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教育局規定法律效力

教育局規定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06 14:00:49

① 教育局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一、職責調整
(一)加強基礎教育工作,以農村教育為重點,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公共教育資源進一步向農村和民族地區傾斜,促進教育公平;深入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的課業負擔,加強中小學德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
(三)加強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完善和落實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規范辦學秩序,促進民辦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四)將教育招生考試的具體事務性工作交給市教育局下屬事業單位。
二、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及省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擬定全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並指導、協調和監督實施。
(二)統籌管理全市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等工作,促進、協調高等教育發展;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協調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教育援助;指導、協調、檢查、監督縣(特區、區)和有關單位的教育工作。
(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加強中小學德育;指導義務教育發展水平、質量的監測工作。
(四)指導中等和初等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指導和評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
(五)主管全市教師工作;組織實施教師資格制度,統籌規劃教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按幹部管理許可權考察任免有關單位領導幹部,提出領導班子充實調整方案。
(六)負責全市普通、成人招生、自學考試、高中階段招生考試及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負責全市高中(含職高、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學籍和學歷管理。
(七)統籌管理教育經費,參與擬定教育經費籌措、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政策,監督全市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管理國內外對我市的教育援助和教育貸款,負責教育統計和信息發布工作。
(八)加強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指導管理,貫徹落實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規范辦學秩序,促進民辦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九)指導全市各類學校黨建、德育、法制宣傳教育、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及國防教育工作;指導高等學校穩定工作。
(十)負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和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十一)承辦市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廳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教育局設12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信訪、保密、信息、督查督辦、宣傳、愛國衛生、後勤保障、議案建議及提案辦理、綜合性文稿起草等工作。
(二)政策法規科
負責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研究和法制建設工作;指導全市教育系統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和中小學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依法受理教師、學生申訴、學校各種法律糾紛,辦理教育系統質量標准化建設事項;受理有關行政復議、應訴和其他法律性事務;統籌管理教育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三)人事科
負責機關和所屬單位的機構編制、人事工作;配合有關部門組織指導教師職稱評聘;組織、指導教師評優推薦中小學特級教師和全市教育行政幹部及中學校長的培訓工作;負責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指導和監督對教師的考核工作;指導普通高等、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按幹部管理許可權考察任免有關單位領導幹部,提出領導班子充實調整方案;負責政務服務工作。
(四)計劃財務科
負責全市教育統計和信息工作;編制教育經費需求計劃和基建投資計劃;負責提出教育經費的年度計劃建議;統籌和管理教育經費,安排落實中小學危房改造、「義教工程」配套經費和項目的實施、教育貸款工作;指導學校財務管理;監督檢查各項教育經費的管理和計劃的執行情況;審定和監督教育經費的預決算、財務收支和基本建設情況;負責局機關財務和公產管理工作。
(五)基礎教育科(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指導、管理全市基礎教育工作(包括特殊教育、幼兒教育、民族教育),制定基礎教育發展目標,組織實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指導教育教學改革;管理中小學教學用書和學具;指導中小學德育、校外教育;管理會考工作;負責論證和審查普通高中社會力量辦學設置;負責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籍及學歷管理工作;負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六)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科
擬定全市各類學校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工作方案和計劃並組織實施;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學校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條例、規定及要求;負責檢查、指導、評估和督促各類學校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工作;組織學校開展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等相關活動。
(七)師范教育科
加強與師范類高等院校聯系,參與擬定全市高等師范教育發展規劃;負責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統籌管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指導師德師風建設、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和師范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工作;負責論證和審查教師培訓基地(點)及其管理工作。
(八)職業教育科
統籌管理全市各類職業學歷教育、成人文化技術教育;指導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和實習基地建設;規劃、協調、指導職業技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負責全市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生的學籍和學歷管理工作;負責論證和審查民辦中等職業學校設置。
(九)民辦教育科
承擔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指導管理的有關工作;監督檢查民辦學校辦學方向和辦學行為;監督民辦學校財務和資產管理;按許可權辦理審批或審核涉及民辦高中階段教育的行政許可事項。
(十)學校安全教育管理科
綜合協調全市各類學校(幼兒園)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穩定工作;負責全市學校(幼兒園)安全工作的總體安排、部署、督查、評估、考核及總結表彰工作;開展學校(幼兒園)平安校園創建活動;按照上級關於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參與學校(幼兒園)重大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維護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負責全市學校(幼兒園)安全工作隊伍建設。
(十一)綜合科
組織和指導全市各教育工會履行工會職能,發揮工會組織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作用;參與擬定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有關政策、措施和制度;協助做好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學校民主管理、監督工作;負責機關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十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辦公室
承辦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的日常工作,行使市人民政府賦予的教育督導職權,依法組織對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履行教育職責的情況進行考核,對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依法辦學情況進行督導、評估和檢查驗收,對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質量進行監測;指導縣、特區、區的教育督導工作。
黨委負責機關、所屬單位的黨群工作和目標績效管理工作。其職責由相關科室承擔。
紀檢監察機構中共六盤水市教育局紀律檢查委員會,市監察局派駐市教育局監察室。
四、人員編制
市教育局行政編制32名(含紀檢監察2名)。定領導職數:局長1名、副局長3名、紀委書記1名(副縣級)、市政府正縣級或副縣級督學4名、正副科長(主任)13名(含監察室1名)。
工勤人員編制5名(含聘用1名)。經費由市財政全額預算管理。
五、其他事項
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的職責分工。畢業生離校前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由市教育局負責;畢業生離校後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② 教育部的部門規范性文件只對學校有約束力嗎

