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作用體現在

法律責任作用體現在

發布時間: 2021-01-03 20:29:57

1. 法律的作用的現實體現

法律在現實社會中究竟起什麼作用呢?

一、法律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

1、從法是一種社會規范看,法具有規范作用,規范作用是法作用於社會的特殊形式;

2、從法的本質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會作用,社會作用是法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

二、法的規范作用可以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

1、指引作用是指法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這里,行為的主體是每個人自己。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個別性指引,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形成對具體的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

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是通過一般的規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個別指引盡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維護穩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言,規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義。

2、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這里,行為的對象是他人。在現代社會,法律已經成為評價人的行為的基本標准。

3、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又具體表現為示警作用和示範作用。法的教育作為對於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促使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4、預測作用是指憑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之間會如何行為。法的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包括公民之間、社會組織之間、國家、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行為的預測。社會是由人們的交往行為構成的,社會規范的存在就意味著行為預期的存在。而行為的預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也是社會能夠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5、強製作用是指法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這里,強製作用的對象是違反者的行為。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讓人們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規定能夠轉化為社會現實。在此,法律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離開了強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權威;而加強法律的強制性,則有助於提高法律的權威。

三、法的社會作用是從法的本質和目的這一角度出發確定法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取決於法的特徵,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就是由法的內容、目的決定的。

雖然法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萬能的,原因在於:

(1)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會發展需要「創造」或改變社會;

(2)法律是社會規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會規范以及社會條件和環境的制約;

(3)法律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會關系(如人們的情感關系,友誼關系)不適宜由法律來調整,法律就不應涉足其間;

(4)法律自身條件的制約,如語言表達力的局限。在實踐活動中,法律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法律的作用可以分為四點

1)法律具有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不可做,此作用是實現知法和守法的前提。

(2)法律具有預言作用,此作用可以及時有效的警示人們,可以在每個人的心底建立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3)法的校正作用,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強執行力來校正社會行為中出現的一些不法行為。

(4)法律具有扭轉社會風氣,凈化人們心靈,凈化社會環境的社會效益。這是法律的目的和根本性作用。

法律在現實生活中有諸多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大小主要是有立法質量、普法質量和執法效力的大小決定。對於每一部法律都要做到人人都知,只有這樣才能使法律的明示作用、法律的預防作用將以更好的體現。讓法在人們心中占據更重要地位,從而鞏固法在社會中的作用。

2. 法律責任對法實施的意義

是因違反會計法律所應承擔的責任。會計法對於法律責任有專章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年1月21日六屆人大九次會議通過,1993年12月29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修正,1999年10月31日九屆人大十二次會議修訂)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一般法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特定責任】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特定責任】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特定責任】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特定責任】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監管部門瀆職責任】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泄露檢舉情況的責任】違反本法第三十條【檢舉】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依法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3. (急!急!急!)一具體案例如何體現法律的作用(謝謝 解答!)

原 被告在事故發生時,均系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版.他們在公路上騎自行車權 乘坐自行車而發生事故,其監護人應承擔疏於監護未成年人的民事責任;被告3將原告2從自行車上拉下摔傷,應承擔主要責任;
應該選擇這個!

4. 法律的規范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法的規范作用分為五個方面:

一,指引作用。這是指法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二,評價作用。這是指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三,教育作用。這是指通過法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

四,預測作用。這是指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後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

五,強製作用。這是指法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法的強製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證。

(4)法律責任作用體現在擴展閱讀:

法的規范作用,法的作用的一個方面,「法的社會作用」的對稱。法是一種制度化的構成物,是調整社會關系的特殊的社會行為規范,法本身的這種規范性的特徵是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調整形式的特點之一。把法作為特殊的規范系統所觀察到的法本身的作用,就是法的規范作用。

與法的社會作用相比,它是實現法的社會作用的手段,而法的社會作用則是法的規范作用的目的。任何一種法,都具有一定的規范作用,但不同歷史類型的法的規范作用實現的程度和方式則有不同。

法對人們社會行為的規范作用表現在多方面,如對人們行為的評價、指引和預測,對合法行為的保護和獎勵,對違法行為的遣責、警戒、預防和制裁等。

同時,法中蘊含著關於合法與不合法、正當與不正當的標准和信息,它能夠對人們起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

法的規范作用_網路

5. 法律的規范作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規范作用:是從法律規范調整人的行為這一特徵來分析法律所起的作用。

法律的規內范作用容:是指法自身表現出來的、對人們的行為或社會關系的可能影響,即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明確告訴人們行為的模式與標准,

具體而言,是指

對人們的行為起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的作用。

6. 法律規范規定法律責任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指引作用。這是指法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

7. 法律的規范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法的作用是指法對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社會關系所發生的一種影響,它表明了國家權力的運行和國家意志的實現。

