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律責任制度研究綜述
① 怎麼寫《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為健全食品安全保障制度,明確食品安全責任,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保障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條例。
二、適用范圍:本公司所屬區域內食品生產、銷售、餐飲經營及其監督管理,均適用本條例。
三、本單位法定代表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對本公司區域內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負總責,統一領導、協調本公司區域內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協調機制和監督管理責任制。食品安全管理員負責食品安全日常工作。食品安全管理員由生產部經理、班組長和質檢部經理、助理以及質檢員組成。
四、公司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並按國家法規要求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等經營食品的相關證件,其食品經營范圍與環境應當符合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
五、食品生產銷售應當具備保障食品安全的設施設備和條件,遠離污染源,並符合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標准。
六、生產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劑從合格供應廠商名錄中挑選廠商采購,其質量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使用非食用性原、輔材料加工食品。禁止使用無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規格、配方、保質期和食用方法等標識的預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加工食品。禁止使用不合格原物料生產產品。
七、建立健全的食品采購索證和台帳制度。建立檢驗制度,設立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衛生和質量檢驗室,對其生產加工的食品按照產品標准和衛生、質量管理規定對本企業生產加工的食品實施出廠檢驗。檢驗合格後才准予出廠銷售。
八、公司在采購、生產、銷售的全過程建立健全的ISO9001標准質量管理體系,實行標准化管理,實施從原材料采購、產品出廠檢驗到售後服務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九、做好食品初加工、貯藏和供應等食品加工過程的管理,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衛生要求進行操作,確保食品不受污染。
十、注重環境衛生管理,保持加工經營場所內外環境清潔。按照公司《設備、管道清洗、消毒規程》落實設備、工器具和容器等清潔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按公司SSOP《衛生標准操作規程》做好生產場地的清潔工作。
十一、按規定做好食品留樣工作。健全食品追溯制度,確保食品安全。
十二、嚴格做好食品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衛生知識培訓工作 ,每年一次送員工到衛生防疫站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後才能從事本公司的生產操作,凡患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以及其他有礙食品安全疾病者不得從事食品生產。
十三、明確內部衛生管理職責,組織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糾。
十四、生產人員必須按公司SSOP《衛生標准操作規程》做到工作前洗手消毒,勤剪指甲、勤洗澡、洗衣服。
十五、為防止人為通過一系列化學、生物制劑或者是其他有害物質來蓄意污染食品,從而對人們造成傷害(這些制劑包括一些非天然存在的物質或者是常規不檢測的物質),按本公司《食品防護計劃》執行。
十六、本制度自 年 月 日起執行。
②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範本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文庫
幫助
|
設置
網路知道
>
商業/理財
>
商務文書
我目前正在辦衛生許可證,主要是做酒類配發
的
求
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請大俠賜教,不勝感激。
瀏覽次數:2093次懸賞分:10
|
解決時間:2011-5-1
22:26
|
提問者:zhong157159
請多發點
應為他那邊說了
有3————4偏
最佳答案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食品進貨檢查驗收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本經營單位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確保本經營單位按照法定條件、要求從事食品經營活動,銷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凡進入本經營單位的食品都應當實行進貨檢查驗收,審驗供貨方的經營資格,驗明食品合格證明和食品標識,索取相關票證。應當檢驗檢疫的,還應當向供貨方按照產品生產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條件的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或者由供貨方簽字或者蓋章的檢驗報告復印件。
第三條經營包裝食品的,本經營單位的經營者要對食品包裝標識進行查驗核對,內容包括:
(一)中文標明的商品名稱、生產廠名和廠址;
(二)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三)商標、性能、用途、生產批號、產品標准號、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及其標准方式;
