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中的法律知識
⑴ 求一些:文學作品,學習一些經營流程,管理規范,國際時事,法律常識的書籍
中國古典文學:
《詩經》與先秦散文;楚辭漢賦;魏晉文學與南朝文論;宋元戲曲和明清小說,如元代關漢卿的《竇娥冤》 、王實甫的《西廂記》、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作。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 ,也均為文學珍品。還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九辯》、《周易》、《尚書》、《春秋》、《左傳》、《國語》、《論語》、《老子》、《戰國策》、《禮記》、《古詩十九首》、《孔雀東南飛》、《鹽鐵論》、《漢書》《史記》、《三國志》、《搜神記》、《詩品》、《文心雕龍》、《陽春白雪》、《全宋詞》、《趙飛燕別傳》、《滄浪詩話》、《貴耳集》、《吹劍錄》、《全元散曲》、《隋唐演義》、《鏡花緣》、《虞初新志》、《全唐詩》、《全五代詩》、《花間集》、《孽海花》、《唐宋傳奇集》、《離魂記》、《柳氏傳》、《太平廣記》、《柳毅傳》、《霍小玉傳》、《南柯太守傳》、《古文觀止》、《三國志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封神演義》、《金瓶梅》、《警世通言》、《喻世名言》、《醒世恆言》、《兒女英雄傳》、《施公案》 、《三俠五義》、 《榴花夢》 、《筆生花》 、《藝概》、《飲冰室詩話》等。
中國現當代經典文學:
:《子夜》,《倪煥之》,《金粉世家》、《啼笑姻緣》,《京華煙雲》,《沉淪》,《背影》,《緣緣堂隨筆》,《四世同堂》,《往事》,《上海屋檐下》,《邊城》,《雅舍小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南行記》,《莎菲女士的日記》,《梅雨之夕》,《雷雨》,《圍城》,《呼蘭河傳》,《白洋淀紀事》,《城南舊事》,《平凡的世界》,《浮躁》,《紅高粱家族》,《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殘〉〈秋收〉〈殘東〉》,《不談愛情》,《命若琴弦》,《穆斯林的葬禮》,《死水微瀾》,《茶館》,《傷逝》,《上海的孤步舞》,《金鎖記》,《生死場》等。
外國經典文學作品:
《變形記》[奧地利]卡夫卡 《童年》《人間》《我的大學》[蘇聯]高爾基 《羊脂球》《項鏈》[法]莫泊桑 《變色龍》 [俄]契柯夫 《戰爭與和平》、《復活》[俄]托爾斯泰 《雙城記》[英]狄更斯 《莎士比亞全集》[英]莎士比亞 《對話錄》[希]柏拉圖 《荷馬史詩》[希]荷馬 《哈克貝利.芬歷險記》[美]馬克.吐溫 《紅與黑》[法]司湯達 《草葉集》[美]惠特曼 《神曲》[意]但丁 《堂吉訶德》[西]塞萬提斯 《浮士德》[德]歌德 《社會契約論》[法]盧梭 《包法利夫人》[法]福樓拜 《高老頭》[法]巴爾扎克 《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安娜.卡列尼娜》[俄]托爾斯泰 《呼嘯山莊》 艾米莉·勃朗特 《荊棘鳥》[美] 考琳 ·麥卡洛 《飄》瑪格麗特•米切爾 《絞刑架下的報告》 伏契克, 《湯姆叔叔的小屋》,又譯作《黑奴籲天錄》和《湯姆大伯的小屋》[美]比徹·斯托夫人 《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和《笑面人》 [法]雨果 《三劍客》 [法]大仲馬 《簡•愛》 [英]夏洛蒂•勃朗特 《茶花女》[法]小仲馬 《基督山恩仇記》 大仲馬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老人與海》[美] 海明威 《泰戈爾短篇小說選》[印度]泰戈爾 《死魂靈》 (俄) 果戈理 《罪與罰》(上下》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雙城記》 [英] 狄更斯 《田裡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在路上》[美]傑克·凱魯亞克 《熱愛生命》[美]傑克·倫敦 《了不起的蓋茨比》[美]菲茨傑拉德 《肖申克的救贖》[美]史蒂芬·金 《霧都孤兒》[英]迪更斯 《天使,望故鄉》[美]托馬斯·沃爾夫 《第22條軍規》[美]約瑟夫·海勒 《裸體的午餐》[美]威廉·巴勒斯 《巨人傳》[法]羅曼·羅蘭 《追憶似水年華》[法]普魯斯特 《安徒生童話》[丹麥]安徒生
經營流程:
《房地產開發經營全流程法律指引(附光碟)》,《著名酒店經營質量標准與工作流程實務全書》,《新型精密鑄造工藝流程技術手冊》 ,《2009最新房地產全程操作流程與經營管理規范及規章制度全集》等。
法律常識:
《不可不知的1234個生活法律常識》,《100個怎麼辦-公司法案例講堂》,《安全生產法律知識讀本》等。
國際時事:
《一沙一世界》,《2004年中考時事政治與社會熱點透析/北大新考典時事政治叢書》 等。
⑵ 說出一個與法律知識有關的文學作品,電影,詩歌,或小說。謝謝!在線等
十二怒漢
講十二個陪審團成員圍繞一件案件的證據進行的辯論
望採納
⑶ 我想知道關於文學著作修改的法律是依據什麼法
法律沒有硬性規定,司法實踐中一般對應用或抄襲部分構成文章的主要部分或主要版內容,重權要段落、結構相同都會認為侵犯著作權。但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是作品的表達方式和文字的組織,不包括文章的思想,所以可以由相同的主題,不能有相同/類似的的表達。依據:
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第二節 著作權歸屬
第十一條 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第十二條 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第十四條 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為匯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⑷ 做一個自由撰稿人,應了解哪些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
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 1990年9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
國主席令第三十一號公布 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
益,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
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
有著作權。
外國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發表的作品,根據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
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
第三條 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
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
(四)美術、攝影作品;
(五)電影、電視、錄像作品;
(六)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
(七)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
(八)計算機軟體;