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規范作用是從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這一角度提出來的,而社會作用是從法在社會生活中要實現一種目的的角度來認識的,兩者之間的關系為:規范作用是手段,社會作用是目的。

(一)法的規范作用

法的規范作用分為五個方面:第一,指引作用。這是指法律對個體行為的指引作用,包括確定的指引、有選擇的指引。確定指引一般是規定義務的規范所具有的作用,有選擇的指引一般是規定權利的規范所具有的作用。第二,評價作用。這是法作為尺度和標准對他人的行為的作用。第三,預測作用。這是對當事人雙方之間的行為的作用。第四,強製作用。這是對違法...法的作用是指法對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社會關系所發生的一種影響,它表明了國家權力的運行和國家意志的實現。

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規范作用是從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這一角度提出來的,而社會作用是從法在社會生活中要實現一種目的的角度來認識的,兩者之間的關系為:規范作用是手段,社會作用是目的。

(一)法的規范作用

法的規范作用分為五個方面:第一,指引作用。這是指法律對個體行為的指引作用,包括確定的指引、有選擇的指引。確定指引一般是規定義務的規范所具有的作用,有選擇的指引一般是規定權利的規范所具有的作用。第二,評價作用。這是法作為尺度和標准對他人的行為的作用。第三,預測作用。這是對當事人雙方之間的行為的作用。第四,強製作用。這是對違法犯罪者的行為的作用。第五,教育作用。這是對一般人的行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

(二)法的社會作用

社會作用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一些,大致包括兩個方面:

1.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調整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關系,調整統治階級和同盟者之間的關系,調整統治階級內部之間的關系。

2.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執行社會公共事務方面的作用。這些方面作用比較明顯的體現出一種社會性,一般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維護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維護最低限度的社會治安,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人身安全,保障食品衛生、生態平衡、環境與資源合理利用、交通安全等。第二,維護生產和交換條件。即通過立法和實施法律來維護生產管理、保障基本勞動條件、調節各種交易行為等。第三,促進公共設施建設,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即通過一系列法律來規劃、組織像興修水利、修築道路橋梁以及開辦工業、組織農業生產,對這些活動實行管理。第四,確認和執行技術規范。包括執行工藝和使用機器設備的標准,規定產品、服務質量和標准,對高度危險品(易燃、易爆品,槍支彈葯)和危險作業(高空作業、高壓作業、機動作業)的控制和管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等。第五,促進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如通過法律對人們的受教育權加以保護,鼓勵興辦教育和科技發明,保護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要求政府興辦各種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

8. 簡述行政責任的特點,地位和作用體現在什麼方面

第一,科學的行政體制能夠提高政府生產力,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科學的行政體制能夠大幅度地全面地促進社會發展,提高國家的競爭力。
第三,科學的行政體制能夠造就大批的優秀的國家各級各類公務員。
第四,科學的行政體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證。
第五,科學的行政體制能夠確保公民的各種權利和生命財產。
功能

