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概不承擔法律責任

概不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9 05:46:11

Ⅰ 「所有贈品本店概不負責」這一說法在法律上成立嗎

可以要求商店負責,商店應該賠償。1、《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的規專定,對於一般贈與屬,贈與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但有例外,即附義務的贈與,贈與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因此,對於搭贈的產品質量問題,消費者應該同樣享有相關的權利,商家同樣要承擔相應的產品責任。商家舉行有獎銷售和買一贈一等活動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購買商品,此種贈與建立在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基礎上,商場已經將贈品的成本轉移到了售出的商品之中,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中已經包含了贈品的成本。所以,商場的這種贈與其實是建立在消費者履行付款購買商品的義務基礎上的一種附義務的贈與。消費者付出對價後,才享有取得贈品的權利。2、商務部出台的《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中第二十六條規定: 零售商應當對獎品、贈品承擔等同於商品銷售的責任和義務。這一規定將贈品直接等同於商品。另外,消費者在獲得贈品時,應當要求銷售商在發票上註明贈品的名稱、品牌、型號等,證明贈品的出處,為以後維權取得證據。

Ⅱ 在法律上一切後果概不負責成立嗎

聲明和協議中出現是無效的.
是不是負責要看具體發生損害和事故中的責任認定.有法定的責任的主體不能因為聲明或者協議不承擔責任就可以免責

Ⅲ 僱傭合同上「工傷概不負責」條款的法律效力如何求大神幫助

1.是否可以認定工傷不在於合同中是否存在工傷如何處理的條款,只要和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且受傷情況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十五條之規定,就可以認定為工傷,進而享受工傷待遇;
2.合同上註明的諸如「工傷概不負責」一類的免責條款是違反《工傷保險條例》以及《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的,屬於無效條款!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Ⅳ 想和他簽個協議,出現一切問題概不負責,有法律效應嗎

《合同法抄》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因此,應當認真對待免責合同與合同中的免責內容,不能以為簽訂了免責合同或者合同中約定了免責事項,就一定能夠免除自己的責任。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兩者概念的區別

法律責任的一般涵義相當於義務。但在多數場合,法律責任的涵義指的是行為人做某種事或回不做答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
法律責任是法律關系主體對所另外的法律關系主題應承擔的法律上規定的義務!而法律後果比法律責任的外延要廣,它不僅包括責任,還包括法律責任帶來的影響!

Ⅵ 協議上註明出現安全事故由乙方承擔責任,甲方概不承擔,在法律上合理嗎

雙方可以進行約定,但是是否違反法律規定,還需要看你們是基於什麼事情進行的該約定。

Ⅶ 離櫃概不負責」有沒有法律效力,是否屬於協議一部分

應該是屬於的。
「離櫃概不負責」看起來很不合常理,是霸王條款。但仔專細一想也有一定道屬理。在銀行發生現金交易業務本來就是需要慎重的事情,銀行點錢給你需要慎重;客戶收到錢後驗明真偽、點清數量也是應當考慮到的注意義務。。如果離櫃之後可以輕易地追究銀行提供假幣、數量不足的法律責任,那似乎太偏頗了,容易被人濫用。
綜上,銀行有義務保證現金足額真實,客戶也有義務點清驗證。。所以,離櫃概不負責具有法律效力。但前提是需要足夠明示,比如櫃台上放置醒目的提示牌等等。

Ⅷ 銀行的離櫃概不負責,有沒有法律效力,其他消費場所的此類告示呢

離櫃概不負責」的規定屬於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和我國《合同法版》規定的格權式條款,因其免除了自己的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所以上述規定是沒有法律效力和依據的。
格式條款的定義詳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
其原文是:「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所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因銀行與客戶之間是一種以提供服務為內容的協議,其中的關於「離櫃概不負責」的規定,屬於銀行單方制定的格式條款,故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乃至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從本案例中目前顯示的信息來看,該銀行並未按此條款的規定對客戶進行說明,並且在制訂此店堂告示時未能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僅是規定了客戶的義務,免除了銀行的主要責任。所以根據我國合同法第四十條「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的規定,該銀行制訂的「離櫃概不負責」的店堂告示,沒有法律效力,即客戶不受該告示的約束。

Ⅸ 商家規定貨物出門概不負責 利用合同法相關規定解釋法律效力

合同法
第四十條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回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答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第五十三條【無效免責條款】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Ⅹ 【離櫃概不負責】在法律上有效嗎,對銀行和客戶來說合理嗎

這可以理解為一種風險轉移條款,在離櫃前相關責任由銀行承擔,離櫃後你就風險內自擔了,畢竟一直讓銀行容承擔風險責任也不公平,所以【離櫃概不負責】也是有合理性的,在法律上也可能被視為行業慣例而具有約束力,一般來說是這樣的,但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回答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