(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第四條 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
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第五條 本法不適用於:
(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
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二)時事新聞;
(三)歷法、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六條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七條 科學技術作品中應當由專利法、技術合同法等法律保護的,適用專利
法、技術合同法等法律的規定。
第八條 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著作權管理工作;各省、自治
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著作權管理工作。
第二章 著作權
第一節 著作權人及其權利
第九條 著作權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
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即以復制、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
、電視、錄像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權利;以及許可他人
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並由此獲得報酬的權利。
第二節 著作權歸屬
第十一條 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
者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
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為作者。
第十二條 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
、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第十三條 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
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
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
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第十四條 編輯作品由編輯人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
的著作權。
編輯作品中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
第十五條 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導演、編劇、作詞、作曲、攝影等作者享
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製作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製片者享有。
電影、電視、錄像作品中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
使其著作權。
第十六條 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
,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有權在其
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
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
非法人單位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非
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體、地圖等職務
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
職務作品。
第十七條 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
。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第十八條 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
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第十九條 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
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
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變更、終止後,其作
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非
法人單位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由國家享有。
第三節 權利的保護期
第二十條 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條 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
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如果是合作
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
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
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
法不再保護。
電影、電視、錄像和攝影作品的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五十
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
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第四節 權利的限制
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
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
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
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節目或者新聞紀錄影片中
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
