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葯茶的相關法律知識
❶ 自製中草葯驚茶違法嗎
自己喝不違法,私自出售就違法。
❷ 中草葯茶的市場現狀能概括一下嗎
在當今「人類要回歸大抄自然」思潮影響下,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已受到各國和關注,從世界醫葯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新的化學葯物的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從化學合成物中獲得新葯的成功率明顯降低,一些化學葯物存在難以克服的毒副作用、葯源性疾患等不利因素。天然葯物已成為各國創制新葯的重要研究對象,在國際醫葯市場上,世界草葯產品每年銷售額已超過150萬美元,近幾年還以10%左右的年增長率發展。
❸ 有哪些中葯可以泡茶喝
通常可用於泡茶的中葯有人參、西洋參、靈芝、杜仲、龍眼肉、枸杞子、陳皮、番瀉葉、大黃、草決明、蓮子心、生薑、胖大海、薄荷、烏梅、山楂、紫蘇、羅漢果、青果(橄欖)、茵陳、金錢草、鮮佩蘭、鮮藿香、西瓜皮、白茅根、桃花、金銀花、槐花等,以體輕質松味甘淡的葉、花、果、籽及鮮品類葯居多,而有些質硬、味苦、有毒、有刺激性之類的中葯,如龜板、黃連、附子、辛夷等就不能泡茶用。泡茶原則上要選擇經規范炮製後的飲片,有些甚至要切細片,果實類中葯如羅漢果、青果等要打碎泡茶。 中葯泡茶也須辨證和煎劑一樣,中葯泡茶也要根據中葯的性能,結合自身體質、病證、氣候、時令等辨證使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絕不可信手掂來。如胖大海性寒,可清肺熱,利咽喉,清腸通便,對風熱邪毒所致的咽痛、音啞、便秘有效,而對聲帶閉合不全或煙酒過度所引起的咽痛嘶啞則無效。又如金銀花是知名的清熱解毒葯,對夏季傷暑上火者比較適合,但對脾胃虛寒的人就不能用,濫用則會引起腹瀉。此外,有些葯可引起過敏,有些葯可能傷胎,是特殊群體不能亂用的。為此,選葯泡茶前,應聽從醫生指導。 中葯泡茶要把握葯味、用量及服法一般而言,泡茶選單味中葯最好,因治療或病情等的需要,可以配方使用,但選葯最多4~5味,葯味太多則失去泡茶意義。泡茶中葯的用量因葯和用途而異,一般而言,鮮品葯用量宜大,干品宜小;養生保健時用量宜小,治病療疾時量宜大。比如陳皮,鮮品可用至12~20克,干皮6~10克即可;白茅根作為清火保健葯,每次用10克,而治療血熱引起的出血證則需30~50克。此外,飲用葯茶,多主張溫服、頻飲不拘次,每日一劑。特殊情況可靈活變通。 此外,關於中葯泡茶的時間也要注意,一般需根據葯物的質地而定,通常3~5分鍾即可,但必須用開水、沸水浸泡。
❹ 開淘寶店賣中葯材養生茶需要什麼手續 如圖這樣的淘寶店,要工商營業執照或者食品葯品許可證嗎開這樣的
執照是必須有的,還要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審批銷售茶葉)
❺ 有關於茶和中草葯
中葯茶[1]飲製作方法包括沖泡、煎煮和使用濾包。
1.沖泡:直接將材料放入杯中回,加入沸水沖泡.再加蓋悶10分鍾答左右。便可以代茶飲用。一般花、葉子、種子的葯材適合用沖泡的方法。
2.煎煮:必須先將葯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冷水,浸泡10—20分鍾後,以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一定時間,去除葯渣,倒入懷中代茶飲用,這種作法是因為某些葯材主要是根類,樹皮類,需要煎煮。有效成分才容易釋出。
3.濾包:這種茶飲是將葯材裝入棉袋或濾紙包中.再沖泡或煎煮。
❻ 中葯茶的類別
按其主要功能分類,主要有治療慢性病類、日常流感類以及減肥類的中葯茶。
減肥類中葯茶
1.昆藻茶(消痰、利水、減肥)
材料:海藻6g、昆布6g、茯苓3g、苡仁8g、烏龍茶2g,做法:加水500cc,先煮苡仁,15分鍾後再放入其他材料,繼續煮15分鍾後去渣,當茶飲用。
2.桔棗茶(利氣化痰、消油脂)
材料:新鮮桔皮1片、紅棗5顆、紅茶包一個;做法:紅棗切開,與桔皮共用開水沖泡飲用。
3.雙花飲(清熱解暑、消食降脂)
材料:金銀花50g、菊花50g、山楂50g、蜂蜜少許;做法:將金銀花、菊花、山楂一同放入鍋中,加2000cc水煎煮30分鍾後,濾汁。再加水煮一次,再濾汁,置於火上加熱,燒至微微沸騰後放涼,加入少許蜂蜜。
4.減肥健身茶(去脂通便降壓減肥)
材料:決明子、山楂各等分、磨成粗末狀;做法:每次取5g,以開水沖泡,建議每日飲用三次。
治療慢性疾病的中葯茶
菊花茶:所有的菊花應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蘇杭一帶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飲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銀花、甘草同煎代茶飲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特效。對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有顯著療效;也可用蜂蜜調和,中和苦味,味道更佳。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份可以助消化、擴張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壓。同時經常飲用山楂茶,對於治療高血壓具有明顯的輔助療效。其飲用方法為,每天數次用鮮嫩山楂果2枚泡茶飲用。
荷葉茶:中醫實踐表明,荷葉的浸劑和煎劑具有擴張血管、清熱解暑及降血壓之效。同時,荷葉還是減脂去肥之良葯。治療高血壓的飲用方法是:用鮮荷葉半張洗凈切碎,加適量的水,煮沸放涼後代茶飲用。
治療空調病中葯茶兩款
夏天經常進出空調房,一不留神就會鼻塞打噴嚏,在感冒初期,可以喝些中葯茶。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孟泳介紹了幾種最簡單好用的感冒防治家常茶,配方都只有兩種中葯。
