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葯品違法行為法律責任

葯品違法行為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9 04:50:24

㈠ 非法買賣二類葯品會判刑嗎

會判刑,應屬非法經營罪
非法經營罪
非法經營罪,是指未經許可經營專營、專賣物品或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以及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在主觀方面由故意構成,並且具有謀取非法利潤的目的,這是本罪在主觀方面應具有的兩個主要內容。如果行為人沒有以謀取非法利潤為目的,而是由於不懂法律、法規,買賣經營許可證的,不應當以本罪論處,應當由主管部門對其追究行政責任。
法律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劵、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②《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四、在國家規定的交易場所以外非法買賣外匯,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單位犯前款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條的規定處罰。

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哪些違法行為應該從重處罰

《中華人民來共和國葯品管理源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九條: 違反《葯品管理法》和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葯品管理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處罰幅度內從重處罰:
(一)以麻Z葯品、精S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冒充其他葯品,或者以其他葯品冒充上述葯品的;
(二)生產、銷售以孕產婦、嬰幼兒及兒童為主要使用對象的假葯、劣葯的;
(三)生產、銷售的生物製品、血液製品屬於假葯、劣葯的;
(四)生產、銷售、使用假葯、劣葯,造成人員傷害後果的;
(五)生產、銷售、使用假葯、劣葯,經處理後重犯的;
(六)拒絕、逃避監督檢查,或者偽造、銷毀、隱匿有關證據材料的,或者擅自動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㈢ 《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對哪些違法行為在規定的處罰幅度內從重處罰

第七十九條 違反《葯品管理法》和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葯品管理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處罰幅度內從重處罰:
(一)以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冒充其他葯品,或者以其他葯品冒充上述葯品的;
(二)生產、銷售以孕產婦、嬰幼兒及兒童為主要使用對象的假葯、劣葯的;
(三)生產、銷售的生物製品、血液製品屬於假葯、劣葯的;
(四)生產、銷售、使用假葯、劣葯,造成人員傷害後果的;
(五)生產、銷售、使用假葯、劣葯,經處理後重犯的;
(六)拒絕、逃避監督檢查,或者偽造、銷毀、隱匿有關證據材料的,或者擅自動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㈣ 食品葯品違法行為要怎麼處罰

食品葯品違法行為要嚴格處罰到人。

嚴格落實自然人法律責任個人從事違法行為的,依法追究個人的法律責任。單位從事違法行為的,除對單位進行處罰外,還要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是在單位實施的違法行為中起決定、批准、授意、縱容、指揮作用的主管人員。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單位違法事實中具體實施違法行為並起較大作用的人員,既可以是單位的生產經營管理人員,也可以是單位的職工。嚴格實施禁業限制。嚴格按照食品葯品監管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違法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實施一定期限內的禁業限制。

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哪些違法行為應該從重處罰

復《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制施條例》第七十九條: 違反《葯品管理法》和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葯品管理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處罰幅度內從重處罰:
(一)以麻Z葯品、精S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冒充其他葯品,或者以其他葯品冒充上述葯品的;
(二)生產、銷售以孕產婦、嬰幼兒及兒童為主要使用對象的假葯、劣葯的;
(三)生產、銷售的生物製品、血液製品屬於假葯、劣葯的;
(四)生產、銷售、使用假葯、劣葯,造成人員傷害後果的;
(五)生產、銷售、使用假葯、劣葯,經處理後重犯的;
(六)拒絕、逃避監督檢查,或者偽造、銷毀、隱匿有關證據材料的,或者擅自動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㈥ 食品葯品違法行為處罰到人嚴重嗎

據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網站消息,日前,食品葯品監管總局、公安部聯合出台《關於加大食品葯品安全執法力度嚴格落實食品葯品違法行為處罰到人的規定》。《規定》提出,個人從事違法行為的,依法追究個人的法律責任;單位從事違法行為的,除對單位進行處罰外,還要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對違法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實施一定期限內的禁業限制。

《規定》指出,嚴格實施禁業限制。嚴格按照食品葯品監管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違法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實施一定期限內的禁業限制,上述人員不得申請行政許可,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不得擔任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不得從事葯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活動,不得從事食品、醫療器械檢驗工作。