(四)根據商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的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五)限期使用商品的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質期、保鮮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六)對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商品損壞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標志或中文警示語。
第四條法律、法規規定必須檢驗或者檢疫的農產品及其他食品,經營者必須查驗其有效檢驗檢疫證明,未經檢驗檢疫的,不得上市銷售。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應經有關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或市場設立的檢測點檢測合格才能上市銷售。
第五條本經營單位的經營者應經常檢查食品的外觀質量,對包裝不嚴實或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應及時予以處理,對過期、腐爛變質的食品,應立即停止銷售,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六條本經營單位的經營者按照食品廣告指引購進食品時,要注意查驗是否有虛假和誤導宣傳的內容。
第七條規模較大的商場或市場,要配備相應的檢測設施,對在場內銷售的食品進行檢測,經檢測不合格的禁止上市銷售,並登記檢測結果存檔備查。
第八條本經營單位管理人員要指導場內經營者做好食品進貨查驗工作,檢查督促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工作,對重要食品的相關票證,應統一保管,集中備案,接受行政執法部門的檢查。
第九條本經營單位的經營者在進貨時,對查驗不合格和無合法來源的食品,應拒絕進貨。發現有假冒偽劣食品時,應及時報告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單位名稱(蓋章):
擬任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簽名:
③ 概述目前食品安全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確認的預備工作食品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小組在開展控制措施確認活動之前應做好以下工作:(1)識別所需要控制的危害,以及有關此危害的風險分析信息。(2)識別控制措施所對應的食品安全控制參數要求,如罐頭食品特定微生物危害的殺菌值等。(3)識別需要確認的控制措施,如HACCP計劃中關鍵控制點,如罐頭加工的熱加工工序等。(4)識別所要確認的控制措施的歷史數據。(5)對於控制以往沒有控制過的危害,收集歷史經驗。 控制措施確認的方法 在經過以上的准備工作後,控制措施確認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查閱科學文獻、經驗知識,參考其他組織實施的確認,在參考其他企業的確認方法時應特別注意比較確認所應用的條件與所參考的確認中識別的條件是否一致。(2)模擬生產過程條件進行實驗室的試驗。例如,通過實驗室小型殺菌鍋進行罐頭產品的殺菌工藝確認,確認實際生產中應該選取的參數。對此,食品安全小組在確認時應注意實驗室的試驗條件應盡可能的與實際生產條件相同,比如蒸汽壓力、罐頭的罐型、內容物等參數,以達到數據的真實性。將模擬試驗獲得的數據用於實際生產中再進行跟蹤確認,如對殺菌後的產品進行微生物檢測,以評價確認的效果。(3)在食品生產正常操作中,控制參數數據的收集、分析,由食品安全小組通過對成品、半成品的抽樣和檢驗數據的分析,評價確認相關控制措施對控制食品生物性危害的有效性。(4)調查統計,通過運用統計技術相關工具,對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價確認。(5)建立數學模型,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評估控制措施。如確認食品的工藝是否合理、包裝方式對產品貨架期的影響等。(6)確認組織所採用的控制措施是否符合權威機構提供的指南和數據,如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編制的水產品危害指南、罐頭殺菌公告等數據。重新確認在食品生產過程中,許多因素的變化,如在食品生產控制系統中引入了一種新的控制參數、技術或機器設備,產品配方的改變,控制溫度的改變等,都會導致危害的變化,此時,食品企業可針對變化因素對危害的影響程度確定是否要對食品安全控制措施進行重新確認。一般來說,一兩個微小的變化不必對控制措施進行重新確認,但是多個微小的變化通常需要對控制措施進行重新確認。如果危害與食品成分的變化有關,並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則必須重新確認:(1)病原體數量高於設計之初或預估值。(2)危害對控制措施的反應發生改變,如產生了適應性。(3)出現了未知危害的緊急情況。(4)新信息表明危害未被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如流行病學的新發現或新的分析技術。 如果監測或核查發現針對某工作流程的控制措施出現偏離,並且偏離原因無法確認,那麼控制措施必須進行重新確認。此外,食品企業在工藝控制參數變化、原輔料變化、消費方式、消費對象等方面發生變化時,也要針對相關控制措施重新進行確認。
④ 求幫忙查找關於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翻譯文章
Abstract
Wehavealwayssaidthat「Hungerbreedsdiscontent,tofoodsecurityforthefirst」,however,inrecentyears,witheconomicdevelopment, frequently happened. The issue of food safety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attention.In1995,China introced the 「Food Sanitation Law」, as variousproblemsarising in the course ofoperation,its non-adaptive hasgraallyemerged.Underthebackground of the 「Sanlu milk powder」 incident and the public particular concern about it, the emergence .
