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長春疫苗法律責任

長春疫苗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5 16:15:08

Ⅰ 長春疫苗受害多少人

我是長春人,據說這個廠家的葯品供應多個地區,相信很多人都會因此而受害,而專且包括各年齡段的屬,這不僅是一個企業違規、違法、違紀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道德的問題。葯品不同於其它產品,直接關繫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希望全國各地生產各種產品的廠家能夠引以為戒,當你被利益沖昏了頭腦而不顧及他人時,即便不會被法律所懲處,但終歸會有因果輪回,害人即是害己,助人即是積德。

Ⅱ 長春長生毒疫苗案後續判決結果有知道的嗎

刑事案件辦案周期長,7月案發,才過去4個月不可能辦案,簡單刑事案件才能幾個月結案,這種答案不可能這么快。

Ⅲ 長春疫苗

我認為長春疫苗事件!已經處理完了!國家非常重視!進行了科學的整改!落實了責任!現在的疫苗沒有問題的!放心用!

Ⅳ 問題疫苗企業除了罰款還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7月15日,國家葯監局通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長春長生」)違規生產狂犬疫-苗,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問題疫-苗事件自此爆發。

兩天後,長春長生發布聲明,表示已按要求停止狂犬疫-苗的生產,並「深表歉意」。根據吉林食葯監局披露的消息顯示,長春長生此前還曾因生產「百白破」疫-苗「效價測定」項不符合規定,被要求處罰344萬元。?

受訪的多名法學專家均稱,不能「沒有引發不良反應事件」就對涉事企業免責。「只能說目前還沒有出現由於注射疫-苗而引發的人身損害後果,但是不能保證以後出現問題時疫-苗不管用造成的危害。」劉俊海說。

故意銷-售假葯將負刑責

葯品管理法第101條明確規定疫-苗屬於葯品。那麼,生產記錄造假的疫-苗是否就是假葯呢?

葯品管理法第48條規定,葯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為假葯。此外,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變質的;被污染的;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均按照假葯論處。

「生產記錄造假的具體情況如何,關乎涉案狂犬疫-苗是不是假葯的認定。」劉俊海說,長春長生涉案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的具體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北京大悅律師事務所律師梁宏剛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如果葯企僅違反了《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則屬於行政處罰范疇,不足以構成刑事案-件,適用行政處罰;如果故意存在生產、銷-售假葯行為,則應負刑事責任,主觀故意是其要件之一。

梁宏剛說,我國刑法規定了生產、銷-售假葯罪,指的是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葯品管理法規,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該罪的犯罪形態屬於危險犯,只要有生產、銷-售假葯行為,則構成該罪。造成嚴重危害或其他嚴重危害的行為的,則加重刑罰。」

具體到長春長生公司,梁宏剛認為,該公司具備生產疫-苗的相關資質,而且獲取了葯企的GMP證書,目前所報道提及的是某幾個批次不合格,行政機關對於這幾批次不合格的疫-苗進行單獨處罰,但並沒有披露疫-苗不合格的根源所在。

「當然,從目前的證據材料看,尚不能確定該葯企存在故意生產銷-售假疫-苗的犯罪行為。」梁宏剛說。

屢禁不止或因違法收益高於成本

據媒體報道,長春長生已不是第一次被點名通報了。2017年11月3日,原國家食葯監總局在樣品抽樣檢驗中檢出長春長生生產的批號為201605014-01的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准規定。

問題葯企為何屢教不改?劉俊海教授認為,首先是違法收益高於違法成本;其次是消費者維-權成本大,維-權成本高於維-權收益。客觀上,還存在著政-府監管的失靈現象。

接種問題疫-苗的受種者,應該採取什麼措施維-權?

「有些疫-苗屬於政-府采購,由政-府買單,有些疫-苗屬於自費,應當退費,並對於造成的身體損害承擔經濟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梁宏剛認為,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六十條的規定,「因葯品、消毒葯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

梁宏剛說,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賠償後,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疫-苗屬於預防性的,對於孩子未來的傷害是潛在的、長期的,這種危害後果需要專業的醫學評估,可能對於受種者維-權就產生一些影響。」

劉俊海建議,問題疫-苗可能流向地區的所有接種孩子,應組織一次免費的疫-苗檢測,費用由涉事廠家提供;若孩子因為問題疫-苗出現殘疾等問題,涉事廠家應承擔孩子的醫療費、護理費,包括直到十八周歲的終身殘疾費用、生活費;如果消費者有證據證明自己雖然沒受到財產損失,但遭受到精神痛苦,廠家應當進行精神痛苦的賠償。

政-府部門監管不力也應被問責

此次疫-苗輿論風-波中,政-府部門的監管責任也被頻頻提及。

「關鍵在於監管部門是否盡力,是否誠實守信、盡職盡責做到應有的謹慎,起到應有的作用,確保疫-苗的真實性、有效性、合格性。如果監管部門盡力但沒有把好關,監管部門可以免責。如果監管部門沒有盡力,就該啟動問責程序。」劉俊海說。

劉俊海表示,問責的形式有兩種,一是行政處罰,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處分、開除公職;二是刑事責任,情節嚴重,給廣大人民群眾造成重大財產和人身損失的,則應啟動刑事責任問責程序。除行政處分外,對於黨員領導幹部還有紀律處分。

劉俊海認為,作為監管部門需要自證清白,證明接到消費者投訴後,是否盡到了精準有效的行政監管。

最後都是不了了之,或者臨時工替罪。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熱點內容
澳門法官 發布:2025-10-12 10:44:29 瀏覽:289
國家刑法規定承擔國家安全 發布:2025-10-12 10:41:40 瀏覽:603
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 發布:2025-10-12 10:38:26 瀏覽:156
法規在眾 發布:2025-10-12 10:27:08 瀏覽:719
法規章條例 發布:2025-10-12 10:21:53 瀏覽:548
2018行政法徐金桂精講講義 發布:2025-10-12 10:19:54 瀏覽:770
經濟法知識框架 發布:2025-10-12 10:18:20 瀏覽:954
美國將中國告上法院 發布:2025-10-12 10:15:45 瀏覽:843
法律法規編號查詢 發布:2025-10-12 10:12:01 瀏覽:127
購法院胸徽 發布:2025-10-12 10:06:51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