台、電視台已經發表的社論、評論員文章;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
,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
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
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
像;
(十一)將已經發表的漢族文字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文字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以上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
利的限制。
第三章 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
第二十三條 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合同或者取得許可,本法規定
可以不經許可的除外。
第二十四條 合同包括下列主要條款:
(一)許可使用作品的方式;
(二)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
(三)許可使用的范圍、期間;
(四)付酬標准和辦法;
(五)違約責任;
(六)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五條 合同中著作權人未明確許可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另一方
當事人不得行使。
第二十六條 合同的有效期限不超過十年。合同期滿可以續訂。
第二十七條 使用作品的付酬標准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
制定。
合同另有約定的,也可以按照合同支付報酬。
第二十八條 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等依照本
法取得他人的著作權使用權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和獲得報酬權。
第四章 出版、表演、錄音錄像、播放
第一節 圖書、報刊的出版
第二十九條 圖書出版者出版圖書應當和著作權人訂立出版合同,並支付報酬。
第三十條 圖書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在合同約定期間享有專有
出版權。合同約定圖書出版者享有專有出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十年,合同期滿可以
續訂。
圖書出版者在合同約定期間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出版該作
品。
第三十一條 著作權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期限交付作品。圖書出版者應當按照
合同約定的出版質量、期限出版圖書。
圖書出版者不按照合同約定期限出版,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承擔民
事責任。
圖書出版者重印、再版作品的,應當通知著作權人,並支付報酬。圖書脫銷後
,圖書出版者拒絕重印、再版的,著作權人有權終止合同。
第三十二條 著作權人向報社、雜志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
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雜志社通知決定
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雜志社投稿。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作品刊登後,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
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第三十三條 圖書出版者經作者許可,可以對作品修改、刪節。
報社、雜志社可以對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應當經作者許
可。
第三十四條 出版改編、翻譯、注釋、整理、編輯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
當向改編、翻譯、注釋、整理、編輯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
第二節 表演
第三十五條 表演者(演員、演出單位)使用他人未發表的作品演出,應當取
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表演者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進行營業性演出,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
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表演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進行營業性演出,
應當按照規定向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
報酬。
表演者為製作錄音錄像和廣播、電視節目進行表演使用他人作品的,適用本法
第三十七條、第四十條的規定。
第三十六條 表演者對其表演享有下列權利:
(一)表明表演者身份;
(二)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三)許可他人從現場直播;
(四)許可他人為營利目的錄音錄像,並獲得報酬。
第三節 錄音錄像
第三十七條 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未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應當取得著作
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
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錄像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製作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
酬。
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向
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第三十八條 錄音錄像製作者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同表演者訂立合同,並
支付報酬。
第三十九條 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
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該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出版後第五十
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被許可復制發行的錄音錄像製作者還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和表演者支付報