The law always with the times,andtheenactedof"FoodSafetyLaw"isagainstthecurrentmost acute contradictions, it provides a new visual angle to is attracting lots of attentions. But in relation to , theonlypaperlaw』sforceisnotenough.Incontrast, in Europe and America, they system to the food safety incidents.,their purpose is consistent which is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citizens.
Inthefirstchapterofthispaper,』sfoodsafetysystem,aswellasitnon-.Todealwithnewproblems, system by means of some measures like 「the Exemption System」,etc.Afteryearsofpractice, the drawbacks of the system become more obvious, so 「FoodSafetyLaw」,astheleadsectorofthe new food safety legal regulation system, its introced has the necessity of times.
I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chapter, we analysis 「the Food SafetyLaw」whichjustentryinto force not long before, consider that the new law in system, risk assessment monitoring system, ,etc.Which have obvious progress over the previous system. And the law.
And next in the fourth chapter, .-American law system, and the Germany andJapaninthecivillawsystem,theirfoodsafetyregulation system in an earlystart,hasbeenrelativelyperfect, system construct process for the constructionoftheChina』sfoodsafetylegalsystem.Moreover,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reflected ,asthecentralthrust, it is more worth learning.
After comparing the legislative ,and , in thenewlaw,, request a exceptionally high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rporate, etc..
⑤ 關於茶葉的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為做好食品經營工作,切實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和健康,特製定以下制度:食品經營基本條件與要求一、食品經營范圍與證照要求:(一)本單位銷售的食品為 (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填寫,並以「*」號結束);(二)本單位保證僅在食品流通許可部門核準的許可范圍及第一條所列的食品范圍內從事食品經營活動;(三)根據《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若本單位經營場所的經營條件發生變化,不符合食品經營要求時,將立即採取整改措施;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潛在風險的,立即停止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並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需要重新辦理許可手續的,將依法辦理;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職責一、制定本單位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和崗位衛生責任制管理措施。二、制定本單位食品經營場所衛生設施改善的規劃。三、按有關發放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辦理領取或換發食品流通許可證,無食品流通許可證不得從事食品經營。做到亮證、亮照經營。四、組織本單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有關法規和知識的培訓,培訓合格者才允許從事食品流通經營。五、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六、對本單位貫徹執行《食品安全法》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總結、推廣經驗,批評和獎勵,制止違法行為。七、執行食品安全標准。八、協助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實施食品安全監督、監測。 食品采購管理制度一、采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食品進貨查驗記錄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實行統一配送經營方式的食品經營企業,可以由企業總部統一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進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二、采購各類食品應注意生產日期或保存期等食品標識,不應采購快到期或超期食品。三、采購時應向銷售方索取該批產品有效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四、禁止采購腐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其他感官性狀異常、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五、禁止采購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或有明顯致病寄生蟲的禽、畜、水產品及其製品、酸敗油脂、變質乳及乳製品、包裝嚴重污穢不潔、嚴重破損或者運輸工具不潔而造成污染的食品。六、禁止采購摻假、摻雜、偽造、冒牌、超期或用非食原料加工的食品。七、采購人員應記錄采購食品的來源及保管好相關的資料,注意個人衛生並隨時接受管理人員檢查。 食品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一、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
三、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職工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四、從業人員體檢合格證明應隨身攜帶,以備檢查。五、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合格證不得塗改,過期、筆跡不清無效。 食品從業人員個人衛生要求一、從業人員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二、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三、勤洗衣服、被,勤換工作服,進入操作間須戴發帽,頭發必須全部戴入帽內。四、定期理發,不留長胡須。五、平日不染紅指甲,班上不戴戒指,手錶,手鐲。六、不準穿工作服上廁所,大小便後堅持洗手消毒。七、工作時嚴禁吸煙。八、工作時不要隨地吐痰。九、不準用工作服擦汗,擦餐具或擦鼻涕。十、不準用手抓直接入口食品。十一、不要對著食品咳嗽或大噴啑。十二、自覺遵守衛生制度。十三、抹布專用,經常搓洗,消毒。食品成品倉衛生崗位責任制一、食品成品貯存方法:常溫貯存貯存基本要求(1)清潔衛生(2)通風乾燥(3)無鼠害二、食品成品貯存庫的衛生要求:1、門窗、四壁完整,不漏雨,地面用不滲水無毒材料鋪石。2、庫內保持通風、乾燥,避免陽光直射。3、要安裝紗門、紗窗,擋鼠板,保證無蠅、無鼠、無有害昆蟲。三、食品成品貯存的衛生管理1、建立入庫、出庫食品登記制度。按入庫時間先後分類存放,先進先出。2、各類食品成品要分開存放、按品種類,進庫整齊存放日期分類。3、存放的食品成品應與牆壁,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離地20CM-30CM,離牆30CM,貨架之間有間距,中間留有通道。4、建立庫存食品定期檢查制度掌握食品的保質期,防止發生霉爛,軟化發臭,鼠咬。5、倉庫要定期打掃。6、食品成品貯存庫內不得存放農葯等有毒有害物品。7、冷庫內不得存放腐敗變質食品和有異味的食品。