學校單方面制訂的規章制度可以具有法律效力
(一) 制定學校章程的依據 制定學校章程的依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方面是要有法律依據,當前制定小學學校章程的法律依據主要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制定的《教師資格條例》、《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規;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的《小學管理規程》等章程,以及地方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有關教育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及規章等。在制定學校章程時絕不能與這些法律法規相抵觸。另外一個制定學校章程的依據是指從學校客觀實際出發的客觀依據,它包括學校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由於各學校實際情況不同,制定出的學校章程也就不可能一樣。如學校章程中有關學校領導體制的內容、內部管理體制的內容、學校發展目標等,都會因各學校實行的體制、機制、辦學目標等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二) 制定學校章程的基本原則 既然學校章程是學校的「小憲法」,在學校的內部管理中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在制定學校章程時決不能草率,而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學校章程的制定首先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要求,不能與現行的有關教育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相抵觸,如法律規定學校應當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並公開收費項目,作為學校章程就不能另行規定本校的收費標准。同時學校章程不能越權,不能超越法律法規的授權范圍,不能超越本校的職權范圍,把本來應由法律法規或上級行政部門規定的內容制定在章程中。如學校章程不能自己改變學校的性質;不能對、有關行政部門或非學校人員等提出義務或禁止性要求。另外製定學校章程要將原則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學校章程作為學校的「小憲法」必須對學校重大的基本問題做出原則的規定,而對於學校某一方面的工作以及許多具體問題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做出具體規定。對於這些局部性問題,須通過制定其他管理制度來加以規范,從而形成完備的學校內部管理體系。同時,學校章程的法律地位也要求其必須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以便監督調控和學校自主管理的正常運行,不具有操作性的學校章程其實是一紙空文。其次制定學校章程必須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能脫離本校現實的辦學條件和特點、生搬硬套別的學校的經驗。當然不容否認,同一類學校由於具有諸多共同特性,決定了其學校章程的基本內容是大致相同的。
(三)制定學校章程的程序 學校章程的制定程序一般為先由學校成立專門的章程起草小組,負責章程的調研起草工作。起草小組在深入調查研究及廣泛徵求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後,完成學校章程草案。然後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在起草小組反復修改的基礎上,將章程草案提交學校決策(校長辦公會和校務會議)審議。審議後,再將學校章程草案提交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經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後,將學校的章程報送學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核准。經教育主管部門審核批准後,學校章程制定程序也就宣告結束。此時的章程,也就具有了法律上確立的地位。外界形式的變化以及學校自身的改革和發展,對學校章程都將不斷提出修改要求,因此我們在學校章程的附則中規定了修改程序,學校章程的修改必須經校務會議討論,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報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核准後生效。