酬。
第四節 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
第四十條 廣播電台、電視台使用他人未發表的作品製作廣播、電視節目,應
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
廣播電台、電視台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廣播、電視節目,可以不經著作
權人許可,但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並且除本法規定可以不支付報酬
的以外,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
廣播電台、電視台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製作廣
播、電視節目,應當向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
人支付報酬。
第四十一條 廣播電台、電視台製作廣播、電視節目,應當同表演者訂立合同
,並支付報酬。
第四十二條 廣播電台、電視台對其製作的廣播、電視節目,享有下列權利:
(一)播放;
(二)許可他人播放,並獲得報酬;
(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其製作的廣播、電視節目,並獲得報酬。
前款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節目首次播放後第五十年的十二
月三十一日。
被許可復制發行的錄音錄像製作者還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和表演者支付報
酬。
第四十三條 廣播電台、電視台非營業性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製品,可以不經
著作權人、表演者、錄音製作者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第四十四條 電視台播放他人的電影、電視和錄像,應當取得電影、電視製片
者和錄像製作者的許可,並支付報酬。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
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
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
像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使用他人作品,未按照規定支付報酬的;
(七)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其表演的;
(八)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
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並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
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
(一)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
(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的;
(三)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四)未經表演者許可,對其表演製作錄音錄像出版的;
(五)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六)未經廣播電台、電視台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廣播、電視節目的;
(七)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應
當依照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著作權侵權糾紛可以調解,調解不成或者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
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不願調解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十九條 著作權合同糾紛可以調解,也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
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著作權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對於仲裁裁決,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
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受申請的人民法院發現仲裁裁決違法的,有權不予執行。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的
,當事人可以就合同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直接向
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三個月內向
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執
行。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一條 本法所稱的著作權與版權系同義語。
第五十二條 本法所稱的復制,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
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為。
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本法所
稱的復制。
第五十三條 計算機軟體的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五十四條 本法的實施條例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
准後施行。
第五十五條 本法規定的著作權人和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
電台、電視台的權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過本法規定的保護期的,依照本法予
以保護。
本法施行前發生的侵權或者違約行為,依照侵權或者違約行為發生時的有關規
定和政策處理。
第五十六條 本法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⑸ 文學作品怎麼才算侵權
您好!若是吸收他人文字中蘊含的思想,則不會涉及侵權,而若是抄襲了他人有獨創性的表達,則屬於侵權。以下是我國《著作權法》中關於侵犯著作權的情形,僅供參考。
第四十七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九)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
