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通知的法律效力
① 省級人民政府下發的文件有沒有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專以「根據憲法屬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行政法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政府文件一般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公民和組織制定並下發的除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具有普遍約束力。
② 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其它各部下的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應該有的 都應該有。
③ 上級單位對下級單位的通知具有法律效力么,如國家教育部對各級教育局
行政部門的上下級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上級對下級發出的通知具有法律效力。
④ 國務院通知 的法律效力
屬於行政法規,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專文件的總稱。屬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並修改。
通知的標題一般採用公文標題的常規寫法,由發文機關+主要內容+文種組成。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禁用公費變相出國(境)旅遊的通知》。
⑤ 關於辦法/通知/意見 哪個法律效力大
首先,辦法是由國務院制定的,是規范性文件。
第二,通知、意見是政府或者部門出示的非規范性文件。
如果從法律效力的角度看,辦法的效力較高。從實施力度的角度看,通知的效力較高。
⑥ 書面通知形式有哪些,簡訊通知能視為書面通知嗎,具備法律效力嗎
書面形式是指合來同書、信件自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簡訊通知也視為書面通知,具備法律效力。
所有的通知形式都只是作為一種證據,法律效力看證據證明力決定,簡訊有效力,但是不會很高,最好是用書面通知讓對方簽字表示收到,其次是快遞並以快遞回執作為證據,簡訊為下策,因為這只能證明你給他發過通知,但如果對方把收到的簡訊刪掉,他完全可以說自己從來沒收到。
合同書。合同的書面形式有多種,最通常地是當事人雙方對合同有關內容進行協商訂立的並由雙方簽字(或者同時蓋章)的合同文本,也稱作合同書或者書面合同。
⑦ 政府部門工作通知有法律效應么
省政府令有來法律效力,在一定是范自圍內可以作為法院斷案的依據。國務院辦公廳的通知有法律效效力。
政府部門發的通知一般講不是法律。但是還要區分情況,看哪一級的政府部門,如果中央政府部門就是國務院的部門的通知屬於是行政規章(廣義的法律)。省以下的部門通知屬於規范性的文件,不是法律。
⑧ 意見和通知的法律效力
通知下達既具有法律效力,在同一機關內指定的意見與通知上的內容不同時,應該看通知。
意見和通知的區別:
1、定義:意見的本意是人們對事物所產生的看法或想法;通知,是運用廣泛的知照性公文。
2、文體:意見是上級領導機關對下級機關部署工作,指導下級機關工作活動的原則、步驟和方法的一種文體;通知用來發布法規、規章,轉發上級機關、同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要求下級機關辦理某項事務等。
3、法律效力:意見的指導性很強,有時是針對當時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發布的,有時是針對局部性的問題而發布的,意見往往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效力;通知下達既具有法律效力。
(8)部門通知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