⑥ 新食品安全法中責任約談制度主要包括哪些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和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了食品安全責任約談制度,主要內容包括:一是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對食品生產經營者負責人的責任約談。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未及時採取措施消除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進行責任約談。二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級食品葯品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責任約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未及時發現食品安全系統性風險,未及時消除監督管理區域內的食品安全隱患的,本級人民政府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責任約談。三是上級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的責任約談。地方人民政府未履行食品安全職責,未及時消除區域性重大食品安全隱患的,上級人民政府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責任約談。四是責任約談的法律效力。
食品安全責任約談制度具有四項功能,一是責任約談具有警示告誡的作用。通過將約談情況公開、計人信用檔案和評議考核記錄等方式,向社會傳遞一種被約談對象沒有積極履行法律義務和責任的信息,會影響該企業的公眾形象和社會信賴度,會引起媒體及大眾的持續關注和監督,具有警示告誡的作用。二是具有督促履行責任的功能。食品安全責任約談制度通過要求約談對象說明情況,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等方式,要求其以適當的方式盡快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和責任。而且責任約談的對象是被約談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有助於督促主要負責人履行食品安全責任。三是有助於貫徹落實食品安全預防和全過程監管的原則。對於通過現場監督檢查、食品的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食源性疾病分析、消費者投訴舉報、考核評價、違法犯罪案件的稽查等方式,排查發現食品安全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食品安全責任約談的方式有助於盡早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控制。四是有助於增進理解,擴大共識。責任約談有較強的教育指導作用,通過溝通交流,約談者可以了解被約談對象的困難和風險,可以採取更有效的指導措施,幫助被約談對象履行義務。責任約談方提出的履行義務的重要性、要求、期限、不履行的法律後果等,有助於被約談對象准確理解約談者關切的目標和重點,能夠採取更有針對性、更積極的措施推動食品安全治理目標的實現,可以降低監管執法成本,及時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供參考。
⑦ 食品安全責任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為做好食品經營工作,切實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和健康,特製定以下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制度
一、制定本單位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和崗位衛生責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單位食品經營場所衛生設施改善的規劃。
三、按有關發放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辦理領取或換發食品流通許可證,無食品流通許可證不得從事食品經營。做到亮證、亮照經營。
四、組織本單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有關法規和知識的培訓,培訓合格者才允許從事食品流通經營。
五、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六、對本單位貫徹執行《食品安全法》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總結、推廣經驗,批評和獎勵,制止違法行為。
七、執行食品安全標准。
八、協助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實施食品安全監督、監測。
食品安全檢查制度
一、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日常食品安全監督檢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堅持落實每天檢查各部門、各崗位的衛生狀況和崗位責任制的執行情況,並作好登記。
三、每日組織一次衛生檢查,單位負責人每月組織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工作。
四、每次檢查,都必須有記錄。
五、發現問題,應有人跟蹤改正。
六、檢查內容應包括食品儲存、銷售過程;陳列的各種防護設施設備,冷藏、冷凍設施衛生和周圍環境衛生。
七、對損壞的衛生設施、設備、工具應有維修記錄,確保正常運轉。
八、各類檢查記錄必須完整、齊全,並存檔。
食品采購管理制度
一、采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食品進貨查驗記錄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實行統一配送經營方式的食品經營企業,可以由企業總部統一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進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
二、采購各類食品應注意生產日期或保存期等食品標識,不應采購快到期或超期食品。
三、采購時應向銷售方索取該批產品有效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
四、禁止采購腐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其他感官性狀異常、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五、禁止采購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或有明顯致病寄生蟲的禽、畜、水產品及其製品、酸敗油脂、變質乳及乳製品、包裝嚴重污穢不潔、嚴重破損或者運輸工具不潔而造成污染的食品。
六、禁止采購摻假、摻雜、偽造、冒牌、超期或用非食原料加工的食品。
七、采購人員應記錄采購食品的來源及保管好相關的資料,注意個人衛生並隨時接受管理人員檢查。
食品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經營者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經營人員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參加工作。
三、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職工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
四、從業人員體檢合格證明應隨身攜帶,以備檢查。
五、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合格證不得塗改,過期、筆跡不清無效。
食品從業人員個人衛生制度
一、從業人員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
二、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
三、勤洗衣服、被,勤換工作服,進入操作間須戴發帽,頭發必須全部戴入帽內。
四、定期理發,不留長胡須。
五、平日不染紅指甲,上班不戴戒指,手錶,手鐲。
六、不準穿工作服上廁所,大小便後堅持洗手消毒。
七、工作時嚴禁吸煙。
八、工作時不要隨地吐痰。
九、不準用工作服擦汗,擦餐具或擦鼻涕。
十、不準用手抓直接入口食品。
十一、不準對著食品咳嗽或大噴嚏。
十二、自覺遵守衛生制度。
十三、抹布專用,經常搓洗,消毒。
食品倉庫衛生崗位責任制
一、食品貯存方法:
