵等行為。

對於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了處罰措施。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對於體罰學生的教師本人可以進行以下處罰:

1.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按現行教師管理許可權,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教育部門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解聘。行政處分的種類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解聘包括兩種:解除崗位職務聘任合同,由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另行安排其他工作;解除教師聘任合同,被解聘者另謀職業。

2. 體罰學生情節嚴重(如手段殘忍、造成傷害甚至死亡結果),構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因體罰學生對學生或學校造成損失或損害的,還應依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6)教育孩子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體罰基本概念

1. 體罰必須是懲罰,不為懲罰而實施的,不是體罰,如體育課時跑步熱身、定期段考等。

2. 體罰必須訴諸身體,不訴諸身體的懲罰,不是體罰,如語言羞辱、罰款等。

3.體罰必須造成身體或心理的痛苦,不造這兩種痛苦的懲罰,不是體罰,較近於犯錯的宣告,如私下罰站兩分鍾。但「痛苦」之有無,應考量罰則本身的合理性、受罰者的身心狀況、施罰者的執行態度等,例如明知學生腳傷,卻罰他站兩分鍾,是體罰。

4. 未造成身體痛苦,但造成心理痛苦,又系藉由控制身體而行之者,是體罰,如強迫學生「當眾」罰站兩分鍾等。

5. 身體上的「痛苦」不以「痛楚」為限,所有生理感官上的不舒適均是,如以強迫憋尿、強行搔癢、強迫看色情片、強吻等處罰,都是體罰。

7. 父母沒有讓孩子完成9年義務會有法律責任啊

會有責任的
我國法抄律規定:供適齡兒童上學是父母法定的義務,如果違反是需要承當法律責任。

相關法律條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十八條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8. 家長不孩子上學,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不知道你都不阿克蘇飽和度

9. 教育法打孩子負什麼法律責任

我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規定「禁止體罰學生」;《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要給予教師「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也明文禁止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體罰,是教師對學生肉體實施懲罰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毆打、罰站、下蹲、超過身體極限的運動、刮臉、打撕嘴巴等行為。變相體罰,是指採取其它間接手段,對學生肉體和精神實施懲戒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勞動懲罰、抄過量作業、臉上寫字、諷刺挖苦、謾罵、烈日下暴曬等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中已明確規定「禁止體罰學生。」

熱點內容
完善規章制度意義 發布:2025-05-05 23:45:41 瀏覽:283
房屋購買收據怎麼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5 23:40:24 瀏覽:891
行政訴訟法第14條釋義 發布:2025-05-05 23:38:26 瀏覽:298
村委過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5 23:37:18 瀏覽:653
徐金桂行政法精粹2017 發布:2025-05-05 23:37:17 瀏覽:693
爭做道德小公民 發布:2025-05-05 23:36:41 瀏覽:196
宣讀規章制度串詞 發布:2025-05-05 23:13:25 瀏覽:309
勞動法中關於試用期離職的規定 發布:2025-05-05 23:12:44 瀏覽:660
海商法38 發布:2025-05-05 22:57:21 瀏覽:402
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款 發布:2025-05-05 22:52:55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