③ 《規定》《意見》具有法律效力嗎

規定和意見要看具體的制定部門和法律程序,可能是法規、規章或者規范性文件都有可能。內只要不和上容位法律抵觸,並符合制定程序,在一定范圍內都具有法律效力。
一般來說,國家機關以「國家機關以令第**號」公布的,屬於部門規章,依法制定並公布的,肯定有法律效力;對於國家機關發布的《xxxx的意見》(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查處廣告違法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其在一定時期內可以反復適用,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④ 學校單方面制訂的規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學校依據的其實是民法通則中關於侵權的規定,作為小孩的法定監護人,您應該為小版孩造成他人財產損權失的行為負責。這和學校的規定沒有多大關系。

至於造成財產損失的責任分擔,學校讓您賠償的具體數額。這些都是可以要求學校舉證的。您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提出來,雙方協商,如果不能大成協議,那就建議讓校方向法院起訴。

⑤ 關於教育局的規定

1、學生一般不得復隨意轉制學。確因家長工作調動、戶口遷移或其它正當原因必須轉學者,由學生本人或家長提出申請,經雙方學校同意,並按教育局有關規定辦齊轉學手續後方可轉學。

2、轉學按下列程序辦理:轉入學校開出接收證→縣教育局審核→市教育局審核(高中生縣外異動)→轉出學校開出轉學證→縣教育局備案→市教育局備案(高中生縣外異動)→轉入學校辦理入學手續。學校必須在市、縣教育局審核同意並加蓋學籍管理專用章後,方可接收轉入學生,不得招收外校在籍學生來校寄讀或借讀,不得先辦理入學手續再辦理轉學手續。轉學時未經審核同意的學生,轉出學校自動取消其學籍,教育行政部門不承認其在轉入學校的學籍。

3、轉學學生的有關檔案資料,由轉出學校清理入檔密封,貼上封條,加蓋學校公章後,由學生本人帶到轉入學校存檔。

4、縣教育局有權安排縣外轉入學生入籍,任何學校不得拒收。

⑥ 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有法律效力嗎

屬於抄部門規章,和法律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在教育部下屬的教育行政部門有一定的約束,教育廳和各地方教育局可以制定進一步的細則,具體實施細則原則上不能與教育部的框架規定有沖突,當然如果教育部的自定規章與憲法或者法律法規起了沖突,那肯定還是以法律法規的強制力為準的

⑦ 地方政府部門(比如教育廳、教育局等)出台的文件有法律效力嗎這些文件屬於何種性質

有法律效力。這些文件被稱謂部門規范性文件(某些地方性法規已有這樣的法定稱謂),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位於我國法律體系的最底層。

一旦它們與法律、法規、規章抵觸,將被宣告無效。但宣告無效必須由法定主體經法定程序來進行。一般可能是這些部門的本級政府或者其上級部門。法院也有可能因為這些文件違法而拒絕適用,使得這些文件在司法領域形同虛設。

地方政府部門依據這些文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相對人不服的話,可以提起行政復議,若文件違法,還可向復議機關一並要求審查這些文件的合法性。法院在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是,也有權對這些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以決定是否適用。

總之,包括部門規范性文件在內的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是當今被實際適用最多的社會學意義上的「法律」,但它們的合法性在整個實體法體系中是最低的,易受質疑。事實上,大量的政府部門違法行使職權的情況依據的正是這類文件。

看了你的問題補充,
首先,這份文件毫無疑問有法律效力。
其次,這份文件屬於部門規范性文件。(見《廣東省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注意,這是一部地方政府規章,是《立法法》意義上的法律,效力比你提到的部門規范性文件高)。
再次,你要確定這部文件的沒有效力的話,最好查找它的上位法,一旦它跟上位法抵觸的話,那你的官司就贏了一半。之所以是一半,因為你還要依靠有權機關宣告它無效或者法院審查決定不適用這份文件。
最後,就這個案件而言,是一個合同糾紛案件而已。問題是你的學生當事人要解除合同,你最好先研究合同法里這部分的規定,合同法是法律,比部門規范性文件的效力高多了。
最後的最後,你有問題再問我也可以。