1、低溫貯存
1)冷藏貯存:0℃至-10℃條件下貯存
2)冷凍貯存:0℃至-29℃條件下貯存
2、常溫貯存
貯存基本要求(1)清潔衛生(2)通風乾燥(3)無鼠害
二、食品貯存庫的衛生要求:
1、門窗、四壁完整,不漏雨,地面用不滲水無毒材料鋪石。
2、庫內保持通風、乾燥,避免陽光直射。
3、要安裝紗門、紗窗,擋鼠板,保證無蠅、無鼠、無昆蟲。
4、高溫冷庫溫度控制在4℃-0℃。
低溫冷庫溫度控制在-18℃以下。
三、食品貯存的衛生管理
1、建立入庫、出庫食品登記制度。按入庫時間先後分類存放,先進先出。
2、各類食品要分開存放、按品種種類,進庫整齊存放日期分類。
3、存放的食品應與牆壁,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離地20CM-30CM,離牆30CM,貨架之間有間距,中間留有通道。
4、建立庫存食品定期檢查制度掌握食品的保質期,防止發生霉爛,軟化發臭,鼠咬。
5、倉庫要定期打掃。
6、食品貯存庫內不得存放農葯等有毒有害物品。
7、冷庫內不得存放腐敗變質和有異味的食品。
本制度一式兩份,一份交許可機關留存,一份由經營者張貼懸掛於經營場所醒目位置。
⑧ 求一篇關於食品安全的的論文2000字左右
(一)明確了《食品安全法》的適用范圍
《食品安全法》第二條明確規定下列活動為該法調整范圍:(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五)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食用農產品則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監管。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准、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保健食品則在《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條明確,其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同時,該法還在附則的第九十九條,對食品、食品添加劑、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用於食品的洗滌劑、消毒劑等用語的含義,進行了法律解釋。
(二)確立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一是對國務院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界定。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第四條)
二是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層面,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理順工作關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完善、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評議、考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實行省以下垂直領導的質監部門應當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
三是為防止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各行其是、工作不銜接,食品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第六條)
四是為了使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運行更加順暢,食品安全法規定,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工作職責由國務院規定。(第四條)
五是食品安全法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製作出調整。(第一百零三條)
(三)質監部門職責
一是負責食品生產許可。《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國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縣級以上質監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審核申請人提交的相關資料,必要時對申請人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現場核查;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準予許可;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不予許可並書面說明理由。(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一條)
該法還規定,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申請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條件、程序,按照國家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規定執行。(第四十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在本法施行前已經取得相應許可證的,該許可證繼續有效。(第一百條)
二是食品安全履行風險評估通報、建議、監管職責。《食品安全法》的亮點之一就是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該法也對質檢系統在該項工作中的具體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一是獲知有關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後,應當立即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二是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建議,並提供有關信息和資料;三是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應當依據職責范圍立即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該食品停止生產經營,並告知消費者停止食用。(第十二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
三是提供食品安全標准編號。《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由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提供國家標准編號。該法還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准。除食品安全標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食品衛生標准、食品質量標准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准中強制執行的標准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
四是責令召回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國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具體規定是: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食品生產者應當對召回的食品採取補救、無害化處理、銷毀等措施,並將食品召回和處理情況向縣級以上質監部門報告。當食品生產經營者未依照規定召回或者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時,縣級以上質監部門可以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第五十三條)
五是開展食品檢驗工作。《食品安全法》明確指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縣級以上質監部門應當對食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樣檢驗。質監部門應當購買抽檢的樣品,不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另外,縣級以上質監部門在執法工作中需要對食品進行檢驗的,應當委託經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並支付相關費用。對檢驗結論有異議的,可以依法進行復檢。(第六十條)