同時,要強化信息全面公開。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公安機關要嚴格按照「誰處罰、誰公開」的原則,及時全面公開食品葯品相關行政處罰信息。對個人進行處罰的,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依法載明處罰的違法事實、處罰依據、處罰種類等。對單位進行處罰的,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既要載明對單位的處罰,也必須依法載明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處罰,明確處罰的違法事實、處罰依據、處罰種類等。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要梳理匯總行政處罰和刑事判決相關禁業限制信息,建立資料庫備查,並在網站設立專欄,公開相關行政處罰決定書或者刑事判決書編號、責任人的姓名、違法犯罪事實、行政處罰或者所判刑罰種類、禁止從事的活動種類及期限等信息。

此外,要加大監督指導力度。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公安機關要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行政拘留的銜接,確保食品葯品違法行為「處罰到人」的各項措施能夠落到實處。上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公安機關要加強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對自然人的處罰是否落實到位、相關行政處罰信息是否公開、涉及其他部門職責的是否按規定移送等。

必須嚴厲打擊。

㈦ 發現與葯品重名的保健品的違法行為的葯監部門如何處罰

非葯品冒充葯品按《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以假葯論處。由葯監管部門按貨值金額2-5倍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按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假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一)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
(三)變質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
(六)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㈧ 廣告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廣告中表明推銷商品、提供服務附帶贈送禮品的,應當表明贈送的品種和數量。廣告使用數據、統計資料、調查結果、文摘、引用語,應當真實、准確,並標明出處。廣告中涉及專利產品或者專利方法的,應當標明專利號和專利種類。未取得專利權的,不得在廣告中謊稱取得專利權。禁止使用未授予專利權的專利申請和已經終止、撤消、無效的專利做廣告。廣告不得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違反以上規定的,由廣告監督管理機關責令負有責任的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停止發布、公開更正,沒收廣告費用,可以並處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違反《廣告法》第十三條規定的,即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能夠使消費者辨明其為廣告。大眾傳播媒介不得以新聞報道形式發布廣告。通過大眾媒介發布的廣告應當有廣告標記,與其他非廣告信息相區別,不得使消費者產生誤解。由廣告監督管理機關責令廣告發布者改正,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廣告法》第十四至第十七條、第十九條、第三十一條規定的,即葯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有下列內容: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的;說明治癒率或者有效率的;與其他葯品、醫療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較的;利用醫葯科研單位、學術機構、醫療機構或者專家、醫生、患者的名義和形象作證明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葯品廣告的內容必須以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說明書為准。國家規定應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的治療性葯品的廣告中,必須標明「按醫生處方購買和使用」。麻醉葯品、精神葯品、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等特殊葯品,不得做廣告。農葯廣告不得有下列內容:使用無毒、無害等表明安全性的絕對化斷言的;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的;含有違反農葯安全使用規定的文字、語言或者畫面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食品、酒類、化妝品廣告的內容必須符合衛生許可事項,並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於葯品混淆的用語。 廣告審查機關對違法的廣告內容作出審查批准決定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上級機關、行政監察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㈨ 葯品經營哪些行為是違法違規行為

第73條 未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經營葯品的;第74條 銷售假葯;第75條 銷售劣專葯的;第76條 從事銷售假葯屬、銷售劣葯情節嚴重的企業或者其他單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十年內不得從事葯品生產、經營活動;第77條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屬於假劣葯品而為其提供運輸、保管、倉儲等便利條件的,沒收全部運輸、保管、倉儲的收入,並處違法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80條 葯品的經營企業,從無《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購進葯品的;第82條 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許可證或者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

㈩ 葯品生產企業使用假(劣)原料葯生產葯品的違法行為如何處罰

「葯品生產企業使用假(劣)原料葯生產葯品」。按生產假葯或者劣葯處罰。見《葯品管理法》第回48條、答第49條、第74條、第75條。
第48條 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假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分不符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
......。
第49條 禁止生產、銷售劣葯。
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準的,為劣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劣葯論處:
(六)其他不符合葯品標准規定的。

注釋:既然葯品生產企業使用假(劣)原料葯生產葯品,那麼生產出來的葯品要麼是假葯,要麼是劣葯。所以按假(劣)葯論處。處罰按《葯品管理法》第74條、第75條。情節嚴重的按追究刑事責任。但是要有食品葯品檢驗所的假(劣)原料葯檢驗報告和使用假(劣)原料葯生產的葯品檢驗報告。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