功能一般指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的作用,所強調的是事物或方法積極的意義。行政體制的功能也就是指行政體制所存在的價值及發揮的積極作用,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在生產力水平較低、工業化程度不高、技術水平落後等條件下進行,各級政府在推進經濟市場化過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在改革開放至今的近三十年裡,與經濟的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相對應的是政府職能和行政方式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在宏觀上,政府開始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調節國民經濟的運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在微觀上,政府改革了對企業的管理模式,政企分開成為經濟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政府的市場管理職能也逐漸從直接定價轉為主要以市場定價、反壟斷、反欺詐、反不正當競爭等方面。行政體制的不斷調整適應並有力地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在市場經濟縱深發展的過程中,行政體制也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促進力量。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還比較低,市場機制在經濟運行、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加上其自身諸如信息不對稱、投機率高等弊端,使得單純的市場調節還隱藏著不少危機。所以,需要加強政府在經濟運行、市場監管中的調控能力,用政府調節和監管這只「有形的手」來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要實現這些目標,就要對政府職能進行新的定位,進一步劃分政府與市場的產權邊界和利益分界,並探索科學有效的調節和監管方式。另一方面,政府也應當順應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形勢,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際化趨勢的要求加強自身建設,比如通過調整權力配置減少許可權沖突、改革政府機構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事前審批加強事後監管等措施,提高政府在經濟管理中的能力和水平,為企業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二)回應利益多元化社會建構的需要
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前,存在於人們生活中的是計劃體制下一元化的社會結構模式,「雖然我們建立了各種組織,如企業、事業單位、群眾團體,但這些結構因子是同質的,都隸屬於某個國家機關,都有行政級別,實質上早被同一化為行政組織。」在這樣的模式下,公民或直接依附於政府,或因依附於其所在單位而間接依附於政府;他們之間的利益選擇也因為這樣的依附關系而在形式上表現得高度一致。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經濟規律使得政府不得不開始放鬆原本牢牢拽在自己手中的權力,承認並保護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利益和價值。這種一元化的社會結構開始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社會利益結構;不但社會個體之間的交往可以通過市場機制和契約機制來完成,而且政府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對社會生活事無巨細都要實施控制和管理。此外,利益多元還表現在地區利益、地方利益、行業利益的凸現,合作與競爭共存,客觀上需要行政體製作出積極回應。
在中國,由於這種多元化社會結構本身就是在政府主導下的改革而逐步形成,因而以政府職能、權力、運行規則等為主要內容的行政體制的價值也因為社會結構的變遷而日益彰顯。但一直以來我們對行政體制功能的理解大多是從經濟角度出發,即行政體制必須不斷適應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需要——如加強宏觀調控能力、改革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等;因而在職能轉變、制度創新等方面也過多地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和許可權的調整為重點,而忽視了行政體制在調整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等社會服務方面的價值。
(三)服務公共行政的有效開展
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民社會的逐漸崛起和利益主體多元化的日益形成,加快了傳統意義上的國家行政向公共行政轉變的步伐。在此過程中,現代行政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國家行政機關已不是惟一的行使行政權的主體,其行政權也部分地歸還於社會主體。越來越多的非政府組織等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和服務活動之中,這是市場機制所帶來的必然後果、也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公共行政的有效開展,要求對公權力進行重新調整和配置,以發揮社會自治的力量、保障公眾在社會事務管理中的參與權利;而這些也都依賴於行政體制發揮其基礎性的作用,因為沒有具體的制度基礎,公共行政的有效運行只能成為空談。靈活、高效、務實的行政體制將改革公權力的行使方式,積極引入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規律和價值理念的管理和服務手段,促進社會各部門的合理分工和資源的有效配置,推進公共行政的順利開展。以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為例,隨著社會公眾對道路、橋梁、體育場館等公共基礎設施的需求不斷增加,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改革原來政府壟斷的做法,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競爭性招標、特許經營等手段鼓勵民間資本、社會力量參與到基礎設施的建設經營中。在此過程中,政府主要通過訂立合同的形式與經營企業進行談判,並負責對工程的監管;這既滿足了社會公眾對基礎設施的需求,也避免了政府財政支出不足的尷尬,同時還有效利用了民間資本為社會服務;達到了「雙贏」、「三贏」甚至「多贏」的效果。
(四)推進行政法治的發展
行政法治是現代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對行政權力行使的全面要求,其核心的價值追求在於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落實到法律制度上,就是作為國家權力體系中的政府及行政機關自身的組織結構、職能許可權要有法律的依據;行政機關在行使權力中的方式、程序要受到法律的監督和制約;而一旦行政機關行使權力過程中的行為侵犯或損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行政相對人的權利,其可以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方式獲得救濟。在制度層面,行政法治包含了行政實體制度、行政程序制度和行政救濟制度三部分制度建設。在這里,行政體制與行政實體制度相對接,在一定程度上,行政體制就是一系列行政實體制度的總稱。只是傳統上行政體制更側重於政府系統的職能、權力配置、運行規則,而行政實體制度則強調承擔公共行政的主體形式和法律地位,各類行政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行政體制更多是管理學中使用的概念,而行政實體制度則是法學中的用語。

9. 法律責任的功能

法律責任的目的主要在於保障法律上的權利、義務、權力、自由得以內生效,在它們受到阻礙從容而法律所保護的利益受到侵害時通過適當的救濟,使對侵害發生有責任的人承擔責任,消除侵害並減少未來發生侵害的可能性。
主要作用是懲罰、救濟、預防
懲罰主要是事後,對於刑事責任來說,幾乎所有的法律責任都是懲罰作用,並且是最為嚴厲的一種。行政責任承擔的方式較為多樣化,既有懲罰性也有救濟性責任。
救濟主要存在於民事責任中,因為民事中主要涉及的是財產,平等主體的一方對於另一方進行賠償。
預防作用是所有法律的共同特點,法律責任的承擔對於人們來說有威懾力,才有了預防作用。
綜上所述,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上三種作用。

熱點內容
合同法80條理解 發布:2025-05-06 10:50:54 瀏覽:848
經濟法之資產 發布:2025-05-06 10:38:25 瀏覽:916
上市公司暗保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6 10:30:34 瀏覽:574
怒對法院 發布:2025-05-06 10:24:56 瀏覽:993
廣東醫療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06 10:17:54 瀏覽:727
民法典之 發布:2025-05-06 10:17:51 瀏覽:960
2011年初級會計資格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5-05-06 09:39:32 瀏覽:584
湖北十大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6 09:29:49 瀏覽:79
白城市司法局 發布:2025-05-06 09:28:36 瀏覽:341
法院傳票規定 發布:2025-05-06 09:05:35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