該法還規定,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後,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食品檢驗實行食品檢驗機構與檢驗人負責制。食品檢驗報告應當加蓋食品檢驗機構公章,並有檢驗人的簽名或者蓋章。食品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對出具的食品檢驗報告負責。(第五十七條、第五十九條)
六是參與食品安全事故處置。《食品安全法》規定,質監部門在日常監督管理中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品安全事故的舉報,應當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並會同衛生部門,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進行處理。具體工作包括:封存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並立即進行檢驗;對確認屬於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責令食品生產經營者依照規定予以召回、停止經營並銷毀;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並責令進行清洗消毒等。(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
七是實施對食品生產者的監督檢查。《食品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質監部門對食品生產者進行監督檢查,應當記錄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建立食品生產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食品生產者增加監督檢查頻次。在履行監管職能時,質監部門可以行使「五大」權力。包括:進入食品生產經營場所實施現場檢查;對生產經營的食品進行抽樣檢驗;查閱、復制有關合同、票據、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查封、扣押有證據證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違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經營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設備;查封違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場所等措施。(第七十七條、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條)
八是准確、及時、客觀的公開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質監部門應依據職責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應當做到准確、及時、客觀。當獲知依據該法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應當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由上級主管部門立即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必要時,可以直接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相互通報獲知的食品安全信息。(第八十二條、第八十三條)
九是處理投訴舉報。《食品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質監部門接到咨詢、投訴、舉報,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受理,並及時進行答復、核實、處理;對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書面通知並移交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有權處理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不得推諉;應當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對生產者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二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第八十條、第八十一條)
十是對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實施處罰。《食品安全法》涉及我局職責范圍的行政處罰有八條,近二十種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包括:對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的(第84條);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第85條第三項);未建立並遵守查驗記錄制度、出廠檢驗記錄制度(第87條第二項);事故單位在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後未進行處置、報告的(第88條)等。《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罰款幅度,大多數界於《產品質量法》和《特別規定》之間,比產品質量法嚴厲,體現了食品安全監管嚴峻形勢下,「亂世用重典」立法傾向;比特別規定輕,則體現了更加成熟、理性的立法思想,考慮了實踐中行政處罰履行的問題。
(四)食品安全制度框架
一是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機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是國際上流行的預防和控制食品風險的有效措施。食品安全法從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制定、發布、實施、調整等方面,規定了完備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同時,食品安全法還從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啟動、具體操作、評估結果的用途等方面規定了一整套完整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
二是調整了食品安全標准制定、發布體系。食品安全法明確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發布主體,制定方法,明確對有關標准進行整合。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並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食品衛生標准、食品質量標准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准中強制執行的標准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三是明確了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機制。食品安全法規定了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及食品安全事故的報告制度。事故發生單位和接收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應當及時向事故發生地縣級衛生部門報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日常監督管理中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品安全事故的舉報,應當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另外,規定了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處置食品安全事故的措施。