(十)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第四十八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五)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八)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⑹ 請問中國法律上對文學作品抄襲的規定是怎樣的
抄襲,是把別人的作品抄來當作自己的作品的一種侵權行為。
一般內來說應當遵循兩個標准:容第一,被抄襲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權法》保護;第二,剽竊(抄襲)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適當引用」的范圍。
關於「適當引用」的數量界限,我國《圖書期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明確規定:「引用非詩詞類作品不得超過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總量不得超過本人創作作品總量的十分之一」。也有人對這種數量界限提出異議,認為對剽竊(抄襲)作品的認定,很難單純從量上來把握,主要還是要從「質」上來確定。此種見解也並非沒有道理,但如何從「質」上來確定同樣也很難把握。
例如:一段話如果有20個漢字完全或者90%以上文字相同,沒有註明出處,可以算雷同。一部著作若有5處以上文字雷同,則可以算作輕度抄襲;10處以上可以算作嚴重抄襲;20處以上雷同,應算作剽竊;30%以上雷同的,是嚴重剽竊。
⑺ 法律上,在文學作品中寫什麼是違法的
涉政、涉黃、涉信仰。
但事實上只有上級單位查處你抄襲你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在出版行業,編輯早就作為清道夫,把不符合出版要求的剪輯掉,或不予出版。
《著作權法》
⑻ 在文學作品中寫什麼是違法的
刻意渲染色情、暴力違法的。
⑼ 謝謝推薦一些有關法律方面的文學作品
最好的辯護
⑽ 法律與文學是什麼關系
《淺談對法律與文學關系的理解》
摘要:法律與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二者都涉及解釋、敘事、閱讀、書寫、表達,都是語言、故事、人類經驗的交匯之所。文學研究可能會有助於理解司法判決意見的強烈的修辭特點。文學還可能闡明因法律與公平之緊張而生發的某些持久存在的法理學問題;並且它還可能有助於理解法律成長的某些關鍵階段,這些階段是歷史法學的研究對象。
關鍵詞:法律;關系;文學
法律與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古典著作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法律與文學形影相隨。例如中國古典名劇《竇娥冤》,還有施公案、包公案、彭公案、狄公案等一類偵探公案小說。莎士比亞也有涉及法律的戲劇,如《威尼斯商人》。霍姆斯最著名的、也可能是他最有影響力的法庭意見,洛克納訴紐約案的反對意見,推理並不是很好,但它的力量就在於霍姆斯出色地運用了隱喻和其他的文學手法。
法律並不是冰冷的,那些真正的法學學者或者法律工作者,必須同時擁有出色的邏輯思維和辯論技巧,但更重要的是想像力。因為法律的目的之一在於伸張正義,這關乎我們對於一個公平的美好的生活的嚮往。法律工作者必須對生活對社會有深刻的體察與熱愛。作為一名法律初學者,初涉這個領域,難免會感覺枯燥無味,甚至晦澀難懂。但如果利用法律與文學的關系,通過「文學」這一媒介來發現法律的價值與意義,從你感興趣的角度、容易理解的層次去解決一般性的法律問題,那麼就會一步步的接近法律的內部。仔細想來,文學是人學,關注人,關注社會生活;法律保障人權,也是關注人,關注社會生活。兩者從本質上而言都是為人類幸福而服務的。文學性質的浪漫在表面上看起來和法律精神格格不入,但是這種語言形式的對立並不能割斷這兩個世界的內在聯系。如果法律不能影響人心,不能觸動靈魂,那麼它的精神力量將大打折扣,缺乏文學素養和人文情懷的法律人不過是個法律條文的機械操作者而已。「執法活動要達到『被認同的公正』,需要檢察官有較強的溝通表達能力,這種能力除了要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外,還要有高超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檢察長王晉閩為筆會致辭,「檢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們有很高的專業水準,在實踐中我們感覺到還要有非常深厚的人文基礎。我不懷疑我們檢察官的專業水平,擔憂的是社會實踐的欠缺,這靠背誦法條是不可能得到的。」文學,不僅可以幫助法律人充分地理解人、把握人,更重要的是文學通過塑造法律職業者的靈魂最終還能影響到司法的價值觀。
文學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還能使枯燥無味的法律變得更加嚴謹,更加准確,更加人物化,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具有深邃的歷史意義和社會現實意義,更加符合國家法治的要求;我們要在法律的約束下去創造文學。卡夫卡曾說學習法律就像嚼鋸木屑,所以身為律師卻鍾情文學,也正是他創作了數量眾多的法律文學作品,《法律之門》中的「門」至今使人充滿猜想,既蘊含了深刻的哲思,又飽含審美的意味。有學者說得好,文學擴張了人的想像力,表達了人心所要到達的地方,承載了人對現實的反思,更是本真感情的流露,人的悲歡成敗的呈現。文學的思維,孕育了法律的真實,孕育了法律話語呈現形式的真實,也孕育了法律尋求突破的另一種視角和資源。
法律沒有故事不行,可以說一個案件就是一個牽腸掛肚、離奇神秘、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就像粗壯的樹干,情節就是故事的枝椏。法律沒有情節,就構不成案件,沒有案件的發生,法律何用?文學也需要精彩的故事,需要情節,它們有著相同之處:都以生活為素材,生活中到處可見的倫理、道德、秩序、正義、理性、規則、契約、命令、邏輯、復仇、犯罪、貪污、偷盜、通姦、離婚、自殺、謀殺、遺產等等,都是廣義上的法律范疇,也同時為文學所採用。
從「情」這一點不難看出,法律與文學有著不可忽視的相同的感情層次。文學有種內在的能夠被人們所認可的共同的價值理念:對正義的伸張。懲惡揚善是人類心靈深處的美好願望,也是人類對於法律所寄予的厚望。優秀的文學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了法律對正義的追求,而且因其濃郁的文學色彩及淺顯易懂的方式而更易於為大眾所理解和接受。從文學的情感中培養法律的感覺,有了「法律文學感」,可能就更容易去解讀法律,解讀法律現象;就會深刻地明白「收容遣送制度」、「撞了白撞」是缺人性關懷的「惡法」,免不了被廢除的命運;就會理解人的思想為什麼要比法律條文復雜的多,為什麼要在司法中注重說理與調解;就會理解法律的設計為什麼要處處體現對權利的尊重,為什麼要提倡人性化的執法與司法。我們才能在法律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文學與法律具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關系。作為法律人,也許不應僅僅關注法律本身,不應把條文視為一種簡單符號,不應使思維機械與平面化,不應讓自己的思想停留在技術層面。功夫在詩外。也許只有從文學中汲取營養,才能真正理解法律蘊涵的人性光芒。在自己的背包時常帶上兩本書:一本關於法律,一本關於文學。
參考文獻:
[1] (美)波斯納:《法律與文學》
[2] 朱蘇力:《法律與文學―以中國傳統戲劇為材料》
[3] 徐秀佳:《法律與文學關系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