桑葉菊花茶:桑葉9克、菊花12克,用開水沖泡喝。
這道茶適合表寒里熱型的感冒,即感覺頭痛、流清水鼻涕外,還會感到全身發冷(表寒)以及舌質紅、苔黃等症狀,通俗地講,就是外表是寒症,體內為熱症。
桑葉和菊花這兩種中葯既能清熱、又可散風,這個方子是根據中葯名劑桑菊飲精簡提煉而來。
荊芥防風茶:荊芥15克,防風15克,水煎後代茶飲。
這道茶適合風寒型的感冒,除了表現為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一般症狀外,還有畏寒、低熱、無汗、頭痛身痛、流清涕等偏於寒症的表現。
金銀花連翹茶:金銀花20克、連翹15克,水煎後代茶飲。
這道茶適合風熱型的感冒,即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外,還有痰黃、舌苔黃厚等症狀。
❼ 吃中成葯時能喝茶葉茶嗎
在喝中葯的情況下建議你不要喝茶的,同時也要注意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❽ 喝中葯能喝茶嗎
茶葉屬於性涼味甘苦的食材,是天然的解毒劑,一般服用中西葯都不建議配茶使用。在服用中葯期間,是不應飲茶的。因為茶水中的很多鞣質成分,會影響中葯的吸收,同時中葯中的許多復雜成分和有效的組分,也會和茶水中的復雜成分發生交互影響。因而,不主張在服用中葯期間同時飲茶。 服用中葯期間,為保證葯效,不要吃那些可能會與葯物發生反應的食物,以免降低葯效,或產生毒副作用,加重病情。以下是一些與服用中葯有關的禁忌。 喝中葯能喝茶嗎--服用中葯有關的禁忌 1、忌茶水。無論中葯、西葯一般都不能用茶水送服。因為茶葉內含有一種物質,叫做鞣酸,它會和葯物中的蛋白質、生物鹼或重金屬鹽等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性的沉澱物,影響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療效。例如貧血病人會經常服用含鐵的補血葯物,而茶葉中的鞣酸與鐵反應,就會生成不溶性沉澱物鞣酸鐵,它不僅會影響葯物的吸收,使葯物失去療效,還會刺激胃腸道,引起不適。服用滋補葯物時,更不能同時服用濃茶,因為茶葉會與營養物質所含的蛋白質生成沉澱,影響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另外,茶葉所含有的咖啡鹼、茶鹼等成分,具有興奮高級神經中樞的作用,不利於患者的休息調養,尤其不能用茶水送服鎮靜催眠類的葯物。 2、忌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服葯時應少吃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腸胃負擔,影響對葯物的吸收.脾胃虛弱的患者更應少吃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熱病(如便秘、口乾、咽痛等)患者應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否則會增加熱象,抵消清熱葯物及滋陰葯物的作用。服用解表葯的患者,應少吃生冷及味酸的食物,因酸、冷的收斂作用,會影響葯物解表發散的功效,等等。 3、忌食蘿卜。服用滋補葯物時應忌服蘿卜,因為蘿卜有消導的作用,與滋補作用截然相反,同用會影響療效,甚至抵消葯效。比如人參就不宜與蘿卜同用。但如果服用人參不當導致胸悶氣短等症狀時,也可以用蘿卜來消導、除積滯。 4、茶水和蘿卜並不是完全不能吃的。比如茶水有發汗、止瀉的作用;而體弱脾虛的患者在進補時,如果加吃些蘿卜籽,反而會幫助消化吸收。 不宜飲茶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當治療胃腸病變時,尤其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患者,在服葯期間不宜飲茶,更不宜飲濃茶。因為濃茶中咖啡因含量高,而咖啡因能增強胃分泌,影響潰瘍的癒合。 2、服寧心安神葯時不宜飲茶,因為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大腦皮層,從而拮抗安神葯的療效,達不到治療目的。 3、服滋補中葯時不宜飲茶,茶葉中的鞣酸具有收斂作用,會妨礙人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茶中的鞣質與葯物中的有效成分作用,會減弱補益作用。因而在服用黨參、黃芪、山葯等補養葯時,飲用茶水,特別是飲用濃茶會降低葯效。 4、茶葉中所含的大量鞣酸很容易與生物鹼發生不溶的沉澱,從而使葯不能吸收發揮不了作用。而很多中葯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鹼,如麻黃含有麻黃鹼和偽麻黃鹼,黃連與黃柏都含有小檗鹼,百部含有百部鹼、其他如延胡索、大薊小薊、川牛膝。曼陀羅等的有效成分也主要是生物鹼。因此,這些葯的煎液和茶水同服,就會發生沉澱而影響葯效的發揮。 如果要飲用,要隔半小時以上,不要同時飲。相關閱讀:喝中葯太苦可以加糖嗎? 吃中成葯要注意哪些?
❾ 中葯茶,治什麼
我國是抄茶文化之都,喝茶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喝茶有助於養生保健,但是,茶可以入葯,治療疾病。比如茶療就是一種傳統的治療方法,屬於中醫學的范疇。中醫葯茶是在茶葉中添加食物或葯物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療效的特殊液體飲料。葯茶是中醫中很常見的茶療,飲用葯茶沒有太多的禁忌,無論是哪一個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在四個季節服用,它的適應范圍非常廣泛。
❿ 如何做好中葯花茶銷售
花茶的消費群體是美容養顏的女性朋友,抓住她們愛美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