四是明確了食品企業的責任義務。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食品生產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進貨查驗記錄以及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五是明確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機制。食品安全法規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的食品安全監管,主要職責是食品的流通環節的許可管理、流通環節的食品召回及停止經營、食品抽樣檢驗、監督檢查、食品廣告管理、將食品安全事故、舉報以及食品安全信息通報給衛生部門、參與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六是明確餐飲環節的監管機制。食品安全法規定由食品葯品監督部門負責餐飲服務的食品安全監管,主要職責是食品的餐飲服務的許可管理、餐飲服務的食品召回及停止經營、食品抽樣檢驗、監督檢查、將食品安全事故、舉報以及食品安全信息通報給衛生部門、參與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七是國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制度。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公布的信息包括: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國務院確定的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其中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其影響限於特定區域的,也可以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公布。縣級以上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准確、及時、客觀的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
八是設立的食品安全委員會。該委員會是一個常設機構,雖然該機構的職責未在法律中說明,但是結合該法附則中「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製作出調整。」的規定,可以預見該機構很可能在下一輪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九是明確了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食品安全法的法律責任部分共一章十五條,明確了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檢驗機構、人員,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承擔食品檢驗職責的機構、食品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管違法行為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法律責任。並特別規定了民事賠償責任優先以及十倍索賠制度,體現了立法為民的思想。
⑨ 求一篇試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論文 急需
摘要〕食品安全問題舉國關注,世界各國政府大多將食品安全視為國家公共安全,並紛紛加大監管力度。2004年9月1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決定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門、多層面、多環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當前來看,應盡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統一協調、權責明晰的監管體系;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完整統一的食品安全標准和檢驗檢測體系;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評價體系;食品安全信用體系;食品安全信息監測、通報、發布的網路體系;中介及研究單位的推動體系等九大體系,促進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食品安全;體系建設;監管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食品工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根據有關資料顯示,1993年至1998年,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由3430億元增至6000億元,平均每年遞增12%。2003年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更是首破12000億元,遠遠超過汽車工業總產值9400億元的水平。但是全球及我國接連不斷發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故卻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也促使各國政府重新審視這一已上升到國家公共安全高度的問題,各國紛紛加大了對本國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
2003年4月16日,我國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食品安全工作邁入了綜合監管與具體監管相結合的新階段,也表明了我國政府與時俱進、切實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心。然而,此後有關食品安全的負面消息依然不斷,通過新聞媒體的深入追蹤報道,我們知道了阜陽劣質奶粉、重慶火鍋石蠟底料、太倉劣質肉鬆、山東"摻肥"龍口粉絲……。據媒體報道,《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項有關食品安全的調查顯示,近期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82%的公眾表示,這些事件"肯定會"引發自己對周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13%的人表示"可能會"。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較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緩、問題較多,造成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還是在於我國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體系。我們認為,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應當把在整體上建立我國食品安全的保障體系作為食品安全工作重點和戰略目標來實現。
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
據我們初步統計,1949年至今,我國部級以上機關所頒布的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以及各類規范性文件等多達840篇。其中基本法律法規107篇、專項法律法規683篇、相關法律法規50篇;文革前(1966年5月前)7篇、改革開放前(1978年12月前)1篇、改革開放後(1978年12月後)832篇。國務院於1979年8月28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管理條例》(現已失效),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82年11月19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現已失效),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95年10月30日發布了現行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簡稱"《食品衛生法》"),這3個法律規定從法律層面上相繼構成了我國改革開放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核心,對我國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隨著經濟社會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有些方面已經不能適應當今食品安全形勢的發展需要,作為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核心,《食品衛生法》對體系內其他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的指導作用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所調整的范圍過於狹窄。《食品衛生法》第四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都必須遵守本法。"從此條可以看出,《食品衛生法》的"食品"概念是狹義的,並沒有包括種植、養殖、儲存等環節中的食品以及與食品相關的食品添加劑、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或者使用。而食品安全問題本身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法律應當反映出食品在這個過程中的整個生物鏈條,僅對食品生產經營階段中發生的食品安全法律關系進行調整使得該法出現了較大的法律監管盲區,從而造成了政府部門對飼料中加入瘦肉精、農葯大量殘留、濫用抗生素、食品儲存污染等諸多問題的監管滯後和監管不力。