⑧ 學校的規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是不具備法律效應,就像體罰一樣,就像罵人一樣.但你有什麼辦法呢?人家家長多深明大義內啊.學校一切做的都是為容了學生,舉雙手支持都來不及呢.到最後你連你家人這關都過不去.還去告他.
觀念的改變就靠你我這代人了.給自己孩子一個自由的學習未來吧,自己以前受的罪就算了.

⑨ 縣教育局下發的紅頭文件有沒有法律效力

有效,屬於規范性文件。

⑩ 教育部核準的大學簡稱具有法律效力嗎

教育部核準的大學簡稱具有法律效力。
比如東南大學簡稱「東大」、北京大學簡稱「北大」、華中科技大學簡稱「華中大」等,一共有70所部屬高校在章程明確規定了中文簡稱。
其中,有的高校規定了不止一個簡稱,比如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或「西北工大」,而南京農業大學則更是一口氣規定了3個中文簡稱及兩個英文簡稱,分別是:「南農」、「南農大」、「南京農大」及「NJAU」、「NAU」。
由於高等教育法並未對高校簡稱作出規定,所以高校的簡稱既符合長久的使用習慣,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因此,有的部屬高校便在章程中對簡稱更加細化,以便區分。比如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分別規定簡稱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而華中師范大學與華東師范大學也各自將簡稱確定為「華中師大」與「華東師大」,而非更具爭議的「華師」或「華師大」。
不過,部屬高校中由於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都是由兩個獨立辦學機構組成,因此其簡稱大致相同,例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簡稱中石大、石大,英文縮寫為UPC;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則簡稱中石大,英文縮寫為CUP。
除了上述在章程中明確規定中文簡稱的高校外,部分高校,類似中國人民大學,只是在章程中寫明其英文簡稱,並未提及中文簡稱,例如東華大學簡稱DHU、東北大學簡稱NEU、中國傳媒大學簡稱CUC等。
此外,還有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江南大學及長安大學四所部屬高校在其章程中未明文規定中文或英文簡稱。
與教育部同步,各省級教育廳在暫行辦法施行後積極推進省屬高校章程建設。
據教育部2015年6月30日消息,各地的28所「211工程」高校章程將也全部通過核准,加上上述84所部屬高校,全國112所「211工程」高校(含38所「985工程」高校,軍事院校除外)章程率先全部完成核准發布工作。
此次引發「南大」之爭的南昌大學便是江西省屬「211」高校。
已公開的省屬「211」高校章程大多數也都規定了各自的簡稱。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28所學校的名稱本身多為「地名+大學」模式,因此其簡稱方式與南昌大學類似:比如遼寧大學簡稱「遼大」、福州大學簡稱「福大」等。
而其他理工、師范類大學,它們的簡稱則會突出學校的特色,比如北京工業大學簡稱「北工大」、南京師范大學簡稱「南京師大」、「南師大」或「南師」。其中,3個「華師」之爭的華中師范大學也同樣強調了自身的地域,簡稱為「華中師大」。‍

熱點內容
買斷勞動法 發布:2025-05-12 06:17:27 瀏覽:653
司法局駁回 發布:2025-05-12 06:16:52 瀏覽:435
楊浦區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12 06:08:13 瀏覽:56
哪種欠條在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2 06:03:22 瀏覽:542
個體協會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2 05:48:46 瀏覽:451
德國法官職業保障 發布:2025-05-12 05:47:03 瀏覽:165
用工單位執行勞動法注意事項 發布:2025-05-12 05:34:05 瀏覽:499
勞動法職工養老保險 發布:2025-05-12 05:34:00 瀏覽:479
刑事訴訟法176條理解 發布:2025-05-12 05:32:59 瀏覽:515
2015年法律碩士難嗎 發布:2025-05-12 05:31:26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