第二,《食品衛生法》確定的執法主體職責與現實情況有所脫節。根據該法第三條的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食品衛生管理工作。"而1998年機構改革之後,我國食品監管主要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海關總署等多個部委共同按職能分段監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門的監管體制。2004年9月1日頒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再次對有關部委的職責分工加以調整和明確。《食品衛生法》關於執法主體職責的內容應當順應現實的改變做出相應的調整。
第三,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內容比較單薄,對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所導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況、新問題大多尚未涉及。和經濟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相比,我國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例如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食品安全風險評價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制度等。同時,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對"食品安全"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確的法律定義。
第四,食品安全法律責任的規定不嚴、銜接不順、內容不全。以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核心《食品衛生法》為例,對違反該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吊銷衛生許可證。食品衛生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對違反衛生規定的當予重罰。然而根據該法,在一般違法情況下,除了責令改正和警告之外,五千元以下的罰款落在執法機關的自由裁量范圍之內,且不說罰款的上限太低,如此"可以"也為追究違法者的行政責任創造了迂迴的空間,極有可能連區區五千元以下的罰款也不了了之。類似的規定總和起來,執法不力也就難免了。
再如,《食品衛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只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即構成犯罪,依法應予追究刑事責任。兩者相比較可以看出,在同一罪名上,《食品衛生法》要求違法行為具有人身傷害後果才構成犯罪,而《刑法》則強調當違法行為具有危害人身健康的危險性時即構成犯罪。兩者尺度的不統一,往往會造成行政執法部門在對待"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上述違法行為時,僅僅因為危害結果尚未發生,就依據《食品衛生法》做出不移交司法部門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的決定,用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追究。法律銜接的不統一給了違法食品業主以喘息的可能,削減了法律的懲處力度,也為司法機關再度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造成了時間上的拖延。其主要原因是《食品衛生法》修訂在前,《刑法》修訂在後,這段時期內無論是食品安全問題還是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均有加重之勢,《刑法》的修訂是順應了當時食品安全的要求。可見《食品衛生法》的滯後性已經顯現。
第五,現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中尚欠缺對食品安全監管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管職責的落實和失職責任的追究機制。
綜上,在建立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過程中,應當首先抓緊組織修訂《食品衛生法》。在是否將《食品衛生法》修改為《食品安全法》的問題上,還有不同意見。我們認為,食品衛生僅是食品安全問題中的一部分,無論是從法律的名稱還是從法律本身的內容考慮,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都應圍繞"食品安全"這一核心加以建設。建議方法有二:一種是把《食品衛生法》更名為《食品安全法》,作一次全面修訂和補充;另一種是重新制訂一部《食品安全基本法》,作為食品安全領域的"母法",其基本內容至少應當包括如下方面:(1)目的:綜合促進和保障食品安全。(2)定義:明確"食品"、"食品安全"等名詞的法律涵義。(3)食品安全監管范圍:國家對食品安全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4)監管體制: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國食品安全基本監管框架和各方職能。(5)食品安全監管原則:確保人民身體健康,注重科學依據,控制和預防並重,公開、客觀、公正,等等。(6)社會其他各階層的食品安全責任。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為主,還包括與食品相關的行業、食品行業協會以及消費者等。(7)應急處理。(8)標准檢測,含市場准入。(9)安全風險評價。(10)信用體系。(11)食品安全信息網路。(12)宣傳教育。(13)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的推動。(14)法律責任。強調監管主體的違法責任、做好與《刑法》的銜接、對違法食品生產經營者設置嚴厲罰則。
法律的尊嚴是執行出來的,而不是制定出來的。無論多嚴密、多完善的法律,還必須經由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正確施行,才能真正發揮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強大規范作用。如果行政執法部門不嚴格執法或者出於各種原因錯誤地理解和適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那麼就算這些法律法規再完善,也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在現今的食品安全監管中,執法不力的問題不容迴避。從我們了解並研究的一些案例看,有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於失職或瀆職等執法不力造成的,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也就不足為怪了。因此,"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成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執法中的一個頑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執法人員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不強、礙於情面和各方壓力辦"人情案"以及部分執法人員以權謀私、地方保護等等。要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須注重對執法人員的法律培訓和思想道德教育、制訂嚴密的工作紀律和內部審批程序、完善行政執法人員責任追究機制、建立大案要案領導集體決定製度,不斷強化執法和執法監督,使法律法規落到實處
⑩ 新的食品安全法建立了最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包括什麼
此次修法有五大特點:
一是更加突出預防為主;
二是建立最嚴格的全過程的過程式控制制;
三是創新食品安全的監管制度;
四是建立最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
五是突出食品安全制度共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